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释猜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黛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2、认识宝钗情真意切的姐妹深情。
(二)过程与方法1、把握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思想情感。
2、结合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体悟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
【教法学法】教法:问题导读,课堂激疑,点拨归纳。
学法: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我们在初中学习过《香菱学诗》,高中学习过《林黛玉进贾府》,有些同学应该还看过整部《红楼梦》,应该说同学们对《红楼梦》或多或少有些了解。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作相关提示:(课件展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与世长辞。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
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好情感,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末世唱响了一曲哀婉的悲歌。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是一部集园林、绘画、服饰、饮食、医药、歌词诗赋为一体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同学们讲得都很好,这说明我们同学对《红楼梦》非常喜爱,也比较熟悉。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红楼梦》的选文《情真意切释猜嫌》。
板书:情真意切释猜嫌它出现在《中国小说欣赏》选修本中,作为“人情与世态”专题的一篇例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小说,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摹人情与世态的。
《情真意切释猜嫌》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曾经因为误解而与朋友、家人发生争执的经历?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误解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 宣布本节课的主题:《情真意切释猜嫌》,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开场提问时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记录学生分享经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
章节二: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误解产生的原因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介绍案例:提供一个关于误解产生的实际案例,如《情深深雨濛濛》中的某个情节。
2.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误解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 讨论解决方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案例中的误解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思考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解决方案时的创意和合作情况。
章节三: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沟通技巧在解决误解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沟通技巧的能力。
教学步骤:1. 介绍沟通技巧的概念和作用。
2. 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实际操作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中的表现。
章节四:实践与应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2. 增强学生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信心。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沟通技巧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2.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意。
2. 记录学生在分享讨论成果时的表现。
章节五:课堂小结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⒈理解文意,激发学生兴趣,希望他们重读《红楼梦》。
⒉结合个性化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筛选信息:猜嫌是如何来的,是如何释嫌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猜嫌是如何来的,是如何释嫌的。
2.细节品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导读,课堂激疑,点拨归纳。
学法: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说说你印象中黛玉和宝钗两人的关系如何?(同学自由发言)这两个大观园中的美丽女子,一个美如仙女,“质本洁来还洁去”,一位艳若牡丹,“冰雪招来露砌魂”。
两人容貌同样美丽,才情同样出众,孰优孰劣,是敌是友,又有谁能说清楚。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之《情真意切释猜嫌》,去感受她们间微妙的关系。
二、设疑解题文章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编者却给选文加了一个《情真意切释猜嫌》的题目,我们知道,文章的标题应该是文章内容的概括。
那我请问同学们,从编者的这个标题中,大家有什么疑问?(生自由回答)猜嫌是什么意思?(猜嫌即猜忌:猜疑别人对自己不利而心怀不满)(课件显示)❶黛玉“猜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❷宝钗是如何“释”去黛玉“猜嫌”的?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三、欣赏文本(一)“猜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黛玉对宝钗有猜嫌?选文第三段开头,黛玉叹道:“……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稍加概括,学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明确:黛玉认为薛宝钗心里藏奸。
2.黛玉为什么会认为薛宝钗心里藏奸呢?(引导学生理解黛玉的处境)❶两人的家世背景:“请大夫熬药,人参桂肉,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黛玉的处境:寄人篱下,身患重病。
《情真意切释猜嫌》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学方法:讲述故事背景,提问学生对故事的期待。
章节二:故事讲解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矛盾和冲突。
教学方法:分段讲解故事,提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三:角色扮演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角色特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指导。
章节四:讨论与反思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内容: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感经历。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教师引导。
章节五:总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
教学方法: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思考。
章节六:情感分析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情感在故事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情感分析。
章节七:道德讨论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讨论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道德选择。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道德观念,教师引导并进行总结。
