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推断(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部分题型测试卷物质推断题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 4Y)1.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转化,都能一步完成的是 ( )2.有一无色溶液X,分成三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BaSO4固体、CaCO3固体、Mg(OH)2固体,产生的现象如下表。
则该无色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 )3.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 )A.铜 B.碳酸钠C.氧化铜 D.氢氧化钡4.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
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如果在a处取得水样经检测只SO。
在c处取得水样经检测pH=7且只含有少量NaCl。
则b处水中含有有少量OH-、-24的物质应是下列哪一组 ( )A.MgSO4、NaCl B.H2SO4、Ba(NO3)2C.H2SO4、MgCl2 D.BaCl2、HCl5.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N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全部生成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发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成分不可能为(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 )A.CO和CH4 B.H2和CO C.CH4 D.H2和N26.下图中直线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76分)7.(7分)A 、D 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 为亮红色;B 、E 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气体E 有剧毒。
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试推断:(1)A 、E 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
(2)写出A —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下图中,A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20,B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0%,C 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C 、D 、X 、Y 均是氧化物,F 是常见的金属。
(1)写出E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 (3)图中X 与C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Y 和另一种物质M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 示为:3X+C=2Y+M ,则M 中含有的元素是 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九年级上化学推断题(20题基础题)一、推断题1.A、B、C、D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无色液体,B通电生成C和D。
根据如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物质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的主要用途是______。
2.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3. 将一种无色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无现象,再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将金属E红热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液体D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 ;______ ;______ 。
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______ 作用。
写出E与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高纯氧化锌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流程制备高纯氧化锌。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反应 后进行的分离操作名称是______,若得到的溶液有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反应 属于分解反应,除得到氧化锌外还生成2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稀盐酸、四种物质中的一种,“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甲物质为______,乙物质为______。
其中,C与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Fe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常见固体物质颜色红色铜(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 三氧化二铁(红褐色粉末) 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高锰酸钾(紫黑色)黄色硫磺(黄色粉末)蓝色五水硫酸铜氢氧化铜黑色碳铁粉氧化铜二氧化锰氧化铜绿色碱式碳酸铜白色绝大多数固体2、常见溶液颜色淡黄红褐含铁离子的溶液: 氯化铁溶液硫酸铁溶液硝酸铁溶液淡绿含亚铁离的溶液:蓝色含铜离子的溶液:3、常见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4、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二、初中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1、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时不行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银离子和氯离子互检,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互检。
