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 总结归纳_共4页
- 格式:pdf
- 大小:80.32 KB
- 文档页数:5
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一些低等动物长期地或短暂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得营养,因此使对方受到损害。
2、宿主:被寄生虫寄生的生物。
3、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现象称为共栖。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5、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寄生。
6、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
7、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成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除了人以外的终宿主为保虫宿主)10、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后,才能发育为成虫。
11、幼虫移行症: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存货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12、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寄生,这种寄生现象叫异位寄生。
补充1、世界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
2、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
3、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4、寄生虫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人体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空气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人体直接传播。
6、寄生虫侵入人体的常见感染途径: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经呼吸道感染,经输血感染。
7、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8、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第一章:总论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又称医学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课程。
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再现寄生虫病:指那些早已熟知,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不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但现在又重新流行的寄生虫病。
1、新现寄生虫病的第一类:疾病和综合征已被认知,但未被确认或病原体未被确认;第二类:疾病早已存在,但病原体重新鉴定或分类;第三类:自由生活寄生虫,新发现可偶然寄生于人体;第四类是那些过去可能并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
新现寄生虫病:是指新识别的和未确认的寄生虫病。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共栖(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
2、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河马与小鸟。
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s):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一、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二、寄生虫的类别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学总结归纳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
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
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
每条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
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
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
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
③免疫溶血。
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
②免疫溶血。
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
(九)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丝虫和疟原虫。
人体寄生虫学声明:溶组织性阿米巴、鞭毛虫、疟原虫,蚊、蝇,蠕形螨都没有总结,大家自己看课本。
名词解释寄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的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内或体表,以对方为居住场所,从对方获取营养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并使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动物。
(即寄生关系中获利的低等动物。
)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到损害的人或动物。
分为终宿主、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等。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幼虫不能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此幼虫若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仍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的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其所需要的外界环境。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人体内寄生处于隐性感染的状态,即不引起临床表现,又不被常规的检测方法检出,当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时,它们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为增强,导致宿主致病甚至死亡。
这种寄生虫称之。
(粪类原线虫、兰氏贾第虫、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发育史过程中,可分为多个发育阶段,其中能侵入人体且能继续生存定居及发育繁殖的阶段,称之。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之。
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被常规的检测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以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之。