章节八:创作练习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续写或改编。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或合作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章节九:分享与评价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情真意切释猜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情真意切释猜嫌》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1.2 技能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和描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文中词汇进行对话。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友情和真诚的价值观的认同。
2.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误解和冲突,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情真意切释猜嫌》是一篇关于两个朋友之间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小明和小红因为一次误会而产生了矛盾和猜疑,但通过彼此的努力和真诚的沟通,最终解决了问题,重拾友谊的过程。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括故事情节。
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2.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文中表达情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材料,丰富教学资源。
使用教学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情节。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友情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导入新课。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4.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中词汇进行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反思友情和真诚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友情和沟通的小短文。
学生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形成性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分享,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理解文意。
2.结合个性化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探究法,教读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竞争不等于一味对抗、友爱利于互助进步的思想。
格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筛选并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小说吗?那么,同学们喜欢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吗?你看过吗?材料:《红楼梦》的影响①有人说,若在璀璨的文学遗产当中,只选一部必读,那么,只有《红楼梦》了。
②《红楼梦》面世不久,便有民谣传颂:“开口不谈《红楼梦》,纵谈诗书也枉然。
”二、基础积累(作家作品):一、关于《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
曹雪芹《红楼梦》的未完成稿题名《石头记》,基本定稿只有八十回。
八十回后一些稿子,不及整理便已“迷失”。
这八十回开始在为数很少的朋友中传阅,凡三十年之久。
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已是一百二十回,书名亦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
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的。
二、关于作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祖先原为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
曹雪芹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这本书创作过程十分艰苦。
在小说第一回里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减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成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
曹雪芹逝世年份在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另有一说认为他死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年),还有一说认为他死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1764年初春)。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黛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2、认识宝钗情真意切的姐妹深情。
(二)过程与方法1、把握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思想情感。
2、结合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体悟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
【教法学法】教法:问题导读,课堂激疑,点拨归纳。
学法: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播放歌曲《枉凝眉》,激趣导入本课二、解题设疑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编者却给选文加了一个《情真意切释猜嫌》的题目,我们知道,文章的标题应该是文章内容的概括,那么对于题目我们有怎样的疑问呢?明确:1、“猜嫌”是指什么?2、如何去“释”?3、怎见“猜嫌”已“释”?4、“情真意切”指谁?三、合作探究1、“猜嫌”是指什么?明确:黛玉认为宝钗“心里藏奸”。
其一、“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深得贾府上下赞许其二、宝钗的金锁上面有“不弃不离,芳龄永继”字样,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字样,贾府人多有“金玉良缘”之说。
2、如何去“释”?明确:宝钗满怀真切情意对待黛玉。
(1)不止一次看望病中黛玉(2)细看药方提出建议(3)恳切宽慰(4)赠送燕窝3、怎见“猜嫌”已“释”?明确:(1)从黛玉对宝钗的感情变化看出,由厌烦到诚邀,其间还经历“叹息---自责---称赞---倾诉”(2)黛玉神态变化“道—叹道—笑道—忙笑道”(3)钗黛开起玩笑4、“情真意切”指谁?明确:林黛玉:生性孤傲,却坦率认错,可见实在是被对方折服了。
禀性高洁,此番却坦陈寄人篱下的痛苦心声,多么难得!薛宝钗:时时宽容大度;处处关心体贴;语语设身处地;真诚能释猜嫌归纳人物性格:薛宝钗:宽容大度,关心体贴林黛玉:坦率纯真,多愁善感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四、能力拓展阅读《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有关段落说说这几段刻画了薛宝钗怎样的性格特点,使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明确:“宝钗扑蝶”使用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了她天真活泼可爱“亭外偷听”使用心理、语言描写体现她沉着镇定,聪明机警,很自私,有心机五、课堂总结六、作业设计重读《红楼梦》后,你觉得宝钗是破坏宝玉和黛玉爱情的罪魁祸首吗?试写出你的看法。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讨论和合作的能力。
4. 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消除误会和猜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分析,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情感变化,以及如何消除误会和猜疑。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故事情节。
3.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本材料和相关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文本,回答相关问题。
