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总结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分析其成因,谈探究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
方法:选择2018.4~2021.10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120例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解析不良反应成因,探讨改善策略。
结果: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占比达到43.33%,其次为全身性反应,26.67%,第三位是中枢系统反应,15.00%。
引起本品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教导,包括自身化学成分因素、不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超时使用等。
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较多,应加强药学干预及监督,提升药物使用效果,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措施探究[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analyze their causes, and explore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treated with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from April 2020 to Octo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Results: skin andits accessories damage was a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accounting for 43.33%, followed by systemic reaction, 26.67%, and central system reaction, 15.00%. The cau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his product include its own chemical composition factors,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drugs, differences between inpiduals, overtime use, etc.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and supervision should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drug us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dverse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Research on measures中药注射剂自身有使用便捷、安全性高、治疗效果优良等特征,故而当下其在很多疾病临床治疗中由所应用,比如治疗心血管、肿瘤及妇科疾病等【1】。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补充规定
临床各科室:
近年来,由于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 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在临床工作中较为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做如下补充规定,请遵照执行。
一、选择合适的溶媒。
1、只能用葡萄糖做溶媒的中药注射剂:丹参、舒血宁、冠心宁、参麦等,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
2、既能用葡萄糖又能用生理盐水做溶媒的中药注射剤:刺五加、醒脑静、血栓通、血塞通、黄芪、丹参川穹嗪、天麻素、炎琥宁、疏血通、银杏达莫等。
二、合理配伍:
1、凡中药注射剂需单独使用,不能与普通胰岛素注射剂等配伍使用。
2、凡国药准字Z开头的药品(如舒血宁、冠心宁、丹参、黄芪、血塞通、血栓通、醒脑静、参麦等)为中药制剂,谨慎联合用药,注意用药间隔,输液中注意输完一组液体再输另外一组液体前,要先用一些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把残留在输液管内的药品冲洗干净,避免两种液体在输液管内产生反应。
3、舒血宁、冠心宁等禁止与抗生素联合使用。
三、掌握用量、控制滴速:
1、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有其安全范围,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用法用量执行,不得随意加大药物剂量与浓度,控制输液滴速。
2、为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中药注射剂溶于溶媒后,必须先检查不溶性微粒,确信无沉淀析出后方可应用。
3、注射用炎琥宁用法:静脉滴注:成人一日0.16-0.4g,加入5%葡萄糖或5%葡萄糖氯化钠250ml,一日1-2次给药,小儿4-8mg/kg/日,80mg以内加入5%葡萄糖或5%葡萄糖氯化钠100ml,一日1-2次给药,
医教科
2013-4-10。
注意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药煎煮汁液化为液态,通过针筒和注射器注入患者体内的一种药剂形式。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如快速起效、药效明显、用药方便等。
然而,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特殊性质,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在使用时予以注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第一,严格执行医师处方。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的药剂形式,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和药物组分,其使用需要准确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
因此,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严格执行医师的处方,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倍数。
第二,保证用药环境的洁净。
中药注射剂是通过针筒和注射器进行注射的,对使用工具和注射部位的清洁要求比较高。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确保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等工具是干净无菌的,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在注射前应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第三,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中药注射剂中的药物组分复杂,存在一些配伍禁忌。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避免将不相容的药物混合在一起使用,以免发生药物反应。
同时,对于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式和顺序使用,避免因配伍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第四,注意药物储存和保质期。
中药注射剂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中药注射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下存放,以免影响药物质量。
另外,中药注射剂在使用前要查看药物的保质期,过期药物不得使用,以免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第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虽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过敏反应、肝损伤等。
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患者和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同时,医务人员应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监测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第六,遵守用药原则。
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剂形式,使用时需要遵守一些特殊的用药原则。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原则:注射剂应符合药典标准,确保其成分的纯度、质量和规格等符合标准要求,确保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2. 适应症原则:中药注射剂应明确适应症,即明确其使用范围和针对的疾病,以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3. 临床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由医师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指导,合理掌握使用剂量和治疗方案。
4. 禁忌症原则:中药注射剂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禁忌症,如对某些成分过敏、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应遵守禁忌症原则,禁止使用。
5. 剂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剂型应便于使用和管理,同时剂型选择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6. 疗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应根据病情和疗效进行调整,过长或过于频繁的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依赖。
