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患者剖宫产手术麻醉定义与处理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55 MB
- 文档页数:15
高危妊娠产科麻醉(1)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指胎盘附着于子宫的下段甚至宫颈内口,早期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的阴道流血。
有的出血可自行停止,则可保守治疗。
有的孕妇阴道出血无法自行停止,则须终止妊娠。
胎盘早剥指胎盘处于正常位置,但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如妊高症、先兆子痫等)而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剥离。
胎盘早剥时剥离处的坏死组织、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可大量释放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IC。
1)麻醉前准备由于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的孕产妇易发生失血性休克、DIC 等并发症,因此此类病人麻醉前应注意评估循环功能状态和贫血程度。
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外,应重视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激活时间检查,并做DIC 过筛试验。
警惕DIC 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并予以防治。
2)麻醉选择和管理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多需急诊手术和麻醉,准备时间有限,病情轻重不一,禁食禁饮时间不定。
因此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好充分准备,迅速作出选择。
麻醉选择应依病情轻重,胎心情况等综合考虑。
凡母体有活动性出血,低血容量休克,有明确的凝血功能异常或DIC,全身麻醉是较安全的选择。
如果胎儿情况较差要求尽快手术,也可选择全身麻醉。
如果母体、胎儿情况尚好,则可选用椎管内阻滞。
麻醉管理的注意事项包括:(一)全麻诱导注意事项同上。
(二)大出血产妇应开放两条以上静脉或行深静脉穿刺置入单腔或双腔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
记录尿量,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做出对应处理。
(三)防治DIC 胎盘早剥易诱发DIC。
围麻醉期应严密监测,积极预防处理。
对怀疑有DIC 倾向的产妇,在完善相关检查的同时,可预防性地给予小剂量肝素,并输入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以及冷沉淀物等。
(四)产妇和胎儿情况正常时可选择椎管内麻醉。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麻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可分为五类:1.妊娠水肿;2.妊娠高血压;3.妊娠蛋白尿;4.先兆子痫;5.子痫,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先兆子痫和子痫。
高危妊娠产妇麻醉监测和处理(一)妊娠高血压疾病1.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分类(1)妊娠期高血压,BP≥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无蛋白尿,血压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患者可伴有上腹不适或血小板减少,只能在产后最后确诊。
(2)子痫前期轻度:BP≥140/90mmHg,妊娠20周以后出现尿蛋白≥300mg/ 24h或1+,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
重度: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2+,血肌酐>1.2mg/dl或较前升高,血小板<100000/mm3,微血管溶血(LDH 上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上升,持续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3)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蛋白尿,若出现蛋白尿≥300mg/24h,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突然蛋白尿增加,BP增高或血小板<10万/mm3。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BP≥140/90mmHg,孕前或孕20周以前即诊断或孕20周以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2.麻醉前准备给予解痉、镇静、降压,以及适度扩容和利尿等综合治疗。
子痫前期患者经积极治疗48~72小时不见好转者或妊娠已达36周经治疗好转者;子痫已控制12小时者,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
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围术期监测:动、静脉测压监测,最好行直接动脉压监测,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指导降压和扩容补液及利尿等治疗。
(1)详细了解治疗用药:包括药物种类和剂量,最后一次应用镇痛药和降压药的时间,以掌握药物对母胎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便于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对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
(2)硫酸镁治疗:硫酸镁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首选药,但应用硫酸镁应进行严密监测,防止过量。
镁离子正常值为0.75~1mmol/L,治疗浓度为2~3.5mmol/L,超过5mmol/L将出现中毒现象,首先为膝反射消失,随着浓度增加进一步相继出现全身肌张力减退及呼吸抑制,甚至出现心跳停搏。
产科麻醉管理是指在产妇进行分娩或剖宫产等产科手术时,麻醉医师对产妇实施麻醉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产科麻醉管理的要点:
1. 麻醉前评估:麻醉医师会在麻醉前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状况、药物过敏史等,以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2. 选择麻醉方法: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麻醉医师会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如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全身麻醉。