4、碳酸根碳酸氢根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气体5、铵根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氨气6、在初中阶段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只有氯化银和硫酸钡7、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8、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9、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三、特殊反应CO2+NaOH CO2+Ca(OH)2 R Cl+AgNO3 R SO4+BaCl2 C+CO2四、熟悉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置换酸+金属金属+盐溶液复分解酸+碱酸+盐酸+金属氧化物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可溶性盐+可溶性盐其它:还原剂+金属氧化物碱+酸性氧化物氧气制法五、其它(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专项五物质的转化与推断(word版习题)类型1物质的转化1. (2021河南)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第1题图A. C、CO2、COB. H2O2、O2、H2OC. CuO、Cu、Cu(NO3)2D. NaOH、NaCl、NaNO32. (2021泰安)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第2题图A. ①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 (2021徐州)A、B、C、D四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它们均含有同种金属元素。
A是大理石的要紧成分,B是氧化物,C为碱,D由两种元素组成。
下列判定错误的是()第3题图A. A的化学式为CaCO3B. D物质不属于盐C. 表中未涉及的差不多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 B→C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OH)24. (2021曲靖)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一种物质能够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第4题图(1)若A、B、C三种物质均含碳元素,其中一种物质是单质,则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B物质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实验室检验C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C均为金属,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 _________(用A、B、C表示)。
类型2物质的推断考向1网络图型5. (2021云南)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E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依照信息和图示回答问题(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第5题图(1)B的化学式__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__。
培优二、物质推断题【归纳题型解法】突破口的选择(一)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1、固体特征颜色:①黑色固体:C(石墨、木炭粉)、 CuO、MnO2、Fe3O4、铁粉②红色固体:Cu、红磷、 Fe2O3、HgO③暗紫色(紫黑色固体):KMnO4④黄色固体: 硫磺(S)⑤蓝色固体:CuSO4·5H2O⑥绿色固体:Cu2(OH)2CO32、沉淀特征颜色:大多数沉淀是可溶于酸的白色沉淀:CaCO3、MgCO3、 Mg (OH)2、A l (OH)3等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3、溶液特征颜色:蓝色溶液:含Cu2+的盐溶液,如CuCl2 CuSO4Cu(NO3)2的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盐溶液,如FeCl3 Fe2(SO4)3Fe(NO3)3的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盐溶液,如:FeCl2 FeSO4Fe(NO3)2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KMnO4)溶液(二)以反应的现象为突破口1、火焰颜色:H2 、S粉、C2H5OH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O、CH4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S在O2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P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有大量白烟。
2、燃烧中的特殊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3、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现象(石酸红,石碱蓝;酚酸无,酚碱红)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及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碱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及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三)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①点燃:可燃物与O2的反应。
②加热:KClO3或KMnO4制O2、Cu与O2的反应、CO与CuO的反应、NaHCO3受热分解。
③高温:CaCO 3分解、CO 还原Fe 2O 3、C 与CO 2的反应。
④催化剂:KClO 3或H 2O 2制O 2。
专题21 物质的推断1. 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中的两种或多种。
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滤液1呈无色,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Fe2+、Cu2+、Mg2+B. 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原固体X一定不含碳酸钙C. 若滤液2呈浅绿色,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铜、铁D. 若气体1为混合物,测滤渣1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答案】C【解析】【分析】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亚铁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镁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活泼。
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加足量水得到沉淀1,向沉淀1加入稀盐酸得到气体1、溶液2和沉淀2,说明沉淀1和沉淀2中一定有铜,则原固体中一定有镁和硫酸铜。
【详解】A、若滤液1呈无色,固体粉末中含有硫酸铜、镁,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得到硫酸镁溶液为无色的,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Mg2+,故说法错误;B、若气体1为纯净物,可能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是铁与稀盐酸或者是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则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故说法错误;C、若滤液2呈浅绿色,滤渣1中含有铁、铜,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故说法正确;D、若气体1为混合物,所以气体1一定是二氧化碳和氢气,沉淀1可能是碳酸钙、镁和铜,也可能是碳酸钙、镁、铁和铜,故说法错误;故选C。