免疫逃避: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某些寄生虫产生了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在宿主体内繁殖或长期生存的现象。
传染源:带有寄生虫排离阶段的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的总称。
原虫:能寄生在人体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具有能独立完成全部生命活动的一整套完整的生理功能的单细胞真核动物。
人体寄生虫学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医学蠕虫学第一章线虫第一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学习目标:1.掌握寄生虫、寄生虫、宿主、最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畜共患病等概念。
2.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和实验诊断,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3.掌握华支睾吸虫吸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一般特征。
4.掌握华支睾吸虫病的致病机理和病原体检测方法,了解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授课内容:人体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存和繁殖规律,阐明与人体和外界因素关系的科学。
类别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十大热带疾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球菌病)、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美国)、麻风病、结核病和登革热。
(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病例。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寄生虫和寄生虫关系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专性寄生虫:寄生生物,如疟原虫。
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
3.机会性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就会发生异常增殖并导致疾病。
根据寄生位置可分为:1、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器官或组织细胞内2、体外寄生虫:寄生于体表。
宿主及其类型寄主:被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
终宿主(definitive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在幼虫期或无性期寄生的宿主。
储蓄宿主或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来源的受染脊椎动物。
转续宿主(transporthost):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捕获营养:捕获营养,导致宿主营养损失和抵抗力降低。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在人体寄生虫学中,共生有共栖和互利共生两种方式,而寄生则是一种关系,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
寄生虫是指在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而宿主则是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
寄生虫对宿主有致病作用,包括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反应和超敏反应等。
而宿主则通过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来对抗寄生虫。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其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基本环节,而自然、生物和社会因素则会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
寄生虫病的特点包括异位寄生、幼虫移行症和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等,其防治原则则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是研究人体内寄生的蠕虫的科学。
其中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成虫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而雄虫则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其虫卵则为椭圆形或椭圆形扁球形,大小为0.07-0.09mm x0.04-0.05mm。
肝吸虫的生活史需要经过两个中间宿主,首选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成虫寄生在人体肝内,产下虫卵,虫卵随着痰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中孵化成为毛蚴,再被淡水螺吞食,经过无性生殖繁殖,最终形成具有尾蚴的cercariae,再次感染人体,成为肝吸虫的成虫。
三、感染方式:人体摄入感染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感染。
四、致病:肝吸虫寄生在肝内,会引起肝脏炎症、肝硬化、门脉高压等疾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五、实验诊断:通过检查痰液或粪便中是否有肝吸虫虫卵来进行诊断,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
六、流行:肝吸虫主要分布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
七、防治原则:主要是灭螺和治疗感染者,药物治疗首选吡喹酮。
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是预防肝吸虫的重要措施。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类体内寄生虫的分布、形态、生命周期、影响和防治等方面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人体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普遍,并且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人体寄生虫学中的重点进行总结。
一、人体寄生虫的分类按照生物学分类,人类体内寄生虫的类型主要有动物原生生物、线虫、扁平虫和吸虫等。
其中动物原生生物包括锚头虫、滴虫和纤毛虫等;线虫包括钩虫、蛔虫和鞭虫等;扁平虫包括血吸虫和棘球绦虫等;吸虫包括肝吸虫和肠吸虫等。
二、人体寄生虫的生命史人体寄生虫的生命史在不同的虫种中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虫卵是指寄生虫的精细生殖细胞,寄生虫在人体内的繁殖过程中产生,通过排泄物排出人体外便可感染其他人体。
幼虫是指虫卵孵化后的形态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生物形态,有的幼虫通过消化道穿入人体内,有的则通过皮肤、肺部等通道感染人体。
成虫是指虫体发育成熟后的生物形态,它们会寄生于不同的人体部位,如肠道、泌尿系统、血液、脊髓和眼耳鼻喉等器官。
三、人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人体寄生虫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 经由污染水、膳食。
例如:肝吸虫、血吸虫、钩虫等;2. 经由昆虫叮咬。
例如:噬人黑蜱、古蚕虫、恙虫等;3. 经由皮肤吸收。
例如:钩虫、毛蚴、棘球绦虫等;4. 经由接触染病动物或粪便。