3. 麻醉监测: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师会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麻醉深度,确保产妇的安全。
4.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麻醉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恶心呕吐等。
麻醉医师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
5. 麻醉后恢复: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会根据产妇的情况逐渐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并在恢复室观察产妇的恢复情况,确保安全后再将其送回病房。
6. 疼痛管理:麻醉医师会根据产妇的需求和疼痛程度,提供适当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帮助产妇缓解疼痛。
7. 团队合作:产科麻醉管理需要麻醉医师与产科医生、护士等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总之,产科麻醉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麻醉医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和舒适。
为科学管理高危妊娠,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管理常规及筛查、监管制度,提高高危妊娠系统管理质量提供依据,什么是高危妊娠呢?下面是整理的什么是高危妊娠,欢迎阅读。
什么是高危妊娠高危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性,可能导致难产及或危及母婴者,称高危妊娠。
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称为高危孕妇。
孕妇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和妊娠并发症,以及不良的环境、社会因素等,均可导致胎儿死亡、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天畸形、早产、新生儿疾病等,构成较高的危险性,从而增加了围产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凡列入高危妊娠范围内的孕妇,就应接受重点监护,尽量降低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
引疾病概述妊娠期,生理学名词。
亦称怀孕期。
从妇女受精后至胎儿娩出之间的一段时间。
为了便于计算,妊娠通常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足月妊娠约为280天40周。
高危妊娠,它直接危害着母亲及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高危妊娠的情况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孕妇年龄小于16岁或大于35岁;过去有习惯性流产、早产、死胎、死产与畸形等异常生育史;孕期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或过少、胎位不正、过期妊娠、胎儿发育异常、巨大胎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骨盆狭小或畸形等异常情况;孕妇合并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急性传染性肝炎、肺结核、重度贫血等妊娠合并症;孕期曾服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有害物质或放射线及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
高危妊娠的孕妇和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
所以每位怀孕的母亲均应定期到医院检查,配合高危妊娠的筛选,进行系统孕期管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高危因素的发展,防止可能导致胎儿及孕妇死亡的各种危险情况出现。
以保证母亲及胎儿顺利地渡过妊娠期与分娩期。
引发病症异位妊娠,是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的器官或组织中着床、发育成囊胚。
宫外孕可发生在输卵管、卵巢、腹腔、阔韧带和子宫颈等处,分别称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和子宫颈妊娠。
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多见,约占到90%以上。
产科麻醉快速指南(二)引言概述:产科麻醉是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应用麻醉技术,旨在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及尽可能减轻孕妇的疼痛。
本文提供了关于产科麻醉的快速指南,包括麻醉的类型、适应症、应用技术、并发症和禁忌症等方面的内容。
1. 麻醉类型- 局部麻醉:通过局部麻醉药物的局部应用,麻醉特定区域,如会阴麻醉。
- 腰硬联合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药物通过腰穿进入硬脊膜,麻醉腹股沟以下的下半身。
- 全麻(General Anesthesia):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静脉以诱导无意识状态,应用于紧急情况或无法实施其他麻醉方法的情况。
2. 适应症- 剖宫产:对于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往往是首选。
- 分娩镇痛:对于分娩镇痛,腰硬联合麻醉是最常用的方法,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 产钳或胎儿吸引器:在采用产钳或胎儿吸引器帮助分娩的情况下,局部或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减轻孕妇的疼痛。
3. 应用技术- 腰穿术: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药物,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通过穿刺硬脊膜麻醉腰麻。
- 局部麻醉:准备好局部麻醉药物,使用正确的注射技巧将药物应用在目标区域。
- 静脉诱导:准备好适当的麻醉药物和监测设备,通过静脉注射诱导剂将患者引入全麻状态。
4. 并发症- 低血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
- 呼吸抑制: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呼吸,及时监测和处理呼吸抑制情况。
- 神经损伤:手术或麻醉过程中,如穿刺时损伤神经,产生神经损伤的风险。
5. 禁忌症- 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禁忌行腰麻或局部麻醉。
- 高颅压:高颅压患者禁忌行全麻,应选择其他适当的麻醉方法。
- 过敏史:患者对麻醉药物有过敏史者应避免使用相关药物。
