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翻译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前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⑺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
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像……一样。
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
古诗破阵子翻译赏析《破阵子》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晏殊。
其古诗全文如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前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为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所作。
此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注释】①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
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⑥逢迎: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
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翻译】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来。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
“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
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
“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
李煜《破阵子》原文及译文赏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⑴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
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⑵凤阁:别作“凤阙”。
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
霄汉:天河。
⑶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
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⑷识干戈:经历战争。
识,别作“惯”。
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⑸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
潘指潘岳,曾有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⑹辞庙:辞,离开。
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⑺犹奏:别作“独奏”。
⑻垂泪:别作“挥泪”。
翻译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是幅员辽阔的大国。
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
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
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译文:开基创业四十年的国家,纵横三千里地的土地山河;镶凤的殿阁,雕龙的宫楼连接著云天;名贵的花卉,珍奇的树木,恰似烟雾拥聚,藤萝交缠,我生长在这里,哪里晓得什麼刀兵战事!一朝变成了被迫俯首称臣的俘虏,此后啊!我的腰围将会像当年沈约那样消减下去,鬓发也将会如潘岳那样一片斑白.最难堪的.是辞别太庙的时刻,教坊的乐队还大吹大擂的奏起离别之歌.我只有泪流满面,对著身边侍候的宫娥赏析: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
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
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宋·辛弃疾为范南伯寿。
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
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注释(1)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
张南轩:张,安敬夫,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辟:征召。
宰:县令。
(2)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
范增十分气愤,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掷于地,用剑击碎而去。
(3)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4)燕雀岂知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起义领袖陈涉少时与人耦耕,曾对同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貂蝉元出兜鍪:《南齐书·周盘龙传》载,周原为边疆武将,后年老求解职,归朝做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皇帝戏问:“卿著貂蝉,何如兜鍪?”周盘龙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
”这里的兜鍪是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
(6)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
(《论语·阳货》)(7)玉瓯:玉制酒杯。
翻译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
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
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赏析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
让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
辛弃疾便写《破阵子》既为祝寿又为规劝,营意用典之妙,用梁启超的话说是“可为三叹!” 全词62字,用了范增、范蠡、陈涉、周盘龙、宗悫、子游六典,除周盘龙一典稍为冷僻外,均为熟典,为全词的生动内容的一部分,非耀学无生硬,得蕴藉隽永之妙,远胜于直接议论。
古诗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翻译赏析《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前言】《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内兄范如山的。
希望范如山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积极出仕以成就功业。
辛弃疾以议论为词的特色在其中得以充分表现。
【注释】(1)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
张南轩:张,安敬夫,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辟:征召。
宰:县令。
(2)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
范增十分气愤,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掷于地,用剑击碎而去。
(3)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4)燕雀岂知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起义领袖陈涉少时与人耦耕,曾对同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貂蝉元出兜鍪:《南齐书·周盘龙传》载,周原为边疆武将,后年老求解职,归朝做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皇帝戏问:“卿着貂蝉,何如兜鍪?”周盘龙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
”这里的兜鍪是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著冠上的饰物。
(6)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
(《论语·阳货》)(7)玉瓯:玉制酒杯【翻译】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
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
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赏析】辛弃疾写《破阵子》为范如山祝寿又规劝,营意用典之妙,用梁启超的话说是“可为三叹!”全词62字,用了范增、范蠡、陈涉、周盘龙、宗悫、子游六典,除周盘龙一典稍为冷僻外,均为熟典,为全词的生动内容的一部分,非耀学无生硬,得蕴藉隽永之妙,远胜于直接议论。
破阵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破阵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破阵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译文及注释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注释:⑴破阵子:词牌名。
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一作同父),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刘斧《青锁高议》卷三载高言《干友人诗》:“男儿慷慨平生事,时复挑灯把剑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䭔饠古䭃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破阵子翻译及原文注释
破阵子。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今年不知明月几,仍被此恨瑶瑟横。
【注释】。
破阵子:原指古代战场上突破敌阵的优秀战士,后来成为指代超过常人、立功卓著的人物。
此处指能突破世俗忧伤的情感高手。
乌衣巷:唐代京城长安市南的一条小巷,据说因一位穿着乌色衣服的
富商而得名。
王谢:即王羲之和谢安,唐时两位著名的文化名流。
王羲之为书法家、书画家、碑刻家;谢安则是政治家、文学家。
几:几何、多少的意思。
恨:忧伤、怨愤的情感。
瑶瑟:同时指一种乐器和比喻众多情感的困扰。
横:横亘、遮掩。
祸起观音院原文翻译
破阵子(晏殊)祸起观音院
借住观音院落,
欣怡无缝袈裟。
贪念骤生烧旺火,
可叹凡僧自戴枷。
命归魂梦斜。
顺手黑风夺宝,
牵羊七宝还家。
大战无功难胜负,
请得观音熊怪抓。
心诚亦避邪。
原文翻译:唐僧师徒二人借住观音院,金池长老十分欣赏唐僧的七宝无缝袈裟,顿起贪心,将袈裟借回房中观赏;为占据袈裟,命众僧纵火,想要烧死唐僧师徒。
岂料,他遇到的不是善茬,悟空向广目天王借避火罩,保住师父,又吹起神风,将观音院烧成一片瓦。
长老羞愧难当而死。
而袈裟却被黑风怪顺手牵羊。
悟空与之恶斗,难分胜负,不得不请来观音收服了黑熊怪。
一、《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原文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二、《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原文翻译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
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
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三、《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作者介绍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破阵子为陈同赋壮词以寄之的译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词,下面是这首词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在酒醉之后挑亮灯光看着宝剑,梦中回到了军营,听见号角声此起彼伏。
在广阔的战场上传令分发烤肉,五十弦的乐器弹奏出塞外激昂的战歌,秋天的战场上正在进行紧张的点兵。
战马就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拉弓射箭,弦声犹如霹雳令人心惊。
一心想要辅佐君王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为了在生前身后都能赢得显赫的名声。
可惜,这一切都被眼前的一头白发所打破,显示出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破阵子
作品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1)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
八百里分麾下炙(3),五十弦翻塞外声(4),沙场(5)秋点兵(6)。
马作(7)的卢(8)飞快,弓如霹雳(9)弦惊。
了却(10)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11)名(12)。
可怜(13)白发生!
作品注释
1.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2.吹角连营:.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这是作者梦醒后的想象。
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
连营: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3.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
八百里:指牛。
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b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麾(huī)下:军旗下面,指军营里。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切碎的熟肉。
4.五十弦翻塞外声:乐器演奏北疆歌曲。
五十弦(xián):原指瑟,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弹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5.沙场:战场。
6.点兵:检阅部队。
7.作:像……一样。
8.的(dí)卢:马名,一种性子很烈,跑得很快的马。
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得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9.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10.了(liǎo)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天下事:这里指恢
复中原的国家大事。
11.身后:死后。
12名:英名。
13..可怜:可惜。
作品译文
醉中把灯挑亮,端详我心爱的宝剑,睡梦里仿佛听到军营里号角声不断响起。
营地部下官兵在军旗下分食烧烤的牛肉,各种军乐奏出雄壮的战歌,深秋在战场大阅兵。
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
完成收复中原的宏图大业,才能赢得生前身后为国为民的不朽美名。
可惜壮志未酬白发已生,空怀一腔报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