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段整理数据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5.92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2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分组;2.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3.通过几组数据的统计分析,学生能够说明分段统计对数据的准确度和直观性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如何把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组;2.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
三、教学准备1.硬件设备:教学用电脑、投影仪等设备;2.教学资源:标准数据、可视化数据统计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和数量有关的数据; 1.2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整理的优点及重要性; 1.3 提出课题,并简要说明本节课的目标。
2. 知识讲解2.1 分组的概念和方法 - 什么是分组 - 如何分组 - 为什么要分组2.2 分段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 - 分段原则 - 合理分段的重要性 - 分段方法3. 练习和应用3.1 进行实际的数学题目练习,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给出的标准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 3.2 加入一些生活实例,进行实际分组练习;4. 实践应用及讨论基于实际数据,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分组和整理,分析各组数据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分析结论,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掌握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并对分组整理后的数据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与讨论。
五、教学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3.强调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分组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具体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分析,深入贯彻理论知识应用,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思维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2. 运用分段整理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明确分段整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分段整理统计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据,尝试运用分段整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通过讲解概念、方法,让学生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数据的分段整理,学会将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分段整理,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大家遇到过哪些数据?统计学生的回答,引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2. 学习内容(1)什么是分段整理教师先通过图表、生活实例为学生讲解什么是分段整理,为下一步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做好铺垫。
(2)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小明一周课外阅读量表为例,教师演示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跟着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小明一周的课外阅读量表:课外阅读量(分钟)分段人数0-20 520-40 840-60 1260-80 380-100 2(3)练习及小结教师出示与小明一周课外阅读量表类似的数据表,并由学生试着进行分段整理,确保学生掌握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最后由教师总结,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能多多观察和收集数据,并且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课堂互动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常见问题及典型案例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
4. 作业布置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组的分段整理,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掌握知识的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进行数据的分段整理上遇到了困难,因此我决定增加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分段整理数据的能力。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能够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分段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1. 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
2. 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教学难点:1. 合理分段的方法和技巧。
2. 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据分段整理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据整理方法,如排序、分类等。
2. 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数据整理方法吗?二、探究(10分钟)1. 引入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解释什么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2. 通过示例,演示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观察示例,总结数据分段整理的规律和技巧。
三、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进行数据分段整理的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四、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数据分段整理结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根据分段整理后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分段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醒学生注意数据分段整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六、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据分段整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示例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并能够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分段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分段整理数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如画“正”字、写数等)整理数据,并能分段表示数据,从而培养学生整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
但学生在整理数据时,往往只关注到数据的数量,而忽视了数据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整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数据整理的过程,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数据整理的过程,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据整理的过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数据整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纸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数据整理的工具(如画“正”字、写数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调查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出数据整理的需求。
然后提问:“我们应该如何整理这些数据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整理这组数据呢?”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数据的分段整理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和意义,能够将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能从中获取信息。
教学内容:1. 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 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3.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使用教学步骤: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 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
例如,可以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分段整理,便于了解同学们的身高分布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如便于观察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第二部分: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10分钟)1. 介绍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包括等距分段和不等距分段。
2.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数据分段整理。
例如,可以将班级同学的年龄数据进行等距分段整理,如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段间隔,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数据。
第三部分:统计图表的绘制和使用(10分钟)1. 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2.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统计图表。
例如,可以绘制一个条形图来表示班级同学的年龄分布情况。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如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的规律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方法和统计图表的绘制和使用。
2. 示例法:通过具体的示例,让学生学会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统计图表的绘制和使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和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段间隔。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认真听讲等。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图表绘制的题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在讲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统计图表的绘制时,要注意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设计汾西县第一小学要燕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4.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每桌六张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质疑同学们,我们每天到学校都要穿上什么?生:校服师:校服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最近学校计划为我们订制一套冬季校服,你们高兴吗?师:那么做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呢?生:需要知道一个班有多少人需要定校服,还需要知道每一个人的身高。
师:对,做校服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每个定校服同学的身高,测量身高并记录下来,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师:请看这是我们之前完成的同学们的身高记录单。
师:看到这张记录单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我们需要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做校服肯定有个制作的标准。
师:针对每个同学不同的身高,服装厂有一个制作标准:一般分为“小号、中号、大号”三种尺寸。
根据儿童服装制作标准,一般10个厘米为一个号。
出示:小号:130~139厘米中号:140~149厘米大号:150~159厘米师:像这样以10个厘米为一个身高范围就是对数据进行的分段。
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生: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师: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校服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
(板书:分段整理)师:下面就让我们依据学路建议,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身高与服装型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段整理数据。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0~74页。
三维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实行整理,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能综合使用已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难点:能根据要求绘制条形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介绍学校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二、新课教学1、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问: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
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刚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根据刚刚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问:现在根据这张表你能够知道什么?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实行分类,这样我就能够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让学生自己理解书上的知识,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 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问:要想准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2) 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 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分段的概念
2.掌握数据分段的方法
3.能够应用分段整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数据分段的概念
2.数据分段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真实情境中数据分段方法的应用
2.对数据分析结果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
1.案例教学法
2.互动教学法
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1. 课前预习
1.让学生通过做题来热身,并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
2.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以便能够更好地跟进课堂内容
2. 导入
通过一组实际的数据,让学生了解数据的分段整理,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数据分段整理?