2. 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知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甲为H2,则丁可以是Fe或H2OB. 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H2O或Fe(NO3)3C. 若甲为CuO,则乙、丙、丁可以是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D. 若甲为A12(SO4)3,则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A、若甲为H2,丁可以转化为甲,则当丁为铁时,铁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氢气,甲可以转化为乙,乙可为铜,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乙可转化为丙,丙可转化为丁,则丙可为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与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代入验证,合理;若甲为氢气,丁可以转化为甲,甲可以为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甲可以转化为乙,乙可为铜,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乙可转化为丙,丙可转化为丁,则丙可为氧化铜,铜与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氢气加热反应生成铜和水,代入验证,合理;故若甲为H2,则丁可以是Fe或H2O,说法正确;B、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H2O,由转换关系可知,乙为碳酸钠,丁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代入验证,合理;若甲为NaOH,当丙是Fe(NO3)3时,由转换关系可知,乙可以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氢氧化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水,硝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钠,则丁可以是氢氧化铁沉淀或硝酸钠,氢氧化铁和硝酸钠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钠,故不合理;故B错误;C、若甲为CuO,则乙、丙、丁可以是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由转化关系可知,甲为氧化铜,丁可转化为甲,则丁为氢氧化铜,乙为硫酸铜,丙为氯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代入验证,合理,故C正确;D、若甲为A12(SO4)3,则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甲为硫酸铝,乙为硫酸钠,丙为氢氧化钠,丁为氢氧化铝,硫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上述均可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故D正确;故选B。
物质推断(1)1、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 +、Ag +、Cu 2+、Na +、OH —、Cl —、NO 3—、CO 32—等八种离子中的四种,往该溶液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则原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 +、H +、Cl —、SO 42—欲证明两种阴离子确实存在,选用的最佳方案是:先向溶液中滴入足量的 溶液至沉淀完全,再取上层清液滴加 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则可得出结论。
3、某工业品盐酸中含有Fe 3+、Cl —、H +;该盐酸中所含杂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若溶液中H +与Cl —的个数比为60∶63,则Fe 3+与Cl —的个数比是 。
4、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6、某化工场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通过目测,初步认为可能含有Fe 3+、Ba 2+、Na +、OH -、CI -、CO 32-、SO 42-;为了进一步确认,进行实验检测:(1)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2)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3)用pH 试纸测定污水的pH 值,pH>7。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常见题型一、叙述式推断题1.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是恰好完全反应):(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2)取废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3)另取废液,向其中加入锌粒,产生大量气泡。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废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答案:硫酸钠、盐酸氯化铁、氢氧化钠、硝酸钡氯化钠2.白色粉末A由Na2SO4、Na2CO3、BaCl2、NaCl中的三种混合而成。
把A加入到适量水中后,可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C,则:(1)若B能全部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___________;(2)若B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B不能溶于稀硝酸,A的成分为____________;(4)溶液C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BaCl2、NaCl (2)Na2SO4、Na2CO3、BaCl2(3)Na2SO4、BaCl2、NaCl (4)NaCl3. 有A、B、C、D四种化合物,A是硝酸盐,B是酸,C是碱,D是氯化物,它们能够发生以下反应:(1)A、B的溶液混合后,出现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2)C、D的溶液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和食盐溶液;(3)A和D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则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a(N O3)2 H2SO4 NaOH CuCl2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1)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2)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无气体产生。
挑战中考化学压轴之秘籍专题10 物质的推断(五大类)【真题精选】【命题1 文字叙述型】1.(2022•湖北)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由两种元素组成。
A和B反应生成C和D(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按要求作答:(1)若A和C为单质,B和D为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A、B、C、D为同一类别的物质(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下同)。