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4.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5.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消除误会和猜疑。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主题,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
3. 评价学生对消除误会和猜疑的方法的应用和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一次误会和猜疑,以及如何解决的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理解和宽容来处理人际关系。
八、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情真意切释猜嫌》故事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文章、案例等,用于辅助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阅读理解。
2. 第二课时:文本分析,情感体验。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总结提升。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真诚相待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人物情感的体会。
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学生朗读、表达、表演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故事文本。
3. 角色头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故事讲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故事,边读边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师讲解故事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角色扮演(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故事中的角色。
2. 学生准备角色扮演,包括台词、表情、动作等。
3. 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并提出建议。
四、情感交流(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故事、角色扮演、情感交流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了故事情节,体会了人物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课堂互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真诚相待的行为。
2.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七、案例分析(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本节课所学的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真诚相待的原则。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八、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设想自己处于故事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
《情真意切释猜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情真意切释猜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情真意切释猜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了解《情真意切释猜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2.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批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情真意切释猜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掌握《情真意切释猜嫌》的故事情节和主要情节。
3. 大胆推测、思辨探讨,《情真意切释猜嫌》中的情感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情真意切释猜嫌》中表达情感的含义和方式。
2. 鉴赏《情真意切释猜嫌》中的文学艺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口述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区别,引入《情真意切释猜嫌》的学习。
2. 学习(1) 教师介绍《情真意切释猜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所了解。
(2) 全班带读文本,教师在班级氛围的带动下,与学生共同感受这篇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学艺术。
(3)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和学生一起解读文本中的词句。
(4)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表达心境和用意。
(5) 学生小组合作谈论:古代表达感情的方式与现代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何异同,是否还有一些适合现代人的表达方式?3. 拓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探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情是否真实可靠。
4. 总结从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故事”作为开头,并且用《情真意切释猜嫌》中的角色和情感,编写自己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法:阅读文本。
2. 动手尝试法: 编写自己的故事。
3. 讨论法:小组合作探讨古代表达感情的方式与现代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何异同,采取讨论式教学。
六、教学评价1. 针对学生的读写、阅读分析、口头表达讲评。
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情真意切释猜嫌》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主要情境,并且从中获取文化信息,理解作者的文学艺术和情感表达方式。
情真意切释猜嫌——《红楼梦》节选公开课教案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刘洪婷高二年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
理解文意,正确解读红楼梦中钗黛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 筛选信息:把握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思想情感。
②结合个性化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并能对《红楼梦》中的人物进行个性化品读。
二、教学难点、重点教学重点:通过个性化人物语言并结合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全本对《红楼梦》中的人物进行个性化品读。
三、教学方法:五环导学法四、教学课时及教具:2课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在预习的基础上回顾文学常识、红楼梦的基本人物关系。
了解和本文内容有关的钗黛描写。
2、独立自学①阅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基本文意(学案第五题)②试着完成学案表格填写(学案第六题)3、布置作业:再读课文,将学案第六题全部完成。
选择拓展延伸题并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公开课)主体内容:突破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课堂导入兼回顾课文主体内容:二、合作研学,分析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黛玉形象:体弱多病、寄人篱下、孤傲敏感及性格中坦率真诚的一面。
2、宝钗形象:学识渊博、善解人意、行为豁达、深得人心的一面3、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个性化的语言、细节、对比。
