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试题整理版:中国古代史(四)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四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第一部分中考考点研究第二部分知识梳理考点一民族政权并立(一)政权的建立(二)与宋的关系1.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边境贸易兴旺,西夏学习中原文化。
3.南宋抗金: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考点二经济重心难移和宋代社会风貌(一)经济重心南移1.宋代经济发展2.重心南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易错混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于南宋。
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阶段。
宋朝经济极度繁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和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既是其经济繁荣的表现,又是推动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
知识拓展: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重视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环境,大力发展科技,重视人才引进,注意保护环境。
(二)宋代社会风貌知识拓展:1.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是什么?衣食住行上的变化,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重视节日庆祝等,都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
宋代富裕且丰富的社会生活根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具体原因如下:①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使中原和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②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大大丰富了华夏文明。
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④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及海内外商贸兴起。
⑤两宋时期,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史学、宋词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和书法绘画等艺术蓬勃发展。
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政治因素。
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2)经济因素。
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知识点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归来总结。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欢迎大家阅读。
经...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归来总结。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欢迎大家阅读。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必考知识点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⑴、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⑵、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
⑶、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2、江南农业发展:新品种:越南的占城稻。
产粮区:"苏(州)湖(州)熟,天下足"。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手工业发展:蜀锦质量最好"号为冠天下"。
北宋出现瓷都景德镇。
宋朝广州、泉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的发展:最大城市商业是开封和临安,大商港是广州、泉州,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北宋时期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重要知识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长期在黄河流域。
唐末五代后,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加,经济重心南移。
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人口增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战乱较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的开发也使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到北宋时,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了北方。
(2)农业的发展:两宋时期,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得到交流,粮食产量大大增加。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重要产粮区。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南方普遍种植,稻麦两熟制得到推广,北方的农作物在南方种植日益增多,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域也扩大了。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2017年湖南怀化)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2.(2017年浙江湖州)“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7年湖南岳阳)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己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B.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4.(2017年山东东营)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5.(2017年山东聊城)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B.②C.③D.④6.(2017年山东临沂)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
”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A.辽朝B.北宋C.西夏D.南宋7.(2017年湖北随州)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行政区开始于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8.(2017年内蒙古鄂尔多斯)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今天的北京应该受到哪一行政机构的管辖A.宣政院B.行中书省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9.某班的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的内容时,赵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皇帝同姓)。
【精题分解】中考复习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C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黄河流域转移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唐朝初年,他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取佛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有改动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有改动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1分我国古代称什么地方叫“天竺”1分2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1分写出当时的两个主要对外贸易海港。
2分答案:1玄奘或三藏法师,分印度半岛或印度,分2市舶使或市舶司,1分广州1分泉州1分不论先后4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
”(唐·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5.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京剧表演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安城简图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长安城的布局(1分)答:唐朝。
中国古代史 单元五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综述】本专题主要讲述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和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越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三项重大发明标志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知识网络】【基础知识清单】1、 宋元时期特点: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 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3、 辽宋之间达成的议和事件:澶渊之盟,作用是辽宋之间此后很长时间保持和平局面。
4、 宋朝从越南引进的新品种:占城稻。
5、 北宋东京都城的布局:商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6、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交子。
7、 宋朝对外贸易路线特点:以海路为主。
8、 宋朝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与北宋并立的政权 。
宋辽之间达成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 经济重心 的南移 元朝的 统一 宋元科技 南方农业的发展:从越南引进 ;民间谚语 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发展成瓷都。
南方商业的发展 城市经济:东京、临安 海外贸易:外贸机构 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统一蒙古 建立元朝 统一全国 经济 政治 民族融合:新的民族 形成 交通:为了 开辟了漕运和海运, 商业: 描述大都的繁华。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实行 元政府在中央高宣政院, 加强对 的管辖9、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中断;③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④宋朝政府的重视,设立市舶司10、宋朝重要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11、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南宋。
