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实验室.
- 格式:ppt
- 大小:336.50 KB
- 文档页数:76
pcr实验室建设要求
PCR实验室,又称为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是专门用来检验艾滋病、乙型肝炎、禽疫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
在建设上,需要遵循以下规范:
1. 实验室布局应合理、紧凑,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为避免交叉污染,各区域之间应相互独立。
此外,根据《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基本设置标准》的要求,PCR实验室一般由试剂储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扩增分析区4个区域组成。
2. 实验室设备的选择十分关键,应优先考虑高品质、高可靠性的品牌和型号,且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3. 考虑到实验室的安全性,建筑结构应稳固,能够承受可能的振动和冲击。
同时,材料选择上,应使用不燃或难燃的材料,并符合相应的防火和防爆要求。
4. 对于实验室的装修,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如瓷砖、玻璃等更为合适。
5. 除了上述要素,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安全,例如通过独立区域设计和压差控制等方式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独立性。
综上所述,PCR实验室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功能性和实用性,还需兼顾安全和舒适性。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规范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
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会引起多种疾病,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其他一些病毒性疾病,这种病毒在儿童中特别常见。
对于EB病毒感染的儿童,应该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EB病毒感染的儿童,最常见的表现是喉部痛、发热、全身不适和疲乏,这些症状通常会在一到两周内消失。
另外,也可能会出现扁桃体肿大、喉咙红肿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在病程中,也有少数病人会出现皮疹、腹痛、呕吐、头痛、肝脾肿大等表现。
在EB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IM,这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疾病。
IM的表现类似于喉部炎,但是病程较长,通常持续数周或数月。
IM的表现包括:1. 喉部疼痛2. 高热3. 口干4. 咳嗽5. 扁桃体肿大6. 淋巴结肿大7. 疲倦无力IM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不会危及生命。
在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的患者中,IM有时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表现,如肝炎、贫血、多发神经炎和血小板减少等。
实验室检查在EB病毒感染的确认诊断中,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PCR检测是最常用的EB病毒检测方法。
PCR检测试剂箱包含了由EB病毒DNA序列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组成的反应体系,可以快速识别出EB病毒。
此外,PCR还可以用于鉴定EB病毒的血清型别,并确定EB病毒的基因型。
EB病毒感染的典型实验室检查是检测血液中单核细胞数量的变化。
开始时,EB病毒感染的儿童会出现了单核细胞的数量增加,该现象被称为“单核细胞增多”。
该症状在感染的早期阶段出现,并在几周内逐渐消失。
此外,EB病毒感染还可能会引起肝脾肿大,因此在实验室检查中需要注意检查肝功能和血小板计数。
总之,EB病毒感染的儿童在诊断和治疗中需要仔细观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及时治疗,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附件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二版)为指导各级疾控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工作,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本指南主要介绍目前已经比较成熟、易于实施的核酸检测方法。
一、标本采集(一)采集对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疑似聚集性病例患者,其他需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或鉴别诊断者,或其他需要进一步筛查检测的环境或生物材料(如溯源分析)。
(二)标本采集要求。
1.从事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和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
采样人员专业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要求: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戴双层乳胶手套。
2.住院病例的标本由所在医院医护人员在当地疾控机构专业人员指导下采集。
3.密切接触者标本由当地疾控机构负责采集。
4.根据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需要,可结合病程多次采样。
(三)标本采集种类。
每个病例必须采集急性期呼吸道标本和急性期血液标本;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如支气管或肺泡灌洗液等),可根据临床表现与采样时间间隔进行采集。
其他研究材料依据设计需求采集。
标本种类:1.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
2.下呼吸道标本:包括深咳痰液、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
3.血液标本:尽量釆集发病后7天内的急性期抗凝血。
采集量5ml,以空腹血为佳,建议使用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釆血管采集血液。
4.血清标本:尽量釆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第一份血清应尽早(最好在发病后7天内)釆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4周釆集。
采集量5ml,以空腹血为佳,建议使用真空釆血管。
(四)标本采集方法。
1.咽拭子:用2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制度艾滋病(艾滋病毒感染与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研究对于防治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艾滋病实验室的操作涉及高度危险的病原体,因此,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有效的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制度,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研究人员的健康。