7. 不良反应监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 宣传和教育原则: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注射剂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对中药注射剂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的认识程度。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1. 引言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增加,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关注。
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剂型的一种,其特殊性和有效性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两个方面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个人看法。
2.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剂型之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中药注射剂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皮肤炎症等。
其中,过敏反应是最为严重和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部分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后会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需要及时处理和干预。
3.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尽管中药注射剂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我们需要合理应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合理选择适应症。
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合理选择是否使用中药注射剂以及选择哪种中药注射剂。
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用药速度。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使用剂量和用药速度,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和调整用药方案。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个人观点和理解而言,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中药剂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价值。
但其不良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我认为需要谨慎选择适应症,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用药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情况。
我也认为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谨慎权衡利弊,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5. 总结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既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需要合理应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读者能够有所帮助,使大家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首先,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相关情况,排除禁忌症和潜在风险因素。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剂量。
其次,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进行明确的适应症判断,避免滥用或盲目使用。
同时,要认真查阅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使用方法等重要信息,确保正确选用和使用。
注射药物的制备和给药过程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在制备注射剂时,应按照药物说明书的指导进行配制,注意稀释剂的选用、溶解度、药物与稀释剂的比例等因素,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要严格控制制剂的质量,避免发生药物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给药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适应症和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注射过程中,要遵循无菌原则,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并进行必要的局部消毒。
同时,要注意注射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不良反应。
使用中药注射剂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要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包括局部不良反应和系统不良反应,如皮疹、发热、过敏反应等,必要时停药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存储和管理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
注射剂应存放在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同时,要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确保药物的及时更新和使用,避免过期或变质的药物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包括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适应症判断、药物选择和使用说明查阅、药物制备和给药操作规范、给药部位和方法选择、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药物存储和管理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一)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引言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快速、方便、高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
然而,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措施一:严格执行法定标准•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确保符合国家药典等相关法定标准;•严格监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包装等;•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便于追溯和排查问题。
措施二:加强药品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事件;•提高监管部门的技术能力,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力度;•严禁制售假冒伪劣中药注射剂,打击违法行为。
措施三: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注射剂应由合格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准确选择和使用;•严格掌握剂量和使用频次,避免过量使用;•注意禁忌症和警示性的用药注意事项,避免不当使用。
措施四:加强药师指导•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稀释等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中药注射剂的认识和使用技能;•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要有专人进行监护和指导。
措施五:强化患者监测与教育•对于注射剂使用的患者,建立并完善医疗档案,记录不良反应和治疗经过;•提高患者对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药物安全教育;•鼓励患者主动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我们能更好地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质量。
希望相关部门、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共同努力,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安全使用,推动中药注射剂行业的持续发展。
现状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治疗作用,然而,不良反应发生的案例仍然存在,并且有时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合格药品:生产环节中存在质量问题,如原材料不符合规定、生产过程不合规等;2.不当使用:医生合理性评价不足,导致用药剂量不准确、频次不当等;3.中药配伍:药师在配伍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4.患者因素:患者过敏史、特殊病史未能及时告知医生,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一、概述中药注射剂是指经现代科技手段制备而成的注射剂剂型,以中草药为原料,配以辅料并按一定标准进行混合、加工而制得。
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需要制定管理规定,明确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求和管理措施。
二、临床应用范围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治疗和预防:1. 慢性病的治疗,如肝炎、糖尿病等;2. 急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发热等;3. 预防疾病,如流感疫苗注射等;4. 重大疫情防控,如新冠肺炎防治等。
