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歌王-王洛宾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6
西北歌王王洛宾的作品王洛宾,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之一,被誉为“西北歌王”,因其擅长演唱西北民歌而广受赞誉。
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音乐风格,不仅有深情款款的民歌,还有激情四溢的流行曲,以及抒发时代情怀的歌曲。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他的代表作品。
首先,王洛宾以其深情的歌声和扣人心弦的演绎,将多首西北民歌唱入人心。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爱情转移》、《花房姑娘》和《绵绵望夫山》。
《爱情转移》以其缠绵悱恻的旋律描述了一位女子难以忘怀的深情故事;《花房姑娘》则以一个花儿少女的命运述说了爱情的凄美与坚贞;《绵绵望夫山》则讲述了一个在艰苦岁月中守候并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的感人故事。
这些歌曲不仅展示了西北地区特有的音乐元素,而且通过王洛宾独特的嗓音和情感传达方式,使这些歌曲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除了西北民歌,王洛宾还演唱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曲。
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好人》和《红日》。
《好人》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激励人心的歌词,唱出了当代社会对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人们的称赞和赞美;《红日》则是一首抒发年轻一代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的歌曲。
不仅如此,王洛宾还曾演绎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王子出征记》、《望乡歌》,每一首歌曲都展现出他扣人心弦的演唱风格以及出色的音乐才华。
同时,王洛宾还创作了许多深具时代特色的歌曲。
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没有共鸣的字颁布令》和《格萨尔王传》等。
《没有共鸣的字颁布令》以强烈的节奏和犀利的歌词表达了对社会现象不公与思想激进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格萨尔王传》则是一首以西藏民歌为基础,在传统与现代风格的交融中,讲述了一位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展示了王洛宾对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关注。
总之,王洛宾以其独特的音乐才华和情感传达方式,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西北民歌的演唱和流行曲的创作,使他在音乐领域广受好评。
更重要的是,他深入人心的歌曲以及对时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不仅展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才华,也反映了他作为音乐家所追求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洛宾简介
王洛宾有“西部歌王”之称,1934年期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
1937年11月在山西参加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后受西北战地服务团委派,前往兰州等地做唤起民众的工作。
1938年5月在兰州参加“西北战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随军进入新疆。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新疆军区歌舞团音乐创作员、新疆军区歌舞团艺术顾问等职。
1988年6月离职休养(艺术一级,文艺六级)。
1988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奖章。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
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
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王洛宾与萨耶卓玛的故事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他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流浪在草原/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丽…28岁时的萨耶卓玛那遥远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歌中的“好姑娘”是否确有其人?西部歌王王洛宾又是如何写出传世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令几代国人如痴如醉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背后的故事。
“遥远的地方”:就是青海湖边的金银滩草原青海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又神圣的地方。
这里群峰起伏,雪峰耸立、湖泊众多,河流纵横。
青南地区海拔5km以上,是地球变化隆起造成的,巍峨雄伟的昆仑山脉横贯东西,亚洲三条大河发源阿尼玛卿雪山,山势巍峨,冰峰雄峙,极目远眺,群山中古老冰川,山峰突兀,银装素裹,闪闪耀目,玉洁冰清,玲珑剔透,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阿尼”藏语意为先祖老翁,并有崇高、幸福或博大之意。
“玛卿”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也有雄伟壮观之意。
美丽的青海湖碧波涟漪,环湖草原随风逐波,高原上炽白的阳光下,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小河流淌。
西部歌王在金银滩一首传世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唱醉了多少痴情男子的心。
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青海湖边的金银滩。
几经周折找到了王洛宾当年老房东的儿子高贝。
70多岁的高贝退休前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人大副主任。
在主人典型的藏家院落里,热情的高贝夫妇接待了我,他娓娓地讲述着姐姐萨耶卓玛和王洛宾之间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高贝的父亲同曲户千户长(汉语意为“村长”)大约出生于1881年,是青海省内有名的七世白佛夏荣尕布的随从。
1930年他受七世白佛之命,同七世白佛的弟罗藏克智布,在海晏县修建了两座院落。
现在高贝住的这座院落,就是其中之一。