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3)若A、B、C、D均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任写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4)若A、B、C为同一类别的物质,D与它们不同类别。
则C的化学式是。
2.(2022•郴州)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它作干燥剂,B俗称火碱,C是黑色固体粉末,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对应实验现象如下:反应1:A+B→E+G,无明显现象;反应2:A+C→D+E,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反应3:B+D→G+F,溶液蓝色消失,生成蓝色沉淀。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3)若把固态的E和液态的E混合得到的物质(填“是”或“不是”)纯净物,请列举E的一种用途。
3.(2022•巴中)现有A、B、C、D、E、F六种元素。
其中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D 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种金属元素,其单质呈紫红色;F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1)下列属于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写出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的符号。
(3)D元素的单质与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人体缺D元素可能会引起。
(5)为了判断D、E、F元素形成的三种单质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中的单质经过打磨处理)、其中合理的是。
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中物质中的一种。
(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
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
①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②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③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物质X是__________。
答案:Ca(OH)2 置换反应 2HCl+ Na2CO3= 2NaCl+ CO2↑+H2O H2O 【解析】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解析:Ca(OH)2置换反应2HCl+ Na2CO3= 2NaCl+ CO2↑+H2O H2O【解析】物质王国中的A~F及X七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1)搭桥:规则是A~F 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E的俗名叫熟石灰,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盐酸反应,氢气只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A、F可能是氢气,F是氢气时,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A是氢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所以C是盐酸,D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①E的化学式是Ca(OH)2;②A与B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③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2HCl+Na2CO3=2NaCl+CO2↑+H2O;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是水。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带答案1-14.(7分)现有甲、⼄两包⽩⾊固体,已知甲中含有NaCl、NaNO3、Na2CO3、NaOH中的⼀种或⼏种,⼄为纯净物,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的物质.为了证明甲、⼄两包固体的成分,现进⾏如下实验:(1)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取甲中少量粉末加⾜量⽔充分溶解溶液呈⽆⾊甲中含有NaCl、NaNO3、Na2CO3、NaOH中的⼀种或⼏种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紫⾊⽯蕊试液⽯蕊试液变了蓝⾊溶液pH>7(填“>”、“<”或“=”③另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稀盐酸⽆明显现象甲中⼀定含有NaOH(填化学式,下同),⼀定不含Na2CO3,可能含有NaCl、NaNO3.(2)实验⼆(部分物质在流程图中未列出)根据以上实验推断,⼄物质为(NH4)2SO4(填写化学式),使⽤该物质时应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解答】解:(1)实验⼀:根据题意,加⼊⽯蕊试液变蓝⾊,说明溶液呈碱性,则pH>7,⽽Na2CO3、NaOH均呈碱性,加稀盐酸后⽆明显现象,说明混合物中⼀定不含Na2CO3,则⼀定含有NaOH.对于NaCl、NaNO3没有进⾏验证,所以均可能含有.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取甲中少量粉末加⾜量⽔充分溶解溶液呈⽆⾊甲中含有NaCl、NaNO3、NaCO3、NaOH中的⼀种或⼏种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紫⾊⽯蕊试液⽯蕊试液变了蓝⾊溶液pH>7(填“>”、“<”或“=”③另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稀盐酸⽆明显现象甲中⼀定含有NaOH(填化学式,下同),⼀定不含Na2CO3,可能含有NaCl、NaNO3.(2)实验⼆:根据图可知,⽓体通⼊澄清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可知为碱性⽓体:氨⽓;⽽所得⽆⾊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成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则可推测为硫酸钡沉淀;故根据以上实验推断,⼄物质为(NH4)2SO4(填写化学式),使⽤该物质时应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故答为:(1)②>;③NaOH;Na2CO3;NaCl、NaNO3(2)(NH4)2S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答具体的物质或碱均可)2-13.(6分)某⽆⾊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种或⼏种混合⽽成.为探究其组成,⼩华同学进⾏了如下实验:Ⅰ、取适量样品放⼊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再向试管中逐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过滤,所得滤液为红⾊.(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定含有的物质是Na2CO3(写化学式,下同),⼀定不含有的物质是HCl;为了进⼀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华继续进⾏了如下实验: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滤液放⼊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再向试管中逐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沉淀⽣成.