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和尚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两个和尚
两个和尚
从前,有两个和尚,一个很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很穷,每天除了念经时间之外,就得到外面去化缘,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经,你看如何?”有钱的和尚说:“路途那么遥远,你要怎么去?”穷和尚说:“我只有一个钵、一个水瓶、两条腿就够了。
”有钱的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想去印度也想了好几年,一直没成行的原因是旅费不够。
我的条件比你好得多,我都去不成,你又怎么去得成呢?”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印度回来了,还带了一本印度的佛经送给有钱的和尚。
有钱的和尚看他果真达成愿望,惭愧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下定决心,有恒心、有毅力,那么天底下再难的事也会变得容易了。
穷和尚虽然没有钱,坐不起车船,但是因为他有坚强的毅力,才能跋山涉水,不畏艰险,最终达成愿望。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从三个和尚没水吃到有水吃“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是一句中国俗语,它所反映的现象其实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
在凌晨3点的时候,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被一个杀人狂杀死。
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附近住户中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情况和反复的呼救声,但没有一个人出来保护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给警察打电话。
事后,美国大小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
一、对这一现象的心理学解释: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并没有认同这些说法。
对于旁观者们的无动于衷,他们认为还有更好的解释。
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他们专门为此进行了一项试验。
他们寻找了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与一名假扮的癫痫病患者参加试验,让他们以一对一或四对一两种方式,保持远距离联系,相互间只使用对讲机通话。
事后的统计数据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在交谈过程中,当假病人大呼救命时,在一对一通话的那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通过这个试验,人们对克尤公园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两位心理学家把它叫做“旁观者效应”。
他们认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正是因为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旁观者可能更多的是在看其他观察者的反应。
用该效应再来看一下媒体经常报道的“小孩落水事件:旁观者甲本想下水救人,又有些犹豫,他在看其他目击者乙、丙等人的反应。
转念一想:“这么多人都看到小孩子落水,总会有几位下去救险的,自己就不下去吧。
”犹豫之间,小孩子被水吞没了。
居然没人下水,甲不禁心里有些内疚。
再一想,要责怪,要内疚,要负责任,也是和乙、丙等数十人分担,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他走开了。
就这样,一桩桩旁观者众多,却“见死不救”的事件产生了。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旁观者效应”,与人们一般以为的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之类的社会氛围或看客的冷漠等集体性格缺陷没有太大关系。
玲珑塔顺口溜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
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鱼一盏灯。
一个金钟,整四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二层。
两张高桌八条腿,两个和尚两本经,两个铙钹两口磬,两个木鱼两盏灯。
两个金钟,整八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三层。
三张高桌十二条腿,三个和尚三本经,三个铙钹三口磬,三个木鱼三盏灯。
三个金钟,十二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四层。
四张高桌十六条腿,四个和尚四本经,四个铙钹四口磬,四个木鱼四盏灯。
四个金钟,十六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五层。
五张高桌二十条腿,五个和尚五本经,五个铙钹五口磬,五个木鱼五盏灯。
五个金钟,二十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六层。
六张高桌二十四条腿,六个和尚六本经,六个铙钹六口磬,六个木鱼六盏灯。
六个金钟,二十四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七层。
七张高桌二十八条腿,七个和尚七本经,七个铙钹七口磬,七个木鱼七盏灯。
七个金钟,二十八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八层。
八张高桌三十二条腿,八个和尚八本经,八个铙钹八口磬,八个木鱼八盏灯。
八个金钟,三十二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九层。
九张高桌三十六条腿,九个和尚九本经,九个铙钹九口磬,九个木鱼九盏灯。
九个金钟,三十六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十层。
十张高桌四十条腿,十个和尚十本经,十个铙钹十口磬,十个木鱼十盏灯。
十个金钟,四十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一层。
十一张高桌四十四条腿,十一个和尚十一本经,十一个铙钹十一口磬,十一个木鱼十一盏灯。
经典的玲珑塔绕口令完整版玲珑塔来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
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鱼一盏灯。
一个金钟,整四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三层。
三张高桌十二条腿,三个和尚三本经,三个铙钹三口磬,三个木鱼三盏灯。
三个金钟,十二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五层。
五张高桌二十条腿,五个和尚五本经,五个铙钹五口磬,五个木鱼五盏灯。
五个金钟,二十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七层。
七张高桌二十八条腿,七个和尚七本经,七个铙钹七口磬,七个木鱼七盏灯。
七个金钟,二十八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九层。
九张高桌三十六条腿,九个和尚九本经,九个铙钹九口磬,九个木鱼九盏灯。
九个金钟,三十六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一层。
十一张高桌条四十四条腿,十一个和尚十一本经,十一个铙钹十一口磬,十一个木鱼盏灯。
十一个金钟,四十四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
十三张高桌五十六条腿,十三个和尚十三本经,十三个铙钹十三口磬,十三个木鱼盏灯。
十三个金钟,五十六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来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二层。
十二张高桌四十八条腿,十二个和尚十二本经,十二个铙钹十二口磬,十二个木鱼十二盏灯。
十二个金钟,四十八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十层。
十张高桌四十条腿,十个和尚十本经,十个铙钹十口磬,十个木鱼十盏灯。
十个金钟,四十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八层。
八张高桌三十二条腿,八个和尚八本经,八个铙钹八口磬,八个木鱼八盏灯。