1939年的夏天,草原上风景如画。
中国电影创始人之一的郑君里,率摄制组千里迢迢来到金银滩草原,拍摄一部影片《祖国万岁》。
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名言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名言1.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等于结构调整。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结构调整。
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与结构性问题有关联,但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具体措施上都不等同于结构调整。
过去,结构调整通常采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三种手段,更多的是采用行政手段。
很显然,这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也不排斥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比如减少亏损补贴、停止僵尸企业贷款、依法实行企业破产等,但与以往不同,对结构的调整将主要是通过改革的办法,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对传统的调结构方式进行反思后做出的主动选择。
2.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
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我。
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厂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3.年轻的心灵展开了翅膀,美妙歌声在蓝天里飞翔,我们让自由春风吹暖了江河山岗,我们将智慧汗雨洒遍城乡边疆。
所以说,只有反抗是不行的,还要在思想上有觉悟。
要深刻认识到封建思想的毒害性;要认识到封建思想只是统治阶级同志人民的工具,所以思想要觉悟才能取得成功。
要不然不是悲剧收场,这也反映了人民力量的强大。
但是,他们的思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觉悟。
4.半个月亮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再把你的玫瑰摘一朵,轻轻的扔下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王洛宾与萨耶卓玛的故事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他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流浪在草原/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丽…28岁时的萨耶卓玛那遥远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歌中的“好姑娘”是否确有其人?西部歌王王洛宾又是如何写出传世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令几代国人如痴如醉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背后的故事。
“遥远的地方”:就是青海湖边的金银滩草原青海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又神圣的地方。
这里群峰起伏,雪峰耸立、湖泊众多,河流纵横。
青南地区海拔5km以上,是地球变化隆起造成的,巍峨雄伟的昆仑山脉横贯东西,亚洲三条大河发源阿尼玛卿雪山,山势巍峨,冰峰雄峙,极目远眺,群山中古老冰川,山峰突兀,银装素裹,闪闪耀目,玉洁冰清,玲珑剔透,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阿尼”藏语意为先祖老翁,并有崇高、幸福或博大之意。
“玛卿”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也有雄伟壮观之意。
美丽的青海湖碧波涟漪,环湖草原随风逐波,高原上炽白的阳光下,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小河流淌。
西部歌王在金银滩一首传世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唱醉了多少痴情男子的心。
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青海湖边的金银滩。
几经周折找到了王洛宾当年老房东的儿子高贝。
70多岁的高贝退休前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人大副主任。
在主人典型的藏家院落里,热情的高贝夫妇接待了我,他娓娓地讲述着姐姐萨耶卓玛和王洛宾之间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高贝的父亲同曲户千户长(汉语意为“村长”)大约出生于1881年,是青海省内有名的七世白佛夏荣尕布的随从。
1930年他受七世白佛之命,同七世白佛的弟罗藏克智布,在海晏县修建了两座院落。
现在高贝住的这座院落,就是其中之一。
1939年的夏天,草原上风景如画。
中国电影创始人之一的郑君里,率摄制组千里迢迢来到金银滩草原,拍摄一部影片《祖国万岁》。
“西部歌王”王洛宾作者:安红坤来源:《晚晴》2014年第04期王洛宾,一个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一位被誉为“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和民族文化交流使者的音乐家,他的人生,正如他在写给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诗中所说,“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这个梦仿佛一段交织在时空中的五线谱,却无始无终,永远与那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歌谣一起回荡在祖国的山水之间。
与大多数初闻其名者所想截然不同的是,因民族音乐成就蜚声海内外的王洛宾既不是少数民族,也没有成长于民族地区,而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出生、求学在北京。
1930年至1934年,王洛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当时,他的作曲教授是留学归国的汪德昭先生,钢琴教授是德国人谷布克,声乐教授则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妹妹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
接受过如此良好的教育,敏感的音乐神经,让王洛宾以后在编曲、作词方面游刃有余,其一生音乐成就的基石就是建立于斯。
此后几年时间,王洛宾在北京一所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并一度萌发了出国深造的念头。
