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方程建立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
2326.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为研究离散系统的性能,需要建立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和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三种。
本节主要介绍差分方程及其解法,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以及求开环脉冲传递函数和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方法。
有关离散状态空表达式及其求解,将在第8章介绍。
6.4.1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及其解法对于线性定常离散系统,k 时刻的输出)(k c ,不但与k 时刻的输入)(k r 有关,而且与k 时刻以前的输入 ),2(),1(--k r k r 有关,同时还与k 时刻以前的输出 ),2(),1(--k c k c 有关。
这种关系一般可以用n 阶后向差分方程来描述,即∑∑==-+--=mj jni i j k r bi k c a k c 01)()()( (6-34)式中,i a ,i =1,2,…,n 和j b ,j =0,1,…,m 为常系数,n m ≤。
式(6-34)称为n 阶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也可以用n 阶前向差分方程来描述,即∑∑==-++-+-=+mj jni i j m k r bi n k c a n k c 01)()()( (6-35)工程上求解常系数差分方程通常采用迭代法和z 变换法。
1. 迭代法若已知差分方程式(6-34)或式(6-35),并且给定输出序列的初值,则可以利用递推关系,在计算机上通过迭代一步一步地算出输出序列。
例6-10 已知二阶差分方程)2(6)1(5)()(---+=k c k c k r k c输入序列1)(=k r ,初始条件为1)1(,0)0(==c c ,试用迭代法求输出序列)(k c , ,5,4,3,2,1,0=k 。
解 根据初始条件及递推关系,得0)0(=c 1)1(=c6)0(6)1(5)2()2(=-+=c c r c 25)1(6)2(5)3()3(=-+=c c r c 90)2(6)3(5)4()4(=-+=c c r c301)3(6)4(5)5()5(=-+=c c r c2. z 变换法233设差分方程如式(6-34)所示,对差分方程两端取z 变换,并利用z 变换的实数位移定理,得到以z 为变量的代数方程,然后对代数方程的解)(z C 取z 反变换,可求得输出序列)(k c 。
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结构(研究的顺序符合控制理论的一般步骤:系统建模、模型求解、提出性能指标、系统设计校正。
)一、系统的状态空间建模1、从2个角度4种方法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线性变换3、由状态空间表达式反推传递函数4、建立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5、需要注意的地方6、公式集锦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求解1、无输入的情况下状态变量求解(齐次方程求解)2、对于有输入的系统的状态变量求解(非齐次方程)3、、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及判别4、对于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的唯一性研究5、几点注意6、公式集锦三、提出性能指标:能控性和能观性。
及其判断方法1、提出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原因。
2、判断能控性和能观性的方法:直观分析和四大判据3、得到能观能控标准型的两种方法4、几点注意5、系统的结构分解6、公式集锦四、系统设计校正:状态反馈1、状态反馈改变系统性能的原理2、状态反馈的特点3、两种计算K阵的方法4、公式集锦一、系统的状态空间建模1、从2个角度4种方法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已知一个物理系统,我们给它建立了一个微分方程模型,我们想用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即建立传递函数模型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经典的传递函数模型太好建了呀,直接变换,一比就出来了。
可是状态空间模型呢,我们有两个角度①我们当然可以根据模型的定义,利用系统的性能进行建模,这也是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第一种方法。
②从经典控制模型的角度,首先1、运用将传递函数或结构图降阶,化成状态空间特有的结构图(不同于传递函数结构图,它只有积分器、加法器、减法器、系数器)这是第二种方法。
2、从经典控制理论的微分方程来建立。
(分成了单入单出、单入单出输入有导数项、多路多出)微分方程就是一串积分器,再加系数反馈就好了。
这是第三种方法3、传递函数(有三种方法、直接程序法、串联程序法、并联程序法)。
这是第四种方法这样说来,其实状态空间表达式所对应的结构图是从经典控制理论角度(三种方法)建立其模型的中介。
第一章1.1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怎么样分类的?按功能和控制规律可各分几类?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可按功能分类,按控制规律分类和按控制方式分类。
按功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1)数据处理系统。
(2)直接数字控制(简记为DDC)。
(3)监督控制(简记为SCC)。
(4)分级控制。
(5)集散控制。
(6)计算机控制网络。
按照控制规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1)程序和顺序控制。
(2)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