三、展示激学:拓展延伸、个性解读曹雪芹笔下这“两奇葩”如果放在你面前或在文学的世界里,林黛玉和薛宝钗,你更喜欢谁?宝钗和黛玉的关系是否像本回的回目一样“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二人到底是如同金兰的姐妹,还是势不两立的“情敌”?薛宝钗是破坏宝黛爱情的罪魁祸首吗?(每个小组从以下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作为研讨对象,依据所学课文及原著全文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求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见解。
)选题1、我眼中的林黛玉或薛宝钗选题2、如何看待红楼梦中的钗黛关系?及宝黛的爱情悲剧?四、反馈固学及作业布置1、必做题:学案练习题2、选作题:课外阅读《红楼梦》:宝玉的两个大丫头,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试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二人个性化的形象特征。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沟通方式,学会换位思考。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情感。
2. 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消除误会。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交流。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情真意切释猜嫌》2. 教学多媒体设备3. 教学卡片4. 小组讨论道具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教师适时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换位思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沟通技巧,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论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5.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6. 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课文中所传达的人际沟通原则,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人际沟通问题。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会人物情感,提升表演能力。
七、课程巩固1. 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课后测试,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情真意切释猜嫌《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设计姓名:崔海启班级: ⾼⼆(3)班单位:包集中学时间:2017年5⽉6⽇《情真意切释猜嫌》教案【教学⽬标】知识与能⼒:1、结合个性化⼈物语⾔,分析⼈物性格特点。
2、掌握阅读⼩说的⼀般⽅法。
过程与⽅法:1、筛选信息:把握关键信息,分析⼈物思想情感。
2、细节品析:掌握通过语⾔,分析⼈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与⼈之间关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 体悟“情真意切”,分析⼈物性格特点。
2. 筛选并概括⽂章的关键信息,理解⽂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物性格的⽅法。
【教学⽅法】问题导读,课堂激疑,⾃主思考,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情品读。
【教学过程】⼀、导⼊。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说的巅峰之作,⼩说中出现的⼈物有近千⼈,有名有姓的达七百多⼈,其中最主要的⼥性,当然就是林黛⽟和薛宝钗。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林黛⽟进贾府》,对林黛⽟了解多少呢?问1:还记得⾥⾯怎么描写黛⽟的吗?现在我先带⼤家回顾⼀下林黛⽟的容貌。
(师深情朗诵,唤起学⽣的记忆,然后全班齐读)幻灯⽚内容:“两弯似蹙⾮蹙罥烟眉,⼀双似喜⾮喜含情⽬。
态⽣两靥之愁,娇袭⼀⾝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动处似弱柳扶风。
⼼较⽐⼲多⼀窍,病如西⼦胜三分。
”问2:那黛⽟的性格呢?多愁善感,孤⾼⾃傲。
步步留⼼,时时在意。
谨⼩慎微,敏感多疑。
问3:现在我带⼤家了解⼀下宝钗。
幻灯⽚内容:宝钗,⽣得肌⾻莹润,举⽌娴雅。
唇不点⽽红,眉不画⽽翠,脸若银盆,眼如⽔杏。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个薛宝钗,年岁虽⼤不多,然品格端⽅,容貌丰美,⼈多谓黛⽟所不及。
⽽且宝钗⾏为豁达,随分从时,不⽐黛⽟孤⾼⾃许,⽬⽆下尘,故⽐黛⽟⼤得下⼈之⼼。
便是那些⼩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因此黛⽟⼼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全班齐读)问4:在你们的印象中,林黛⽟和薛宝钗之间是什么关系啊?(情敌)问5:他们都爱着谁?我们可以先来看⼀个⽚段,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旁⽩、外⾯⼈、林黛⽟、薛宝钗)起来分⾓⾊朗读。
情真意切释猜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情真意切”、“释猜”等词语。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不同情境下表达情感的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倾听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真诚相待、坦诚相诉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培养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情真意切”、“释猜”等词语。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不同情境下表达情感的方式。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情感的表达,做到情真意切。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情真意切”。
学生分享对“情真意切”的理解和体会。
2. 课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一次“情真意切”的体验,记录下来。
2. 学生选择一个情境,运用“情真意切”进行情感表达,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于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角色扮演评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表演的自然度。
3.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情真意切”体验的描述和对情感表达的实践。
七、课程拓展1. 邀请情感沟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情感表达的技巧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咨询室,了解专业的情感沟通方法和心理辅导。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案这是情真意切释猜嫌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案第1篇知识与能力:1、结合个性化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筛选信息:把握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思想情感。
2、细节品析: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②掌握通过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竞争不等于一味对抗、友爱利于互助进步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筛选并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得硕亭《草珠一串》“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似乎读红楼梦是文人的专利,但是自从刘心武老师在百家讲坛开坛设讲以后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红学热,百姓也谈红楼了。
其实在座的同学们也对红楼梦并不陌生。
我们初中学习过《葫芦僧判葫芦案》,高中学习过《林黛玉进贾府》,此外同学们对红楼梦也或多或少有些了解。