过滤,所得滤液为⽆⾊.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2)实验Ⅱ所得⽆⾊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HNO3、NaNO3和Ca(NO3)2;(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氯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产⽣⽩⾊沉淀,溶液仍呈现红⾊.【解答】解:(1)只有碱性溶液才能使酚酞变红,根据题给条件可以知道在混合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在滴加氢氧化钙得到⽩⾊沉淀,可知溶液中存在着碳酸钠溶液,(2)向红⾊溶液中加⼊稀硝酸直致红⾊消失后加⼊硝酸银产⽣了⽩⾊沉淀,可以知道在溶液中还含有氯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应该含有硝酸钠,同时由于实验I中的过量的氢氧化钙要和加⼊的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成硝酸钙,所以实验Ⅱ所得⽆⾊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HNO3、NaNO3和Ca (NO3)2;(3)根据(1)和(2)的解答可以知道,氢氧化钠是可能存在的物质,要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只要排除实验过程中加⼊氢氧根离⼦的⼲扰即可,所以可以⽤氯化钡来代替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后,若溶液仍然呈红⾊则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1)Na2CO3;HCl;(2)HNO3、NaNO3和Ca(NO3)2;(3)氯化钡;产⽣⽩⾊沉淀,溶液仍呈现红⾊.3-13.(7分)有⼀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种或⼏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泡产⽣.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沉淀⽣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固体中⼀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铜、硫酸钠.(2)原固体中⼀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碳酸氢钠,证据是向固体中加过量稀盐酸,⽆⽓泡产⽣.(3)步骤II中产⽣⽩⾊沉淀的化学⽅程式是Na2SO4+Ba(NO3)2=2NaNO3+BaSO4↓.(4)步骤Ⅲ所得蓝⾊滤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解答】解:(1)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说明固体中⼀定有硝酸铜;步骤Ⅱ加⼊过量硝酸钡产⽣⽩⾊沉淀,说明固体中⼀定含有硫酸钠;(2)固体加过量稀盐酸⽆⽓泡产⽣,所以固体中⼀定不含有碳酸氢钠;(3)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化学⽅程式是Na2SO4+Ba (NO3)2=2NaNO3+BaSO4↓;(4)根据向固体加过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说明固体中⼀定有硝酸铜,所以蓝⾊滤液中⼀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加⼊过量硝酸钡,说明硝酸钡有剩余,所以蓝⾊滤液中⼀定含有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所以蓝⾊滤液中⼀定含有硝酸钠;故答案为:(1)硝酸铜、硫酸钠;(2)碳酸氢钠;向固体中加过量稀盐酸,⽆⽓泡产⽣;(3)Na2SO4+Ba(NO3)2=2NaNO3+BaSO4↓;(4)硝酸、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4-12.某⽩⾊粉末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他们的成分,某化学⼩组开展了如图所⽰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呈碱性(酸性、中性、碱性),步骤II分离混合物的⽅法是过滤.(2)固体甲中⼀定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滤液C中除了指⽰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硝酸钡、硝酸钠、氯化钠.(3)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种物质⼀定存在的理由是溶液⼄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另取少量固体甲,加过量⽔溶解,加⼊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解答】解:(1)根据酚酞试液变红⾊,可以判断溶液显碱性,过滤可以把溶液和沉淀分离.故填:碱性;过滤.(2)溶液A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钠、碳酸钠⾄少含有⼀种,加⼊⼄溶液时有沉淀⽣成,说明⼄中含有硝酸钡,如果甲中含有碳酸钠时,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成的碳酸钡能够溶于稀硝酸中,因为沉淀不溶解,说明甲中不含有碳酸钠,则⼀定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因为沉淀是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成的硫酸钡;向滤液C中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时,⽣成的沉淀是氯化银,说明滤液C中含有氯化钠;滤液C中除了指⽰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没有反应的氢氧化钠,过量的硝酸钡,反应⽣成的硝酸钠,还有氯化钠.故填: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钡、硝酸钠、氯化钠.(3)根据步骤IV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因为溶液⼄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故填:溶液⼄中也可能含有氯化钠.要证明甲中氯化钠的存在,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另取少量固体甲,加过量⽔溶解,加⼊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如果有⽩⾊沉淀⽣成,说明有氯化钠.故填:另取少量固体甲,加过量⽔溶解,加⼊过量硝酸钡和稀硝酸,过滤,往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5-11.(7分)某化学兴趣⼩组的同学在⽼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探究⼀:A、B、C、D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中的⼀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表⽰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物质之间可以发⽣化学反应)OH﹣NO3﹣Cl﹣SO42﹣CO32﹣H+溶、挥溶、挥溶溶、挥Na+溶溶溶溶溶Ca2+微溶溶微不Ba2+溶溶溶不不Mg2+不溶溶溶微(1)四种物质中,属于盐类的物质是Na2SO4、Na2CO3(填化学式,下同).(2)物质D是NaOH.探究⼆:设计⼀个优化的实验⽅案,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并提纯氯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3)药品溶液的pH⼤于7(填“⼤于”、“等于”或“⼩于”),试剂甲是BaCl2溶液.