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分级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7
2023年版抗菌药物分级治疗指南导言
在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已经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急剧增加。
为了维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本指南将为医生提供抗菌药物的分级治疗。
一级抗菌药物
一级抗菌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使用期间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反应和可能的过敏反应。
推荐使用的一级抗菌药物:
- 青霉素V
- 头孢拉定
- 阿莫西林
二级抗菌药物
二级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主要用于治疗中度到重度的感染,如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使用时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防止药物引起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推荐使用的二级抗菌药物:
- 阿米卡星
- 左氧氟沙星
- 阿奇霉素
三级抗菌药物
三级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MRSA抗生素等,主要用于重度、难治和耐药性感染的治疗,如败血症、脓肿、严重肺炎等。
使用时应监测肝肾功能,并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
推荐使用的三级抗菌药物:
- 美罗培南
- 帕尼培南/舒巴坦
- 利奈唑胺
结论
本指南旨在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通过分级治疗,保障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情和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严格遵守指南,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和药物的有效性。
抗感染药物分级管理规范为了加强对我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遏制抗感染药物日趋严重的滥用,特制定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5.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二、抗感染药物使用细则6.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感染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8,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
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药物。
9.使用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10.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
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1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
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12.严密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
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13.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局部用药。
1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分级表抗菌药物分级表一线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钠和青霉素钾。
二线抗菌药物:限制性使用,包括美洛西林、___、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坦、阿洛西林、替卡西林、___、氯唑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氨苄西林/舒巴坦、苄酸钾(注射剂)、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氯唑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乐西林钠、注射用舒巴坦钠、呋布西林、氟氯西林。
三线抗菌药物:特殊使用,包括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头孢硫咪、头孢噻肟、头孢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哌甲肟、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头孢噻吩钠酮、头孢曲松、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利、头孢匹罗、头孢舒巴坦钠、头孢唑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匹胺、头孢克肟、头孢替唑、头孢泊肟酯、头孢美唑、头孢妥仑酯、头孢妥仑匹酯、头孢地尼、头孢丙烯、头孢孟多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地嗪、头孢他美酯、头孢拉定/舒巴坦钠。
其他抗菌药物包括一内酰胺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___、___/倍他米隆、比___、氨曲南、拉氧头孢、氟氧头孢、头孢米诺;氨基糖苷类,如妥布霉素(外用制剂)、庆大霉素(注射剂)、小诺米星、奈替米星、大观霉素;氯霉素及其他类,如氯霉素(外用)、磷霉素、克林霉素(口服)、氯霉素(注射剂)、红霉素、琥乙红霉素、螺旋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罗他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麦迪霉素、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口服);四环素,如多西环素、米诺霉素、四环素(外用)、四环素(口服);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司帕沙星、加替沙星、芦氟帕珠沙星、莫西沙星、舒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诺沙星;磺胺类,如磺胺米隆、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复方磺胺甲噁唑、柳氮磺胺吡啶;呋喃类,如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硝咪唑类,如替硝唑、奥硝唑、乌洛托品。
头孢分类及用途
1.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唑啉钠、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和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
2.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替安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
3.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肟钠、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等,主要用于治疗肠杆菌属、淋球菌、败血症、脑膜炎等感染。
4.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吡肟,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和金葡菌、链球菌等引起的肺炎、菌血症等。
5.第五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洛林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等。