例如:弓形虫、尾螺等。
四、人体寄生虫的血液学检查人体寄生虫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血液学检查。
在这些检查中,通过对影响人体健康的血液中寄生虫细胞、虫卵、寄生虫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可以进一步明确寄生虫病的类型、分布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血液学检查的方法包括血片检查、凝胶扩散试验、骨髓检查和补体结合试验等。
五、人体寄生虫的防治措施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 动员健康科普知识和提高公众健康素质。
宣传洗手、饮水卫生等基本的健康习惯;2. 加强环境清洁和卫生条件。
室内、室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改善生活条件;3. 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
五、流行:世界性分布,印度,地中海和解放前的我国是世界上黑热病三大流行区人源性,犬源性,自然免疫性六.防治:治疗病人:葡萄糖酸睇钠;扑灭白蛉;捕杀病犬;个人防护。
第三节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一、形态按蚊:有性生殖人:无性生殖肝细胞:红细胞外期(红外期)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红内期)早期滋养体(环状体);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配子体:雌配子体,雄配子体制成薄血膜片后,用姬姆萨或瑞氏染液染色,镜检疟原虫形态特征:寄生在红细胞内具有蓝色的细胞质和红色细胞核除环状体时期外,多有棕色疟色素二、生活史1虫体内发育(主要为有性世代)①蚊胃腔内:雌雄配子体一雌雄配子一合子一动合子②蚊胃壁:动合子一卵囊一子抱子一进入人体2、人体内(无性世代)①红外期裂体增殖(肝细胞):子泡子T裂殖体T裂殖子②红内期:a、红内期裂体增殖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一环状体一大滋养体一裂殖体b、配子体形成3、在人体内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4、终宿主:蚊子中间宿主:人5、感染阶段:子抱子6、感染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感染,经胎盘感染三、致病:潜伏期二红外期+几代红内期发育时间1疟疾发作典型发作过程:寒战,发热,出汗退热再燃:由血内残留的疟原虫引起2、贫血:原因:①直接破坏红细胞②免疫溶血③脾功能亢进④红细胞生成障碍3、脾肿大4.凶险型疟疾:主要见于恶性虐患者5、疟性肾病四、实验诊断1厚薄血膜法采血时间:①恶性疟:发作时;②其他疟疾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的效果为佳2、免疫学诊断;3、生物分子学技术五、流行:疟原虫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环节: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传播媒介:按蚊。
节肢动物学1变态:节肢动物从卵发育至成虫,要经历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等的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2、危害直接危害:骚扰、吸血;刺蛰,毒害;超敏反应;寄生间接危害:①机械性传播: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或体表不发育或不繁殖,其形态和数量均无明显变化②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其在节肢动物体内进行生长、发育与繁殖,达到一定数量或发育为感染阶段后才能传播给人。
人体寄生虫学总结线虫概论成虫圆柱形,体不分节,大多雌雄异体体壁——外:角皮层——无细胞结构中:皮下层——由合胞体组成内:纵肌层——肌细胞原体腔:指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腔隙。
因无上皮细胞覆盖,故称原体腔。
消化系统:完整的消化道口—咽管—肠—肛门生殖系统:雄虫为单管型;雌虫为双管型生活史: 虫卵—幼虫(蜕皮)—成虫似蚓蛔线虫生活史:成虫(小肠)→受精卵(粪便排出,土壤发育)→感染期卵(误食入小肠)→幼虫(从小肠进入血循环:肝、右心、肺)→幼虫(肺泡脱皮2次,穿肺泡经气管、咽、食管、胃、移行至小肠)→成虫(小肠)生活史要点无需中间宿主感染阶段:感染性蛔虫卵感染途径:经口幼虫有移行过程幼虫在肺发育幼虫发育过程中4次蜕皮—卵、肺泡、小肠致病幼虫——肺蛔虫症:机械损伤、分泌免疫原性物质发热、咳嗽、血痰、哮喘、荨麻疹、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成虫——1.掠夺营养→营养不良,儿童发育障碍2.损伤肠粘膜→肠粘膜炎症,影响消化吸收(机械损伤+化学刺激)3.引起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分泌物+代谢物)4.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肠穿孔、蛔虫性肠梗阻(穿孔习性)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2.痰检幼虫3.吐虫或排虫传播途径:感染性卵污染了食物、水、手,经口感染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州板口线虫NA发达的固着器官—口囊虫体前端3种腺体——头腺一对:分泌抗凝素、乙酰胆碱酯酶交合伞与交合刺生活史成虫(小肠上段)→虫卵(粪便排出,土壤发育)→Ⅰ期杆状蚴→Ⅱ期杆状蚴→丝状蚴(经皮肤进入人体,随血循环至肺泡,移行至小肠)→成虫(小肠上段)生活史要点无需中间宿主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途径:①皮肤②口(十二指肠钩虫)③母婴传播(十二指肠钩虫)幼虫有移行过程致病幼虫——1.钩蚴性皮炎→Ⅰ型变态反应,奇痒感(粪毒)2.呼吸系统症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成虫——1.消化道病变→异嗜症2.缺铁性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3.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血便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钩虫病人5.婴儿钩虫病→贫血,发育缓慢,柏油样便(尿布、胎盘、母乳感染)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2.痰检钩蚴,钩蚴培养法3.胃镜或十二指肠镜检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旋毛虫生活史成虫(小肠)→雌虫产新生蚴(肠粘膜)→新生蚴(随血循环到横纹肌)→囊包幼虫(人误食:→成虫→新生幼虫→囊包幼虫)→宿主转换→脱囊幼虫(肠腔)→成虫(小肠)生活史要点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阶段:囊包幼虫感染途径:口食幼虫有移行过程成虫和幼虫可寄生于同一宿主,但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人既是中间宿主,也是终宿主成虫直接产幼虫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幼虫在横纹肌中寄生囊包半年钙化致病幼虫——1侵入期(幼虫脱囊发育为成虫)→十二指肠和空肠浅表溃疡2.肌型期(幼虫入侵横纹肌)→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心肌炎、全身肌肉水肿,发热,肌痛(机械性损害、分泌物毒害),肺出血, 肺水肿3.恢复期→症状减轻,肌痛依然存在实验诊断肌肉活检环蚴沉淀实验ELISA 皮内试验药物:阿苯达唑(首选)、噻苯达唑、甲苯达唑吸虫概论1. 呈叶片状,长舌状(除血吸虫外),两侧对称,背腹扁平,不分节2. 有吸盘(口、腹吸盘各一个)3. 消化系统不完整(有口无肛)4. 雌雄同体(除血吸虫外),生殖系统发达5. 无体腔,中间为实质组织生活史: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 ) 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进行无性世代幼虫—软体动物(中间宿主)有性世代成虫—脊椎动物(终宿主)虫体自体或异体受精,虫卵须入水才能发育蚴体增殖:指某些蠕虫(吸虫、绦虫)的幼虫繁殖后代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在人体内的寄生虫及其防治的学科。