一、实验室准入管理1. 实验室准入审批:任何进入艾滋病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准入审批。
包括身体健康检查、培训考核和签订安全承诺书等环节。
2. 实验室准入培训:新进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实验室准入培训,包括病毒性疾病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实验室操作规范1. 个人防护措施: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设施,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任何可能导致病毒扩散的行为,如吃喝、抽烟和触摸脸部等。
2. 样品处置:艾滋病实验室的样本物质必须按照指定程序进行处置,不能随意流入环境中,以防止潜在的传染风险。
所有样品都必须储存于专用容器中,并进行严格标识和分类。
3. 操作区域清洁:实验室操作区域要保持整洁干净,经常进行清洁消毒。
用过的实验器材和试剂要及时清理和归置,避免交叉污染和安全隐患。
三、生物安全级别1. 生物安全级别划分:艾滋病实验室按照相关规定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安全级别(BSL),根据实验所涉及的危险性程度和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完备性来确定。
2. 设施与设备:艾滋病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生物安全级别要求,包括实验室结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
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事故应急处理1. 应急预案:艾滋病实验室必须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和处理流程、紧急疏散预案、事故样本隔离和销毁等内容,以保障实验室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艾滋病实验室的应急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并及时改进完善。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考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常见病毒的感染【内容讲解】第一节概述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一)形态结构1.大小和形状:大小:测量单位用纳米表示,一般在20-300nm之间。
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弹形、砖形、蝌蚪形等。
2.结构(二)病毒的增殖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6个阶段。
异常增殖: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三)噬菌体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受体,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
(四)非寻常病毒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致病因子,又称为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和朊粒等。
朊粒个体微小,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
朊粒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引起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
克雅病(CJD)和Kuru病被认为与朊粒感染有关。
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科、属、种3级或科、亚科、属、种4级。
DNA病毒、RNA病毒、DNA和RNA逆转录病毒三大类。
按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炎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等。
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可分为肝炎病毒、出血性热病毒、疱疹病毒等。
生物安全事故经典案例一、实验室感染事件1. 前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漏事件哇,这可是非常严重的一个生物安全事故呢。
在1979年,前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一个军事微生物实验室发生了炭疽杆菌泄漏。
当时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来处理炭疽杆菌。
结果呢,炭疽杆菌就泄漏到了周围的环境当中。
这个城市的很多居民就开始生病,出现了炭疽病的症状,像发热、呼吸困难、皮肤溃烂等。
据统计,有很多人因此丧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就告诉我们呀,在实验室里处理危险的生物制剂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点都不能马虎呢。
2. 新加坡实验室SARS病毒感染事件2003年到2004年期间,新加坡的一个实验室发生了SARS病毒感染事件。
当时的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进行SARS病毒相关研究的时候,可能是防护措施没有做到位吧。
有研究人员感染了SARS病毒,而且还把病毒传播了出去。
这可不得了呀,SARS病毒的传染性很强的。
这一事件让人们又一次认识到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实验室里的每一个环节,从样本的采集、储存到实验操作,再到废弃物的处理,都必须严格把控,不然就可能引发严重的生物安全事故。
二、动物传播引发的生物安全事故1. 欧洲的疯牛病事件欧洲曾经发生的疯牛病事件也是生物安全事故的典型呢。
这是因为牛吃了含有朊病毒的饲料而引发的。
这些饲料是用动物的肉骨粉制成的,而这些肉骨粉可能来自于感染了朊病毒的动物。
疯牛病一旦爆发,那些牛就变得行为异常,走路不稳,最后死亡。
而且呀,这种病还能传染给人类,导致人类患上克雅氏病。
这可把欧洲的畜牧业和民众的健康都搞得一团糟。
这件事就提醒我们在动物养殖方面,饲料的来源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使用有潜在危险的饲料,同时对于动物疾病的监测也要加强呢。
2. 非洲猪瘟的传播非洲猪瘟在很多国家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它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猪肉制品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等途径传播。
一旦一个猪场感染了非洲猪瘟,猪就会出现高热、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等症状,死亡率很高。
艾滋病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因此在艾滋病实验室进行操作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注意事项来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避免病毒泄漏和感染。
下面将详细介绍艾滋病实验室操作的注意事项。
1. 实验室准备:- 实验室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排出潜在的污染物。
- 实验室人员应受过良好的培训,了解实验室流程、应急措施和最新的安全操作规程。
- 实验室必须设备完整,包括个人防护设备、事故处理设备和紧急漏洞封堵设备等。
- 实验室必须保持整洁,定期清理、消毒工作台和仪器设备,以减少污染传播的风险。