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原则1. 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中药注射剂,选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2.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符合中药功能主治和适应症,禁止滥用和乱用;3. 严禁私自调整剂量和疗程,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使用;4. 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病人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四、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1.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规范进行;2. 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草药必须符合草药质量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药材质量检验;3.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应符合药品生产规范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五、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和相应的技术力量;2. 中药注射剂的购进、配送、储存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经过临床医师的指导和判断,禁止非医疗人员直接使用;4.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记录和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使用合规。
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处理;2. 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合理的处理措施,如停用药物、调整剂量等;3. 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和措施应进行记录和通报,以便对同类事件进行预防。
七、中药注射剂的监督管理1. 卫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2. 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3.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4. 中药注射剂的相关信息应及时公开,以便公众和医疗机构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摘要】系统阐述中药在使用中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经过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的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中药以其整体调整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我国临床应用的中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每种中药又含有许多成分,作用机制复杂。
治疗中既要考虑致病原因、疾病诊断,又要顾及辩证分型和患者的个体差异。
药物的双重性决定了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一面,又有产生不良反应对机体不利的一面。
药物使用不合理,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能引进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通过对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经过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其减少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仅供临床参考。
1 中药的不良反应[1-2]
1.1 研究现状中医治疗疾病所用的中药,多是动植物及矿物质,属于天然物质。
大多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而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此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这点中医药界早有认识。
临床上,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时有所见,常见的有过敏反应及中毒反应,轻者给患者带来痛苦,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
但是,由于药材来源的复杂性及其质量控制水平不高,处方组成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不明确,作用机制及其作用靶点不清楚,导致中药成方制剂的剂性选择、工艺拟定、质量控制、制剂的体内过程以及临床药学研究无法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使得临床应用中药成方制剂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
1.2 原因分析中药在使用上没有规范化的标准。
中药的使用,随意性大。
比如适应证方面,由于中医存在着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理论,同一处方可台治疗几种西医看来毫不相关的疾病,而西药的适应证则是相对固定的。
又如在用法用量方面,西药有明确的推荐剂量,安全剂量,甚至中毒剂量,而中药却没有,中药的使用剂量的数是凭中医医师的临床经验,主观性、随意性较大。
中药还存在作用的两重性,如人参,小剂量的人参具有兴奋作用,而大剂量的人参却有抑制中枢的作用。
那么何谓小剂量?何谓大剂量?用几克可以起兴奋作用?用几克可以起抑制作用?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3]。
又如当归,对子宫平滑肌是兴奋和抑制的双重作用;当归挥发油及阿魏酸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而当归的水溶性及脂溶性的非挥发性成分则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呢?这应该与子宫所处的状态有关,但相关的实验仅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尚未在人体实验中得到证实[4]。
那么为什么现实中中药的不良反应却容易被忽视呢?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是原生物,药性缓和,具有多靶点作用,相对的不良反应出现也较慢,容易被忽略;而西药是化学合成药,有效成分纯且大多为单体,结构清楚,作用靶点单一,起效较快,其不良反应也出现较快。
这
样就形成了西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中药的假象。
忽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例如,中药注射剂清开录、双黄连、丹参等都相继有不良反应报告[5-6]。
1.3 监测措施中药注射剂,由于基础研究薄弱,许多单味中药的化学和有效万分还难以界定,此外,中药制剂成分干扰较多,含量又很低,波动较大,有些测定分析方法能很好地运用于化学药品的分析,即难以用于中药制剂的分析。
所以,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建议采取下列方式预防。
1.3.1 重视询问既往史,尤其是过敏史。
ADR的特点表明[7],药物过敏多见于过敏体质者,在全部ADR中占1/4;药物过敏者有半数兼有多种药物过敏史。
1.3.2 重视用药过程的监护,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变化,尤其在30 min 左右,据有关文献报道[8]: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60 min内,最快为首次用药不足30 s,应注意向患者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早发现早治疗。
1.3.3 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合并用药,如病情确实需要,也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9]。
1.3.4 注意注射剂的应用,应根据患者用药指征,病理、生理情况进行选择,重视给药方式,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因成分复杂,药品质量不易控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应谨慎用之[10]。
即使应用,滴速不易过快。
有报道称首次用药以20滴/min速度滴入,观察30 min后,无过敏反应及其它不适后再酌情调整滴速为30~40滴,较为安全。
1.3.5 从思想观念入手,加强定位和引导,改变民众中药是安全无毒的观点,加强中医用药的教育,使医师们懂得中医用药不同于西药,讲究辨证和配伍,特别要注意配伍禁忌,把中药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2 结论
中药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总体上是安全有效的。
但中药制剂成分复杂,特别是有些中药含异性蛋白,更具抗原性,另外,中药注射剂是否提纯,其中的杂技是否去净,注射剂中微粒多少及其溶解性、稳定性等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加之多数注射剂的含量测定尚无法进行,所以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作为药师,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育,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 顾维明.注意中药不良反应.时珍国药研究,1995.6(1):46.
[2] 吴光亮,许东航.辨析中药的不良反应.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1696.
[3] 李宗铎.中药毒性研究与临床.临床医学,2006,26(12):89.
[4] 罗彬.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河南中医,2004。
14(6):380.
[5] 董学林,王书箱.清开灵诱发洋地黄毒性反应1例.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4):207.
[6] 乔药华.丹参制剂不良反应3例.山东中医志,1994,13(7):307.
[8] 张惠霞,陈建云,宋成.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中国药物警戒,2006,3(4):232.
[9] 中国药典.一部,2005:610.
[10] 周超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警示.药物警戒,2005,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