寄生虫是一类以寄生、寄生幼虫继续寄生或侵袭人体为特征的生物。
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重要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与防治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以下是人体寄生虫学的重点知识总结:一、常见人体寄生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蛔虫病:蛔虫是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成虫寄生于小肠,虫卵通过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经胃肠道进入小肠,孵化成幼虫后,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再从肺经气管进入咽喉,最终再次吞咽到小肠定殖。
2.钩虫病:钩虫是常见的土壤寄生虫,寄生于小肠,人类感染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染源污染的土壤,幼虫穿透皮肤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从而被咳出,再次吞咽到小肠。
3.弓形虫病:弓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可寄生于人体多个器官,感染途径主要有经口摄入感染性卵囊或感染性囊体的肉类、饮用未经过滤、消毒的生水、接触感染性化粪污染的土壤或环境等。
4.血吸虫病: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肠道或膀胱的吸虫,感染途径主要有经皮感染、经口感染、经母婴传播等,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水源中的钉螺或人工种植的河流水生植物等。
5.疟疾:疟原虫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寄生虫,感染途径为蚊子叮咬,在人体内感染红细胞,寄生在红细胞内进行繁殖,然后感染新的红细胞。
二、常见人体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蛔虫病:轻型病例可能无明显症状,重型病例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诊断主要依靠粪便虫卵检查。
2.钩虫病:感染初期可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慢性期可出现贫血、消瘦、肠炎等表现。
诊断主要依靠粪便虫卵检查。
3.弓形虫病:感染初期可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慢性期特征性体征为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
诊断主要依靠抗体检测和弓形虫DN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4.血吸虫病:急性期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带血等症状,慢性期可出现肝脾肿大、腹水、贫血等。
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或尿液中虫卵检查。
5.疟疾:疟原虫感染出现周期性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血涂片或快速诊断试纸检测。
人体寄生虫学知识总结(一)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二)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三)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1、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
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
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
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
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
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2、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
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
③免疫溶血。
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3、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
②免疫溶血。
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人体寄生虫总论(一)寄生与寄生关系共栖;互利共生;寄生寄生生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
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受伤害的一方称宿主。
(二)宿主的分类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3储存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哺乳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具有保护虫种和起传染源的作用。
这些动物宿主称为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可生存,以后若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即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正常宿主和非正常宿主)(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发育生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称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某一阶段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在外界环境中,或在中间宿主或在媒介生物体内发育和/或繁殖,才能达到具有感染性的阶段,称感染阶段。
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外界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者,称直接发育。
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完成生活史者,称间接发育。
(二)、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在形态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1)体形;(2)器官:消失或退化,加强,新器官的产生在生理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肠道寄生虫抗消化液的机能增强繁殖能力的加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的强化各种特殊向性的出现(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寄生虫的致病作用:1)摄取营养、影响吸收:是寄生虫对宿主造成最常见的危害之一。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可通过穿刺、堵塞、压迫、破坏等作用,对宿主造成危害。
3)化学性损伤: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及虫体死亡后的分解物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作用,对人体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危害。
