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炭炮制工艺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556.71 KB
- 文档页数:14
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目的:建立荆芥、荆芥炭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荆芥、荆芥炭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荆芥、荆芥炭5.1.2规格:段5.1.3性状:荆芥: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
切面类白色。
叶多已脱落。
穗状轮伞花序。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荆芥炭:本品呈不规则段,长5mm。
全体黑褐色。
茎方柱形,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
叶对生,多已脱落。
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
略具焦香气,味苦而辛。
5.1.4企业内部代码:5.1.5性味与归经:辛,微温。
归肺、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5.1.7用法与用量:5~10g。
5.1.8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30g/罐;40g/罐;5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生产批量:5-10000kg5.3辅料:无5.4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荆芥生产工艺流程图:6.2 荆芥炭的工艺流程图6.3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6.3.1 领料6.3.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荆芥原料。
6.3.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3.2净制:6.3.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
将净荆芥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3.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江西臻药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产品概述1.1 品名:荆芥炭,成品代码CP30321。
1.2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全体黑褐色。
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
略具焦香气,味苦而辛1.3 性味与归经:辛、涩,微温。
归肺、肝经1.4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
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5 用法用量:5~10g。
1.6规格与包装规格:1kg/包、2kg/包、5kg/包。
1.7贮存:置干燥处。
2.处方依据及制法2.1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江西中药炮制规范》(2008年版)。
2.2 处方荆芥2.3 批量每批按100kg进行换算物料消耗定额。
2.4制法取原药材,净制,制炭。
3.生产工艺流程图4.饮片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及质量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措施4.1生产准备4.1.1 文件准备4.1.1.1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明确了饮片批品种名称、批号、生产批量、检验单号、投料量等。
4.1.1.2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明确了包装品种名称、规格、批号、包装批量、包装用量等。
4.1.1.3生产品种应有质量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程序。
4.1.1.4生产地点应有卫生要求的文件规定和卫生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5使用设备应有相应的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6容器具清洁应有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4.1.1.7应有岗位所需生产记录(含清场),工序运行状态标志、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物料领料单等空白表格。
4.1.1.8其他有关执行文件。
4.1.1.9上述文件均应为现行文件。
4.1.2物料准备4.1.2所用物料与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或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或工艺规程相符。
4.1.2.1核对领(配)料单或物料标签等内容,如物料名称、批号、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书(检验单号)等,应准确无误。
4.1.2.2检查物料外包装或容器,应完好、清洁、物料无污染,并称量、复核。