2.分段整理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进行数据分段整理?
3. 提高
1.通过举例讲解如何进行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2.通过实际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完成具体的数据分段整理
3.引导学生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理解,以便能够应用到更多实际问题中
4. 巩固
1.给学生布置相关习题,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2.让学生互相相互交流和讨论,以便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印象和记忆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以便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数据分段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应用此方法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此外,通过案例和实验等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以便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及时给学生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段整理数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更清晰地了解数据,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据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分段整理数据方面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操作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自主地进行数据的分段整理。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准备数据处理软件或者工具,方便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3.分组讨论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数据,让学生尝试进行分段整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或者工具,对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数据的分段整理一、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用画正字法有序的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看!学校鼓号队在表演!精彩吗?服装漂亮吗?想参加吗?参加就要购买队服,你穿多大的?2.这位同学(小个子同学)的衣服穿在这位同学身上(大个子)合适吗?反过来呢?所以购买服装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的?(也就是身高决定的)3.指明问:你的身高是多少?还有1()1厘米的吗?……二、教学新课 1.数据的分段整理(1)那是不是要给每个厘米数都做一种衣服呢?131厘米做一种,132的做一种,133的做一种,……?为什么不用?看看服装厂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出示:小号:120—129厘米中号:130—139厘米大号:140—149厘米问:服装厂生产了几种不同规格的队服?什么身高段穿什么号?(小号:120—129cm 中号:130—139cm 大号:140—149cm)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分段后比较方便,揭示分段)追问:你的身高是多少?归在哪一段?穿什么号?(2)出示记录表这是老师收集学校鼓号队队员身高情况。
问:帮老师看看,小号买几套,中号、大号呢?看不出来怎么办?学生交流方法。
(3)引导学生整理数据。
指出:可以把记录单上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问:用什么方法来整理数据呢?为什么选择画正字?(更清楚)追问:数据很多,画正字的时候要什么?(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各自统计,教师巡视。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方法,能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段整理和统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意义。
2.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方法。
3.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地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解释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
(2)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讲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包括等距分段、不等距分段等,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分段整理的方法。
(3)数据统计的方法讲解数据统计的方法,包括频数、频率等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数据统计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对给定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高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家里的日常开支进行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2. 请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并进行分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方法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数据分析、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统计——分段整理数据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Statistics-sorting data by stage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统计——分段整理数据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70页~第74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2.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3.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是合作学习还是独立学习及选择学习方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一层次谈话:梅峰小学下个月要参加一次鼓号比赛,她们最近一直在坚持训练,很想在这次鼓号比赛中获胜,但是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请大家一起帮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们该为这次鼓号比赛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获胜呢承接:刚才有同学提到要统一服装,这个主意不错,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提问:梅峰小学准备给鼓号队统一购买服装,购买服装时又要考虑什么问题呢这些信息你看得懂吗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追问:如果你是鼓号队员,你应该选择哪一种鼓号服呢为什么第二层次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会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服装.那怎样才能知道梅峰小学鼓号队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呢这是鼓号队员的身高(出示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表格),这1号队员,他又应该选择哪一套服装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那2号队员呢3号呢4号呢追问:我们要把鼓号队员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3段)是哪三段呢(设计意图: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境当中,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二,合作交流,探索统计方法探究: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请同学们小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记录单,完成统计表.当然,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学来报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最后,要对记录和整理的过程进行检验.(学生同桌合作进行统计)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来交流一下谈话:合计是多少人呢那么这个合计40人是怎么来的呢合计中的40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合计还能对我们统计出来的每一段的人数进行检验.