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格式:pptx
- 大小:17.32 MB
- 文档页数:10
政治必修4第八课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③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①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失误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c.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d.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考点一、发展的实质与趋势1.正确理解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4)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在把握“发展的实质”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荆人袭宋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作标记。
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以前他们先在澭水作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楚国人涉水,现在水已变化并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自主探究】(1)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1)因为夜间澭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失败。
(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由于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2)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的。
【想一想】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4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想一想】事物的发展是杂乱无章的吗?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
二、发展的实质1事物的灭亡。
2进和【想一想】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探究点一发展的普遍性不用纸巾用手帕、不坐电梯爬楼梯、开汽车不如骑单车……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加剧,过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理念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问题:这一现象蕴含了什么哲理?提示: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一、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1、本课逻辑结构:在上节课介绍了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本节课介绍了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通过分析新旧事物的不同和联系感受到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状态,进而掌握事物发展两种不同的状态:质变和量变,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理解发展的实质,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运用:根据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分析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是否意味着“发展”,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态度等等。
能力目标: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发展的观点,提高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1、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实际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有些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所以要学会掌握科学的依据。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而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的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新旧事物。
因为,一般来讲,新事物可能是后出现,但不能说凡是后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从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来看,新事物要比旧事物力量更强大,发展速度更快,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新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和不完善的,而旧事物反而会显示出强大的特点;新事物的名称固然是新的,但旧事物有时也打着新的名称和旗号来欺世盗名,而其本质仍是旧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知识准备: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途径是曲折的、3、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要求。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科学输血的历程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造血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从科学输血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模拟练习:伤痕累累的大船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上买下一艘船。
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来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以及在保费方面给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献给国家。
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
当时,他刚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
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
他不知道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行的人。
当他在萨伦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2个一级考点)考点一、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拓展】:把握发展要着重注意三点:(1)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联系: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
区别: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变化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运动、变化都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揭示运动变化的趋向性)可见,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2)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
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
可见,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有了质变也不一定有发展。
(3)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错误标准之一(时间标准):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错误标准之二(力量强弱标准):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错误标准之三(形式、名称、旗号标准):有人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3、事物发展的途径:正确认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提醒】(1)、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事物在数量、程度上的增减到达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另一种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掌握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
难点:发展的实质。
[基础·初探]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表现: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2)原因: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4.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预习·提升]1.判断(1)人类社会是发展的,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2)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
(√)(3)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发展即运动变化。
(×)2.思考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吗?提示: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的。
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1.教材P60探究问题【提示】(1)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②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下列成语、俗语中,最能体现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是()A.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B.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D.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2. 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经过了一个由“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过去强调“快”,现在强调“好”,如今又提出“包容性”增长。
这蕴涵的辩证法哲理是()A. 新事物有远大的发展前途B.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D. 发展的实质是运动和变化3. (2011·湛江模拟)2011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5周年。
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其间既有辽宁海域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②地震发生的规律是客观的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地震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③4. 2010年10月26日9时,沪杭高铁正式开通。
我国已经成为高速铁路建设的大国。
高速铁路较之传统铁路,无论在运输能力、交通安全性与便捷化、环境保护与乘坐舒适度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
这表明()A. 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 事物发展是艰难曲折的过程C. 新事物与旧事物没有明确的界限D.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5. (2011·沈阳模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6. 面对境外“中国威胁论”的不断升级,温家宝总理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
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这说明()A.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B.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C. 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向前进D. 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的基础7. (原创)2010年10月15日,G 20峰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回答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问题时说:“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