4.1.3现场检查4.1.3.1检查生产场所清洁、卫生、应符合该区卫生要求,有清洁、清场合格证。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荆芥为什么要炒炭?荆芥炭为唇形科植物荆的炮制加工品,话说荆芥本身就是可以入药的,为什么要炮制成荆芥炭呢?荆芥炭的炮制方法:取荆芥段,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即成。
荆芥炒炭的作用:荆芥生品擅于疏散风热,利咽喉,清利头目,多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疮疡初起,凡一切风毒之证,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际。
炒炭能止血,多用于便血,妇人崩漏,产后血晕。
荆芥与荆芥炭的应用选择:1、生用(1)外感风寒:常与防风、羌活等同用,增加疏风散寒作用,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等证;亦可用于疮疡初起有表证者,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2)风热证:常与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具疏风清热作用。
可用于外感风热之证,如银翘散(《条辨》)。
配伍桔梗,甘草可治风热壅肺,咽喉肿痛,语声不出者,如荆芥汤(《三因》)。
(3)麻疹:常与西河柳、蝉衣、薄荷、牛蒡子等同用,能透疹解毒,可用于痧疹透发不畅,喘嗽,烦闷躁乱,及咽喉肿痛者,如竹叶柳蒡汤(《醒斋》)。
2、制用荆芥炭:本品有止血作用,常与其他止血药如与槐花炭、升麻炭同用,增强其止血作用,可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证。
配伍人参、当归、熟地等可治产后血崩及虚人血崩,如升举大补汤(《傅青主》)。
荆芥为什么要炒炭?荆芥炭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荆芥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的右旋柠檬烯。
荆芥经炒炭后挥发油成分产生变化,生品中原有的成分如β-蒎烯、香芹酮等炒炭后未能检出,检出了乙酰呋喃、1,3,5--甲基苯、苯甲酰甲酯、2-甲基-2-丙烯基苯、香荆芥酚、香桧醇、3-甲基-4-苯基-3-丁烯-2-酮、4,5,7-三甲基茚-1-酮等9种新成分。
但其主要成分薄荷酮、胡薄荷酮等应仍存在。
近年来对荆芥炭止血活性部位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荆芥各饮片中鞣质含量的测定,得各饮片中鞣质含量:荆芥>;荆芥炭。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17401 荆芥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5.1 荆芥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荆芥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荆芥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荆芥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制造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荆芥炭的制作方法:
材料:荆芥1斤,陶瓷锅1个,木炭6-8块,火柴适量。
步骤:
1.将荆芥用清水浸泡2-3小时,去掉泥沙,沥干后晾干备用。
2.取陶瓷锅,放入木炭块,用火柴点燃木炭,待火势稳定后加入准备好的荆芥。
3.待荆芥开始放烟时,用木棍或竹棒均匀搅拌,以免烤糊或烤不均匀。
4.将荆芥炭烤至完全干燥,无水分和异味,同时保持原有药性。
5.炭烤好后,将炭倾倒出来,晾凉后可装袋保存。
注意事项:
1.制作时要保持环境干燥,以免荆芥受潮影响炭的质量。
2.制作时要注意火候,掌握好时间和炭的温度,保持炭烤干燥,并保持药性。
3.制作完毕后,将荆芥炭储存在密封的袋子或容器中,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荆芥和炭。
荆芥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温通、祛风、
祛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而炭则是用于炮制荆芥炭的辅料,可以增加药物的活性成分,提高药效。
其次,将荆芥和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
一般来说,荆芥和炭的比例为
3:1,即3份荆芥和1份炭。
混合均匀后,将荆芥和炭放入炮制器中。
然后,进行炮制。
炮制是将荆芥和炭放入炮制器中,加热炮制,使其炮制成颗
粒状。
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火候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荆芥炭的质量和功效。
一般来说,炮制的温度为100-120摄氏度,时间为2-3小时,火候要适中,不能过猛或
过弱。
最后,待荆芥炭炮制完成后,将其晾晒、包装,即可成品。
荆芥炭制成后,要
进行晾晒,使其干燥,然后进行包装,保存。
荆芥炭炮制完成后,可以用于中药煎剂、中药颗粒等制剂的制作,也可以直接用于煎服或外敷。
总之,荆芥炭的炮制方法是一项繁琐而又重要的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以保证荆芥炭的质量和功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荆芥炭的炮制方法有所了解,为大家的药物制作和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药用炭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药用炭的操作流程,确保操作安全、高效。
为了保证药用炭的质量和效果,每一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规程。