八个金钟,三十二两,西北风一刮,纹儿了纹儿了响纹儿了嗡。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六层。
关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大家都十分熟悉,而得到的最多的结论是缺乏团结力量,互相推卸责任和义务。
其实。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也可以领悟到许多道理。
1.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原因很简单。
只有一个和尚时,由于生存的需要,没有逃避的可能性,只有自己去挑水。
同样的道理,当你让某个人全权负责某项事情,他没有丝毫推卸的余地,往往及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圆满解决问题。
当出现两个和尚时,人的惰性和依赖性明显体现,要么每个和尚负责一天的挑水,要么共同去抬水。
虽然抬水好像不合算:每次两个人才抬一桶水,与一个人挑两桶水相比,足足差了四倍,人力和时间都不合算。
但是,这非常公平,不存在互相找借口不去取水,给予他们的是公平的感觉。
为什么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前人民安于相当低的生活水平,而改革开放后,尽管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却纷纷抱怨?原因也在于此,人宁愿享受较低的生活水平,却无法容忍分配上出现的不公平。
例如,给你和同事都是1000元的工资待遇,你也许不会抱怨;但是当你发现同事的工资是1200元,而自己的却是1100元时,尽管他的收入提高了,但是他却更多的是疑问同事为什么比自己多得100元。
关注的重心并不是收入的多少,而是收入的差距。
而出现三个和尚时,人的惰性和依赖性,使得每个人忙于推卸责任,指望别人去承担义务,而自己享受成果。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政府部门人多了反而处理事情的效率和能力并没有提高。
例如,当你安排几个人负责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任务,其过程可能是张三将任务推给李四,李四推给王五。
结果到了预定时间,许多事情仍然在彼此的推卸中转圈,仍然没有完成任务或者解决问题。
这时,大家可能互相推卸责任,找出种种借口,互相指责对方。
结果,任务可能不得不推迟或延期完成,即使完成,其效果很难达到预期要求,遑论取得超出预期的圆满效果,甚至可能由于时机的耽误任务永远无法完成。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机会往往是稍瞬即逝,如果耽误时机,可能将自己推向十分不利的境地。
两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导读:本文两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两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关于和尚的故事我们听的非常的多了,每一个故事都能够让人受到启发和深思。
这也使得如今很多网友拿得道高僧来说故事,不过结果都给扭曲了。
对于那些我们笑笑就好了,最后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看两个和尚挑水喝的励志故事吧!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
他们分别在相邻的二座山上的庙里。
这二座山之间有一条溪。
于是这二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
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妤朋友了。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己经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
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
”便不以为意。
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第三天也一样。
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
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了。
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妤奇地问:“你巳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
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
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我们在工作领域上,即使薪水、股票拿的再多,那是挑水;而却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未来当您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您还是有水喝,而且还要喝得很悠闲喔。
故事启示:在工作领域,经理人即使薪水、股票拿得再多,那也只是挑水,可别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一方面的实力。
和尚吃水中国有个很有名的寓言,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后来的结果是,在经历了一场火灾之后,三者认识到了合作的意义。
看来想要赢得合作还真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过今天我们研究的重点不是合作的问题,而是这三个和尚在吃水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在庙里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是不存在选择关系的,小和尚当然不会指望别人了,自己想要吃水就必须付出劳动。
但是当来了一个高和尚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
小和尚希望高和尚能一个人挑水,自己可以坐享渔翁之利。
高和尚也这么想。
于是两人都占不到便宜,只有抬水吃了。
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这下麻烦了。
胖和尚也不是一个笨蛋。
于是,三个人都希望别人去能挑水,而自己坐享其成。
结果呢,没有人去挑水,于是三个人就陷入了没吃水的困境。
为什么会出现的这种情况呢?是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愿独自付出劳动。
当然不能够指责他们缺乏劳动的热情,和吃亏的精神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和尚吃水的问题上,他们关心更多的是他们各自的利益得失问题。
他们都不希望多付出,都不愿意对方坐收渔翁之利,于是就陷入了最后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的困境。
这个故事很能解释为什么过去的人民公社的失败。
就是因为缺乏个人利益与个人努力的相对应性。
假如说,三个和尚有明确的分工,每人挑水一天,或者干脆谁挑的水谁吃,都不会出现没水吃的事情来。
这充分说明这三个和尚在利益分配上是不科学的,他们采用的利益分配方法是跟我们过去经历的吃大锅饭的办法。
经济学十分重视分配制度,一个社会只有采用适合的分配制度,才能体现公平,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没有人喜欢吃亏,在经济学思维当中吃亏精神是不成立的,人们都有追求最大利益的倾向,这是人的逐利的天性。
既如此,发生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事情也就很好理解了。
从对策论的思维讲,这个和尚都在倾向于使用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策略,就是希望自己能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自然就产生了依靠的心理。
都想搭顺风车,结果谁都没有搭成。
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
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讲述了两个和尚从四川出发,前往南海取经的故事。
这两个和尚一个叫蜀鄙,一个叫南海,他们一同踏上了前往南海的路途。
在旅途中,他们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如饥饿、口渴、炎热、寒冷、盗贼等等。
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始终坚持前行。
经过了长时间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南海。
