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健康防护知识培训
- 格式:pptx
- 大小:6.55 MB
- 文档页数:34
职业危害与防护知识培训xx年xx月xx日•职业危害概述•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不同行业的职业危害及防护重点目•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录01职业危害概述职业危害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或暴露于某些有害因素而引起的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各种因素。
职业危害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生产性粉尘如石棉粉尘、煤尘等。
工业毒物如苯、甲醇、硫化氢等。
高温高湿环境如铸造、炼钢等行业的生产场所。
辐射如核工业、电子行业等。
噪声、振动如机械加工、纺织等行业的生产场所。
02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二氧化硫、氯气等,可引起呼吸系统炎症、功能损伤,甚至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刺激性气体如煤尘、棉尘等,长期吸入可引起矽肺、尘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工业粉尘职业危害对呼吸系统的 影响有害化学物质如苯、二恶英等,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等。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等,可导致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
职业危害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有害化学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可引起神经毒性,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等,可引起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职业危害对神经系统的 影响有害化学物质如二恶英等,可引起女性月经紊乱、乳腺疾病等,对男性生育能力也有影响。
物理因素如高温、辐射等,也可对男性生育能力产生影响。
职业危害对生育能力的影响03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和控制措施,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接触人数等信息,为职业健康监护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岗前、在岗和离岗时的检查,以及应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和病情变化。
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一、培训目的让员工了解职业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职业健康防护的方法和技能,减少职业危害对员工身体的影响,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健康水平。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1.物理因素1)噪声: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
2)高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引起中暑、热衰竭等。
3)辐射:如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2.化学因素1)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引起中毒。
2)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等,对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有危害。
3)粉尘: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尘肺病。
3.生物因素1)细菌、病毒:可能引起传染病。
2)真菌:可导致皮肤病等。
三、职业健康防护措施1.工程控制措施1)安装隔音设备降低噪声。
2)通风系统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
3)提供空调等设备调节工作环境温度。
2.个人防护用品1)耳塞、耳罩:用于防护噪声。
2)防护手套:防止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3)口罩:过滤粉尘和有毒气体。
4)防护服:保护身体免受化学物质和辐射的伤害。
3.卫生措施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定期清扫。
2)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
3)对接触有毒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
4.管理措施1)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2)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
3)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
四、应急处理1.发生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发生中暑时,应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头部和颈部,及时补充水分,并送医治疗。
3.发生外伤时,应立即进行止血、包扎等处理,并送医治疗。
五、总结职业健康防护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责任。
企业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员工应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全面版)职业健康保护知识培训内容全面版职业健康保护知识培训内容前言职业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次培训旨在帮助员工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掌握有效的保护方法,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健康危害和防范措施化学危害化学品是工作场所最常见的健康危害之一。
它们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或者引起过敏反应。
我们必须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减少接触。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如穿戴防护装备等。
2. 增加通风。
工作场所应该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化学物质不会在空气中积累。
3. 安全存储。
化学品应该分类存储,并妥善保管。
物理危害物理因素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这些因素包括噪音、辐射、高温、低温等。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这些危害:1.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护目镜等。
2.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3. 控制环境因素。
例如,确保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处于适宜范围内。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包括各种微生物和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等。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
2.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识别并处理任何可能的感染症状。
3. 保持清洁。
如及时清洗衣服、工作场所清洁。
心理危害除了身体上的危害,工作环境中的压力和挑战也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1. 学会工作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
2. 认识到自己的极限,学会说“不”。
3. 建立一个支持网络,包括同事和家人朋友。
总结职业健康是一个重要而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本次培训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健康危害和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帮助你们在工作中保持健康和安全。
2024年职业健康与职业危害防治培训1、什么是(法定)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都是职业病。
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而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如何认定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或者是职业病防治活动可以中可以参照《职业病防治法》执行的其他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必须是因职业活动引起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目录列入的。
3、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哪些?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尘肺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10大类。
4、职业危害的后果①对人体的危害:如果作业场所中有大量粉尘,在此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呼吸时会吸入大量粉尘,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组织发生纤维性病变,引发尘肺。
②对生产的危害:空气的粉尘可使高级、精密仪器精确度下降;使油漆,胶片,微型仪器,电容器等的产品质量下降;使机器,设备的磨损增快,工作寿命减少;使人的操作视线受影响,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③对大气的危害: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使其它有害物质附着于其上,人呼吸时吸入可引起各种相应疾病;有关文物,古迹会被腐蚀,污染;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的形成,使太阳辐射和传递受到不同影响。
3、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①接触机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不断接触或使用某些有毒害因素。
②接触方式,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途径可进入人体内或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病伤。
如粉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尘肺病。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WORD格式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资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资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XXX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5、职业病的特性: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风险因素所致,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弭,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风险因素(病因)通常能够检测,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⑷多无殊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需与皮肤接触,就能被接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遇极少)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风险因素分类:物理性风险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知识培训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1、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根据其性质、沉积的部位和数量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1)尘肺。
长期吸入一定量的某些粉尘可引起尘肺,这是生产性粉尘引起的最严重的危害。
(2)粉尘沉着症。
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如铁、锁、锡等,达到一定量时,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3)有机粉尘可引起变态性病变。
某些有机粉尘,如发霉的稻草、羽毛等可引起间质肺炎或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皮炎、湿疹或支气管哮喘。
(4)呼吸系统肿瘤。
有些粉尘已被确定为致癌物,如放射性粉尘、石棉、钦、铭、碑等。
(5)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可使呼吸道黏膜受损。
经常接触粉尘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
粉尘堵塞皮脂腺,可使皮肤干燥,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
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浑浊。
沥青在日光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6)中毒作用。
吸入的铅、碑、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溶解后被吸收,引起中毒。
2、粉尘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八个字,即“革、水、密、风、管、教、护、检”。
(1)“革”:工艺改革。
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产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这是减少或消除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
(2)“水”:湿式作业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
例如,矿山开采的湿式凿岩、铸造业的湿砂造型等。
(3)“密”:密闭尘源。
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
这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治理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4)“风”:通风排尘。
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采取通风措施,将产尘点的含尘气体直接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管”:领导要重视防尘工作,防尘设施要改善,维护管理要加强,确保设备的良好、高效运行。
(6)“教”: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知识,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知识培训目录一、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概述 (2)1.1 职业病的定义 (3)1.2 职业病危害因素 (4)1.3 职业病危害的分类 (5)1.4 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6)二、职业病危害的识别与评估 (7)2.1 职业病危害识别的方法 (8)2.2 职业病危害评估的方法 (9)2.3 职业病危害评估报告的撰写 (10)三、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12)3.1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种类及设置要求 (13)3.2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 (14)3.3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与更新 (15)四、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 (16)4.1 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与内容 (18)4.2 职业病诊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9)4.3 职业病诊断报告的出具与备案 (21)五、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 (21)5.1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23)5.2 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的救援与处置 (24)5.3 职业病危害事故后期的善后处理与责任追究 (25)六、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 (27)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 (29)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 (30)6.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31七、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交流 (32)7.1 某企业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 (34)7.2 某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 (36)八、培训总结与展望 (37)8.1 本次培训的目标与效果评估 (38)8.2 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39)一、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概述职业病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还可能导致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