2. 术语定义•药用炭:经过特定工艺处理后,可用于药物吸附和毒素排除的一种特殊炭制品。
•操作人员:指在药用炭的生产、质检、包装等环节中从事操作工作的员工。
3. 操作流程3.1 药用炭生产工艺药用炭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处理、炭化、活化和研磨等过程。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原材料处理–准备原材料:按照配方要求,将原材料按比例进行称量。
–清洗原材料:将原材料浸泡在清水中,用清水反复冲洗,去除杂质、尘埃等。
–晾干原材料:将清洗后的原材料晾干,去除多余水分。
2.炭化–装填原材料:将晾干的原材料均匀地装填到炭化炉中。
–加热炭化:将炭化炉加热至适当温度,进行炭化过程。
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原材料及配方要求进行调整。
–冷却炭化产物:将炭化后的产品冷却至室温。
3.活化–装填炭化产物:将冷却的炭化产物均匀地装填到活化装置中。
–加热活化:通过加热活化装置,提高温度以进行活化反应。
温度和时间根据不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
–冷却活化产物:将活化后的产品冷却至室温。
4.研磨–研磨设备准备:准备研磨装置和研磨介质。
–加料研磨:将活化产物加入研磨装置中,启动研磨设备进行研磨操作。
–分装包装:根据产品需求,将研磨后的药用炭进行分装、包装。
3.2 药用炭质检流程药用炭质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检流程如下:1.样品采集:从生产线上提取药用炭样品,确保样品代表性。
2.外观检查: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异物、裂痕、变形等。
3.酸度测试:使用酸度试剂对样品进行酸度测试,检测产品的酸碱度。
4.吸附性能检测:将药用炭样品与特定药物或毒素溶液接触后,测量其吸附效果。
5.物理性能检测:对样品进行孔径测定、比表面积测试等,评估产品的物理性能。
6.检验报告生成:对药用炭样品进行定量化分析,并生成相应检验报告。
荆芥、紫苏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
一、荆芥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
荆芥,也称裂叶荆芥,唇形科一年生草本。
以带果穗的地上部分入药,可发汗、退热、解表、祛风,炒后入药有止血功效。
(1)采集加工
采收多在7~8月,当花序下部2/3已结籽,而上部1/3还有花时,即可采收。
采割时要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取收地上部分,剔除杂草,理齐植株,摊放曝晒。
先晒2~3天,每天中午翻晒一次,以后立靠着复晒,日晒夜收,以免受潮。
晒至全干即可贮藏,将荆芥梢端朝天,并用稻草包住外面,以隔离外界水汽及防止香味走失。
交售品要求无霉变、无根、无混沙、无杂质。
(2)炮制方法
拣净杂质,除去根须,用冷水略漂洗,捞出切成1.5~2厘米长药段,晒干。
若是炮制荆芥炭,可将梗段旺火炒黑,稍喷清水灭尽火星,晒干即成。
二、紫苏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
紫苏,又名红苏、红紫苏、黑苏,唇形科一年生草本。
以茎、叶及籽入药,叶称紫苏、梗称苏梗,籽称苏子。
紫苏有发表散寒、理气宽中、解毒之功效,苏梗可顺气安胎,苏子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1)采集加工
采收以入药为准进行适时收割:如收苏梗和紫苏,应在7~8月末开花时进行,应选择连晴天气收割,使紫苏香味更浓;苏子收成应在9~10月种子成熟时进行。
收割回来应立即摊开,清除泥沙、杂物,
及时晒干,放于干燥通风处,防止潮湿、雨淋和霉烂。
(2)炮制方法
原药除去杂质老梗,叶切成块形为苏叶;茎切成2~2.5厘米长小段为苏梗;籽簸去灰屑洗净为苏子,将苏子置于锅中文火炒至有香气或频起曝烈声时,起锅晾凉即为炒苏子。
·161·
荆芥炭
Jingjietan
HERBA SCHIZONEPETAE CARBONISATUM
本品为荆芥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小段,长5mm。
全体黑褐色。
茎方柱形,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
叶对生,多已脱落。
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
略具香气,味苦而辛。
【鉴别】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
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
纤维成束,壁平直或微波状。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二法)测定,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10.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 A)规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性味与归经】辛、涩,微温。
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收涩止血。
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酒炙法对荆芥中挥发油成分及祛风解表效果的影响【摘要】荆芥的传统炮制加工方法为制炭、炒制、蜜制和醋制,并没有关于酒炙荆芥的内容及介绍。
本文主要以酒炙法对荆芥进行炮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炮制前后药品中的挥发油,用薄层色谱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对比炮制前后荆芥中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情况。
