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ppt
- 格式:ppt
- 大小:436.00 KB
- 文档页数:48
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风湿性疾病(简称风湿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肌腱,韧带等疾病。
风湿性疾病在中医上称之为痹症,由人体肌表、经络因感风寒湿邪引起。
因人体肌表虚弱,卫外不固,腠理空虚,风寒湿邪则乘虚而入,留连于肌表关节,筋骨血脉,致血气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为痹病。
其中外邪入侵,即风、寒、湿邪是引起本病的外界因素。
故长期生活在潮湿严寒地带或长期水中作业者,日久易致风寒湿邪侵入肢体。
《素问》中以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成痹。
”《类证治裁》中更明确指出:“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风湿性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另外痹症迁延不愈,病邪由浅入深,由经络侵入脏腑,即《内经》所谓:“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
”故风湿性疾病也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如皮肤、肺、胃、肠道、肾、心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
其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性发作的特点。
在西医中风湿性疾病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形成了风湿病学这门学科,但是它仍然还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然而中医学对痹症更早有研究。
中医学中以为人体因素质各有不同,风寒湿邪也各有偏胜。
风寒湿邪侵袭后,若偏于风胜者为行痹;偏于寒胜者为痛痹;偏于湿胜者为着痹;若素为阳盛之体,内有蕴热,感风寒湿邪易于化热,为热痹。
又若行痹、痛痹、着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郁而化热,也可转为热痹。
中医的治疗方法中一般以散风,祛寒,利湿清热,通经活络为主。
因各邪之偏胜不同,而治疗方法也应有所侧重。
一、行痹症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多见于腕、肘、踝、膝等处,屈伸不利,初期常伴有发热,恶寒等,舌苔薄白,脉浮等。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剂:蠲痹汤:(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甘草、海风藤、桑枝、木香、乳香)加防风、威灵仙。
中医风湿病概论中医风湿病(原称为“痹症”或“弊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淤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根据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中医风湿病包括的疾病范围很广,更加符合实际。
西医学所指的风湿病,全称应是“风湿类疾病”(rheumatic diseases rheumatism)。
反侵犯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均属风湿病范畴。
一、按病因分类(一)风痹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以其性走窜,疼痛游走不定为症状特点。
因风为阳邪,“上线受之”,故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腠理空虚,故有恶风、汗出之表现。
也称“行痹”。
(二)寒痹因阳气不固,感受寒邪为主,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
《内经》所谓“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因阳气不足,又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其症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
也称“痛痹”。
(三)湿痹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肉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重着麻木为特征。
因脾主湿,而湿性粘滞,阻碍气机,故一般湿痹多兼有脾湿不运或湿困脾土及气机不畅等症状,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濡缓等。
也称“著痹”、“着痹”。
(四)热痹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相滑数为特点。
因火热阳邪,色赤入心,且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
这种风湿病疼痛显著,关节不能屈伸,医家多称之为“疼烦”。
(五)燥痹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的一类痹症。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⒈引言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中医学认为,风湿病是由于外邪(包括风、湿、寒等)入侵人体,导致经络堵塞,气血循环不畅所致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
⒉风湿病的病因风湿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内因虚损、脾胃湿浊等。
外感湿邪是最为常见的病因,通常由于过度受寒潮湿环境、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引起。
内因虚损是指人体正气不足、阳气虚弱等内在因素引起的风湿病。
脾胃湿浊则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停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理变化。
⒊风湿病的病机中医认为,风湿病的病机主要表现为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
湿邪容易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影响关节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正常功能。
同时,风湿病也有一定的内因,如脾胃湿浊导致的体内湿气积聚,进一步加重病情。
⒋风湿病的症状风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具体症状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还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中医将风湿病根据症状和发病部位分为寒性风湿和湿性风湿两种类型。
⒌风湿病的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风湿病,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脉象、舌象等综合判断。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祛风、祛湿、活血化瘀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针灸、中药煎汤、推拿按摩等治疗方式。
⒍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论文、临床案例以及中医方剂的制备方法等。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事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文中标注有注释说明。
中医对风湿病是怎样认识的?
