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亚热带植被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65
建水县植被类型建水县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云南松)、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中的常绿种类为多,草本植物中也有常绿的蕨类植物。
由于地势起伏,气候、土壤基质条件不一致,形成垂直地带性植被明显分布的特点,加上长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演替为次生植被。
可分以下几种主要植被类型。
一、北热带季雨林植被类型分布在建水县境南部红河北岸曼法、乍拉、格士、雨尼、阿土一带低热河谷,海拔230—1000米之间,显示北热带季雨林植被自然景观。
同时又因小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群落,植被组成较复杂,种类繁多。
高层植物多集中于村寨、道旁和低沟谷地带,山坡面多为稀树,树种有榕、红栎、酸角、火绳、荔枝、芒果、黄木、橄榄、攀枝花、大叶竹、菠萝蜜等。
中层植物主要有:三棱金刚、仙人掌及荆棘灌丛。
藤本植物主要有:血藤、腊藤、泡心藤等及其他附生植物。
禾本科牧草主要有扭黄茅、黄背草、青香茅等,在不同的小地形上可形成单优群落。
其次有臭根子草、铁杆草、木兰、荩草、马塘草、狗牙根、野花生、莎草,雀稗、竹叶菜、龙须草等,亦在不同的小地境上相互伴生。
有毒害草狼毒呈零星分布。
二、南亚热带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500米之间的坝区和半山区,范围较广。
植物类型的组合复杂,常见的高大乔木有云南松次生幼小疏林、思茅松幼树、攀枝花、乌桕、桉、榕、柏、柿、石榴、女真子及栎类次生矮灌丛等。
刺灌丛多见苦刺、牛角刺、鸡脚刺,绿皮刺等。
禾本科牧草有黄背草、青香茅、扭黄茅等,能构成单优群落,其次臭根子、沟颖、野古、荩、白茅、蔗茅草等,呈较多的分布。
田埂、地边的马塘、车前、莎、水蔗、双穗雀稗草等也较多。
恶性害草紫茎泽兰在沟谷、山麓等阴湿地形上已构成对自然草场原生植被的大量侵害,以致取代禾本科牧草形成单优群落。
三、中亚热带云南松和阔叶林植被类型分布范围较大,主要在海拔1500—1800米间的南部、西部、东部和东北部山地云南松疏林地带。
高层植物单优种主要为云南松,其次栎类阔叶植物林分布于山箐沟谷低洼地。
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
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其它有关的自然要素。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水热条件的组合配置不同,因而导致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图14-1)。
图14-1植被分布与不同水热条件的关系阴影区是土壤和火对植被边界的影响(仿Whittaker,1975)一、热带植被类型(一)热带雨林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以内,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气候区。
全世界的热带雨林,可划分为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热带雨林区和印度—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区。
区内水热条件充沛,平均温度为25~30℃,平均年温差只有1~6℃,无明显的冬季和旱季,年降水量约2000~4000mm,多的可达12000mm(如夏威夷),空气中相对湿度达90%以上。
土壤为砖红壤,质地为壤质或粘质,土壤内缺乏盐基,也缺乏植物养料,几乎都呈酸性,腐殖质含量因分解而低下,土层内富有铁铝氧化物。
植被群落最明显的特点是大量种类组成乔木层,在1hm2范围内,可能有40~100种之多。
树冠参差不齐,色彩不一,树干高大笔直,分枝少,具有板状根(如紫茉莉、龙脑香科植物)、气生根(如榕树属植物)。
中型叶或大型羽叶常绿,下层植物常具滴水叶尖及花叶现象。
茎花现象也是雨林乔木的一个特征。
另外,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几个层片,构成了雨林的特殊景观。
中国雨林是印度—马来西亚雨林群系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二)季雨林季雨林(monsoon forest)是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类型,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
由于东南亚的季风最盛行,故季雨林在那里分布面积最大,且发育最为典型,分布在印度德干高原、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的干热河谷和盆地中。
年平均气温25℃左右,年降水量800~1500mm,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群落有季相变化,群落高度较低,主要树种干季落叶,雨季到来时又开始长叶并相继开花,由于花期比较集中且某些植物具有大型花,使季雨林的外貌显得华丽,下层有常绿树种,具有旱生特征,林内有少量藤本和附生植物。
第五章亚热带植被第二节亚热带的植被类型亚热带位于热带和温带之间,亚热带明显分为三种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西岸-----地中海气候------常绿硬叶林;内陆-------亚热带荒漠气候-----亚热带荒漠。
一、常绿阔叶林(一)环境特征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特点是夏季炎热而潮湿。
年均温16——18℃,年雨量1000——1500㎜,夏天降雨多,冬季降水虽少,但没有明显的干旱,空气湿度大,相对湿度75—80%,云量多。
2、红壤、黄壤(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四个科的树种组成,是建群种。
2.外貌:①乔木高度差不多,林冠呈波浪形②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70%③乔木叶子以小型叶为主。
④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3.群落结构群落的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