在南海取经回来后,蜀鄙和南海和尚把他们的经历告诉了人们,让人们明白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
拓展:
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产生的许多佛教故事
中之一。
佛教信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中的许多故事和教义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如《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作品都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佛教故事。
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也不例外,它通过讲述两个和尚的旅途经历,传递出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等人生哲理。
此外,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海洋和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中国古代,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非常有限,但是蜀鄙二僧却能够从四川出发,前往南海取经,这体现了他们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这也反映了中国古
代人们对于探索和发现的好奇心和追求。
17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1、瞎子打灯笼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
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
”盲人一想,对呀!故事的第一节告诫我们,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
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
2、哥伦布的鸡蛋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
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是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面对责难,哥伦布不慌不乱,他灵机一动,拿起了桌上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诸位先生女士们,你们谁能够把鸡蛋立在桌子上?请问你们谁能做到呢?”大家跃跃欲试,却一个个败下阵来。
哥伦布微微一笑,拿起鸡蛋,在桌上轻轻一磕,就把鸡蛋立在那儿。
哥伦布随后说:“是的,就这么简单。
发现美洲确实不难,就像立起这个鸡蛋一样容易。
但是,诸位,在我没有立起它之前,你们谁又做到了呢?”创新从本质上是一种对新思想、新角度、新变化采取的欢迎态度,它也表现为看问题的新角度。
很多时候,人们会说,这也算是创新吗?原来我也知道啊!创新就这么简单,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3、青蛙现象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到一锅热水中,那青蛙遇到剧烈的变化,就会立即跳出来,反应很快。
但是把青蛙放到冷水中去,慢慢给水加温,你会发现青蛙刚开始会很舒适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锅里的水温度在慢慢地上升,它毫不察觉,仍然感到暖洋洋的自得其乐。
一旦温度上升70~80度时,它觉得有威胁,想跳出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它的腿不听使唤,再也跳不起来,最后只得被煮死。
管理小故事(1):挑水别忘了挖井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
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一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
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时间在每一天挑水中,一晃就是五个春秋。
忽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
”便不以为意。
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
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最后按耐不住了。
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探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
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能够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一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
虽然我们此刻年轻力壮,尚能自己挑水喝,倘若有一天我们都年迈走不动时,我们还能指望别人给我们挑水喝吗?所以,即使我有时很忙,但也没有间断过我的挖井计划,能挖多少算多少。
如今,最后让我挖出井,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我们在工作领域上,工作挣薪水就像是挑水;而我们常常会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给自己多铺一条路。
这样在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即使体力拼但是年轻人时,我们依然还会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且源源不断。
企业在经营时,是否也要为自己“挖一口井”呢?培养新人,给未来投资,这何尝不是企业的长远之“井”呀!多种一块田,就是为自己多留一条路。
管理小故事(2):我是陈阿土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
攒了半辈子的钱,最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两个和尚(网友skyjean提供)
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
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
他们分别在相邻的二座山上的庙里,这二座山之间有一条溪。
於是这二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妤朋友了。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己经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
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
」便不以为意。
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
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於受不了了。
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麽忙。
」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
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妤奇地问:「你巳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
於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後院,指着一囗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後,都会抽空挖这囗井。
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
如今,终於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
我们在工作领域上,即使薪水、股票拿的再多,那是挑水,而却忘记把握下班後的时间,挖一囗属於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
未来当您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您还是有水喝,而且还要喝得很悠闲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