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一线用药(一)抗生素类1、青霉素类: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3、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4、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盐酸脱氧土霉素。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6、其它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
(二)合成及其它柳氮磺胺吡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酮康唑、制霉菌素、咪康唑、特比萘芬、大蒜素、黄连素、甲硝唑。
(三)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喷丁。
(四)抗病毒药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阿糖腺苷、酞丁安。
(五)所有抗寄生虫药均为一线用药。
二线用药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巴坦。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洛、头孢呋辛。
3、氨基糖苷类:乙基西梭霉素、依替米星、妥布霉素。
4、其他:甲氟哌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大观霉素、氨曲南、氟康唑、干扰素、聚肌胞、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替硝唑。
三线用药头孢氨噻肟、头孢甲氧噻吩、拉氧头孢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唑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头孢吡肟、头孢克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美唑。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一二三线抗生素分类分类一线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青霉素类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丙烯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白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氟喹诺酮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磺胺类SD、SMZ/TMP、柳氮磺胺吡啶、磺胺脒其他类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真菌药制霉菌素、酮康唑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中草药制剂大蒜注射液、黄连素、板蓝根、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香莲片、三金片、鱼腥草注射液第二线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或近年来耐药发展较为迅速的品种,属控制使用。
管理措施:有药敏结果证实;若无,应由高级职称医师查房签名,无高级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查房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分类二线抗菌药物(限制使用)青霉素类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头孢匹胺、头孢克肟、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其它β内酰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氨曲南、拉氧头孢、氟氧头孢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大观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类甲砜霉素大环内酯类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四环素四环素、美满霉素氟喹诺酮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托苏沙星、芦氟沙星、那氟沙星、帕珠沙星糖肽类去甲万古霉素其他类替硝唑、多粘菌素B、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喷丁、利福布丁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胞嘧啶抗病毒药金刚烷胺、乙刚烷胺、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拉米夫定、阿昔洛韦第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品种:第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品种:管理措施: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科主任(或医疗小组组长)查房签名或感染专家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或报院“专家小组”批准。
头孢分级分类头孢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作用机制,头孢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和类别。
以下是对头孢的分级分类的详细描述。
一、一代头孢类药物一代头孢类药物是指最早发现和应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主要用于治疗对一代头孢类药物敏感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和部分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常见的一代头孢类药物包括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等。
二、二代头孢类药物二代头孢类药物在一代头孢类药物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改进和优化,具有更广泛的抗菌活性和更好的耐受性。
二代头孢类药物可用于治疗更多类型的细菌感染,包括对一代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的细菌感染。
常见的二代头孢类药物包括头孢呋辛、头孢丙烯等。
三、三代头孢类药物三代头孢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头孢类药物,具有更广谱的抗菌活性和更好的耐受性。
三代头孢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对一、二代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的细菌感染。
常见的三代头孢类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噻吩等。
四、四代头孢类药物四代头孢类药物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头孢类药物,具有更广谱的抗菌活性和更好的耐受性。
四代头孢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分布性,能够有效治疗复杂细菌感染,包括对前三代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的细菌感染。
常见的四代头孢类药物包括头孢吡肟、头孢米诺等。
五、五代头孢类药物五代头孢类药物是最新开发的头孢类药物,具有更广泛的抗菌活性和更好的耐受性。
五代头孢类药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和耐药性,可用于治疗复杂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
常见的五代头孢类药物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噻呋等。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头孢类药物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头孢内酯类、头孢烯胺类、头孢哌酮类、头孢噻吩类等不同的类别。
每个类别的头孢类药物在抗菌谱、药物代谢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头孢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根据不同的特征和作用机制,头孢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和类别。