(4)第Ⅲ步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泡产⽣,上层清液由红⾊变成⽆⾊.(5)证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第Ⅱ步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后,上层清液仍为红⾊;第Ⅳ步所得滤液中除指⽰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NaCl、BaCl2、HCl.【解答】解:(1)盐是由⾦属离⼦和酸根离⼦形成的化合物,碳酸钠是由碳酸根离⼦、钠离⼦形成,硫酸钠是由硫酸根离⼦和钠离⼦形成,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和氢氧根离⼦形成,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和氢氧根离⼦形成,所以四种物质中,属于盐类的物质是:Na2SO4、Na2CO3;(2)A、B、C、D四种物质都溶于⽔,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钠会转化成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转化成氢氧化钠,通过分析转化图可以看出D、A,D、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氢氧化钠,A、C 是碳酸钠或硫酸钠中的⼀种,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碳酸钠,C是硫酸钠,B就是氢氧化钙,所以物质D是:NaOH;(3)碱性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取样品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所以药品溶液的pH⼤于7,加⼊试剂甲后的溶液仍然显红⾊,说明溶液中仍含有碱性物质,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会与甲⽣成⽩⾊沉淀,⼜不会引⼊新的杂质离⼦,所以应该加⼊氯化钡溶液,试剂甲是:BaCl2溶液;(4)沉淀部分溶解,⼜不会引⼊新的杂质,所以加⼊的⼄是盐酸,盐酸可以和氢氧化钠发⽣中和反应,盐酸会与碳酸钡反应⽣成氯化钡、⽔和⼆氧化碳,所以第Ⅲ步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泡产⽣,上层清液由红⾊变成⽆⾊;(5)碱可以使酚酞变红⾊,证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第Ⅱ步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后,上层清液仍为红⾊;根据推导可知加⼊的⼄是盐酸,盐酸会与碳酸钡反应,⽽使碳酸钡溶解⽣成氯化钡、⽔和⼆氧化碳,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成氯化钠,盐酸是过量的,所以第Ⅳ步所得滤液中除指⽰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NaCl、BaCl2、HCl.故答案为:(1)Na2SO4、Na2CO3;(2)NaOH;(3)⼤于,BaCl2;(4)有⽓泡产⽣,上层清液由红⾊变成⽆⾊;(5)第Ⅱ步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后,上层清液仍为红⾊,NaCl、BaCl2、HCl.6-11.(7分)有⼀包⽩⾊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种或⼏种.某化学兴趣⼩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请回答下列问题:(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泡冒出,从C到D液体的pH减⼩(填“增⼤”、“减⼩”或“不变”);(2)原⽩⾊固体中⼀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3)D点时,溶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4)为进⼀步探究该⽩⾊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量⽔溶解,加⾜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观察现象.【解答】解:由图1可知,加⼊⽔,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反应⽣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成沉淀,由此可知,⼀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1)由上述分析可知,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泡冒出,从C到D液体的酸性增强,液体的pH减⼩;(2)由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中⼀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3)D点时,溶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4)由于氯化钾的存在不能确定,为进⼀步探究该⽩⾊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量⽔溶解,加⾜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观察现象,若有⽩⾊沉淀⽣成则证明含有氯化钾,否则则没有.故答案为:(1)固体部分溶解,有⽓泡冒出,减⼩;(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3)硝酸钠、硝酸钡、硝酸;(4)⾜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硝酸银.7-11.(6分)⼀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种或⼏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组进⾏了如图所⽰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成⽩⾊沉淀滤渣⼄的化学⽅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2)原固体中⼀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滤液A中加⼊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明显现象;(3)原固体中⼀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废液缸,有⽩⾊沉淀⽣成,上层清液E为蓝⾊,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则E中⼀定含有的溶质是KNO3、HNO3,Cu(NO3)2,Mg(NO3)2.【解答】解:氧化铜、镁粉、碳粉都不溶于⽔,碳粉不溶于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铜会⽣成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钾和硝酸银会⽣成氯化银沉淀.(1)⽣成⽩⾊沉淀滤渣⼄的反应是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2)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原因是:滤液A 中加⼊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明显现象;(3)加⼊⼀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成⽩⾊沉淀⼄,所以混合物中⼀定含有氯化钾,加⼊过量的稀盐酸,⽣成的滤渣丙在空⽓中灼烧,有固体残留,说明有氧化铜和⾦属镁,氧化铜先和盐酸反应⽣成氯化铜,氯化铜和镁反应⽣成⾦属铜,Cu在空⽓中灼烧⽣成氧化铜,所以原固体中⼀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4)滤液C中的溶质有Cu(NO3)2,AgNO3和KNO3,滤液D中的溶质有HCl,CuCl2和MgCl2,⽩⾊沉淀为AgCl,E中不含有氯离⼦,说明HCl,CuCl2,MgCl2已经和AgNO3反应完全,分别⽣成HNO3,Mg(NO3)2和Cu(NO3)2,AgNO3是否剩余未知,因此E中⼀定含有的溶质是KNO3、HNO3,Cu(NO3)2,Mg(NO3)2.