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终结版(内容清晰)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11
表达顺序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9种常见模式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1-30%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10%3---++(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2-10% 4-+---(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1-6%5-+-++急性HBV感后康复。
0.5-5%6+---+(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10-15%7-+--+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
5-15%8+--++(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即俗称的“小三阳”。
5-10%9+-+-+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30-40%16种少见模式10+----(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检查结果对照模块(+代表阳性,-代表阴性)1、三阳牌,①急慢性乙型肝炎,②提示乙肝病毒正在复制(繁殖),③传染性强。
2、①急性乙肝病毒感染,②慢性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③传染性弱。
3、①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正趋向恢复,②慢性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③传染性弱。
④长期持续易癌变。
4、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乙肝病毒。
5、①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仍有免疫力,②非典型恢复型急性乙肝病毒感染。
6、①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②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③少数人血液仍有传染性。
7、①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②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期。
8、①注射乙肝疫苗后,②乙肝病毒感染后已康复。
9、①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已恢复,②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10、①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早期,②慢性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
11、①慢性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性,②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
12、早期乙肝病毒感染或慢性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强传染性。
13、①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正趋向恢复。
②慢性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14、①不典型性乙肝病毒感染早期,②不典型性乙肝病毒二次感染。
15、意义与14同。
16、非典型性感染。
17、意义与16同。
18、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19、①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②提示非甲非乙型肝炎(丙、丁、戊肝)。
20、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早期。
22、乙肝病毒感染已恢复。
乙肝两对半报告单模板篇一:乙肝五项报告单方正县同安医院检验报告单姓名:崔艳花性别:女年龄:33项目简称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阴性)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sAb(阴性)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 (阴性) 乙肝病毒e抗体 HBeAb (阴性)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丙肝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 HBcAb HcvAb(阴性) (阴性)(阳性)(阴性)篇二:乙肝两对半结果对照表乙肝两对半结果对照表篇三:如何看乙肝两对半化验单如何看乙肝两对半化验单乙肝两对半检查也称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检测身体是否带有乙肝病毒和乙肝病毒活动情况的一种方法. 常用来检测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抗HBe或HBeAb)、乙肝核心抗原(HBc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二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乙肝两对半各项临床意义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HBsAg阳性结果。
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
它的阳性表明对乙肝有免疫力。
这可能是之前感染过乙肝,但现在已经痊愈,或者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结果。
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滴度大于10就具有足够的免疫力,如果小于10就要及时打疫苗加强针。
(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两对半是怎么回事_乙肝两对半有什么危害当你去医院检查“肝病”时,医生常常会嘱咐你查查“两对半”。
“两对半”是怎么回事呢?“两对半”是指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实际应该是“三对”。
由于其中“一半”,即病毒核心抗原(HBcAg)用常规检查方法不能检出,故只能检查“两对半”,下面分别予以介绍:第一对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HBsAg,抗-HBs)。
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后3周,表面抗原(HBsAg)开始在血中出现,急性肝炎至少持续5周,直到症状消失后,滴度才逐渐下降,最长者可持续5个月。
