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课件-认识位置
- 格式:ppt
- 大小:8.48 MB
- 文档页数:38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两级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
2.会用地区、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学习兴趣2.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表格对比,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一是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的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利用南北两极的地图,使学生两极地区所处的位置、环境特点2.通过经纬网,培养学生读图判断方向的能力3.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己创设学习情景增加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他们是企鹅和北极熊,大家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在哪里吗?南极和北极。
大家对他们生活的环境了解多少呢?大家说的都非常好。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的学习极地地区的地理知识。
学生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生活的地方,并说出自己对其了解的生活环境的特点。
新课教学一、极地地区的自然特征1.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念极地地区到底在哪里呢?展示两极地区地图,让学生分辨南极和北极的地图。
极地地区的范围大致在哪里呢?请大家在两幅图上找出极圈,并标出其纬度,最后。
学生回答南极和北极。
学生分辨南极和北极的地图。
学生在两幅图上找出极圈,并标出其纬度,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纬度范围a.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中心是哪一点?南极地区以海洋还是陆地为主?具体是什么洲?南极洲所跨的经度是多少度?南极地区周围是哪些大洋?从南极点向太平洋向什么方向走?向大西洋向什么方向走?向印度洋向什么方向走?最后请大家归纳从南极点只有向什么方向?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位置与方向知识,能够辨别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位。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位置与方向的基本概念。
2.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3. 解决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位置与方向知识,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难点:解决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具准备1. 地图模型2. 方位卡片3. 教学PPT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位置与方向的重要性。
例如,让学生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或者描述教室中物体的相对位置等。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 讲授新课(20分钟)通过PPT展示基本方位,如上、下、左、右、前、后,并让学生模仿展示。
同时,通过地图模型或实物,让学生了解相对位置和方向的描述方法。
例如,当描述某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方时,可以借助地图模型或实物进行演示。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强调描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课堂活动(15分钟)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位置与方向。
例如,让学生进行寻宝游戏,根据提示找到宝藏的准确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巩固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座位相对于其他同学的位置,或者画出简单的地图,标明各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位置与方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一)》
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基本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等;
2. 能正确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能够在图形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
1. 方位词的认识与应用;
2. 物体在图形中的位置判断。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含方位词的图片及与之相关的练题;
2. 实物道具:用于示范方位关系的实物物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 呈现图片:展示包含不同方位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物
体的位置。
2. 引导讨论:问学生图片中的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关系,并鼓励他们用方位词回答。
正文
1. 引入方位词:通过示范实物道具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研究
方位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图形判断:教师呈现一系列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其中的物体
位置,并用方位词描述出来。
3. 练训练:教师提供练题,让学生练在图形中判断物体位置和
使用方位词。
结束
1. 总结复:回顾方位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并进行简单的复题。
2. 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提出与方位词相关的问题,并与同学一
同探讨解答。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在
图形判断中的能力。
2. 练成绩:检查学生对方位词的掌握情况及图形判断的准确性。
六、拓展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进一步练在图形中判断物体位置和描述位置关系。
以上为《认识位置(一)》优质课教案设计的大致框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教案认识位置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它包含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与材料、评价与反馈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系统、有组织的教学指南。
而教案的位置则指的是教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位置与作用。
首先,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指导教师的作用。
教案的编写在教师进行教学准备阶段十分重要,它帮助教师去思考和规划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把握住课程目标,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着记录与反思的作用。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记录了教师的教学安排、课堂设计、教学方法等重要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回顾教学的整个过程,及时对教学进行评估和反思。
通过教案的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方向,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次的教学工作。
此外,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还具有传递与共享的作用。
教案作为教师的思想、经验的凝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学校或教研组内部,教案的共享也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不仅如此,教案还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案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教案虽然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案只是一份计划性文件,实际教学往往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对教案进行修订和改进,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环境的变化。
总之,教案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它不仅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规划与准备,还记录了教学过程并帮助教师进行反思与改进。
同时,教案还可以作为教学依据和传递经验的工具,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共享。
然而,教案的编写仍然需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认识位置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认识位置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能够使用常见的位置词来描述和表达位置
3. 能够在地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1. 掌握正上方、正下方、正左侧、正右侧等常见的位置词
2. 能够运用位置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3. 能够在地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1. 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位置词
2. 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图片
2. 地图
3. 一些小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物体的位置,引出今天的主题。
二、授课(15分钟)
1. 介绍常见的位置词,如正上方、正下方、正左侧、正右侧等,并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出来。
2. 根据图片或教具,让学生分组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位置词。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自行描述教室中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互相交流讨论。
2. 分发地图和一些小物体,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这些物体的位置,并用位置词描述。
四、拓展(10分钟)
1. 让学生在课后回家用线索描述自己家中或周围环境中一些物体的位置,写成文字或画出地图。
2. 学生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绘制地图并分享给同学。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需要在生活中多加练习并灵活应用位置词。
六、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家中或周围环境中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或使用地图标出物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