总结:产科麻醉在保障孕妇和胎儿安全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分娩过程中的疼痛。
不同类型的麻醉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并发症和禁忌症的风险。
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法,以确保产科麻醉的安全和有效性。
剖宫产操作流程
1.麻醉和消毒:剖宫产手术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师产妇必须采取侧卧并弯腰的体位,保持不动。
麻醉后孕妇仍然清醒,只是肚脐以下部位没有痛觉。
麻醉生效后消毒腹部。
2.切开腹壁和子宫:医生先切开腹壁,打开腹腔后,手伸入腹腔检查子宫、胎儿及附近器官有无破裂及黏连情况。
然后切开子宫,可采取横向切口或者纵向切口。
3.胎儿娩出:子宫切开后,主刀医生把手伸入到子宫里,拖住胎儿的头,然后助手医生按压子宫底部把胎儿向下推,与此同时主刀医生的手将胎头向上撬一下,宝宝的头就可以顺利地分娩出来,清理宝宝呼吸道的羊水和粘液,然后宝宝身体逐渐娩出,脐带夹住剪断,宝宝正式娩出。
4.娩出胎盘:在胎盘娩出后,用无菌纱布清理宫腔。
5.缝合子宫和腹壁:胎盘娩出宫腔清理干净后,肠线缝合子宫,检查没有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纱布,然后开始逐层观察腹腔。
之后无菌纱布覆盖切口,胶布固定,手术完毕。
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为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降低高危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规范高危孕产妇保健服务及网络建设,保障母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范围及分类(一)高危妊娠的定义凡妊娠时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称为高危妊娠。
(二)高危妊娠的范围1、基本情况:年龄<18岁或≥35岁;体重<40公斤或>85公斤或过度肥胖(超标准体重20%);身高<145公分;先天异常或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2、不利环境、社会因素:文盲,经济困难,无产前检查,计划外妊娠,有吸烟(每天10支以上),酗酒等不良惯。
3、异常妊娠及分娩史:不孕症、流产>2次、早产、死胎、死产、畸形儿、难产、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史、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溶血病。
4、孕早期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有射线接触史,可疑致畸物质接触史及职业毒物接触史。
5、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心脏病、肝病、高血压、肾脏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血液病、严峻贫血、肺结核、胸廓畸形、精神病、性病及其他感染等。
6、妊娠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羊水过少或过多、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兆早产、胎膜早破、母儿血型不合、过期妊娠等。
7、可能发生分娩异常的因素:胎位异常、巨大胎儿、骨盆异常、软产道异常、多胎妊娠、多产妇(≥3产次)、盆腔肿瘤等。
(三)高危妊娠分类高危妊娠可分为一般高危妊娠与严重高危妊娠两大类。
凡有下列情况者属严重高危妊娠:1、异常产史2、畸胎史3、死胎史4、疤痕子宫5、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心脏病、肝病、慢性高血压、肾脏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甲亢或甲低、血液病、重度贫血、肺结核、胸廓畸形、精神病、性病及其他严重感染等。
6、妊娠合并妇科肿瘤7、(中)重度妊高征8、产前出血9、≤34周前兆早产10、过期妊娠11、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2、羊水过少13、羊水过多14、骨盆狭小15、胎位异常16、多胎妊娠2、管理步伐(一)筛查与评定1、初筛:妊妇初诊由首诊单位建孕管册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通例化验等进行高危妊娠评定,及早发现高危孕妇。
高危妊娠患者剖宫产麻醉一、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麻醉妊娠过程中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0.5%,多发生于既往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切除术等;麻醉医师应于术前了解前置胎盘植入深度,以便积极准备应对植入达肌层近浆膜的前置胎盘手术时引起的大量出血。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1%~2%,其高危因素有高血压和脐带过短等;子宫破裂多见于瘢痕子宫。
产前产妇失血过多可致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死亡。
若大量出血或保守疗法效果不佳,必须紧急手术治疗。
(一)麻醉前准备产前出血发生出血性休克;妊娠37周后反复出血或一次性出血量大于200ml;临产后出血较多,均需立即终止妊娠,一旦出现胎儿窘迫的征象需立即行剖宫产。
该类患者麻醉前应注意评估循环功能状态和贫血程度。
除检查血、尿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外,应重视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激活时间检查,DIC 过筛试验,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警惕DIC的发生和多脏器受累。
胎盘早剥是妊娠期发生凝血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胎死宫内后。
凝血功能异常的机制是循环内纤溶酶原的激活,也可由胎盘凝血活酶触发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凝血功能障碍。
其进展迅速时需立即行剖宫产术,同时需要立即大量输血,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二)麻醉选择产前出血多属急诊麻醉,准备时间有限,病情轻重不一,禁食禁饮时间不定。
麻醉选择应按病情轻重,胎心情况等综合考虑。
凡母体有活动性出血,低血容量休克,有明确的凝血功能异常或DIC,全身麻醉是唯一安全的选择,如母体和胎儿的安全要求在5~10min内进行剖宫产,全麻亦是最佳选择。
母体情况尚好而胎儿宫内窘迫时,应将产妇迅速送入手术室,经吸纯氧行胎儿监护,如胎心恢复稳定,可选用椎管内麻醉;如胎心更加恶化应选立即扩容及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
如行分娩镇痛的产妇,术前已放置硬膜外导管,如病情允许,可在硬膜外加药,也可很快实施麻醉,继而尽快手术。
(三)麻醉操作和管理1.全麻诱导充分评估产妇气管插管困难程度,产妇气道解剖改变如短颈、下颌短等、较肥胖,诱导插管体位难以调整等。
危重症产妇的麻醉处理危重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要特殊的麻醉处理。