慢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身,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单纯表面抗原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但是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血中查出的表面抗原不是孤立的表面抗原,它和病毒核心是分不开的。
故血中查到表面抗原应该说还是有传染性的。
该抗原除在血液中存在外,唾液、尿液、精液、乳汁中也都存在。
它是乙肝病毒存在的间接指标。
表面抗原消失后数周或数月,血中出现表面抗体。
该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它的出现表示身体已经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此时已没有传染性了。
第二对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和核心抗体(HBcAg,抗-HBc)。
核心抗原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血液中的病毒颗粒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去掉外壳后才能查出核心抗原,所以,医院里一般不做该项检测,核心抗原是病毒复制指标之一,表示传染性大,核心抗体在表面抗原出现后2~4周,方可从血中查到,提示乙肝病毒感染。
可能是近期感染,亦可能是过去很早以前感染的。
第三对是乙肝病毒的c抗原和c抗体(HBeAg,抗一HBe)。
e抗原在血中的出现,稍后于表面抗原,但消失较早,消失后出现e抗体,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表示传染性大。
e抗体出现后表示身体里病毒复制已经明显减少,传染性也降低。
总的说来,e抗体和表面抗体出现是好事,特别是表面抗体出现是最满意的。
如果e抗原持续阳性则不好,应该注意定期复查,可用些药物促进e抗原向e抗体转换。
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临床意义9种常见模式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
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
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拿到一张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单都会看看具体是哪些项目阳性,一般的大三阳、小三阳以及表面抗体阳性、全阴等报告掌握的比较熟,可出现其他的一些阳性组合的时候,往往都会不太清楚其代表的临床意义。
笔者曾经跟检验科的同事认真探讨过,再被他们普及了一课后,让我深刻理解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里,笔者将乙肝两对半阳性组合的诸多模式临床意义总结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有帮助!先看一下乙肝五项各项目临床意义,如下图:OD值、Cut off值、S/C.O.值啥意思?部分医院乙肝两对半的报告中会出现OD值、Cut off值、S/C.O.值。
也会让诸多医生摸不到头脑。
其实以上数值是乙肝五项检测时候仪器读取出来的几个数据。
OD值表示吸光度,Cut off值表示对照样本的临界值;S/C.O.比值即用来判断阴阳性结果的数值。
对于乙肝两对半前三项(HBsAg、HBsAb、HBeAg)OD值S/C.O.>1,则表示阳性,后两项(HBeAb、HBcAb)OD值S/C.O.>1则相反,表示阴性。
一、常见阳性组合模式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大三阳,即一三五阳性。
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分别是慢性HBV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其临床意义可归纳为: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小三阳,即一四五阳性。
23种两对半结果解释乙肝病人常需要化验乙肝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
看到五个外文字母HBsAg(表面抗原)、HBsAb(表面抗体)、HBeAg(e抗原)、HBeAb(e抗体)及HBcAb(核心抗体),已让人眼花缭乱。
再阅读它们组合的多种阳性(+)结果,更让人在人们看来,似乎只要“两对半”出现阳性(+),便有病无疑,“+”号越多问题越大。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有些项目的“+”号,很可能提示病情好转、乃至有了免疫力的象征。
为了让你对自己的化验结果心中有数,下面列举可能出现的23种阳性模式,拿到报告单,只需对号入座,就能很容易按编号得知自己的乙型肝炎病轻?病重?有传染性?无传染性?如果HBsAg,抗-HBs;,抗-HBc,三项均阴性者(病毒复制快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小;D、病毒核心部分与人体肝细胞核心.、病毒已被消除,有免疫力,无传染性。
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应遵医嘱在适当时候复查“两对半”。
抗原)、HBeAb(e抗体)更让人不知所云。
”号越多问题越大。
有了免疫力的象征。
式,拿到报告单,传染性?无传染性?抗-HBc,三项均阴性者,方可使用乙肝疫苗。
!!!阳”。
(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转变而来,提示病毒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小。
病毒携带者;C、由“三阳”转变而来,提示病毒核心部分与人体肝细胞核心部分整合为一体,无传染性。
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典型乙肝病毒感染早期;或者过度期(少见)b尚未产生;假阴性、假阳性,难证实,难理解,。
肝功能两对半介绍肝功能两对半其实是一种针对肝进行专业、专门检查的重要身体检查项目,主要是为了检测出我们的肝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所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等,对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 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肝功能检查只能检测出肝脏是否受损及受损的严重程度,可以判断病情轻重情况,对于乙肝患者一般都要做肝功能检查,以确诊病情,确定如何治疗。
肝功能两对半的检查项目既然肝功能两对半检查对确定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等方面成效很大,那我们赶紧先来了解肝功能两对半的检查项目吧,提前做好检查的准备。
乙肝两对半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乙肝的方法,是乙肝病毒感染检测的血清标志物,可是检测出是否感染了乙肝,并能粗略估计感染乙肝的情况。
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肝功能检查是确定乙肝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病情轻重情况的。
通常在乙肝两对半确定为乙肝后,医生都会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肝功能,以确定治疗方案。