1)乔木层:可分为三个亚层①第一亚层:以壳斗科、樟科植物为主,高度约16—20m。
②第二亚层:以樟科、山茶可、木兰科植物为主③第三亚层:与灌木层交错。
2)灌木层:以杜鹃花科、乌饭树科(乌饭树是杜鹃科一种常绿灌木,树高不足3米,花不鲜,果又小,毫无引人注目之处。
然而,临清明节前夕的“寒食节”,乌饭树叶在江淮流域一带却成了抢手货,人们争相采摘、购买,用于制作乌米饭。
乌饭树叶性平,味淡,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铁、硼、锰、锌等微量元素,具有强精补肾,壮筋骨,明目乌发,防老驻颜作用。
所含黑色素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
经常食用乌米饭,能使人青春常驻,健康长寿。
除叶子外,乌饭树的根、皮、果亦具有强精补肾、防老驻颜、明目乌发作用。
乌饭树是人类保健、美容、长寿之宝。
)、山矾科(山矾科,又称灰木科,只有一属大约250种,广泛分布在亚洲、澳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130余种,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的地区。
本科植物都是乔木或灌木,有落叶的也有常绿的,单叶,互生;花两性,辐射对称;果实为核果或浆果。
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
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其它有关的自然要素。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水热条件的组合配置不同,因而导致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图14-1)。
图14-1植被分布与不同水热条件的关系阴影区是土壤和火对植被边界的影响(仿Whittaker,1975)一、热带植被类型(一)热带雨林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以内,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气候区。
全世界的热带雨林,可划分为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热带雨林区和印度—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区。
区内水热条件充沛,平均温度为25~30℃,平均年温差只有1~6℃,无明显的冬季和旱季,年降水量约2000~4000mm,多的可达12000mm(如夏威夷),空气中相对湿度达90%以上。
土壤为砖红壤,质地为壤质或粘质,土壤内缺乏盐基,也缺乏植物养料,几乎都呈酸性,腐殖质含量因分解而低下,土层内富有铁铝氧化物。
植被群落最明显的特点是大量种类组成乔木层,在1hm2范围内,可能有40~100种之多。
树冠参差不齐,色彩不一,树干高大笔直,分枝少,具有板状根(如紫茉莉、龙脑香科植物)、气生根(如榕树属植物)。
中型叶或大型羽叶常绿,下层植物常具滴水叶尖及花叶现象。
茎花现象也是雨林乔木的一个特征。
另外,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几个层片,构成了雨林的特殊景观。
中国雨林是印度—马来西亚雨林群系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二)季雨林季雨林(monsoon forest)是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类型,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
由于东南亚的季风最盛行,故季雨林在那里分布面积最大,且发育最为典型,分布在印度德干高原、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的干热河谷和盆地中。
年平均气温25℃左右,年降水量800~1500mm,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群落有季相变化,群落高度较低,主要树种干季落叶,雨季到来时又开始长叶并相继开花,由于花期比较集中且某些植物具有大型花,使季雨林的外貌显得华丽,下层有常绿树种,具有旱生特征,林内有少量藤本和附生植物。
2023-2024学年5.2土壤(讲义)-【帮课堂】高一地理同步学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 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
( )2. 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 )3. 土壤处于大气圈与水圈紧密结合的地带,空气和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 )4. 在土壤中,耕地土壤剖面最为复杂。
( )5. 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
红壤几乎遍布全省海拔500m~900m以下的丘陵山地,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0.1%。
浙江省遍布丘陵山地的红壤,腐殖质少,肥力较低。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人类活动D.植被6.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很小一部分(一般情况耕作层土壤有机质约为5%),但它在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森林土壤剖面及其被改造后的有机质含量变化。
图中③层颜色较浅,是因为()A.有机层——有机质分解多B.腐殖质层——枯枝落叶多C.母岩层——风化碎屑物多D.淋溶层——矿物质淋失多7.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黑土地作为宝贵的农业战略资源,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肥力呈下降趋势。
为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2022年8月1日,《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温度低B.有机质多C.矿物质丰富D.土壤湿润9.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分布面积广,主要是因为该地气候()A.湿热B.干热C.冷湿D.干冷10.提高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肥力的措施合理的是()A.施用化肥B.秸秆还田C.修建梯地D.治理污染11. 下列属于提高土壤肥力的合理做法是()A.合理使用农家肥B.大量施用化肥C.持续耕作D.海水灌溉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
