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风景画赏析共25页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25
世界风景名画赏析1. "星夜" -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星空,梵高通过用大胆的笔触和明亮的颜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知。
画中的星星和月亮透过夜空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创造出一个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2. "蒙娜丽莎" -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这幅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之一,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女性,她微微带笑,目光深邃。
人们对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眼神一直存在许多猜测和研究。
画中的细节和色彩运用都展现了达·芬奇的绘画技巧和对人物形象的深入观察。
3. "水仙" -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他以描绘自然光线和色彩变化而闻名。
这幅画描绘了一片水仙花田,绘画风格轻快而瞬间,色彩鲜艳,给人一种和谐和平静的感觉。
莫奈通过捕捉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创造出一种流动和模糊的效果,使观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4. "吼叫" - 埃德华·蒙克(Edvard Munch)这幅画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扭曲的人物形象,他的双手托住脸部,嘴巴张开,仿佛在发出一声可怕的吼叫。
画中的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强烈的情绪和内心的痛苦,使观者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困扰和焦虑。
5. "夜巴黎" -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这幅画是点彩派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描绘了一个巴黎夜晚的街景,人们在街上行走,建筑物和灯光在夜空中闪耀。
修拉使用小小的点状笔触来构建整幅画面,通过色彩的交织和光线的反射创造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效果。
这幅画以其独特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观察力而闻名于世。
这些世界风景名画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义,通过艺术家对自然和人物的观察和表达,向观者展示了世界的美妙和复杂性。
50幅世界经典油画(风景)1.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两棵丝柏树 1889 年 95 x 73这个时期,丝柏树似乎取代了他心爱的主题—向日葵,频频出现在他于圣雷米的作品中。
这些巨柱似的丝柏树,枝芽拥钻,在正午的炎炎烈日之下仿佛是冲腾的黑色火焰。
这些丝柏树摆脱了天生的刚直,好似团团巨大的黑色火舌,拔地而起,翻卷缠绕,直上云端,让我们再一次窥见画家的内心世界。
2.《乌鸦群飞的麦田》《乌鸦群飞的麦田》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生·梵高创作于1890年7月的一幅油画。
通常的解释是,这幅画是以黑暗,严酷的天空显示了梵高的精神状态的困扰,与徘徊不决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种途径,与黑色乌鸦架空的预示死亡迹象。
作品赏析《乌鸦群飞的麦田》构图由三条岔路展开宽广的麦田。
画中几乎没有中心视点,而分散的乌鸦,使画面更显辽阔。
梵高使用三原色和绿色来呈现单纯而简明的意象,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画上的群鸦仅仅是一些用浓重的黑线构成的飞动线条,低低的压向大面积的橙黄色麦田,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
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画面上布满密集的短而硬直的粗笔触,它并不象征任何物象,只有一种颤动感,文森特·威廉·梵高试图表达所谓的"悲伤与极度的寂寞",所以这幅画被视为文森特·威廉·梵高自杀的预告。
俄罗斯风景画大师希施金风景画精品油画作品欣赏俄罗斯风景画大师-- 希施金(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Ivan I. Shishkin 1832—1898))是19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
希施金的风景画多以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为描绘对象,在他笔下的所体现出的森林之美,可谓是美不胜收,所以他有“森林之王”的称呼。
希施金的大多数名作描写的都是松树和橡树,这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喜爱雄壮、豪放、粗犷的俄罗斯森林。
1、松树林之晨希施金 1889年油画28.3cm×40.1cm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晨光为松树林涂上一层金辉,松林里荡漾着清新的生气。
松树林苏醒了,几只黑熊在嬉闹玩耍,为宁静的松树林增添了生息。
高大的松树林,分出近景、中景、远景,层次的丰富加强了空间感,展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画家从生活出发,以写生为基础,为作品灌注了现实情感。
据说画中可爱、亲和的大小黑熊是萨维茨基所画。
2、林中雨滴希施金 1891年画布油画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橡树林中的蒙蒙细雨,潮湿的空气感,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
希施金高超的描绘技巧,加上萨维茨基画在林中远处几个打着雨伞的男女身影,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3、松树林希施金 1872年布面油画117x165cm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希施金最爱画密密松树林边繁茂的小灌木和野花小草。
在这幅画中前景是给森林带来生命的小溪,岸边是倒毙的枯树,而远处是一派参天林木,天上有飞鸟,林间有小黑熊,这使宁静的自然充满生命的活力。
4、黑麦地5、林边的花希施金油画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画家以抒情、欢快的手法,描绘了树林边的野花,表现了一种原生态的美感。
绿色的调子洋溢着生机,野花的欣欣向荣意味着活力,整个画面流露出耐人寻味的抒情性。
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场景,是引人遐想、令人留恋的。
6、在遥远的北方这幅画是希施金为莱蒙托夫诗集中《在荒野的北国》一诗所作的插图。
这是你见过最美的风景画:哈德逊河画派—美国本土艺术之始阿尔伯特·比斯塔特《落基山》埃德温·丘奇《夕阳下的荒野》埃德温·丘奇《雨季来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美国的世界霸权随之建立,欧洲荣光不再,美利坚开始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
艺术当然也不例外,远在战争结束之前,世界艺术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的过程早已进行多时。
动乱之中的欧洲难以留住艺术家们,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是艺术市场的高度繁荣,而艺术却从来都是哪里有钱去哪里,资本开始成为评判艺术的标准。
当美国人挥着钞票买下了一副又一副各国的珍宝时,他们也掌握了艺术的话语权与评价标准,从波洛克到安迪沃霍尔,美国标准下的艺术家们风靡全世界,输出者高度商业化、物质化的价值观,至今依旧。
追溯历史,美国的艺术源于何时?这个移民国家是否有自己的艺术流派呢?埃德温·丘奇《极光》埃德温·丘奇《科多帕希火山》19世纪,大部分美国移民还在忙于在辽阔的北美大地为生存而奋斗,美国的艺术氛围远不如大洋彼岸的欧洲,美国本土画家更是寥寥无几。
但这毕竟是得天独厚的美洲大陆,随着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张,美利坚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这群开拓者们发现自己的国家竟然如此美丽,渺无人烟的西部拥有震撼异常的自然风貌,而这是文明的欧洲永远不会拥有的。
这令美国人充满自豪感,开始创作风景画以展示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并赞颂万能上帝的慷慨赐予。
“你所到之处会有美丽的景色迎接你……你可以凝视着这些美景,直到眼泪模糊了你的视线,但是,千万不要忘记美那更原始、更自然的形象。
”阿尔伯特·比斯塔特《加利福尼亚之春》托马斯·科尔《河湾》《荒蛮帝国》托马斯·科尔这便是哈德逊河画派。
作为美国艺术史上第一个诞生的、独立的、摆脱欧洲艺术控制的画派。
诞生于1825年夏天的一次写生之旅,艺术家托马斯·科尔,在哈德逊河沿岸旅行写生,过程中他深深地被美洲大陆的荒野风光所打动,在旅途过程中用素描记录下来,创作了三幅风景画,展示在一个画框商店的橱窗中,这些作品吸引了众人的注意,从而掀起了一场美国人在艺术领域自我认同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