肝功能检查只能检测出肝脏是否受损及受损的严重程度,可以判断病情轻重情况,对于乙肝患者一般都要做肝功能检查,以确诊病情,确定如何治疗。
如果肝功能检查发现有异常时要引起重视,乙肝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病因,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复查并根据需要做乙肝两对半等检查,专家还提醒大家,做肝功能检查前一定要空腹,并且前一天晚上不要进食太晚,也不要吃多渣食物。
检查发现乙肝时不要太担心,不要病急乱投医,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根据病情积极治疗。
专家进一步表示:如果已经确诊为乙肝患者,需要及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建议患者不要乱用药物,防止给肝脏带来更大的伤害。
乙肝五项也称为乙肝两对半,是检测是否患有乙肝的常规检查,拿起你的化验单来对照下吧,非常简单明了!五项全阴性: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也没有乙肝抗体(建议去打乙肝疫苗,预防被乙肝感染噢!)第2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其它四项阴性: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并且体内已有乙肝抗体(乙肝疫苗注射成功,有免疫力啦!!)第2和5项阳性,其它三项阴性:说明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已恢复,有免疫,或特异体质乙肝疫苗接种后。
第1、3、5项阳性,其它两项阴性:乙肝大三阳,传染性较强,应积极治疗,保护肝功能。
第1、4、5阳性,其它两项阴性:乙肝小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弱,定期复查肝功能,视情况治疗。
以上是最常见的五种检测结果,出现其它指标阳性的情况,多见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既往感染现在处于恢复期,传染性较弱或无传染性。
我国乙肝患者较多,随着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的强制推广,感染率较前有所降低,但与国际相比,我国乙肝感染率仍处较高水平!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如已感染乙型肝炎,应按照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保护肝功能(乙肝病毒只有在活动期,才具有较强传染性,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积极治疗);无抗体者应及时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已婚夫妇,如男方感染乙肝病毒,建议女方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再怀孕;如孕妇患有乙肝,应告知医生,进行HBV母婴阻断治疗,并且不要母乳喂养,减少新生儿感染几率。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 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
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2、抗一HBs(乙肝表面抗体,HbsAb) 它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 自然消失了。
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
我国有27.42%的人口有此抗体。
3 、HBeAg(乙型肝炎e抗原) 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乙肝病毒复制速度很快,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4 、抗~HBe(乙肝e抗体,HBeAb) 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
乙肝两对半检查*导读:乙肝两对半检查是检测乙肝的重要标准,很多患者发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患上乙肝,体检时检查的肝脏功能正常,并不代表就是没有乙肝风险。
对此,乙肝专家表示,正常人最好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查,来准确的检查乙肝疾病是否存在。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检测乙肝的重要标准,很多患者发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患上乙肝,体检时检查的肝脏功能正常,并不代表就是没有乙肝风险。
对此,乙肝专家表示,正常人最好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查,来准确的检查乙肝疾病是否存在。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检测乙肝的重要标准。
乙肝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
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乙肝多为血液传播,多数人患上乙肝后因为无任何症状而不自知。
乙肝门诊量的增加不是新发病例的增加,而是随着医疗检测水平提高,筛查准确率提高;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卫生保健意识加强,主动体检,进行乙肝筛查的人群有所增加。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检测乙肝的重要标准。
乙肝患者中有三成是被传染致病的,许多乙肝患者认为自己的肝功能正常,实际主要指转氨酶正常,无胆红素和蛋白代谢检测结果的异常。
这些常规肝功能检测正常,并不能说肝脏就没有病。
许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常规肝功能检测可正常。
另外,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单纯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功能可正常,许多肝脏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结节、囊肿等患者肝功能也可能正常。
因此,不能简单的说肝功检查没问题,就等于肝脏没有疾病。
乙肝患者保护肝脏可以进行以下方式,通过食疗治疗乙肝疾病是很有效果的。
是肝病患者理想的选择。
推荐几种保护肝脏的食物:甘薯、牛奶、玉米、大蒜、洋葱。
另外,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包括鲜枣、胡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也是强肝的食物。
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技术
对HBV感染诊断、治疗的意义
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李平
1、前言
乙型病毒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在全球范围内,乙肝的发病率均比较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因为乙肝病毒感染易转化为慢性乙肝,继而发展成肝硬化,肝癌,所以需要早诊断早治疗。