用小白鼠做药理实验,对比炮制前后荆芥的祛风解表效果。
【关键字】荆芥;炮制;挥发油;薄层色谱;祛风解表中药材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微苦, 性微温, 归肺、肝经,是传统的辛温解表药。
自汉代沿用至今,《神农本草经》将之列为草部中品。
其生品具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散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咽喉肿痛及多种皮肤病等。
其主要成分为胡薄荷酮(pule-gone),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和异胡薄荷酮(isopulegone)。
传统的炮制加工方法为制炭、炒制、蜜制和醋制,但目前对其酒炙后的成分变化及药理作用效果并无研究。
本文主要运用酒炙法,按照中药传统炮制规范的要求对荆芥进行炮制,与生品中的挥发油提取物进行对比,探讨酒炙后荆芥中的挥发油成分变化情况以及炮制后对荆芥祛风解表效果的影响。
1 原料的炮制过程1.1 原料选择:选购同一批次同一编号的性状大小都相同荆芥地上干燥部分。
1.2 原料净制:除去杂质(《药典2010》)。
1.3 原料切制: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药典2010》)。
1.4 原料炮制(1)酒炙荆芥取荆芥段200克与30克黄酒混合拌匀,放置闷润,待酒被吸收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干。
2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样品中挥发油并鉴定变化情况2.1 分别取生品荆芥、酒炙荆芥适量,粉碎,过3号筛,取100克药粉装入1000ml 圆底烧瓶中,加水500mL及沸石数粒,振摇混合后浸泡1h,按《中国药典》( 2010 版) 一部附录XD“挥发油提取法”甲法进行,用锥形瓶收集冷凝的提取液。
产复欣丸成分中蒲黄炭炭药的炮制工艺及小结炮制工艺炭药炮制历来强调“炒炭存性”,“太过”或“不及”均不能达到增强或产生药效作用。
由于药材的质地、炮制火候和个人掌握“存性”程度不同,炭药的质量也就难以统一。
利用理化指标控制炭药的炮制工艺“存性”程度可提高炭药质量。
以止血作用为指标,用正交法优选几种炭药的炮制工艺,认为蒲黄炭140°C烘4min20s即可;小蓟炭以210°C 烘5min;栀子炭210°C烘l0min;棕榈炭300C扣锅煅20min为宜;血余炭300°C扣锅煅20min最好;荆芥炭180°C烘5miin 最佳;藕节以炒重炭为宜;槐米炭应用文火140—150°C3—4min,表焦,内部深褐色的中炭为宜。
炭药的制备主要有炒、煅、砂烫、烘烤等法。
比较炒炭、煅炭、和砂烫炭棕榈rLC、水浸出物、鞣质含量以及HPLC、药理与临床疗效等研究认为。
砂烫品好;地榆炭、血余炭的研究认为,烘法优于传统的炒法和煅法。
采用药材微机程控炒制机炒制槐米炭,效果良好;转炉炒药机取代传统的清炒和砂烫,具有药材受热均匀、炭化程度一致的优点。
小结历代的炭药品种、用途、制作方法有很大的变化。
金元之前,炭药应用是多方面的,止血作用是一部分。
后期受中医“血见黑止”论述影响,炭药品种不断增加,用途向止血作用集中。
据报道,相同药材的研究而作者不同,研究结果相互矛盾。
如炒炭后鞣质增加,止血作用增强,而有的报道结果相反。
根据研究推测,炭品中鞣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止血作用增强,温度超过一定范围,鞣质含量反而降低,止血作用减弱。
炭药炮制工艺,由于采用的炮制方法与测试指标不同,选出的最佳工艺也各有差别,其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炭药制备过程中,随着炮制温度升高,挥发成分流失殆尽,不稳定成分分解,有些相互缩合成为新的成分;药材所含无机元素决定炭药无机元素含量,炭药中无机元素不因炮制工艺变化而增加或减少。
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配方颗粒标准1NPFK1-2023008荆芥炭配方颗粒JingjietanPeifangke1i【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1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经炮制并按标准汤剂的主要质量指标加工制成的配方颗粒。
【制法】取荆芥炭饮片750Og,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干浸膏出膏率为7%~13%),加辅料适量,干燥(或干燥,粉碎),再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制粒,制成Iooog,即得。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至黑褐色的颗粒;气微香,味微苦。
【特征图谱】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3年版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IOOrnm,内径为2.1mm,粒径为1.6μm);以乙庸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每分钟0.3m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0nm°理论板数按原儿茶醛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0~90~7100-939〜2179321〜227~1493-8622〜33148633〜4214〜1986〜8142―4419〜O81-100参照物溶液的制备取(含量测定)项下的对照品溶液,作为对照品参照物溶液。