在使用头孢类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细菌感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头孢类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头孢分级管理制度一、前言头孢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头孢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过度使用和滥用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安全。
因此,建立头孢分级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开具和使用头孢类药物进行规范管理,是当前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头孢分类根据头孢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抗菌谱和临床应用特点,可将其分为不同级别。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头孢分类方案主要有三大类型:1.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简称Cef)按抗菌谱分为四代,按配伍禁忌分为一代至四代。
2.头孢噻肟类(ceftazidime)按抗菌谱分为抗革兰氏阴性菌及口服头孢菌素。
3.头孢哌酮类(cefoperazone/sulbactam)按抗菌谱和使用范围划分。
每一类头孢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和适应症范围,应严格按照规定来使用,不得超越其适应症范围使用。
三、头孢分级管理原则1、临床应用原则(1)应用头孢类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综合考虑临床效果、毒副作用、费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头孢类药物和剂量。
(2)不同级别的头孢类药物具有不同的抗菌谱和适应症,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不得超范围使用。
2、审核与备案原则(1)医务人员开具头孢类药物处方应遵循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不同级别的头孢类药物开具处方须经过不同程度的审核程序。
(2)医务人员在开具和使用头孢类药物时,应将处方、患者姓名、就诊日期、病史及过敏史等相关信息备案,确保处方管理的全程可追溯。
3、监测和反馈原则(1)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头孢类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及时跟踪头孢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不规范使用行为进行监督和监测。
(2)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统计数据,定期对头孢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反馈给临床科室,指导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头孢类药物。
制作协议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友好合作,就乙方单位为甲方单位提供的制作服务,经充分协商,订立本协议,供双方共同信守执行。
一、甲方权利义务
1. 向乙方提供部分特定的宣传制作的背景材料。
2. 为乙方宣传制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根据乙方的要求补充说明有关情况,追加有关资料、数据。
二、乙方权利义务
1.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保证质量完成相关设计、制作及布置工作。
2. 乙方遵守《广告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合法经营。
3. 乙方应当于前将宣传制作及布置的成果交付甲方。
三、广告制作费价款及结算方式
1. 广告制作费总金额为人民币元整(大写:元)。
详见制作报价。
2. 验收方式:现场验收。
3. 著作权归属:甲方将所有费用结清后方享有制作广告的著作权,否则,乙方设计作品的著作权归乙方所有,甲方对该作品不享有任何权利。
4. 甲方应当于上述广告制作服务完成后的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向乙方付清所有费用,乙方应开具相应发票给甲方。
四、其他
1.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后以书面形式补充,加盖甲、乙双方公司印章并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后生效。
2. 本协议有效期壹年,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乙双方均认可自款项结清的同时,甲乙双方在本协议中涉及的权利义务已履行完毕。
3. 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代表:(签章) 代表:(签章)
年月日。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一、非限制使用级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等。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二、限制使用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钾、舒巴坦等。
糖肽类: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三、特殊使用级
特定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类等。
注:以上仅为示例,并不构成完整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实际应用中,目录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地区、医院、政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抗菌药物的使用需遵循医疗规范,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各级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种类,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遵循分级管理原则,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同时,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第一代:
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
头孢噻啶(先锋2号)
头孢氨苄(先锋4号)
头孢唑啉(先锋5号)
头孢拉定(先锋6号)
头孢羟氨苄
作用于特点临床应用。
1.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
3.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第二代:
头孢孟多(头孢羟唑)
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呋肟)
头孢克洛(头孢氯氨苄)。
头孢尼西钠
作用特点应用。
1.对革阳菌较弟一代略差,对革阴菌做用明显增强,,部分厌氧菌高效。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
3.对肾毒素较第一代小。
4.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感染等。
西丁钠效果类似于二代头孢
头孢丙烯也是二代头孢
第三代:
头孢克肟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菌必治)
头孢他定(复达欣)
头孢哌酮(先锋必素)
头孢他美酯
头孢米诺钠
作用特点应用、
1.对厌氧菌及革兰阴性菌较强,(包括酮绿假单胞菌)对革阳菌作用不及一、二代。
2.对B-内先胺酶更稳定。
3.对肾基本无毒性
4.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泌尿系,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
其中“头胞他定”目前作用于抗铜绿假单胞菌最强的抗生素。
第四代:
头孢匹罗
头孢吡肟
1.广谱、高效、对某些革兰阴和阳性菌均有较强大的抗菌作用。
2.对B-内先胺酶稳定性最高。
3.无肾毒性。
4.主要用于难治感染。
