中庸思维导图
- 格式:pdf
- 大小:273.50 KB
- 文档页数:1
论语十二章思维导图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论语》佣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论语》十二章思维导图,导图包括论语的相关知识,孔子的相关知识和古代年龄称呼的文学知识和文言实词而在初中阶段的用法和其他的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意思,还有就是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的表述。
中庸总纲五大部分:绪论、君王之中庸、常人之中庸(诚)、总结回应、大道无形一、中庸的发端、地位、释义: 1、道源于天命。
2、道不可离,需慎独。
3、以喜怒哀乐Array为切入点解说何谓“中和”。
4、君子小人之于中庸。
二、形势如何?鲜而难!1、总括:最高境界,很久难以做到了。
2、为什么难?3、再强调推行不了,很难。
4、举例子:有多高难,只有大知如舜做到了。
5、反面典型:不真知或不能坚持。
6、正面典型:颜回的坚持。
7、再次强调其难度。
三、深入解说何谓“中庸”1、以“强”为例解说。
2、必须要坚持、要不计声名才可达中庸。
3、费而隐的道理,其中包括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四、修中庸之道的基本原则:1、因人而异,并且要有恕道,以己为例解说“忠恕”之道(在自谦的道路上走得有点远)。
2、顺应环境,不陵下也不援上,不怨天尤人。
3、从小处做起,从和顺自家做起。
五、中庸之道威力巨大:微之显—如鬼神一般不能见闻而又无所不在六、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意在劝说他人不要畏难,必有所成。
1、以舜为例,并引用诗经,解说“有什么样的德行,自然得道至相应的境界”。
2、以周文王的经历(追忆得有点远)和做法(遵循礼法)为例,以死后哀荣为切入点,解说“所有人都会得到与其德行要称的礼法待遇”。
七、引用孔子对“孝”道的解说,提出“明乎礼义,即可治国”——过渡段八、一个大原则:为政在人,最终归结至要知天,即要修中庸。
九、五道、三德:1、何谓五道、三德。
2、其知、行的途径和结果。
“所以…者”3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解读三德。
“…近乎…”十、九经:1、指明何谓九经。
2、逐一阐释九经的功用。
“…,则…”3、逐一阐释具体如何操作。
“…,所以…也”4、再次强调九经之核心还是中庸。
“……,一也”十一、从豫(预)的重要性切入,强调中庸首要、先决的要素是“诚”。
十二、解说何谓“诚”(诚人),并重点解说如何做到“诚之”:1、诚分为“诚”和“诚之”。
2、如何做到“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