当然,我们还要及时地把这张统计表的日期填好.追问:我们已经完成了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的统计表,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还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在理念和行为上进行了角色的转变,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与反思,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多种整理方法的展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策略的多样性,真正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落到实处.)三,回顾交流,总结统计感受.回顾: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板书: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填统计表,分析结果)小结:其实像这样根据身高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的方法我们叫做分段整理数据,(同时板书课题:分段整理数据)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整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回顾,总结,交流,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四,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1)运用:其实象这样的分段整理,并根据分段整理的结果进行统计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是很多的,同学们看,这是四年级二班女同学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记录,(出示想想做做1)你能根据上面这些数据填写统计表吗提问:要完成这张统计表,得到这里每一段的数据,老师觉得还要做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你知道是什么吗(分段整理)启发:我们还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段整理,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并把你整理的过程简要地记录在这些数据和表格的当中,然后,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统计表.汇报:谁来汇报一下每段的人数(学生汇报),他统计得对吗你能不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的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指出:还有几位同学最后的数据不准确,看来,整理数据或者计算数据的时候还要细心一点.设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呢你还有没有什么看法,或者什么建议要对四年级二班的女同学说的运用(2)承接:经常注意锻炼身体,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其实,人的体质的好坏除了要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很多时候还跟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关系,特别是跟我们日常的空气质量有关系,空气质量到底会对人类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提问:现在同学们已经对空气质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无锡,它的空气质量情况又如何呢你们想了解吗出示第二题,你能根据污染指数的分级规定,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再根据整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学生进行统计)汇报:谁能汇报一下统计的结果他的统计结果正确吗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第三题(改成黑板出示南京市)学生分组统计并指名板演问:看了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启发:我们南京市近几年由于工业以及运输业不断迅猛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空气污染,所以,2004年4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南京也赫然在列,当然,我市为了提高空气质量,近几年已经提出使用无废气燃料和开展禁摩运动,争取把南京市建设成一个空气清新的绿色城市.相信同学们也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设计意图:进一步系统完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播放"你知道吗"五,全课总结,延伸发展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又哪些收获今天课后,老师还给同学们留了一个作业,(出示上海市空气质量统计表)请你根据刚才我们完成的统计表,写一份对所有工业,企业的建议.题目就是:我想对你们说…….(设计意图:写"建议书"的作业,激起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强烈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品尝到学习的乐趣.)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分段整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数据的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表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制作统计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通过数据的分段整理,更好地了解数据的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段整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具体的数据分段整理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分段整理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数据分段整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据分段整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意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分段整理数据-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2. 演示法:演示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分段整理数据的PPT,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讲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和意义通过PPT,讲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3. 演示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PPT,演示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4.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意义。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3.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演示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这个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3. 演示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一步:数据的收集在演示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来源。
数据可以来自于调查、实验、观察等多种途径。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展示如何收集数据。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然后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
第二步:数据的分类收集到数据后,接下来要对数据进行分类。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标版四级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4页。
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1、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材提供了为鼓号队员买服装这一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初步认识了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3、分段整理数据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主设计分段方法,并经历整理、分析的过程,感受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同学们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也很整齐。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快就要给你们换新校服了,那么我们在换新校报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1、师: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2、师:你们当初的身高记录单,老师还替你们保留着呢。
