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10 软体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89
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
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什么是软体动物?软体动物(Mollusca)是动物界中的一个门,包括了蜗牛、蛞蝓、蚌类、蛤类、章鱼和鳃螺等。
软体动物的特点是它们的身体柔软,通常被一个称为软体的外壳所覆盖。
下面将详细介绍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1. 身体结构:软体动物的身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头足、内脏和外壳。
头足部分包括头和足,头部通常具有感觉器官和口器,足部用于运动和捕食。
内脏是软体动物的主要器官,包括消化系统、呼吸器官、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外壳是软体动物身体的保护层,由一层称为软体的外层组成,可以分泌出钙质来增强硬度。
2. 外壳多样性:软体动物的外壳形态和结构非常多样。
有些软体动物的外壳坚硬而厚实,如蜗牛和螺类,它们的外壳可以提供保护和支持。
另一些软体动物的外壳较为柔软,如章鱼和乌贼,它们的外壳通常退化成内部的鳍板或骨架。
还有一些软体动物,如蛞蝓和裸鳃螺,它们几乎没有外壳。
3. 具有各种附属结构:软体动物的头足部分通常具有各种各样的附属结构,用于感知环境、取食和运动等。
例如,蜗牛和螺类的头部有一对触角,用于触觉和化学感知。
章鱼和乌贼的头部有多对触手,其中两对特化为触手,用于捕捉猎物。
4. 呼吸方式多样:软体动物的呼吸方式因物种而异。
大多数软体动物通过鳃来进行呼吸,鳃是通过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然而,一些陆生软体动物,如蛞蝓和陆生蜗牛,通过皮肤直接吸收氧气。
此外,一些软体动物如章鱼和乌贼,通过体表的细小血管从水中吸取氧气。
5. 繁殖方式多样:软体动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大多数软体动物通过性繁殖产生受精卵或胚胎。
有些软体动物是雌雄同体,即具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可以自我受精。
另外,一些软体动物还具有复杂的交配行为,如章鱼和乌贼。
6. 生态角色: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它们在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有的是植食者,有的是捕食者。
一些软体动物还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如蚌和蛤与浮游生物共生,章鱼和乌贼与鱼类共生。
《软体动物》第一部分主要特征一、身体体制与外部形态结构1、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左右对称;2、体外通常具有贝壳,极少为内壳或退化;3、身体可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
(一)贝壳1、主要成分:碳酸钙(95%)和少量壳基质。
2、来源:由外套膜外侧与边缘上皮细胞中的腺细胞分泌形成。
3、结构:分为3层外层:角质层(皮层)中层:壳层(棱柱层)内层:壳底(珍珠层)4、功能:保护5、贝壳的数量与形态:1) 单板类:1个;帽状2) 多板类:8个;覆瓦状3) 腹足类:1个;螺旋状4) 掘足类:1个;象牙状5) 瓣鳃类:2个;瓣状6) 头足类:1个;内壳或退化为无◆软体动物贝壳的形状和数目因种类不同而异(二)外套膜1、来源:身体背侧皮肤褶襞向下伸展而成。
2、外套腔: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的空腔。
3、结构:1)外层上皮(分泌物形成贝壳)2)中间层(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3)内层上皮(具纤毛)4、功能:1)运动(如乌贼、鱿鱼等)2)呼吸(如蜗牛等肺螺类)(三)头部1、运动敏捷种类:头部分化明显,其上有感官,如乌贼、章鱼、蜗牛2、穴居或固着种类:头部已消失,如蚌类(四)足部1、足的形状1)无板类:足退化2)多板类:椭圆形,具发达肌肉3)单板类:足扁平呈块状4)腹足类:足呈块状5)掘足类:足呈圆柱状6)瓣鳃类:足呈斧状,能从壳内伸出7)头足类:在头部口周演变为多个腕和漏斗2、足的功能1)爬行(如玉螺)2)附着(如石鳖)3)挖穴(如缢蛏)4)浮游(如蚱蜢螺)5)捕食(如乌贼)(五)内脏团1、位置位于身体的背面,包括心脏、肾脏、胃、肠和消化腺等内脏器官。
2、特点除某些腹足类(向背方隆起,并向一侧扭转)外,都是左右对称的。
二、内部结构及功能(一)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消化腺和消化管1、消化腺:包括唾液腺、食道腺、消化盲囊或肝脏等。
2、消化道:1)前肠(口腔和食道)2)中肠(即膨大的胃)3)后肠(即肠本身)◆齿舌为软体动物独有器官,除个别种类都有。
初中生物学软体动物知识点汇总
1.软体动物的概述
(1)种类: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石鳖、蜗牛、乌贼等。
(2)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水产养殖: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其中贝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②食用价值:牡蛎、鲍、扇贝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③药用价值: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等可入药。
④做成工艺品:螺壳、珍珠等。
⑤有害方面: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2.代表动物:缢蛏
(1)贝壳:缢蛏身体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外套膜:包裹在柔软的身体表面的肉质膜。
(3)运动:缢蛏用足缓慢地运动。
(4)摄食与呼吸:通过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身体后,通过出水管排出。
在这个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排出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软体动物生物学软体动物(Mollusca)是一大类生物,包括腹足类、双壳类、头足类和多足类等多个门。
它们通常具有软弱的身体,没有内骨骼,而是由柔软的组织构成。
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地等各种环境中,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动物群之一。
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头部、足部和内脏腔组成。
头部包含有感觉器官,如眼睛、触角和化学感受器等。
足部是软体动物的主要运动器官,形态和功能各异。
腹足类的足部扁平且肌肉发达,用于爬行和游泳;双壳类的足部分为两个扁平的脚,用于挖掘和游泳;头足类的足部分化为触手和足,触手具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和功能;多足类的足部呈分枝状,用于爬行和游泳。
软体动物的内脏腔内有呼吸器官、消化系统和生殖器官等。
呼吸器官的形式各异,有鳃、肺、皮肤呼吸等多种方式。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等,用于摄取和消化食物。
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因不同的类群而异,但大多数软体动物是雌雄异体,通过交配进行繁殖。
软体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多种适应不同生境的生活方式。
有些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螺类、蛤蜊和章鱼等;有些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螺蛳和蚌类等;还有一些种类适应了陆地环境,如蜗牛和蛞蝓等。
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各不相同,有些种类是食肉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有些种类是植食动物,以藻类或植物为食;还有一些种类是杂食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动物。
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它们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捕食者,也是被捕食者。
例如,章鱼是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控制着其他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结构。
另外,软体动物还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如贝壳中富含的钙质可以通过生物作用进入海洋和陆地环境。
然而,软体动物也面临着各种威胁和挑战。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影响了软体动物的生存环境。
过度捕捞和破坏栖息地也导致了软体动物种群的减少。
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等因素也对软体动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影响。
为了保护和管理软体动物资源,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