故答案为:(1)KCl+AgNO3=AgCl↓+KNO3;(2)氢氧化钠,滤液A中加⼊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明显现象;(3)氯化钾、氧化铜、镁;(4)KNO3、HNO3,Cu(NO3)2,Mg(NO3)2.8-12.(7分)某校实验室有⼀⽆⾊澄清废液,其中除了硝酸钠溶液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种或⼏种.实验活动⼀:探究该废液的组成.取⼀定量的⽆⾊废液,进⾏如图所⽰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废液呈碱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Ⅰ的名称为过滤.(2)⽣成固体甲的化学⽅程式为CuSO4+Ba(NO3)2=BaSO4↓+Cu(NO3)2.(3)原⽆⾊澄清废液中⼀定没有(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硫酸钠和碳酸钠.实验活动⼆: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将溶液A和原⽆⾊废液充分混合,⽆明显现象,接下来进⾏如图2所⽰实验(4)混合后废液中⼀定含有的溶质是(指⽰剂除外)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试剂①是碳酸钠.【解答】解:(1)原⽆⾊废液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操作Ⅰ是将⽣成的固体甲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操作名称是过滤;故填:碱性;过滤;(2)固体甲不溶于硝酸,因此固体甲是硫酸钡,不是氢氧化铜,因此⽣成固体甲的化学⽅程式为CuSO4+Ba(NO3)2=BaSO4↓+Cu(NO3)2.故填:CuSO4+Ba(NO3)2=BaSO4↓+Cu(NO3)2.(3)由实验可知,原⽆⾊澄清废液中含有硝酸钡,硫酸根离⼦和碳酸根离⼦遇钡离⼦会⽣成沉淀,所以原溶液中⼀定没有硫酸钠和碳酸钠,故填:硫酸钠和碳酸钠;(4)因为溶液A中有硝酸铜,和原⽆⾊废液充分混合,⽆明显现象,说明原废液在的氢氧化钠已除去,⾥⾯含有硝酸中和氢氧化钠后⽣成的硝酸钠,由上可知混合液中⼀定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混合废液中加⼊氢氧化钠,把其中的铜离⼦除去,再加⼊碳酸钠,碳酸根离⼦与钡离⼦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从⽽去除铜离⼦和钡离⼦;故填: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碳酸钠;。
中考专项复习——物质推断题题眼一物质的特征颜色固体的颜色(1)黑色固体:C粉、Fe粉、CuO、MnO2、Fe3O4(2)红色固体:Cu、Fe2O3(3)暗紫色:KMnO4、I2(碘)(4)绿色:Cu2(OH)2CO3(5)蓝色:CuSO4·5H2O溶液的颜色(1)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Cl2溶液、FeSO4溶液(2)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Cl2溶液、CuSO4溶液(3)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Fe2(SO4)3溶液沉淀的颜色(1)蓝色沉淀:Cu(OH)2(2)红褐色沉淀:Fe(OH)3(3)白色沉淀: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Al(OH)3注:①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②溶于酸并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Ag2CO3③溶于酸但没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题眼二物质的用途生活类(1)能供给呼吸的物质:________。
(2)气体常用于灭火,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__________。
(3)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还可用于腌制食品、配制生理盐水和融雪剂的物质:____________。
(4)常用作燃料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命之源、常温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_。
(6)可作干燥剂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
(8)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气体:________。
健康类(1)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________。
(2)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
(3)可用作补钙剂的物质:______________。
(4)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推断(习题)
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是含有相同的元素的无色液体,F是
红色固体单质。
根据下图所示
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D为难溶于水的蓝色固
体,F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其余均为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E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
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
成分。
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
已知,A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
素,B、C中不含相同元素,C、
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1)请分别写出A、B、C、D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2)写出转化①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e2O3与足量B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请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
(1)若A为固体非金属单质,E为红色固体单质,则B、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E为一种盐,且都是由置换反应得到的,则A、C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H2O2
(2)2H2O2H2↑+O2↑
(3)CuO+H2Cu+H2O
2.(1)Cu(OH)2K2SO4
(2)①CuO + H2SO4CuSO4 + H2O
②BaCl2 + K2SO4BaSO4↓+ 2KCl
3.(1)O2CaCO3
(2)CO2+C2CO
CO2+Ca(OH)2CaCO3↓+H2O
4.(1)Ca(OH)2HCl CO2CO
(2)Fe2O3+3CO2Fe+3CO2(合理即可)
(3)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5.(1)CuO、CO2H2+CuO Cu+H2O
(2)H2SO4、CuSO4Fe+H2SO4FeSO4+H2↑(其他答案合理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