我们无法知道,如果他继续留在北京,会拥有一种怎样的人生,但如此一来,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将黯淡许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王洛宾毅然离开北京前往山西,参加了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这是王洛宾第一次踏上西北的热土,正是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让他完成了对《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丽》等少数民族经典民歌的改编。
1939年,他在青海又创作改编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等歌曲。
留守西宁期间,他将大部分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当地的音乐教育工作中,负责组建了“青海儿童抗战剧团”,并创作歌舞剧《沙漠之歌》及《送郎出征》、《穆斯林青年进行曲》等抗战歌曲。
这些鼓舞士气和凝聚人心的歌曲极大地感染了西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情绪,成为他们宝贵的精神“弹药”。
众所周知,王洛宾是把新疆民歌传入内地的第一人,是促进各民族交流和团结的卓越贡献者。
永远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精选作品30首,每一个音符都让人陶醉!王洛宾(1913-1996)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
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他是不朽的歌者——王洛宾。
01《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2《掀起你的盖头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3《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姑娘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4《青春舞曲》青春舞曲音乐:王洛宾;李毓敏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5《在银色的月光下》在银色的月光下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6《牡丹汗》牡丹汗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7《高高的白杨》高高的白杨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8《阿拉木汗》阿拉木汗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9《半个月亮爬上来》半个月亮爬上来音乐:梦之旅合唱组合 - 流淌的歌声之真情依旧 (一) 10《都达尔与玛利亚》都达尔与玛丽亚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11经典曲目第一辑沙里洪巴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黄昏里的炊烟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黑眉毛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小白鹿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一江水音乐:韩红 - 红 12经典曲目第二辑康定情歌音乐:阎维文 - 克拉玛依之歌送我一朵玫瑰花音乐:黄灿 - 西域情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音乐:云飞 - 云飞传奇虹彩妹妹音乐:朱逢博 - 那就是我亚克西音乐:刀郎 - 喀什噶尔胡杨 13经典曲目第三辑蔓莉音乐:刀郎 - 大漠情歌战士第二个故乡音乐:李双江 - 再见吧妈妈玛依拉音乐:董文华 - 池中萍哪里来的骆驼队音乐:刀郎 - 天山情歌阿瓦尔古丽音乐:刀郎 - 大漠情歌 14经典曲目第四辑花儿与少年音乐:会声民乐团 - 民歌精华版 / 大板城的姑娘 2 等待音乐:谭维维 - 等待我等你到天明音乐:阎维文 - 西域情歌杭州姑娘音乐:蔡幸娟 - 情韵精典3哈森心里有句话音乐:黑鸭子演唱组。
kaleidoscope 万花筒81春和景明的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民族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该节日慎终追远,祭奠仙逝的先人、恩人和亲人。
近日,文友王超海来访,很久没见,相聚品茗。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我俩追念和缅怀多位文友、艺友,也同时追忆起人民音乐家、“西部歌王”王洛宾。
王洛宾的一首首歌,是他一道又一道光彩的年轮;他的歌友众多,是一个部落,是一个群落。
今年不能亲到京华王洛宾墓园扫墓与祭奠,只能奉上心香一瓣,心里祭奠之,共享“西部歌王”的音乐文化韵味。
中国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名荣庭,字洛宾 。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
1979年4月,应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将军邀请,他前往兰州为战斗歌舞团创作歌剧《带血的项链》,进京参加国庆30周年会演,他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二等奖。
他的歌曲在不同的音乐会上频频亮相,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王洛宾被人们敬称为“西北歌王”“民歌之父”。
1981年,新疆军区召开平反大会,为王洛宾恢复名誉和军籍,他重新穿上军装,任新疆军区文工团艺术顾问。
1986年1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新疆音乐家协会联合为他举办“人民音乐家王洛宾作品音乐会”,首次向社会全面介绍他的音乐作品,授予他“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新疆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英汉对照《在那遥远的地方》《丝路情歌》歌曲集。
1988年,王洛宾离休,享受副师级待遇。
王洛宾一生创作歌剧6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集8册。
王洛宾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他生活在人民之中,与基层的大众休戚相关。
他了解民众,熟悉他们的生活、思想及情感,他为他们创作、歌唱。
在与人民大众的共同生活中,他不断汲取营养,丰富、充实自己,努力创作。
在充满人间真情、散发着生活芳香的热土里耕耘收获,创作了一首首风格新颖、优美欢乐的歌曲,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人听人爱。
在那遥远的地方——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在那遥远的地方——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出生北京—1996年3月逝世乌鲁木齐】为纪念王洛宾诞辰99周年而作文:劳燕编辑:晓枫婉月金银滩金银滩,在青海湖的北岸,这里是一片茫茫草原,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它的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