**************************************************************** *
头孢菌素系由冠头孢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头孢菌素C,经半合成制得的一类具有头孢烯母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本类药物与青霉素的作用近似,都是作用于PBP而起抗菌作用的。
但各种药物所结合的PBP是不同的,因此在抗菌性能上有差别。
头孢菌素的分代,是根据开发年代和抗菌机能,头孢菌素可分代如下:第一代头孢菌素:开发年代为1962-1970年,其抗菌性能具以下特点: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与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相似,有对抗金葡菌β-内酰胺酶的能力,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
但若金葡菌已对抗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则对所有的头孢菌素也耐药。
2、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包括对链球菌A群、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链球菌D群的作用很差,所有的头孢菌素(除头孢硫咪外)对肠球菌(如粪链球菌)均无效。
3、在本代抗生素抗菌谱内的革兰阳性菌尚有: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李司忒菌、枯草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等。
4、本代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与氨苄西林有一定的近似性,分述如下:
(1)对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前者易产生耐药菌株。
(2)对奇异变形杆菌的部分多数菌株对本代抗生素敏感。
(3)对于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的多数菌株有较强的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
(4)对于肺炎克雷白菌,头孢菌素均有较强的作用(而氨苄西林对本菌则是无效的),但对本代抗生素可产生耐药菌株。
(5)本代抗生素对流感嗜血杆菌有一定的作用。
但本代抗生素与氨苄西林之间对该菌存在着交叉耐药性,即对氨苄西林敏感的菌株对本代抗生素往往也敏感,而对氨苄西林耐药者对本代抗生素也耐药。
(6)肠杆菌类均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
(7)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下列微生物无效:产气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假单孢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等无效。
5、第一代头孢菌素对放线菌常可有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由肾脏排泄,因此在尿液中有较高浓度;在胆汁中的浓度低,不适用于胆道感染;在肠道中的浓度低,除口服品种外,不适用于肠道感染;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弱,不适用于中枢感染。
常见的第一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开发年代为1970-1976年,其抗菌特性为:
1、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比,作用相近或较弱。
2、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优越,表现在:
(1)抗酶性能较强: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奈瑟菌等微生物因产生药酶而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
第二代头孢菌素耐酶性能较强,对上述菌的
耐第一代头孢菌素株也可有效。
(2)抗菌谱较广:在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谱的基础上,第二代头孢的抗菌谱有所扩大,包括了枸橼酸杆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肠杆菌等。
(3)普通变形杆菌常可对本代抗生素耐药。
肠杆菌类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常产生耐药菌株。
(4)第二代头孢菌素对下列微生物无效: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等。
常见的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孟多、头孢呋新、头孢呋新酯、头孢替安、头孢克罗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本代抗生素的抗菌性能特点有:
1、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第一代头孢菌素强,如对葡萄球菌的作用常较低。
对链球菌的作用,头孢噻肟较强;但头孢哌酮则较弱。
所有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粪链球菌均不敏感。
2、对嗜血杆菌的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接近。
3、对大肠杆菌、肠杆菌、各型变型杆菌,以及第二代头孢菌素敏感的许多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作用。
4、第三代对孢菌素的抗菌谱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又有扩大,对绿脓杆菌、沙雷杆菌、不动杆菌、某些厌氧球菌,以及部分脆弱拟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多数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脑膜炎。
常见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克肟,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匹罗等。
第四代头孢菌素:近年来开发的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更广,不仅对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而且也能抗金黄色葡萄球菌。
因此,它们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与菌群失调。
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并抑制肠道正常菌群,导致维生素B和K缺乏,甚至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白色念珠菌或其它不敏感菌的感染。
(2)肝毒性。
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升高,但一般不严重。
(3)肾毒性。
多数头孢菌素由肾排泄,可致血尿素氮(BUN)、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
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强。
伍用氨基糖苷、强利尿药、右旋糖酐(注射)等均可加强肾毒性。
(4)造血系统毒性。
可致红细胞、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以及嗜酸细胞增多等。
(5)凝血功能障碍。
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抑制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维生素K 的产生。
在3-C位置上具有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可与维生素K竞争,从而阻碍谷氨酸羧化,而生成不正常的凝血酶而致凝血障碍,还有一些头孢菌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致加强了不良反应。
(6)抑制乙醇代谢。
具有甲硫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可抑制乙醛脱氢酶功能。
若与乙醇联合应用,可产生二硫仑反应(醉酒貌)。
(7)过敏反应。
多见者为皮疹及药热,尚可致哮喘、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症状与青霉素休克相同。
急
救方法也可按青霉素休克执行。
对于有头孢类过敏史者应禁用,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应十分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