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
树木终年常绿,叶子比较大。
夏季生长速度快,冬季气温低生长速度慢,树木种类繁多,比较高大茂密。
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南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都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形成机制亚热带大陆东岸因地处回归线附近,故形成亚热带气候。
又地处副热带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偏角超过120度,形成了季风;又其降水受行星风带和巨大地形影响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季节变化都很显著,因而形成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种生态类型的植物群落结构是壳斗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木犀科等为主,通常有1至多个优势种,其中乔木常又可分为乔木上层和亚层,林下有比较明显的灌木层和草本层。
这种植被类型的植物种类最丰富,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毛竹林或竹木混交林等。
气候特征其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
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主要分布我国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温和湿润。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什么?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
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
2、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巴西中部。
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湿季草原一片葱绿,干季草原一片枯黄)。
3、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第二节亚热带的植被类型亚热带位于热带和温带之间,亚热带明显分为三种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西岸-----地中海气候------常绿硬叶林;内陆-------亚热带荒漠气候-----亚热带荒漠。
一、常绿阔叶林(一)环境特征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特点是夏季炎热而潮湿。
年均温16——18℃,年雨量1000——1500㎜,夏天降雨多,冬季降水虽少,但没有明显的干旱,空气湿度大,相对湿度75—80%,云量多。
2、红壤、黄壤(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四个科的树种组成,是建群种。
2.外貌:①乔木高度差不多,林冠呈波浪形②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70%③乔木叶子以小型叶为主。
④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3.群落结构群落的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
1)乔木层:可分为三个亚层①第一亚层:以壳斗科、樟科植物为主,高度约16—20m。
②第二亚层:以樟科、山茶可、木兰科植物为主③第三亚层:与灌木层交错。
2)灌木层:以杜鹃花科、乌饭树科(乌饭树是杜鹃科一种常绿灌木,树高不足3米,花不鲜,果又小,毫无引人注目之处。
然而,临清明节前夕的“寒食节”,乌饭树叶在江淮流域一带却成了抢手货,人们争相采摘、购买,用于制作乌米饭。
乌饭树叶性平,味淡,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铁、硼、锰、锌等微量元素,具有强精补肾,壮筋骨,明目乌发,防老驻颜作用。
所含黑色素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
经常食用乌米饭,能使人青春常驻,健康长寿。
除叶子外,乌饭树的根、皮、果亦具有强精补肾、防老驻颜、明目乌发作用。
乌饭树是人类保健、美容、长寿之宝。
)、山矾科(山矾科,又称灰木科,只有一属大约250种,广泛分布在亚洲、澳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130余种,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的地区。
本科植物都是乔木或灌木,有落叶的也有常绿的,单叶,互生;花两性,辐射对称;果实为核果或浆果。
植被类型知识点梳理总结一、植被类型的划分1.根据气候环境的不同,植被类型可分为热带植被、亚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和寒带植被。
2.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植被类型可分为山地植被、平原植被和盆地植被等。
3.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植被类型可分为沙漠植被、荒漠植被、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等。
4.根据植被的组成成分的不同,植被类型可分为森林、草原、沙漠、湿地、裸地和农田等。
二、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范围1.热带植被:热带植被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湿热,植被茂盛。