师问1: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红楼梦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呢?生自由回答:老师适时点评引导:老师总结:好的,不管我们怎么去理解看待红楼梦,当我们打开这部著作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够被绕开的,那就是里面那些富有光彩的女性角色,其中最主要的当然就是谁呢?黛玉和宝钗。
历来对黛玉和宝钗的评价就是众说纷纭。
师问2:那么我们在座的同学对黛玉和宝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谁能说说呢?她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二、文本自主探究从课文的标题中我们看到黛玉和宝钗是有猜嫌的,薛宝钗的为人,早已获得贾府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用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
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
我们都知道宝钗非常善于处事,而黛玉因为有一点性格上的自我保护,所以难免有些尖酸刻薄的感觉。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人际关系中误解和猜疑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
3. 人际关系中误解和猜疑的处理。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含义和情感。
2. 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技巧。
教学准备:1. 课文:《情真意切释猜嫌》。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经因为误解而与他人产生矛盾?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并提出本课主题:《情真意切释猜嫌》。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三、作品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欣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人际关系中的误解和猜疑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篇关于人际关系中误解和猜疑的故事或诗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作品分析和情感体验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真意切释猜嫌》,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关系中的误解和猜疑问题。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智慧。
通过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情真意切释猜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文意。
2.结合个性化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探究法,教读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竞争不等于一味对抗、友爱利于互助进步的思想。
格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要点】
筛选并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说吗?那么,同学们喜欢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吗?你看过吗?
材料:《红楼梦》的影响①有人说,若在璀璨的文学遗产当中,只选一部必读,那么,只有《红楼梦》了。
②《红楼梦》面世不久,便有民谣传颂:“开口不谈《红楼梦》,纵谈诗书也枉然。
”
二、基础积累(作家作品):
一、关于《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
曹雪芹《红楼梦》的未完成稿题名《石头记》,基本定稿只有八十回。
八十回后一些稿子,不及整理便已“迷失”。
这八十回开始在为数很少的朋友中传阅,凡三十年之久。
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已是一百二十回,书名亦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
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的。
二、关于作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祖先原为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
曹雪芹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这本书创作过程十分艰苦。
在小说第一回里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减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成稿,就因
幼子夭折,感伤成疾,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
曹雪芹逝世年份在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另有一说认为他死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年),还有一说认为他死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1764年初春)。
曹雪芹死后,只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几个好友草草埋葬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四、文本解读
1.解题
明确:节选《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
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金兰契:
比喻情投意合的知心朋友
金兰语:
知心话。
《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2..标题中的“猜嫌”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薛宝钗之“奸”。
课文第二段(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往日竟是我错了,……”)
材料:薛宝钗的为人,早已获得贾府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用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
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
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
3宝钗怎样做,才能释“猜嫌”呢?
明确:满怀真切情意对待黛玉
细节再现:
①望候体谅,从不苛责;②谈论病症,提出建议;③推心置腹,排遣烦闷;
④赠送燕窝,解决烦难;⑤离开之时,答应再来。
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分析,可以看出薛宝钗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宽容体贴、善解人意(板书)
4.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猜嫌”已“释”呢? 怎样的情真意贴?
明确:①情态变化:对宝钗的态度变化
②成为知己。
通过对以上细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坦率真诚
5.黛玉和宝钗形象比较:
十二钗判词之二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判词简析: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
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总结人物形象:
黛玉
多愁善感
聪慧率真
身体虚弱有病态美用自尊掩盖自卑小心眼但坦诚敢于追求真爱具有叛逆精神
悲剧人物
宝钗大家闺秀
卓越的气质
沉静淡泊
温柔平和豪放大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悲剧形象
6.小说塑造形象,以细节描写最为传神和有力,这样一来
就可以把鲜活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一起来看本文,细节描写是什么?
明确:
人物身份相吻合
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定环境相吻合
人物性格相吻合
人物思想相吻合
五、课堂小结
本课时我们通过筛选并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细节分析,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文细节描写主要是个性化语言描写。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红楼梦》:
个性化人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