我国是乙肝病毒的高危流行地区。
在我国大部分医院,预防、诊断及治疗乙肝时,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为主要依据。
通过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可将乙肝病毒活动性复制及传染性是否存在直接反映出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将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可敏感的检测生物标本中微量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一种临床检验方法。
因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经济安全,不需特殊设备等特点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1]。
然而,此方法属于定性检测方法,只能进行定性分析,“灰区”样本易导致漏诊。
同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定性方法难以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情况,患者病情及疗效情况不能实
现动态的监测,使得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2]。
近年来,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开始采用定量检测方法,如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IF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等,因这些方法具备的高灵敏度、强稳定性等优势,而在临床检测中得以迅速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ELISA方法存在的局限。
2、我科乙肝两对半检测的现状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作为传统的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技术,多年来一直被我科用于乙肝两对半、丙肝、梅毒等的实验室诊断。
鉴于其定性方法方法学的特性,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在2014年7月,我科引进了一台EFFICUTA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器,用于开展传染病标志物的定量检测。
该机器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有效排除背景杂质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获得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传染病标志物定量分析结果,不仅在早期诊断和判断是否痊愈中可以应用,而且可在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给予实验室支持。
3、问题确立
对于传统项目因方法学改变而产生的收费差异,临床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疑虑,尤其是肝病科,由于其科室(我院特色科室之一)的诊治的乙肝病人较多,医生多次向我科咨询:(1)转变方法学,定性和
定量检测的区别是什么?(2)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是否真的比定性检测更具有优势?对此,本人以乙肝两对半检测项目为例,选择肝病科病人,同时对其血液样本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比较检测结果,评价两种检测方法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差异,向临床医生介绍乙肝两对半定性和定量结果的区别和临床意义。
同时探讨TRFIA的临床价值,给临床医生、给病人选择检测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4、文献查证
在我国总人口数量中,约有10%的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预防、诊断及治疗乙肝时,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为主要依据。
目前,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为我国检测乙肝两对半时较为常用的方法,此种检测属于定性检测。
由于定性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导致“灰区”样本漏诊的发生[3]。
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已逐渐采用定量检测方法测定乙肝两对半,逐步替代定性的ELISA方法。
常用的定量检测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IFA)等[4]-[6]。
因定量方法具备的灵敏度高、稳定性强等优势而广泛得应用于临床检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性ELISA方法存在的局限。
同时有报道指出,定量测定乙肝两对半与HBV-DNA血清水平的定量联合测定对乙肝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这是定性方法无法替代的[7]。
5、研究方法
1.检测对象
以2014年9月~2015年9月选择肝科病人400例,(其中住院病人190例,门诊病人2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6例,女174例;年龄22~81岁,平均(51.8±2.3)岁。
2.方法
2.1标本采集:住院病人收集肝病科病房护士早上抽取的病人空腹静脉血,门诊病人由采血室护士抽取病人静脉血,并及时分离血清。
2.2 ELSIA法检测:试剂来源于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有限公司,酶标仪是深圳华科瑞科的HR801仪器,乙肝五项定性检测严格按照试剂及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2.3 TRIFA法检测:TRIFA检测时采用的试剂来于源苏州新波技术有限公司,仪器EFFICUTA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器,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试剂及仪器说明书进行。
2.4 阳性判读标准:ELSI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参考范围全部为阴性,TRIFA检测的参考范围为:HBsAg为0-0.2ng/ml, HBsAb为0-10mIU/ml,HBeAg为0-0.5PEIU/ml, HBeAb为0-0.2PEIU/ml, HBcAb 为0-0.9PEIU/ml.
6、结果
ELISA方法与TRIFA方法的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所示。
表1.两种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阳性例数及构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