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情绪管理ABC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17
情绪ABC【教学背景】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易冲动,因此,让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情绪ABC理论”。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几组有趣的“两可图”,让学生明白:换个角度换问题,自有一番天地。
(过渡语)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
同样,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考,豁然开朗。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气氛。
二、信念构建通用播放视频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出艾利斯的ABC理论,让学生感受ABC 理论的价值,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不合理想法对人的影响。
秀才进京赶考,在客栈投宿的晚上,做了三个梦:一是梦见自己在高墙上种白菜;二是梦见下雨天戴斗笠还打了伞;三是梦见和心爱的表妹睡在一起,可是背靠背。
于是他找到解梦先生,想问问这三个梦的意思,先生说:墙上种白菜是白搭;戴斗笠又打伞是多此一举;背靠背睡证明没戏唱,预示考试没有好结果。
秀才听后,非常沮丧,既然仕途无望,就打算退宿回家。
老板看到秀才低落的神情,问他什么,秀才把解梦的事情说了一遍,老板笑着说,其实这梦也可以这样解释:高墙上种白菜——高中;戴斗笠又打伞——有备无患;和表妹背靠背——总有翻身的时候。
秀才一听,立刻精神抖擞,觉得自己大有希望,于是带着这份热情继续赶考,果然不负所望,中探花,如愿归来。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3.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情绪ABC理论介绍2. 情绪的认识与理解3. 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4. 情绪与人际关系5. 情绪与心理健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情绪ABC理论的掌握,情绪的认识与理解,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的学会。
2. 难点: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的灵活运用,情绪与人际关系,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情绪ABC理论,情绪的认识与理解,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情绪与人际关系,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情绪调整与控制的方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情绪调整与控制的方法。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情绪ABC理论介绍2. 第二课时:情绪的认识与理解3. 第三课时:情绪调整与控制方法4. 第四课时:情绪与人际关系5. 第五课时:情绪与心理健康六、教学内容:1. 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3. 情绪与学业压力4. 情绪与自我保护5. 情绪与时间管理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难点:情绪与学业压力,情绪与自我保护,情绪与时间管理的平衡。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情绪与学业压力,情绪与自我保护,情绪与时间管理的实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九、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第七课时: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3. 第八课时:情绪与学业压力4. 第九课时:情绪与自我保护5. 第十课时:情绪与时间管理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情绪的认识1.1 情绪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情绪是什么,情绪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感受。
1.2 情绪的类型: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基本情绪有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等,复杂情绪有焦虑、羞愧、嫉妒等。
1.3 情绪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第二章:情绪的表达2.1 情绪表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情绪表达的途径,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言表达等。
2.2 情绪表达的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注意场合、语气、措辞等。
第三章:情绪的管理3.1 情绪管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调节、情绪释放等。
3.2 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运用情绪管理方法,如通过运动、写日记、呼吸练习等调节情绪。
3.3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韧性等。
第四章:积极情绪的培养4.1 积极情绪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是什么,积极情绪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如喜悦、满足、兴奋等。
4.2 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包括积极思考、感恩练习、自我激励等。
4.3 积极情绪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幸福感等。
第五章: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有助于心理健康,而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5.3 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让学生学习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积极情绪培养、寻求心理支持等。
第六章:情绪与学业的关系6.1 情绪对学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包括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情绪可能影响学习成果。
七年级心理健康《情绪管理ABC》教案5篇汇编《我的情绪我做主》教学设计(一)一、课程理念:人的情绪发展中,童年和青春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它是奠定情绪根基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该时期的情绪状态机发展趋势往往对其未来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
在该时期,少年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常会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产生困扰,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与成年人相比,初中生的情绪有一下特点:1.情绪活动日益丰富,稳定性降低;2.情绪体验更加深刻和细致;3.情绪变化具有迅速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根据积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本活动课程引导学生理解“情绪ABC理论”,启发学生探究情绪管理的方法,并学会有效调节情绪,今儿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快乐成长。
二、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内容,认识自己的青春期情绪。
2、学会接纳和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
三、课程重、难点:了解情绪的来源以及对情绪的看法。
四、活动形式:团体心理辅导。
教师一方面提供材料,创设情景,加以引导一方面给予一些打破价值观的理念,让学生进行内化和整合。
主要的方法包括情感体验、讨论和分享。
五、过程和方法3、深入阶段:管理情绪再通过“半杯水”的事例强调: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认识)B活动四:情境造句二当时,我选择再一次强调对事情产生的情绪反应来源于对事情的看法。
1、情绪是可以选择的!2、游戏:小开关。
图片分享:你看到了什么? 总结:心理健康《情绪管理ABC》教案(三)【教学背景】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情绪认知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情绪认知的定义和作用。
常见情绪的识别和表达方法。
情绪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案例分析。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互相交流。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扮演不同情绪的角色,提高情绪认知能力。
案例分析:分析情绪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情绪认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情绪认知测试:设计一份简单的情绪认知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情绪管理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培养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习惯。
2.2 教学内容情绪管理技巧的分类和介绍。
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有效方法。
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习惯的策略。
2.3 教学方法情绪管理技巧演示: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情绪管理技巧。
