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体寄生虫学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4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肝吸虫的科普讲座。
肝吸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大家能够对肝吸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肝吸虫。
肝吸虫,学名肝片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肝脏内的寄生虫。
它主要通过食用含有肝吸虫卵的生鱼、生虾等水产品进入人体。
肝吸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第一,成虫寄生在宿主的肝脏内;第二,成虫产卵;第三,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第四,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进入第一中间宿主(如螺类)体内,经过发育成为尾蚴;最后,尾蚴离开中间宿主,进入第二中间宿主(如鱼、虾等水产品)体内,等待人类食用。
肝吸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 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蟹等水产品:这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由于肝吸虫卵在高温下会死亡,因此,食用生鱼、生虾等水产品是感染肝吸虫的主要原因。
2. 饮用生水:在一些地区,人们直接饮用未经过滤和消毒的生水,这可能导致感染肝吸虫。
3. 接触含有肝吸虫卵的粪便: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因为接触含有肝吸虫卵的粪便而感染。
肝吸虫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1. 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2. 肝脏损害: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3. 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
为了预防肝吸虫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煮熟食物:食用鱼、虾、蟹等水产品时,一定要煮熟煮透。
2. 饮用干净的水:饮用经过过滤和消毒的水。
3. 个人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含有肝吸虫卵的粪便。
4. 定期体检:特别是生活在肝吸虫流行地区的居民,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总之,肝吸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虫。
通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肝吸虫感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共同努力,远离肝吸虫的危害。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课件一、教学内容1. 寄生虫的基本概念:包括寄生的定义、寄生的类型及寄生虫的分类。
2.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介绍各种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及其繁殖方式。
3.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包括寄生虫的适应性、共生现象及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
4. 人体寄生虫的诊断与防治:介绍常见人体寄生虫的诊断方法、防治原则及药物选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寄生虫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及与宿主的关系。
2. 了解人体寄生虫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常见人体寄生虫的诊断与防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寄生虫感染患者的病例,引起学生对寄生虫学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 寄生虫的基本概念:介绍寄生的定义、寄生的类型及寄生虫的分类。
(2)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讲解各种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及其繁殖方式。
(3)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分析寄生虫的适应性、共生现象及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分析人体寄生虫的诊断与防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关于寄生虫诊断与防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寄生虫学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寄生虫的基本概念2.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3.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4. 人体寄生虫的诊断与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寄生虫的基本概念。
(2) 描述寄生虫的生命周期。
(3) 分析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4) 列举常见人体寄生虫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2. 答案:(1) 寄生虫是指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外,依赖宿主生存,对宿主造成损害的一类生物。
(2)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包括感染期、繁殖期和成熟期等阶段。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讲稿并殖吸虫并殖吸虫(Paragonimus)是并殖科吸虫的总称。
成虫主要寄生于终宿主肺脏,故又称肺吸虫。
目前,世界上已报告的并殖吸虫有44种(包括亚种),分布在亚、非、美洲的31个国家。
寄生于人体的并殖吸虫约有6-7种(但并殖吸虫的分类比较混乱,可能有同物异名的现象)。
在我国已发现的人体并殖吸虫主要有两种,即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和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可引起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地方性人兽共患性疾病。
国内分布遍及22个省市自治区,严重的地区有东北三省、四川、浙江、安徽等。
我省的豫东及豫西有流行,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主,卫氏并殖吸虫也有存在。
下面重点介绍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与卫氏并殖吸虫做个比较。
一、卫氏并殖吸虫的生物学特点1.形态:成虫、虫卵(略)2.生活史:1)终宿主:人,猫、犬及野生肉食动物;中间宿主:川卷螺类,溪蟹、蝲蛄(螯虾、竻蛄);转续宿主:猪、鼠、兔、鸡、鸟类等。
2)成虫寄生部位:肺,在肺组织内形成虫囊;异位寄生于脑、肝等组织。
3)虫卵随痰/粪排出体外,在水中发育3周后孵出幼虫(毛蚴)。
4)毛蚴→川卷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溪蟹、蝲蛄(囊蚴)。
5)感染期:囊蚴;感染途径及方式:生食或半生食感染有囊蚴的溪蟹、蝲蛄及感染有童虫的转续宿主动物肉,喝生水。
6)囊蚴经口感染终宿主,在小肠内脱囊而出(后尾蚴→童虫),童虫穿过肠壁,经肝、膈、胸腔入肺定居,发育成熟。
二、卫氏并殖吸虫感染与卫氏并殖吸虫病1.感染后结局:带虫者与病人2.致病机制童虫钻行的隧道样损害及成虫定居的机械性损害。
病变过程:1)脓肿期;2)囊肿期;3)纤维疤痕期。
3.临床表现与分型1)急性期:全身过敏性炎症反应及消化道症状(主要由童虫移行、游窜引起)。
2)胸肺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咳嗽、胸痛、血痰或果酱色痰。
人体寄生虫学讲稿李文病原与免疫学科第一篇总论第十四章孢子虫孢子虫隶属于顶复门(Phylum Apicomplex)的孢子纲(Class Sporozoa)。
全为寄生性。
细胞内寄生阶段一般无运动细胞器,如有伪足则是摄食作用。
生殖方式包括无性和有性两类。
无性生殖有裂体增殖(schizogony)产生裂殖子,以及孢子增殖(sporogony)产生具感染性的子孢子(sporozoite);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配子结合进行的配子生殖(gametogony)。
以上两种生殖方式或可在一个宿主或分别在两个宿主体内完成,有或无宿主更换。
第一节疟原虫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少数寄生于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目前已知有130余种。
疟原虫有严格的宿主选择性,仅极少数的种类可寄生在亲缘相近的宿主。
疟原虫是人体疟疾的病原体。
远在公元前10~11世纪的商殷时代,甲骨刻辞中就有了象形“疟”的文字,表明3千多年前,我国已认识疟疾的症状。
在隋代《诸病源候论》所述,及以后国内外某些医学家均认为疟疾是由于遇到一种恶浊的气体,称之为“瘴气”所引起的。
直至1880年法国人Laveran才在疟疾病人血液中发现疟原虫而认为是其病原体。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全世界约二分之一人口受威胁。
我国建国前疟疾流行狼狈猖獗,建国初期称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目前大部分地区疫情被控制或明显下降,但消灭疟疾的任务仍很艰巨。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Grassi and Feletti,1890 Labb'e,1899)],三日疟原虫[P.malariae(Laveran,1881 Grassi and Fetti,1890],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Welch,1897)Schaudinn,1902]和卵形疟原虫[P.Ovale(Graig,1900)Stephens,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