麻醉医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高度应对,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危重症产妇的麻醉处理,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措施。
I. 麻醉评估在处理危重症产妇的麻醉之前,首先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麻醉评估。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并发症以及其他可能影响麻醉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解。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肾功能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麻醉计划。
II.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在危重症产妇的麻醉处理中,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产妇的具体情况以及手术的性质。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使用两种麻醉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将产妇完全置于昏迷状态下的麻醉方法。
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或吸入麻醉气体来实现。
全身麻醉适用于那些无法忍受分娩疼痛或需要紧急手术的危重症产妇。
然而,全身麻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麻醉医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并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在局部部位注射麻醉药物,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只麻醉特定的区域。
这种方法常用于剖宫产手术或阴道分娩的疼痛缓解。
局部麻醉相对于全身麻醉而言,对产妇的影响较小,但仍然需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和药物过敏等因素。
III. 特殊情况下的麻醉处理在处理危重症产妇的麻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并发症,这需要麻醉医生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来应对这些复杂的状况。
1.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危重症产妇可能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在处理这些患者的麻醉时,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并确保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2. 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重症产妇可能患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麻醉医生在处理这类患者的麻醉时应当特别谨慎,尽量减少麻醉引起的呼吸抑制,并注意定期清除呼吸道。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定义一、高危妊娠的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或并发症,容易导致孕妇或胎儿出现不良后果的一种妊娠状态。
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孕前疾病史、孕妇年龄、孕次、既往妊娠史、家族遗传史等多个方面。
1. 孕前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病等慢性疾病史的孕妇;2. 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年龄的孕妇;3. 孕次:高孕次的孕妇容易出现并发症;4. 既往妊娠史:有早产、死胎、流产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5. 家族遗传史: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等。
以上因素都会增加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并发症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
二、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目的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高危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健康,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减少因高危妊娠导致的不良后果,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三、高危妊娠管理的内容1. 分类管理根据孕妇的高危因素和并发症的情况,将高危妊娠分为不同的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案。
一般将高危妊娠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进行分级管理。
2. 定期产检对高危孕妇进行定期产检,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超声检查等,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个性化管理针对高危孕妇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包括饮食调理、休息规律、药物治疗等,以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4. 多学科会诊对于复杂的高危妊娠情况,组织多学科会诊,包括产科、儿科、心脏科、内科、外科等专家,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5. 预防接生对于需要剖宫产的高危孕妇,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和术前评估,降低手术风险,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6. 产后康复对于高危妊娠患者,在产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包括恢复期的护理、饮食调理、体育锻炼等,促进孕妇的康复和身体恢复。
四、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的实施流程1. 建立高危妊娠管理团队:包括产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负责高危孕妇的管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