压力管理练习:学生参与压力管理活动,提高应对压力能力。
情绪调节习惯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习惯,互相学习。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情绪管理技巧演示中的参与程度和掌握程度。
学生压力管理测试:设计一份简单的压力管理测试,评估学生的应对能力。
第三章:积极情绪的力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积极情绪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培养积极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引导学生将积极情绪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2 教学内容积极情绪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积极情绪的策略和方法。
积极情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3 教学方法情绪体验活动:学生参与情绪体验活动,感受积极情绪的力量。
积极情绪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互相鼓励。
案例分析:分析积极情绪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情绪体验活动和积极情绪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情绪认知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情绪认知的定义和作用。
情绪的种类和特点。
情绪与行为和决策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引入情绪认知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情绪认知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情绪识别练习,例如情绪脸谱游戏。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经历,讨论情绪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第二章:情绪管理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培养学生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的应对策略。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习惯。
2.2 教学内容: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常用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
情绪调节的策略,如面对挫折的积极应对、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
2.3 教学活动: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参与情绪管理技巧的练习,例如深呼吸和放松训练。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情绪调节策略,如面对挫折的积极应对方法。
第三章:积极心态的培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心态。
引导学生学会转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的技巧。
3.2 教学内容:积极心态的定义和作用。
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转化方法。
培养积极心态的实践方法,如感恩练习、乐观思考等。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并通过故事或案例进行阐述。
学生进行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转化练习,例如将消极情绪写下来并寻找转化为积极情绪的方法。
学生分享并讨论培养积极心态的实践方法,如每天记录三件感恩的事情。
第四章:情绪与人际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绪。
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沟通和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
4.2 教学内容:情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理解和尊重他人情绪的重要性。
有效沟通和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情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和种类。
2. 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对生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对特定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和心理反应。
2. 情绪的种类:喜、怒、哀、惧。
3. 情绪的作用:情绪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理状态。
教学活动:1. 情绪猜谜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猜猜他人的情绪。
2. 情绪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最近经历的情绪波动,并谈谈感受。
第二章:情绪ABC理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1. A:事件(Activating Event):触发情绪的事件。
2. B:信念(Belief):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
3. C:情绪和行为(Consequence):基于信念产生的情绪和行为。
教学活动:1. 情绪ABC故事分享: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情绪ABC理论。
2. 情绪ABC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第三章:正面情绪的力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正面情绪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正面情绪的定义和种类:如喜悦、感激、喜悦等。
2. 正面情绪的作用:增强心理抵抗力,促进身心健康。
教学活动:1. 正面情绪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正面情绪,并谈谈感受。
2. 制作正面情绪手册:让学生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正面情绪经历,以激发更多正面情绪。
第四章:负面情绪的应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如压力、挫折、失落等。
2. 负面情绪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
教学活动:1. 负面情绪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负面情绪,并谈谈感受。
2. 负面情绪应对策略:让学生学习运用积极心理技巧应对负面情绪。
情绪ABC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情绪1.1 情绪的定义:解释情绪是什么,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
1.2 情绪的类型:介绍常见的情绪类型,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1.3 情绪的作用:阐述情绪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情感表达、心理调节等。
1.4 情绪与身体反应:探讨情绪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心跳加速、泪水等。
第二章:情绪ABC理论2.1 情绪ABC理论的介绍:解释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A事件、B信念、C情绪。
2.2 A事件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事件A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如何触发情绪反应。
2.3 B信念的探索:引导学生探讨自己对事件A的信念B,如何影响情绪反应。
2.4 C情绪的识别: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C,以及它们与信念B 的关系。
第三章:情绪管理技巧3.1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强调情绪管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
3.2 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教授学生深呼吸和放松技巧,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压力。
3.3 情绪表达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通过沟通技巧与他人交流。
3.4 情绪调节策略:提供一些情绪调节的策略,如情绪日记、情绪释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
第四章:积极情绪的力量4.1 积极情绪的定义:解释积极情绪是什么,以及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4.2 积极情绪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培养和增加积极情绪,如感恩、乐观等。
4.3 积极情绪的应用:探讨积极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学习、人际关系等。
4.4 积极情绪的挑战:讨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保持和利用积极情绪。
第五章: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情绪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5.2 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强调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情绪调节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5.3 情绪与压力管理:探讨情绪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情绪管理来应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