2. 人员防护:- 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实验服、安全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
这些设备必须在操作前进行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 实验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复检手套的完整性,避免被尖锐物品刺伤并接触到可能被污染的血液或体液。
- 实验室人员应注意洗手卫生,在操作前后充分清洗双手,并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
- 实验室应设有适应艾滋病危险等级的安全柜,确保安全处理实验样本和废弃物。
3. 废弃物处理:- 所有与艾滋病样本接触过的材料和废弃物应在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下进行处理和处理。
这些废弃物必须经过消毒、包装并用防护袋密封,然后送交特殊废物处置设施。
- 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设备,避免接触被污染的材料和废弃物。
4. 样本处理:- 接触血液和其他体液的实验室人员必须采取严格的标本处理措施。
确保标本容器密封良好,避免泄漏。
在打开或关闭容器时要小心,以免被划伤或被污染物溅及。
- 实验室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标本处理程序,包括在处理前对标本进行有效的消毒和灭活,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5.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规定艾滋病实验室操作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定期进行培训和复习。
- 实验室应备有紧急漏洞封堵设备和事故处理设备,以便应对可能的泄漏或事故情况。
- 禁止食品、饮料和个人物品进入实验室,以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病毒感染的试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别与鉴定、病毒核酸与抗原的直接检出以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临床医师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的症状与体征综合推断可能为何种病毒感染,留取相宜的标本送检。
一、检材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性疾病通常采集血液、鼻咽分泌液、咯痰、粪便、脑脊液、疱疹内容物、活检组织或尸检组织等。
供分别病毒、检出核酸及抗原的标本的,要求:(一)尽早实行在发病初期(急性期)实行,较易检出病毒,越迟阳性率越低。
(二)部位相宜由感染部位实行,如呼吸道感染实行鼻咽洗漱液或咯痰;肠道感染实行粪便;脑内感染实行脑脊液;皮肤感染实行病灶组织;有病毒血症时实行血液。
(三)冷藏速送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易死亡,故采得检材应尽快送检。
若距离试验室较远,应将检材放入装有冰块或干冰的空器内送检。
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
污染检材,如鼻咽分泌液、粪便等应加入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毒素等,以免杂菌污染细胞或鸡胚,而影响病毒分别。
检测特异性抗体需要实行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尽可能在发病后马上实行,其次份在发病后2~3周实行。
血清标本放4℃-20℃保存,试验前血清标本以56℃30分钟处理去除非特异性物质及补体。
无菌性脑炎患者也可取脑脊液检测特异性lgM。
表80-1 病毒检材采集与检验结果的关系实行标本的时期检查病毒及其成分测定抗体埋伏期及前驱期刚发病或急性期恢复期及康复期较难查见最多查见很难查见未增多未增多或增多不明显明显增多(常超过4倍)表80-2 供病毒分别的检材临床表现常见病毒关心诊断有用的检材呼吸道感染腺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肠孤病毒合胞病毒咽试、肛拭咽试或含漱液、尿液咽拭或含漱液咽拭含漱液咽拭、粪便或肛拭咽拭或含漱液、鼻咽洗液出疹疾病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粪便或肛拭、咽拭咽拭或含漱液、尿液粪便或肛拭、咽拭咽拭或含漱液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咽拭咽拭或含漱液、尿液咽洗液、鼻咽拭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咽拭脑炎虫媒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血液、脑脊液脑活检、脑脊液、疱疹棉拭或吸取液脑脊液、咽拭或含漱液、尿液粪便或肛拭、咽拭、脑脊液无菌性脑膜炎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腮腺炎病毒脑脊髓液、粪便或肛拭、咽拭脑脊液、粪便或肛拭、咽拭脑脊髓液、口颊粘膜棉拭失天或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尿液、咽拭或含漱液咽拭或含漱液、尿液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回拭眼部感染腺病毒结膜棉拭、咽拭、肛拭结膜棉拭、病灶棉拭或吸取液、咽拭其它感染巨细胞包涵体疾病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心包炎、心肌炎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柯萨奇B病毒埃可病毒尿液、咽拭尿液、咽拭咽拭或洗液心包液、粪便、咽拭心包液、粪便、咽拭二、病毒的分别与鉴定(一)病毒的分别病毒分别的一般程序见表80-3。
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EB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该病毒是Epstein-Barr病毒的简称。
EB病毒感染可以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EB病毒感染在儿童中尤为常见,因此本文将着重介绍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一、临床特征
1. 发热:EB病毒感染后,患儿常出现发热,热度一般在38℃左右,并伴有头痛、咳嗽、喉痛、鼻塞等感冒症状。
2. 口腔症状:EB病毒感染还会引发口腔炎症状,包括咽、扁桃体、牙龈等部位的疼痛、肿胀和红斑。
3. 淋巴结肿大:EB病毒感染后,患儿常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EB病毒感染后的淋巴结呈现为无痛性、弹性质地,有活动性,大小多为0.5-2.0cm。
4. 肝脾肿大:部分EB病毒感染患儿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肝脾检查可查到肝脾肿大,不发生升高。
5. 皮疹:EB病毒感染后,患儿可能会出现全身皮疹,呈现为病毒性全身疹。
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 血常规检查:EB病毒感染患儿常常具有白细胞增高,伴有单核细胞的增加。
血小板数正常,红细胞计数可降低。
2. 血清学检查:EB病毒感染患儿的血清学检查是一种诊断EB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EB病毒感染后,在血清学检查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包括EB病毒核抗原抗体和EB病毒早抗原抗体。
3. EB病毒DNA检测:EB病毒DNA检测可在EB病毒感染患儿中检测到EB病毒的DNA 序列。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法和原位杂交法。
4. 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都可用于评估EB病毒感染的疾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