另取咖啡酸对照品适量,加30%甲醇制成每ImI含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参照物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5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m1,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1,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30%甲醇溶解并转移至IomI量瓶中,加3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参照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1,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8个特征峰,其中峰1、峰5的保留时间应分别与对照品参照物峰保留时间相一致。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荆芥炭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炮制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药效和降低毒性。
下面是荆芥炭的炮制方法的详细介绍。
首先,荆芥炭的炮制需要选用优质的荆芥。
通常选择的是生长在河边、田野或山脚下的一二年生荆芥植株,采收时应选择花期未至的茎叶完好的茎叶鲜嫩的植株,并且要进行洗净,除去杂质。
其次,洗净的荆芥植株需要进行焯水处理。
将荆芥放入无锈铁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中火煮沸10-15分钟,然后从锅中捞出,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焯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植株表面的杂质和风寒性质,使荆芥更易于炭制。
然后,晾干后的荆芥需要进行炭制。
选择干净的炭火炉,将晾干的荆芥均匀地放置在炉子上,将炭火点燃,初火用大火燃烧,待炭火燃烧均匀后,再用小火慢慢炙烤,炭火不宜过大。
炙烤的时间视荆芥的大小和湿度而定,通常需要炙烤6-10小时,直至荆芥完全变为炭状。
最后,炭化完成后,待荆芥冷却后,用木棒将石沉法中的炭芥捣碎,去除杂质,然后用纱布过筛,得到细腻的荆芥炭末。
荆芥炭末需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荆芥炭炮制的关键点在于焯水和炭化的过程。
焯水处理能够去除荆芥的风寒性质,使其更加温热;炭化过程则能够进一步增加荆芥的温热性质。
此外,炮制过程中还应注意火候的掌握,火过大会烧焦荆芥,火过小又无法使荆芥充分炭化。
荆芥炭的炮制方法主要应用于中医药学中,用于处理感冒、头痛、鼻塞等风寒感冒症状。
荆芥炭具有温热、辛散的特性,能够散寒、温经、通络,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头痛等症状。
总之,荆芥炭的炮制方法是将新鲜的荆芥经过焯水和炭化的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药效和降低毒性。
炮制后的荆芥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温热、散寒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在炮制过程中应注意火候的掌握,以确保炭化的效果,提高荆芥炭的质量。
荆芥炮制方法
荆芥的炮制方法如下:
1.选择新鲜的荆芥根、茎、叶等部位,将其清洗干净,并晾干水分。
2.将荆芥根、茎、叶等部位研磨成粉末状。
3.将荆芥粉末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使其形成糊状。
4.将荆芥糊状物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
5.将锅放在火上煮沸,然后转小火慢炖,炖约1-2小时。
6.将炖煮好的荆芥糊倒入干净的容器中,晾凉。
7.晾凉后,荆芥糊会变成黄色固体,此时可将其切成小块或块状。
8.将荆芥块状物晾干,可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直到其完全干燥。
9.荆芥炮制完成后,将其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以防潮湿造成霉变。
需要注意的是,荆芥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和性质的植物,使
用时应小心,避免过量使用或误食。
同时,合理使用荆芥,并根据需要使用适量剂量的荆芥产品,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炒炭”炮制
中药“炒炭”炮制的关键在于“存性”。
所谓“存性”,就是指将中药外部制成炭状,而内部又能保留固有性能而言。
如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说的“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
至于具体制法,前人记载有所不同,如宋代王袞在《博济方》中对棕榈炭的炮制法中说:“烧灰,(才)火着,急以盆盖,阴令火住”;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在谈到蛇皮的炮制法时说:“(同马勃皂角子)入小罐子内,盐泥固济,烧存性,研细。
”前者属闷烧法,后者是闷煅法。
无论哪种方法,总以掌握火候为前提。
一般操作时在炒锅中炒至见火星时,喷淋少量清水,以降低锅底温度,既防止药物炭化、灰化,又能及时熄灭火星,避免燃烧。
喷淋清水的时间早迟,要按药物质地而定。
如地榆炭等根类药,宜用武火炒至药材外表色焦黑或开始着火时喷水,再翻炒至水分稍干即可离锅摊冷;凡荆芥炭、侧柏炭等质地轻松的花、叶类,宜用中火,以药材加热到一定程度,外部色焦褐而微见火星,喷淋少量清水即迅速均匀地翻炒至无水气蒸发,待外表见黑而显亮点时,立即出锅摊冷,防止复燃。
《中国药典》对中药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一般是“外呈焦黑色,内呈焦黄色或深褐色”。
中药饮片荆芥炭质量标准的研究