4)免疫病理损伤: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均可作为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人体寄生虫学总结归纳
人体寄生虫可以分为原虫、纤毛虫、鞭毛虫、线虫、吸虫、片口虫、
条虫、节肢动物虫等多个类群。
这些寄生虫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寄生在人体内,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
寄生虫通过吸虫孵化、蛔虫穿肠壁、疟原
虫寄生血红细胞等方式,对人体造成伤害并引发病症。
预防和控制人体寄生虫感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个人卫生
和环境卫生措施,如勤洗手、食品煮熟、饮水卫生等,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其次,定期进行体检和常规化验,及时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
此外,开展健康宣教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寄生虫感染的认识和意识,也是非常重
要的一环。
总之,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和寄生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
感染机制和致病过程,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只有加强对人体寄生虫
的认识和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地减少寄生虫感染带来的危害,保护人类的
健康和生活质量。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内寄生虫的一门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人体寄生虫常常是引起疾病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其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重点总结了人体寄生虫学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人体寄生虫的分类在人体寄生虫学中,人体寄生虫主要被分为原生动物和线虫。
原生动物包括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而线虫包括蛔虫、钩虫、血吸虫等。
每种寄生虫都有其生命史和寄生习性,这些对于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人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人体寄生虫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
其中最常见的途径是食物和水源的污染,包括排泄物、污染的土壤和河流。
此外,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皮肤上的螨虫和虱子。
人与动物也可能互相传播某些寄生虫,如毛细血管回虫和真菌性疣。
三、人体寄生虫的临床表现人体寄生虫病症状可以有多种,且症状并不明显。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痛和消化不良;呼吸系统表现,如呼吸困难和咳嗽;皮肤症状,如瘙痒、皮肤炎症和疣等;并伴有贫血和营养不良等。
四、人体寄生虫的诊断方法诊断人体寄生虫病需要通过临床病史、病症的体征和各种检测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血液检测、粪便检测、尿液检测、组织检测、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五、人体寄生虫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人体寄生虫,治疗方案会不同,因此诊断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抗寄生虫药和抗生素,如吡喹酮、苄哒嗪等。
此外,需要配合病人的营养支持和生活习惯的管理。
六、人体寄生虫的预防方法防止人体寄生虫病必须依靠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健康饮食等方面。
特别是对于野外生活和旅游的人群应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喝未经消毒的水和没有煮熟的食品。
同时,避免与寄生虫病患者接触,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人体寄生虫病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人体寄生虫学对于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预防和治疗人体寄生虫相关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预防人体寄生虫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被分为原虫、蠕虫、节肢动物等几大类。
其中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鞭毛虫,蠕虫包括线虫和吸虫,节肢动物包括虱子和跳蚤等。
2.多种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会对宿主体内造成各种不同的影响,如原虫可引起阿米巴痢疾、疟疾等疾病,蠕虫可引起钩虫病、血吸虫病等疾病,节肢动物可引起虱疥病等。
3.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食物、水源、昆虫媒介等。
其中一些寄生虫还有可能通过性传播传播给宿主。
4.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寄生虫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两个宿主,即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中间宿主是寄生虫在其内进行发育的宿主,终宿主则是寄生虫的成熟阶段寄生的宿主。
5.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一般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观察可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感染特点来进行判断,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检测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或其卵等来判断感染情况。
6.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寄生虫感染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为主。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氯喹、甲硝唑、吡咯霉素等。
治疗期间还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7.预防寄生虫感染:预防寄生虫感染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两个方面。
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食物煮熟、不随地大小便等;环境卫生包括清洁卫生、饮水安全等。
8.寄生虫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寄生虫与人类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人类疾病都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如疟疾、地方病等。