(3)有限拍控制。
(4)复杂规律控制。
(5)智能控制。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画出方框图。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由控制对象、执行器、测量环节、数字调节器及输入输出通道等组成。
方框图:P115 图1.21 输出反馈计算机控制系统1.9 简述采样定理及其含义。
答:采样定理:如果采样角频率ωω=2π/T大于2ωmax,即ωω≥2ωmax,则采样的离散信号ω∗(t)能够不失真地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y(t)。
式中ωmax是连续信号y(t)的频谱特性中的最高角频率。
含义:要使采样信号ω∗(t)能够不失真地恢复原来的连续信号y(t),必须正确选择采样角频率,使ωω≥2ωmax1.10 多路巡回检测时,采样时间τ,采样周期T和通道数N之间的关系。
答:采样时间是足够短的时间,y(kT)≈y(kT+?t),0<?t<ωω。
应满足 T≥Nωω。
1.12 设有模拟信号(0~5)V 和(2.5~5)V ,分别用8位、10位和12位A/D 转换器,试计算并列出各自的量化单位和量化误差。
答:量化单位q=ωωωω∗−ωωωω∗2ω−1≈ωωωω∗−ωωωω∗2ω,量化误差ε=q /2根据以上公式可求得(0~5)V :(2.5~5)V :1.14 试述数模转换器的作用?如何选择转换器的位数?答:数模转换器把数字量u(kT)转换成离散的模拟量ω∗(t)。
转换的精度取决模-数转换器的位数n ,当位数足够多时,转换可以达到足够高的精度。
现代控制理论理论教案绪论【教学目的】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以便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现代控制理论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控制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掌握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教学【课外作业】阅读教材【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内容】本教材绪论部分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控制理论发展简况1)古典控制理论:研究对象以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为主,以传递函数为系统的基本描述,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要分析与设计手段。
2)现代控制理论以状态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可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等各种对象;研究系统内部结构的关系提出了能控性、能观测性等重要概念,提出了不少设计方法。
3)大系统与智能控制阶段。
二、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1)线性多变量系统理论。
这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基础、最成熟的部分。
它揭示系统的内在想律,从能控性、能观测性两个基本概念出发,研究系统的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设计和抗干扰问题的一般理论。
(2)最优控制理论。
在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的情况下,寻求一个最优控制规律(或最优控制函数),使系统从某一个初始状态到达最终状态并使控制系统的性能在某种意义下是最优的。
(3)最优估计理论。
在对象数学模型已知的情况下,最优估计理论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从被噪声污染的观测数据中,确定系统的状态,并使这种估计在某种意义下是最优的。
由于噪声是随机的,而且是非乎稳随机过程(随机序列),这种憎况下的状态估计是卡尔曼提出和解决的,故又称卡尔曼滤波。
这种滤波方法是保证状态估计为线性无偏最小估计误差方差的估计。
(4)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
这是基于对象的输入、输出数据、在希望的估计准则下,建立与对象等价的动态系统(即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由于效学模型一船地说,是由阶致和参数决定的。
因此,要决定系统的阶数和参数(即参数估计)。
三、本课程的基本任务该课程是工业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怎样分类的按功能和控制规律可分为几类答:可以按照系统的功能、控制规律、控制方式进行分类。
按功能可分为:a.数据处理系统b.直接数字控制(DDC)c.监督控制(SCC)d.分级控制e.集散型控制(DCS)f.计算机控制网络按照控制规律可分为:a.程序和顺序控制控制c.有限拍控制d.复杂规律的控制e.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画出方框图。
答:由数字控制器、D/A转换器、保持器、执行器、被控对象、测量元件、变送单元、A/D转换器组成。
数字控制器D/A保持器执行器被控对象A/D变送单元测量元件+-给定值被控参数设有模拟信号(0-5)V和()V,分别用8位、10位和12位A/D转换器,使计算并列出各自的量化单位和量化误差。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些主要的性能指标如何衡量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跟连续系统类似,可以用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特性、动态特性来表征,相应地用稳定裕量(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稳态指标(稳态误差)、动态指标(超调量、调节时间、峰值时间、振荡次数)和综合指标(积分型指标、末值型指标、复合型指标)来衡量一个系统的好坏或优劣。