陈伟启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工业》
【年(卷),期】2000(019)004
【摘要】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将其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炒炭法炮制,成品即荆芥炭。
荆芥炭广泛用
于治疗多种出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国药典》1996年版一部虽已收载,
但仅对荆芥炭的外观色泽作了简单描述,无具体的饮片质量标准,这不利于保证药材
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
为此笔者对部分单位所用荆芥炭饮片的性状进行比较,并对
各样品的水分、灰分、浸出物、挥发油含量等项目进行测定,结合TLC图谱分析,认为荆芥炭应在270℃左右,炒至外表黑褐色,内部棕黄色,为较合理的炮制品质量标准。
【总页数】2页(P5-6)
【作者】陈伟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6.0
【相关文献】
1.荆芥、荆芥穗及其炭制饮片吸附力的测定比较 [J], 张丽;宋磊;郭戎;丁安伟
2.新疆小裂叶荆芥的质量标准研究 [J], 杨晓君;穆合塔尔·卡德尔哈孜;黄娜
3.荆芥炭止血作用研究(II):荆芥炭提取物止血机理的研究 [J], 丁安伟;黄雪梅
4.推进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进程南京举办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国际论坛 [J], 高新军
5.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J], 张丽;曹丽诞;孔铭;丁安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录1产品概述 (2)2标准依据 (2)3投料量 (2)4所用物料清单 (3)5所用主要设备和生产场所 (4)6工艺流程图 (5)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7)7.1生产操作前准备 (7)7.2生产操作过程 (7)7.3包装过程 (9)7.4清场 (10)8中间质量控制方法、评判标准及频次 (11)9物料平衡/收率 (12)10变更记载及原因 (13)11附页 (14)1产品概述【名称】荆芥炭【规格】段【包装规格】(1)1kg/袋(2)5kg/袋(3)其他:根据实际需求情况【产品代码】YP6001【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段,长5mm。
全体黑褐色。
茎方柱形,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
叶对生,多已脱落。
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
略具焦香气,味苦而辛。
【荆芥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于50℃烘1小时,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
切面类白色。
叶多已脱落。
穗状轮伞花序。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制法】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性味与归经】辛、涩,微温。
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
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贮存期】24个月质量标准文件编码:ZL-TEC-YP-0152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233页。
3投料量荆芥:10-150kg。
润药标准:至内外湿度一致干燥放置厚度:2cm 以下设定干燥温度:110-120℃控制干燥温度:110-120℃干燥时间:1-2小时荆芥称量洗、润干燥净选除去虫蛀、灰屑、杂草等杂质。
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物料,核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等。
称量时一人称量,另一人复核。
检查方法:指掐药材应无硬实心切制切制厚度:切段5mm 厚度误差:±10%异形片率:小于10%检查频次:20~30分钟检查一次切制厚度。
注意:润药结束,及时切制。
闷润方式:闷润2~ 4小时过筛检查频次:30-60分钟检查一次温度。
干燥设定干燥温度:40-50℃控制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1小时每30分钟翻动、检查并记录温度筛网孔径:2mm炒炭设备设定温度:230-240℃炒炭温度:190- 220℃炒炭量:6~ 12kg/锅尾锅最小炒炭量不低于5kg 炒炭时间:10~20分钟炒药机设定转速:450转/分每5-10分钟检查一次温度见下页洗药标准:至药材见本色洗药方式:淋洗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包装材料包装成品检验入库合格证内容:按照批包装指令内容打印、核对炒炭包装数量:按照不同包装规格执行注意:包装材料应计数发放、领用质量判定工艺步骤及参数物料图例7.1.1检查水电气等:检查水、电、汽供应正常。
7.1.2计量器具检查:检查台秤、压力表、温度表等计量器具应在校正或确认的有效期内,计量正确、灵敏。
7.1.3场地检查:检查操作间应有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房间内应无与本批次生产无关的物品物料及文件。
7.1.4设备/用具检查:检查生产设备应有“已清洁”标识,并在有效期内;设备内外应无与本批次生产无关的物品。
设备运转应正常。
检查所用的工具、容器应清洁完好,并清洁合格。
7.1.5更换状态标识:更换设备状态标识,取下清洁状态标识、房间清场状态标识,挂上本次生产的状态标识。