寄生虫还可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9.全球寄生虫问题:寄生虫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问题。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和死亡率仍然较高。
10.寄生虫与社会的关系:寄生虫感染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寄生虫感染可降低劳动生产力,增加医疗支出等。
因此,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了解医学寄生虫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
人体寄生虫总结————————————————————————————————作者:————————————————————————————————日期:[各科交流] 人体寄生虫总结吸虫中间宿主终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寄生部位排出途径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华支睾吸虫第一:淡水螺(纹沼螺、长角涵螺)第二:淡水鱼虾人、猫、狗等;保虫宿主猫狗猪囊蚴生吃淡水鱼等肝胆管内粪便改良加藤氏厚膜涂片法粪检虫卵、集卵法、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肝损害为主,胆管炎、胆结石、肝硬化不生吃鱼生或未煮熟的鱼肉或虾、加强粪便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布氏姜片吸虫扁卷螺传播媒介:菱角、荸荠等水生植物人、猪(亦为保虫宿主)囊蚴生吃菱角、喝生水等小肠上段粪便粪便浓集法虫卵肠炎、脓肿、溃疡、肠梗阻等不生吃菱角、不喝河溏内生水、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粪便管理卫氏并殖吸虫第一:淡水螺(川卷螺)第二:淡水蟹、蝲蛄人兽共患;保虫宿主多种囊蚴生吃溪蟹、蝲蛄、喝生水等成虫:肺童虫:移行粪便、痰粪便、痰液检查虫卵、摘下的皮下包块检查成虫、童虫童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成虫定居所致(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块型、脑脊髓型等)不生吃溪蟹、蝲蛄、不生饮疫区水、宣传教育斯氏狸殖吸虫第一:淡水螺第猫犬科,兽主人囊蚴生吃溪蟹、石蟹等肺、胸腔等,童虫可到处游窜粪便、痰皮下包块活组织检查幼虫移行症:预防同上二:溪蟹、石蟹;转续宿主:多种动物次;转续宿主多种童虫皮肤(游走性皮下包块或结节)、内脏(侵犯各器官)日本血吸虫钉螺人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尾蚴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体中存在钉螺→人群接触疫水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粪便粪便直接涂片法、毛蚴孵化法、直肠镜活组织检查、环卵沉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尾蚴(尾蚴性皮炎)、童虫(一过性血管炎)、成虫(静脉内膜炎)、成熟虫卵(干线型肝硬化)人畜同步化治疗灭螺、粪便管理、安全供水,避免接触疫水绦虫中间宿主终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寄生部位排出途径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曼氏迭宫绦虫第一:剑水鳋第二:蛙、蛇、鸟、猫、犬裂头蚴→人(曼氏裂头蚴病)裂头蚴1.局部贴生蛙肉(皮肤黏膜)2.生吃蛙、蛇小肠粪便成虫粪检虫卵、曼氏裂头蚴病局部组织活检虫眼裂头蚴病最常见,皮下、口腔颌面部、脑、内脏裂头蚴:手术不用蛙肉外贴伤口、不食生或未熟的肉猪转续宿主:多种脊椎动物等3.误食感染的剑水鳋体裂头蚴病类、不饮生水链状带绦虫猪、野猪/人人囊尾蚴(可寄生人体)、虫卵误吃虫卵、节片:1.自体内感染2.自体外感染3.异体感染小肠上段粪便猪带绦虫病:粪检检查头节、孕节(子宫分支数)囊尾蚴病: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等囊尾蚴病:脑(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眼、皮下肌肉药物:槟榔南瓜籽合剂手术:特别是眼囊尾蚴病管理厕所猪圈、注意个人卫生、不生吃肉、加强肉类检查肥胖带绦虫牛人囊尾蚴(不寄生人体)、虫卵不感染吃生或不熟的牛肉同上粪便、痰粪检检查孕节(子宫分支数)、肛门拭子法查虫卵一般无明显症状,腹部不适,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肛门瘙痒注意牧场清洁、粪便管理、勿使污染牧场水源、避免牛受感染、卫生宣教、加强肉类检查细粒棘球绦虫羊牛等食草动物、人犬科食肉动物棘球蚴(可寄生于人体)食入被虫卵污染的蔬菜、水等同上粪便、痰手术取出棘球蚴、痰、胸腔积液、腹水等检获棘球棘球蚴病/包虫病(机械性损害为主);手术治疗为主加强卫生宣教、卫生法规建设和卫生检疫、定期为蚴、原头蚴、卡松尼皮内试验毒性过敏反应、继发感染、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家犬、牧犬驱虫线虫中间宿主终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寄生部位排出途径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似蚓蛔线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猫、犬(犬、猫弓首线虫)等土壤中的感染期虫卵食入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瓜果或经口吞入手指上感染期卵小肠粪便直接涂片法粪检虫卵、沉淀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受精蛔虫卵)、痰液检查幼虫幼虫移行(机械性损伤:蛔虫性肺炎、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成虫(掠夺肠道半消化物致营养不良、变态反应、胆道蛔虫病)加强粪便管理、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灭蝇、健康教育毛首鞭形线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是唯一宿主土壤中的感染期虫卵同上,多与蛔虫同时存在,家蝇可为传播媒介盲肠粪便粪便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饱和盐成虫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刺激致肠道慢性炎症、贫血等同上,并注意保护水源和环境卫生水浮聚法检卵蠕形住肠线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儿童多见肛门附近或附着在污染物上的感染期虫卵①肛门—手—口直接感染②接触感染和吸入感染(集体机构和家庭传播蛲虫的重要方式)盲肠、结肠、回肠下段肛门产卵透明胶纸拭子法、棉签拭子法检卵肛门及会阴瘙痒,儿童夜惊、磨牙,蛲虫性阑尾炎、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炎症易治难防,讲究公共、个人、家庭卫生,教育儿童、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无,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人兽共患土壤中感染期蚴:丝状蚴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吞入/胎盘小肠粪便粪便直接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卵、钩蚴培养法幼虫引起皮肤黏膜侵袭期(钩蚴性皮炎即“粪毒”)、肺部移行期成虫:慢性贫血、腹泻和异嗜症、婴儿钩虫病、消化道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加强粪便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穿鞋下地旋毛形线虫无外界的自由生活史,但必须更换宿人兽共患幼虫囊包食入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尤其是成虫:小肠幼虫:横纹肌细胞/疼痛肌肉活检幼虫囊幼虫为主要致病阶段侵入期(肠道炎症)、幼虫不吃生或不熟的肉类、主猪)(同一宿主)包移行期(血管炎、肌炎:发热、浮肿、全身肌肉酸痛压痛)、囊包形成期(症状减轻)加强肉类和食品管理、改善养猪方法斑氏吴策线虫无,传播媒介为蚊,有保虫宿主(多种脊椎动物)人是惟一终宿主蚊体内感染期蚴:丝状蚴蚊子叮咬,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然后侵入淋巴管两成虫均浅表淋巴系统,马来丝虫:下肢、阴囊、肾盂等深部淋巴系统均具夜现周期性(白天肺毛细血管,夜晚外周血)尿等?