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文 学 原 理(六下渗)
- 格式:ppt
- 大小:455.00 KB
- 文档页数:26
水文学原理考试要点第一章绪论1、水文现象的特点:1.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2.地区上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第二章河流与流域1、概念:流域:汇集到地面水流和地下水流的区域称为流域流域面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水系:由干流及其全部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闭合流域:当流域的地面、地下水分数线重合,河流下切比较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地面、地下水流能够全部经过流域出口断面时称为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由于地面、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或者因喝到下切过浅,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水流并非完全是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水流时。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1、水文循环的概念: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形式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2、水文循环的分类: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3、水量平衡原理:对任何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输入的水量和输出的水量只差等于其需水量的变化量并会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第四章降水1、降水的成因分类:1。
锋面雨2。
气旋雨3。
对流雨4.地形雨降水三要素:一点(或面上)的降雨量、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2、降水强度过程线:累积降雨过程线3、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比较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距离平方倒数法)的优缺点;4、掌握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
第五章土壤水1、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2、土壤水分常数:1.土壤水分常数用来表征土壤水分形态和运动特征。
2.不同形态的水反映了土壤不同的持水量,这种关系通常用一些土壤含水量的特征数值来表示。
3、土水势的总势:总水势只有大小无方向,而而水势梯度则是向量,总水势增加的方向为正,每种物质都要力图达到与其周围平衡的趋势,因此,水总是从总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势低的地方,且水流运动的方向总是与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第二节下渗的确定既可以在野外实测下渗过程,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公式计算下渗量或下渗率。
一、下渗的测定可在流域内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场地,直接测定下渗过程,进而得到这些单点的下渗能力曲线。
这一方法称为直接测定法,一般仅用于极小的土体表面。
按供水方式的不同,这一方法又可分为注水法和人工降雨法两种。
1. 注水法在以这种方法进行测定时,通常采用单管下渗仪或同心环下渗仪。
1. 注水法在进行测定时,通常采用单管下渗仪或同心环下渗以这种方法仪。
这种方法适宜在野外平地使用,所用器械结构简单、携带简便、造价低,因此得以广泛应用。
IN8双环入渗仪IN12-w双环入渗仪利用双环入渗仪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禹城综合实验站进行有关下渗过程的田间试验2.人工降雨法在以这种方法进行测定时,需要模拟降雨的专门设备和小型实验场地。
若场地的实验面积较小(<1 m2),一般坡面滞蓄量和填洼水量均不大且可忽略,则下渗可以下式求出:在上式中,f:下渗(mm/单位时间) p:降雨(mm/单位时间) r:径流(mm/单位时间)t t t 000f p r=-∑∑∑人工降雨法与注水法相比,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天然降雨情况,其应用不受地形、坡度等条件的限制,但所用器械体积大、造价高,不适宜在野外操作。
Infiltrometer StudiesInfiltrometer are usually classified as flooding devices or rainfall simulators.Flooding infiltrometers are usually rings or tubes inserted in the ground. Water is applied and maintained at a constant level and observations made of the rate of the replenishment required.With rainfall simulators, artificial rainfall is simulated over a small test plot and the infiltration calculated from observations of rainfall and runoff, with consideration given to depression storage and surface detention.用注水(双环)法和人工降雨法对陕西省淳化县泥河沟流域和安塞县纸坊沟流域坡耕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进行了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