风湿病也称痹证、痹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邪为患,痰浊瘀血留滞,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病变部位多在皮肉脉筋骨。
临床多有慢性、反复发作性、渐进性特点,属疑难病证之一。
“痹”作为风湿病最早的病名,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之痹泛指机体为病邪闭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证。
狭义之痹即指“痹证”、“痹病”、“风湿病”,是因风寒湿等邪杂合为患,造成机体气血闭阻,出现肢体关节疼痛、重着等甚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
如《黄帝内经》称风湿病为“痹”,其又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燥痹……多种痹病。
而汉·张仲景倡用“风湿”一名。
痹证、痹病、风湿病三名,“痹”字奥僻,而“风湿”更大众化。
使用“风湿病”一名更有利于学科建设,故目前倡用该名。
然而,痹证、痹病、风湿病三名在历史文献中长期并存,有的已融入经典名言或已成为习惯,故本书有不少地方仍使用了痹、痹证、痹病等名。
“风湿病”本系中医名称,也有称“中医风湿病”的,以有助于与西医风湿病区别。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一、引言
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中医对风湿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认为骨节与气血、经络有关,内外因素的影响可导致风湿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中医对风湿病的病因分析
⒈内因
●痰湿内蕴:由于湿气聚集在体内,阻滞气血运行,导致关节痛。
●湿热蕴结:体内热毒与湿气相互融合,造成关节红肿疼痛。
●脾肾阳虚:脾肾功能失调,影响气血产生,导致关节炎症。
⒉外因
●风湿侵袭:寒湿或湿热侵入人体,引发风湿病症状。
●外伤引发:外部刺激或损伤导致关节炎症。
三、中医对风湿病的辨证施治
⒈辨证分型
●湿热型: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口苦口渴,便秘等。
●寒湿型:关节肿胀,疼痛隐隐作痛,不耐寒,喜温,尿少等。
●气血虚弱型:关节痛缓慢发作,疼痛不甚剧烈,易乏力,面
色苍白等。
⒉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选择温化寒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
药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激活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关节疼痛。
●推拿按摩:利用推拿按摩手法,调理气血,舒缓关节症状。
四、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疾病发病率统计数据、中医治疗案例以
及相关研究论文。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和发布的
法律法规,对中医医疗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
⒉中医执业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执业许可证,是中医师合法从事中医诊疗工作的必备证件。
中医对风湿骨病的认识
嘿,咱来说说中医对风湿骨病的认识哈。
有一回啊,我奶奶的老毛病风湿骨病又犯了。
她那膝盖疼得呀,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看着奶奶难受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
我就去问了一个老中医。
那老中医可有意思了,他慢悠悠地说:“这风湿骨病啊,在咱中医里可有说法嘞。
”他说,风湿骨病主要是因为风、寒、湿这些邪气侵入了人体,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畅。
就像路上有石头挡住了车,车就走不动了。
老中医还说,不同的人得风湿骨病的原因也不一样。
有的人是因为长期住在潮湿的地方,湿气太重;有的人是因为劳累过度,身体虚弱,邪气就容易入侵;还有的人是因为受了风寒,没有及时治疗。
我奶奶呢,就是年轻的时候干活太辛苦,又不注意保暖,落下了这个病根。
老中医说,中医治疗风湿骨病有很多方法。
可以用中药
调理,把身体里的邪气赶出去,让经络通畅起来。
还可以用针灸、推拿这些方法,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我听了老中医的话,觉得挺有道理的。
后来,我就带着奶奶去看了中医。
医生给奶奶开了一些中药,还让奶奶做了几次针灸和推拿。
嘿,你别说,还真有效果。
奶奶的膝盖没那么疼了,走路也利索多了。
通过这件事情啊,我也对中医对风湿骨病的认识更深刻了。
中医真的很神奇,它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让我们的身体恢复健康。
以后要是谁得了风湿骨病,不妨也去看看中医,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希望奶奶的风湿骨病能越来越好,也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