血内微丝蚴检查、体液和尿液内微丝蚴检查、组织内活检成虫、免疫诊断微丝蚴、感染期蚴、成虫(主要)均致病1.微丝蚴血症2.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淋巴管炎:下肢逆行性离心性发展的红线即“流火”、精索炎、附睾炎等)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象皮肿(上下肢象皮肿见于两者,生殖系统象皮肿仅见于斑氏丝虫病)、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隐性丝虫病海群生普查普治,防蚊灭蚊(我国已经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重点为监测管理和慢性或晚期病人的救治马来布鲁线虫附:1.蠕虫中“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犬、猫弓首线虫、巴西钩口线虫、棘颚口线虫、异尖线虫”可引起幼虫移行症2.蛔虫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①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②产卵量大③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④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虫卵污染土壤⑤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行为3.钩虫病慢性失血原因:①虫体吸血(量大)②血自消化道排出③咬附部位伤口渗血(量大)④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渗血⑤组织血管损伤4.线虫中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需要经肺移行5.引起腹泻的线虫: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幼虫经皮肤感染的线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育型的线虫:丝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灭鼠有助控制的线虫病:旋毛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蝇类、蟑螂可对蛔虫病起机械性传播。
人体寄生虫学知识总结(一)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二)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三)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1、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
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
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
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
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
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2、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
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
③免疫溶血。
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3、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
②免疫溶血。
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一)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二)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三)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
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
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
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
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
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
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
③免疫溶血。
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
②免疫溶血。
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
(九)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丝虫和疟原虫。
丝虫可查见微丝蚴。
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查见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恶性疟原虫可查见环状体和配子体。
(十)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可感染哪些寄生虫?并写出传播寄生虫的医学节肢动物名称。
蚊传播疟原虫和丝虫;白蛉传播杜氏利什曼原虫。
(十一)用活组织检查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日本血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囊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
(十二)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由哪个阶段所致?钩虫丝状蚴,日本血吸虫尾蚴,禽类和兽类血吸虫尾蚴,疥螨幼虫、若虫和成虫,蠕形螨幼虫、若虫和成虫。
(十三)用十二指肠引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华枝睾吸虫卵、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十四)用透明胶纸法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蠕形住肠线虫卵、肥胖带绦虫卵。
(十五)寄生在人体肌肉组织内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旋毛形线虫囊包、链状带绦虫囊尾蚴、刚地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
(十六)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钩虫成虫、似蚓蛔线虫成虫、蠕形住肠线虫成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旋毛形线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布氏姜片吸虫成虫、链状带绦虫成虫、肥胖带绦虫成虫、微小膜壳绦虫成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隐孢子虫裂体增殖阶段、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
(十七)哪些寄生虫进入人体后有一定的游移过程?似蚓蛔线虫、钩虫、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十八)因输血不慎,可导致哪些寄生虫病的发生?哪些寄生虫可输入人体,但却不会产生寄生虫病?因输血不慎,可导致疟疾、黑热病和弓形虫病。