1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重要标志:苏湖熟,天下足13、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内容标准】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006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10.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D.政治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
2006年青海省初中升学考试政治历史试卷(课改)
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
A.魏晋D.唐朝C.南宋D.元朝
江苏省宿迁市2006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17.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最终完成是在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
2006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6、下列关于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表现,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的海外贸易发达
B、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苏湖熟,天下足”
D、景德镇的纺织品精美绝伦
湖北省宜昌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使用)
5.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2006年湖南省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
6、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代对外贸易主要港口的是
①杭州②明州③广州④泉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06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检查(代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
4.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蕃市B市舶司C蕃学D蕃坊
2006年泰州市二〇〇六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4.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到的纸币。
南宋时则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
2006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检查(代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
二.辩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20分。
其中,第21、22小题各6分,第23、24小题各3分。
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
21.唐朝时期,泉州港呈现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你若生活在当时的泉州城,一定能看到汉族人与回族人举行婚礼的情景。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答案:1 错误:唐朝时期改为两宋时期;理由:两宋时期由于经济中心南移,才使泉州成为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2 错误:两宋时期的泉州,不能看到汉族与回族举行婚礼的情景;理由:回族形成于元朝时期。
唐朝时没有回族。
四川省宜宾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闭卷)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21题6分,22题4分,共10分)
21.掌握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都城,有利于理清历史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中国历史。
请写出下列朝代的都城
(填写今名或古名均可)。
西汉__________________ 东汉__________________
西晋__________________ 东晋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__________________ 南宋__________________
21. 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洛阳(今河南洛阳)
西晋: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晋: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
【内容标准】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2006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历史
4.看图说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历史图片直观地反映了历史面貌和历史时代特征。
下图主要反映了宋代城市
A.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B.千姿百态的风俗人情
C.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
D.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内容标准】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006年安徽省濉溪县初三毕业会考历史试卷(开卷)
3、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四川省内江市2006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2、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A)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江苏省盐城市二○○六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史地试卷
11.下列政权属于契丹族建立的是
A.北魏
B.辽
C.西夏
D.清朝
【内容标准】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2006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文科综合(历史)
3、元朝的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 忽必烈C阿骨打D 耶律阿保机
2006年海南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科试卷
5、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蒙古族歌谣《吉祥三宝》优美动听。
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A、辽朝
B、西夏
C、元朝
D、清朝
2006年湖南省娄底市初中毕业历史会考试卷
4.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属于
A.契丹族B.党项族C.蒙古族D.女真族
2006年安徽省濉溪县初三毕业会考历史试卷(开卷)
4、右图(图略)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唐朝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2006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9.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古代对北京的称呼①大都②蓟③京师④涿郡
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
(战国——隋唐——元——清)
2006年湖北省襄樊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与社会)
3.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出现于
A.宋朝B.元朝C.战国D.秦朝
2006年山西省初中毕业生毕业历史学业考试(实验区)
5.下列出现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中,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是
A.秦
B.唐
C.元
D.明
2006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非实验区用)
6. 元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那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畏兀儿族
D. 回族
2006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非实验区用)
7. 西藏成为国家正式行政区,由中央政府对其任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是在
A. 两汉时期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江苏省宿迁市2006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代统治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机构有许多创置,下列哪种制度体现了一国多制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的特色
A.西域都护B.“羁縻州”C.宣政院D.“改土归流”
2006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二、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T”代表正确说法,“F”代表错误说法,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填涂所选答案的字母)
23、在抢答赛上,主持人问:“元朝的建立者是谁?”小明答:“成吉思汗”。
F
2006年湖南省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
33、1271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
2006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二、判题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是对是错,请你当
裁判。
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 √ ]32.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006年辽宁省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二、对号入座(本题3小题,11小题3分,12小题4分,13小题 3分,共10分)
11.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诗词作为中华民族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请按下列诗词中所反映历史时期的先后排序,并将前面的字母符号填到指定位置上。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杜甫《忆昔》
B.“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
C.“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毛泽东《沁园春•雪》
排序结果为:11.BAC(顺序对1个,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