3、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雄州镇中心小学四(2)班学生身高记录单编号姓名身高(cm)编号姓名身高(cm)编号姓名身高(cm)编号姓名身高(cm)1于宏林12815王琪阳13529朱瑶13443杨涛1372朱明星14716陶勇14430林招13444朱敏1384吴昊13017卢雪峰14031卢瑾13745姚宁1393彭伟13618卢宇14132王欣13946陈鑫子杰1435陈宇婷14519曹磊14133卢翔宇13447吴婷婷1506林宇星13520厉远亮13134王镜月14648卢义勋1407朱晓存14621柏领14335吕守红12649陈健超1458周悦13422刘莉14036林南14850卢念慈1409吴涛14123许梦雪15237徐浩1365110王燕秋14524王磊14338朱思瑶1235211戴永康13825叶桐12639陈晨1375312胡敏14726柏扬13440杨雅菲1315413沈培林12127谢磊13341王浩1375514万舒俣14328吴宇婷13642夏静文133564、师:有谁能告诉我你们在换新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根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70页~第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是合作学习还是独立学习及选择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一层次
谈话:梅峰小学下个月要参加一次鼓号比赛,她们最近一直在坚持训练,很想在这次鼓号比赛中获胜,但是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请大家一起帮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们该为这次鼓号比赛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获胜呢
承接:刚才有同学提到要统一服装,这个主意不错,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提问:梅峰小学准备给鼓号队统一购买服装,购买服装时又要考
虑什么问题呢这些信息你看得懂吗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追问:如果你是鼓号队员,你应该选择哪一种鼓号服呢为什么
第二层次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会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服装.那怎样才能知道梅峰小学鼓号队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呢
这是鼓号队员的身高(出示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表格),这1号队员,他又应该选择哪一套服装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那2号队员呢3号呢4号呢
追问:我们要把鼓号队员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3段)是哪三段呢
(设计意图: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境当中,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统计方法
探究: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请同学们小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记录单,完成统计表.当然,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学来报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最后,要对记录和整理的过程进行检验.
(学生同桌合作进行统计)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
面来交流一下
谈话:合计是多少人呢那么这个合计40人是怎么来的呢合计中的40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
合计还能对我们统计出来的每一段的人数进行检验.当然,我们还要及时地把这张统计表的日期填好.
追问:我们已经完成了鼓号队员身高情况的统计表,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还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理念和行为上进行了角色的转变,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与反思,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对学生多种整理方法的展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策略的多样性,真正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三,回顾交流,总结统计感受.
回顾: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板书: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填统计表,分析结果) 小结:其实像这样根据身高进行分段整理,再进行统计的方法我们叫做分段整理数据,(同时板书课题:分段整理数据)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整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回顾,总结,交流,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四,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1)
运用:其实象这样的分段整理,并根据分段整理的结果进行统计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是很多的,同学们看,这是四年级二班女同学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记录,(出示想想做做1)你能根据上面这些数据填写统计表吗
提问:要完成这张统计表,得到这里每一段的数据,老师觉得还要做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你知道是什么吗(分段整理)
启发:我们还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段整理,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并把你整理的过程简要地记录在这些数据和表格的当中,然后,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统计表.
汇报:谁来汇报一下每段的人数(学生汇报),他统计得对吗你能不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的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指出:还有几位同学最后的数据不准确,看来,整理数据或者计算数据的时候还要细心一点.
设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呢你还有没有什么看法,或者什么建议要对四年级二班的女同学说的
运用(2)
承接:经常注意锻炼身体,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其实,人的体质的好坏除了要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很多时候还跟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关系,特别是跟我们日常的空气质量有关系,空气质量到底会对人类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提问:现在同学们已经对空气质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生活的城
市——无锡,它的空气质量情况又如何呢你们想了解吗
出示第二题,你能根据污染指数的分级规定,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数据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再根据整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
(学生进行统计)
汇报:谁能汇报一下统计的结果他的统计结果正确吗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第三题(改成黑板出示南京市)
学生分组统计并指名板演
问:看了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
启发:我们南京市近几年由于工业以及运输业不断迅猛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空气污染,所以,2004年4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南京也赫然在列,当然,我市为了提高空气质量,近几年已经提出使用无废气燃料和开展禁摩运动,争取把南京市建设成一个空气清新的绿色城市.相信同学们也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设计意图:进一步系统完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播放"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延伸发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又哪些收获
今天课后,老师还给同学们留了一个作业,(出示上海市空气质量统计表)请你根据刚才我们完成的统计表,写一份对所有工业,企业的建议.题目就是:我想对你们说…….
(设计意图:写"建议书"的作业,激起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强烈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