丝虫微丝蚴虽可输入人体,但在人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因而不会导致丝虫病。
(十九)引起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毛首鞭形线虫、日本血吸虫、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二十)由于饮用生水可造成哪些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蛔虫病、鞭虫病、囊虫病、棘球蚴病(或称包虫病)、血吸虫病、布氏姜片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二十一)直接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侵入皮肤的阶段各是什么?直接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为日本血吸虫和钩虫,其侵入皮肤的阶段分别为尾蚴和丝状蚴。
(二十二)能引起肝脾肿大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杜氏利什曼原虫、刚地弓形虫、疟原虫、日本血吸虫。
(二十三)经口、接触侵入人体和经胎盘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1)经口感染的寄生虫有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毛首鞭形线虫、旋毛形线虫、链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华枝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斯氏狸殖吸虫。
(2)接触感染的寄生虫有阴道毛滴虫、疥螨和蠕形螨。
(3)经胎盘感染的寄生虫有刚地弓形虫和疟原虫。
(二十四)哪些寄生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性虫卵或四核包囊?(1)感染性虫卵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毛首鞭形线虫、微小膜壳绦虫、链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
(2)四核包囊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
(二十五)检查新鲜粪便时,哪些虫卵、包囊和卵囊对人有感染性?(1)对人有感染性的虫卵有微小膜壳绦虫、链状带绦虫。
(2)对人有感染性的包囊有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和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
(3)对人有感染性的卵囊有隐孢子虫卵囊。
(二十六)因特殊的饮食习惯(生食或半生食)可感染哪些寄生虫?为什么?(1)因食生肉或未煮熟的肉可感染链状带绦虫(因为猪肉内有囊尾蚴)、肥胖带绦虫(因牛肉内有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因蛙肉和蛇肉内有裂头蚴)、卫氏并殖吸虫(因猪肉、野猪肉内有幼虫)、旋毛形线虫(因动物肉内有囊包)、刚地弓形虫(因肉、蛋、奶中有滋养体、包囊或假包囊)。
(2)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可感染华枝睾吸虫(因淡水鱼、虾体内有囊蚴)。
(3)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石蟹、蜊蛄可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因石蟹、蜊蛄体内有囊蚴)。
(4)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溪蟹可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因溪蟹体内有囊蚴)。
(5)因食生的(未洗干净)菱角、茭白、荸荠等水生植物可感染布氏姜片吸虫(因为这些水生植物表面有囊蚴)。
(二十七)寄生在人体肝、肺、脑、眼及皮下组织内的寄生虫各有哪些?(1)寄生在肝脏的寄生虫有细粒棘球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2)寄生在肺脏的寄生虫有卫氏并殖吸虫、细粒棘球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卡氏肺孢子虫。
(3)寄生在脑部的寄生虫有卫氏并殖吸虫、细粒棘球绦虫、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溶组织内阿米巴。
(4)寄生在眼部的寄生虫有链状带绦虫(囊尾蚴)、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结膜吸吮线虫(成虫)、蝇蛆。
(5)寄生在皮下组织内的寄生虫有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和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或成虫)。
(二十八)以成虫、幼虫和滋养体为主要致病阶段的寄生虫各有哪些?(1)以成虫为主要致病阶段的寄生虫有毛首鞭形线虫、似蚓蛔线虫、钩虫、蠕形住肠线虫、丝虫、结膜吸吮线虫、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华枝睾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
(2)以幼虫为主要致病阶段的寄生虫有旋毛形线虫、链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斯氏狸殖吸虫。
(3)以滋养体为主要致病阶段的寄生虫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二十九)寄生在肠道的寄生虫不用粪检做常规检查的有哪些?为什么?寄生在肠道的寄生虫不用粪检做常规检查的寄生虫有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
因为蠕形住肠线虫雌虫产卵于人体肛门外周,主要在肛周查虫卵;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主要查孕节诊断;旋毛形线虫成虫产出的幼虫钻人肠壁,进入血流至横纹肌发育,故病原学诊断主要以肌肉活检为主。
(三十)虽然有些寄生虫寄生在人体血管内或血液中,但一般不取外周血作病原学诊断的有哪些?为什么?寄生在人体血管内,或在血液中的寄生虫,一般不取外周血作病原学诊断的寄生虫有日本血吸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和刚地弓形虫。
因为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故外周血查不到虫体和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在巨噬细胞内,在外周血检出率很低,不做常规检查;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寄生在有核细胞内,但在外周血不易查到。
(三十一)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到哪个阶段?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可查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和包囊、华枝睾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布氏姜片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似蚓蛔线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钩虫卵。
(三十二)在人体循环系统内主要有哪些寄生虫寄生?各是什么阶段?在人体循环系统内主要有日本血吸虫成虫,丝虫成虫和微丝蚴,疟原虫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刚地弓形虫滋养体、假包囊和包囊。
(三十三)引起痢疾样粪便的寄生虫有哪些?引起痢疾样粪便的寄生虫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日本血吸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三十四)作为病原体的医学节肢动物有哪些?作为病原体的医学节肢动物有蝇蛆、疥螨、蠕形螨、尘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