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贯穿过一条安静的小河:麻皮河和哈利津河,河的北岸盛开着亮黄的金露梅,河的南岸生长着许多洁白的银露梅。
这里就是青海有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
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地上,有三十多万支牛羊在这牧区生息。
美丽的金银滩大草原,7、8、9月间,金露梅、银露梅和同百花盛开,百鸟翔飞,尤其是百灵鸟的歌声,动听迷人……美得足以让你震颤:大草原碧草如茵,高高大草原上蓝蓝的天,蓝得醉人,蓝天草原上的云,白得可心,草原的山,美得如画,就连草原的空气也甜得让人心怡。
金银滩高高的大草原啊,高得让你感觉伸手可以从蓝天撂下一片白云来。
高高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
穿着藏服的藏民,骑着骏马,悠然从草原上缓缓驰来。
远处,山峦起伏,偶尔有雄鹰飞过,从莲花般的蒙古包的远处出没在白云深处。
金银滩的名字早在上世纪就跟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连在了一起。
王洛宾,西部歌王,早在四十年代初,他在金银滩创作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似乎早已成为代表他的一个符号,从金银滩、青海湖出发,唱遍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国,风靡海内外。
感染着无数的人。
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这首歌,也没有人不喜欢它。
二十世纪过去了,多少年了,王洛宾,一个让人熟悉又让人敬重的人。
熟悉他创作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歌,在受了那么多的委屈,那么多的苦后,他的歌曲依然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使人感佩敬重。
20世纪30年代末,王洛宾在青海湖边的祁连山下搜集民间音乐,在一个小旅馆里,他听到了老板娘哼唱的一首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
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名言1.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我的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2.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
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我。
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
3. 年轻的心灵展开了翅膀,美妙歌声在蓝天里飞翔,我们让自由春风吹暖了江河山岗,我们将智慧汗雨洒遍城乡边疆。
4. 半个月亮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再把你的玫瑰摘一朵,轻轻的扔下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怎么我的姑娘不出来,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再把你的玫瑰摘一朵,轻轻的扔下来。
5. 那金色沙滩上,洒着银色的月光,寻找往事踪影,往事踪影迷茫。
往事踪影已迷茫,犹如幻梦一样,你在何处躲藏,背弃我的姑娘。
6.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你的那眉毛是细又长呀,好象那树上的弯月亮。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眼,你的那眼睛是明又亮呀,好象那秋波一般样。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你的那脸儿红又圆呀,好像那苹果到秋天。
7.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我也去等待,每当月圆时,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8. 风雨带走黑夜,青草滴露水,大家一起来称赞,多么美。
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波浪追逐波浪,寒鸭一对对,姑娘人人有伙伴,谁和我相配。
等待等待再等待,心儿已等碎,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等待等待再等待,心儿已等碎,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9. 一个青年人问我,一个人只能活1XX年,怎能定5XX年计划?我解释这是艺术计划,要写出最好的歌,让大家传唱5XX年。
民族音乐家王洛宾生平简介王洛宾(1913.12.28-1996.3.14),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人,出生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希望大家喜欢!王洛宾生平简介王洛宾出生在北京一个油画匠家庭。
他的祖父是浙江人,原本是靠卖茶叶蛋为生了,后来辗转流落到北京。
王洛宾的爷爷则是非常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家,在北京很是有名气,他的爷爷还很喜欢音乐,游族成家庭乐队,在家自娱自乐,好不热闹。
可能王洛宾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的影响下,吹拉弹唱无所不精。
民国十六年夏天,王荣庭就读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
同年秋天,他参加了基督教的教堂唱诗班,富有音乐天赋的的王荣庭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唱诗班的佼佼者。
民国十七年,王荣庭的父亲因病去世,他去姐姐家报丧,不想在打工时,认识了塞克、金剑啸、沙蒙等艺术上的好友。
他还和塞克学了七弦琴(现在的吉他)。
塞克作为王荣庭的启蒙老师,不但教会他弹吉他,还教会他怎么唱歌、作曲。
九一八事变,王洛宾被送到北平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在哪里他学到了正统的音乐教育,为之后的创作打下深厚的基础,也在那一年王洛宾创作了出了他的第一首曲子《奴隶之爱》。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王洛宾便几集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创作了《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等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
之后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后,便同西部结下不解之缘,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被人称为是“西部歌王”。
王洛宾作品特点王洛宾是我国的的民族音乐家,他一生的创作无数,那么王洛宾作品特点是什么?他早期多以抗日歌曲为主,在建国后,则是与西部结缘,创作多为民歌。