7.1.6领取物料:仔细阅读生产指令,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物料,认真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等。
7.1.7填写好检查记录。
7.2生产操作过程7.2.1净选7.2.1.1打开操作间的除尘系统。
7.2.1.2操作人员从物料暂存间或仓库领取需净选的药材,并准确称量药材重量。
称量时要求一人称量,另一人复核。
7.2.1.3将原药材净选后,除去虫蛀、杂草、灰屑等杂质。
7.2.1.4将净选后的药材放入清洁的周转箱或周转盒内,称重并悬挂状态标识,称量时要求一人称量,另一人复核。
将净选称重后的药材转入中转间或下道工序。
7.2.1.5填写《净制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1.6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2洗、润7.2.2.1打开操作间的排风系统。
7.2.2.2洗药:将药材置洗润槽内,用饮用水快速淋洗,至药材见本净,取出。
润药:将洗净药材置洗润槽内,闷润2~4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
7.2.2.3将润好后的药材悬挂好状态标识,转入下道工序。
7.2.2.4填写《洗润药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2.5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3干燥7.2.3.1将已润透的药材置启HX-I热风循环烘箱中,设定干燥温度40-50℃(实际控制干燥温度50℃),烘1小时,每0.5~1小时翻动、检查并记录温度。
7.2.3.2将烘完的药材转入下道工序。
7.2.3.3填写《干燥、精选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3.4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4切制7.2.4.1将已烘完的药材用NCCQ-300全自动高速切药机,切段(5mm),厚度误差±10%,异形片率小于10%,20~30分钟检查一次切制厚度。
7.2.4.2将切制好的中间品转入下道工序。
7.2.4.3填写《切制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4.4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5干燥、过筛7.2.5.1开启HX-I热风循环烘箱,设定干燥温度110-120℃(实际控制干燥温度110-120℃),干燥时间1-2小时,将切好的中间品放入热风循环烘箱托盘中,厚度控制在2cm以下,每0.5~1小时翻动、检查并记录温度,烘至干燥。
7.2.5.2过筛:干燥后的中间品过2mm孔径筛网,筛去碎屑。
7.2.5.3将干燥、过筛后的中间品称重后转入下道工序。
7.2.5.4填写《干燥、精选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5.5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2.6炒炭7.2.6.1打开操作间的除尘系统。
7.2.6.2打开炒药机,取干燥、过筛后的荆芥段,置炒药机内,用温度探头测量物料温度,至探头显示温度为190℃后,开始记录炒炭时间。
按下表设置相关操作参数炒炭,至表7.2.6.3将炒炭后的饮片称重并悬挂状态标识,转入待包装产品暂存间或下道工序。
7.2.6.4填写《炒、炙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2.6.5按《生产区管理标准》的规定将杂质及废弃物清除出车间。
7.3.1.2计量器具检查:检查台秤、电子秤等计量器具应在校正或确认的有效期内,计量正确、灵敏。
7.3.1.3场地检查:检查操作间应有清场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房间内应无与本批次生产无关的物品物料及文件。
7.3.1.4用具检查:检查封包机、合格证打印机使用是否正常。
检查所用的工具、容器、台面应清洁完好,并清洁合格。
7.3.1.5、换状态标识:取下房间清场状态标识,挂上本次生产的状态标识。
7.3.1.6领取物料:操作人员根据工艺负责人下发的批包装指令,领取所需物料,认真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等。
7.3.1.7填写好检查记录。
7.3.2包材准备7.3.2.1班组负责人按照批包装指令规定的品名、批号、规格、净重、产地、生产日期、质量标准等内容,在合格证规定的位置打印。
7.3.2.2打印操作执行《生产用包装材料管理标准》中相关规定。
7.3.2.3由班组负责人计数发放给操作人员一定数量的包装材料,并填写包装材料领用记录。
7.3.3包装7.3.3.1打开操作间的除尘系统。
7.3.3.2操作人员详细阅读产品批包装指令,核对待包装产品的品名、批号、数量。
7.3.3.3将要包装的饮片倒在操作台上,按指令要求准确称量规定重量的饮片,装入包装袋中。
7.3.3.4将包装袋口用封包机或订书器封好,且将已打印好的合格证贴在或订在规定位置。
7.3.3.5对于纸袋包装的小规格产品,合格证贴好后,将纸袋整齐码放在瓦楞纸箱中,用胶带封口,并贴好装箱单。
7.3.3.6产品包装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聚乙烯编织袋进行包装。
7.3.4包装结束7.3.4.1包装时填写成品请验单。
7.3.4.2清点合格证等包装材料破损数量、已打印批号的剩余合格证数量,核对后销毁,销毁执行《生产用包装材料管理标准》中相关规定。
7.3.4.3包装后的成品先入成品库暂存,办理暂存手续。
7.3.4.4填写《包装记录》,操作人、复核人签字。
7.4清场7.4.1生产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
取下本次生产状态标识,按《清场管理标准》要求清洁、清场。
经工序负责人确认后,挂上清场状态标识,更换设备状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