计算机控制将向哪些方向发展答:a.最优控制b.自适应控制c.系统辨识d.分级控制e.集散型控制已知拉氏变换式,试求离散化后的Z变换式:s解:1/s的拉氏反变换是1,故Z变换式是z/z-1。
试求下列函数的Z反变换;已知系统的方框图,G(s)=K/s(s+a),试求系统(见习题)的闭环Z传递函数Gc (z)。
(1-e-Ts)/sR(s)T TY(z)G(s)T=1s_+所有牵扯到求闭环传递函数的题目,将a,T代入上式即可。
T=1s,G(s)=1/s(s+),试分析系统在典型输入作用下的输出响应和稳态误差。
1.单位阶跃响应2.单位速度输入3.单位加速度输入解:带入a= T=1s K=1得闭环传递函数(单位阶跃响应)已知系统反方框图如中,G(s)=K/s(s+1),试求系统的临界放大倍数。
第一章习题答案1-1 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11K s K K p +sK s K p 1+s J 11sK n 22s J K b -++-+-)(s θ)(s U 图1-27系统方块结构图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s U )(s θ---+++图1-30双输入--双输出系统模拟结构图1K pK K 1pK K 1+++pK n K ⎰⎰⎰11J ⎰2J K b ⎰⎰-1x 2x 3x 4x 5x 6x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u K K x K K x K K x X K x K x x x x J K x J x J K x J K x x J K x x x pp p p n p b1611166131534615141313322211+--=+-==++--===∙∙∙∙∙∙阿令y s =)(θ,则1x y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654321165432111111112654321000001000000000000010010000000000010x x x x x x y uK K x x x x x x K K K K K K J K J J K J K J K x x x x x x p p pp npb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
以电压)(t u 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2R 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R1L1R2L2CU---------Uc---------i1i2图1-28 电路图解:由图,令32211,,x u x i x i c ===,输出量22x R y =有电路原理可知:∙∙∙+==+=++3213222231111x C x x x x R x L ux x L x R 既得22213322222131111111111x R y x C x C x x L x L R x u L x L x L R x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32121321222111321000*********x x x R y u L x x x CC L L R L L R x x x 。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是什么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及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结果,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的控制系统。
2、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画出方框图。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外部设备、操作台、输入通道、输出通道、检测装置、执行机构、被控对象以及相应的软件组成。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稳定性/动态指标/稳态指标/能控性与能观性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各项连续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形式都是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皆有控制规律实现由模拟电路实现由计算机通过程序实现控制形式整个过程始终连续控制整个过程始终离散控制控制器作用一个控制器控制一个回路一个控制器分时控制多个回路功能强度简单控制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和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自动化程度自动化程度低便于实现控制与管理的一体化5、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怎样分类的按功能和控制规律可分为几类一、按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结构特点分类①操作指导控制系统②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③监督控制系统SCC④计算机分级控制⑤集散控制系统DCS⑥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二、按控制规律分类 ①程序和顺序控制 ② PID 控制 ③最少拍控制 ④复杂规律的控制 ⑤智能控制第二章 离散控制系统及Z 变换分析法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形式有哪些连续模拟信号:时间与幅值上均连续,如 r(t)、y(t)、u(t) 离散模拟信号:时间是离散的,幅值上连续,如y*(t)、u*(t) 离散数字信号:时间离散的,幅值为数字量,如y(kT)、u(kT)2、香农(Shannon)采样定理是如何描述的一个连续时间信号f(t),设其频带宽度是有限的,其最高频率为ωmax(或fmax),如果在等间隔点上对该信号f(t)进行连续采样,为了使采样后的离散信号f *(t)能包含原信号f(t)的全部信息量。
则采样角频率只有满足下面的关系: ωs ≥2ωmax采样后的离散信号f *(t)才能够无失真地复现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