所以前期王洛宾作品特点是歌曲前期多是慷慨激昂为主,能鼓舞士气。
后期民歌,则贴近生活,朗朗上口。
王洛宾作曲家,他可以说是个土洋结合的音乐人,他受到过正统的音乐教育,又是出生于书香门第。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50期一个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毁誉参半的“西北王”,一个是名闻遐迩的“西部歌王”,在国内外歌坛享有盛誉的著名音乐人。
马步芳与王洛宾,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传奇人物,因为西部动人的民歌,竟然结下了半世友情。
一路向西创作动人歌曲1913年12月28日,王洛宾生于北京。
因祖父是民间艺术家,一生酷爱音乐,这种家庭氛围深深地影响了王洛宾。
中学毕业后,他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后在北京京绥铁路扶轮中学担任音乐老师。
1938年,王洛宾前往兰州,加盟中共组织的抗战剧团。
一路上,大西北的民俗风情和动人的民间音乐深深地打动了王洛宾,他一路西行一路采风,改编创作了后來传唱久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等。
马步芳是甘肃河州(今临夏)人,“陕甘回民动乱”首领马海晏之孙。
1938年3月,马步芳出任国民党青海省政府主席。
不久,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来到西宁慰问演出。
那天,登台的王洛宾穿一件白衬衣,外着黑坎肩,头上还戴着一顶雪白的帽子,看上去英俊洒脱。
他亮开嗓子唱起来,那优美动人的《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深深感染了现场每一位观众。
王洛宾的音乐才华给马步芳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亲自面见王洛宾,希望他能留在青海,留在自己身边。
王洛宾婉言谢绝了。
就在抗战剧团即将离开青海时,马步芳派人再次找到王洛宾,给他留下自己的名片,希望王洛宾以后有困难随时与他联系。
马步芳疏通关系释放王洛宾1941年1月,国民党特务机关以“有共产党嫌疑”的罪名将王洛宾抓了起来。
王洛宾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三年。
一次,王洛宾写了一封信,想办法让人送到青海省驻兰州办事处转交马步芳。
马步芳得知消息,大吃一惊,花大钱托人疏通关系,将王洛宾保释出狱。
马步芳举行隆重的酒宴为王洛宾压惊。
王洛宾对马步芳的知遇之恩充满感激,决定留在青海工作。
为了鼓舞士气,马步芳请王洛宾为青海抗日远征军谱写一首军歌。
西部歌王——王洛宾在运城
周行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五十五年后又重逢阳春三月。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
山西省运城农校僻静的家属区内,走来了一位奇特的老人,只见他手捧一束鲜花,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教师王铎元的院子。
在大门口,他犹豫片刻,显然是在平抑自己激动的情绪,正待要迈步入内,却和从里面闻声奔出来的女主人罗力立相遇。
罗力立望着这位戴着鸵色大礼帽、细边眼镜,身穿深兰色条绒夹克衫,胡须花白、面色红润的老人一下子便楞了:这不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人称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叔叔吗?虽说分别已经五十年了,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但那乐观、刚毅的面孔,和那永远充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周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6
【相关文献】
1."西部歌王"王洛宾第一部音乐作品集出版的背后故事 [J], 庞国翔;庞滔滔
2.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永远的歌王 [J], 双蝶;宋君
3.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与"西部歌王"王洛宾故事 [J], 吴志成
4.纪念西部歌王王洛宾经典金曲演唱会 [J], 无
5."西部歌王"王洛宾墓志铭追忆 [J], 高天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歌王"王洛宾王洛宾,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艺术家。
他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却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履行着他对音乐的热爱。
他是第一个以汉字符号和音乐符号,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以各自专属的语言系统和乐音系统为载体而流传下来的民歌记录下来,编译定型,使西部民歌从民间不稳定的口头流传变为书面传播,实现了中国西部民歌传播形态的重大转变,同时填补了西北地区民歌采集的空白"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使新疆少数民。
族的民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沁人心脾,广泛流传,在当时的音乐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西部民歌热潮。
人们对其音乐作品的喜爱,甚至在当时人民群众中掀起了一股"王洛宾热"的浪潮。
半个多世纪中,王洛宾老先生的足迹遍布大西北,先后收集整理,改编创作了近1000余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其中不少作品已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之作,有的还在世界各地传唱,究其主要的创作特征涉及到以下几点:(一)植根民间,民族风格浓郁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取自民间,又回归民间,蕴含浓郁的民族风格。
他曾说过:"民族语言本身既带有民族气质,在曲调中只要保留一点民族语言的线条及节奏,必然会反映出一定的民族气质。
"半个多世纪,王洛宾老先生植根于中国西部这片多民族的沃土之中,从事着收集,整理西部少数民族民歌这项工作,他就像维吾尔族的民间艺人和哈萨克族的民间游吟诗人一样,来往于民众之中,从甘肃到青海,从青海到新疆……到处都留下了他的创作足迹。
许多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少数民族,存储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从而积淀成了一个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多姿多彩,绚丽万状的音乐宝库。
正是这些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深深地吸引并滋养着王洛宾。
也正是这片肥沃的民族文化土壤,为王洛宾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浓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