热带雨林是热带植被的主要类型,植被丰富多样,树种丰富,密布在地表的落叶和树叶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层。
代表地区:亚马逊雨林、刚果雨林。
2.亚热带植被:亚热带植被分布在热带与温带之间的地区,气候温暖,季风明显。
亚热带植被类型较多,主要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混交林等。
代表地区:中国南方、美国南部。
3.温带植被:温带植被分布在温带地区,气候适中,四季分明。
温带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大片草原和针叶林。
代表地区:欧洲、日本、东北亚。
4.寒带植被:寒带植被分布在寒带地区,气候寒冷,植被较为稀疏。
寒带植被主要有冻原、苔原和冰川植被。
代表地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
5.山地植被:山区气候复杂多变,植被类型多样,主要有森林、草甸和裸岩植被。
代表地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6.沙漠植被: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主要是一些多肉植物和荒漠灌木。
代表地区: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7.草原植被:草原分布在温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内陆地区,气候干燥,植物以禾草为主。
代表地区:美国大平原、蒙古高原。
8.森林植被:森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
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地理环境,森林可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季雨林等。
代表地区:亚马逊雨林、北美枫林。
三、植被类型的保护和利用1.植被类型的保护:植被的保护是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保护植被有助于维持大气的稳定、净化水源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1各气候类型对应的主要植被都是什么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的植被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在南纬10度和北纬10度之间。
全年受赤道低压掌握,高温多雨。
相应的植被-热带雨林带。
2.北南纬10度之间的热带草原气候——北回归线。
它受赤道低压和风带的交替掌握,全年暖和酷热,干湿季节明显。
相应的植被-稀树草原带3.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度和南纬10度之间的大陆东海岸的北回归线。
相应的植被——热带季节性雨林带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位于大陆的西部和内陆部分,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30度。
受副热带高压或台风带掌握。
全年干旱少雨。
应当留意南亚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
相应的植被——热带沙漠带5.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海岸南纬25度至北纬35度之间。
这也是一种特别的气候类型:只在大陆的东海岸。
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潮湿。
相应的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6.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纬30~40度之间。
注:仅在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掌握,雨量较少,冬季受西风带掌握,雨量较多。
因此,夏天酷热干燥,冬天暖和潮湿。
相应的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7.温带季风气候,特别的气候类型,主要在北纬35-50度之间的东部。
由于冬季风和夏季季风的交替掌握,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酷热多雨。
相应的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带8.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部南北40-60度之间。
注:仅在大陆西岸。
这里常年受西风掌握,暖和潮湿。
相应的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带9.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内陆。
由于常年受海洋的影响很小。
相应的植被,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10.亚寒带针叶林的气候是由极地气团造成的。
夏天短暂而暖和,而冬天漫长而寒冷。
亚刚性地带相应的植被-针叶林带。
11.寒带的苔原气候是由极地气团或冰海洋气团造成的,这些气团全年都特别寒冷。
相应的植被-寒带苔原带。
12.寒带冰盖的气候是由冰和海洋气团的影响造成的,这些气团全年都特别寒冷。
相应的植被-寒带冰盖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概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是这里的主要植被,如樟树。
主要的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等。
樟树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
特征常绿阔叶林带地区的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湿润气候。
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1月均温多在0℃以上,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
受气候的影响,树木的叶子一年四季常青,也不会落叶。
河流多为外流河,径流量有季节变化,汛期在夏季,但无结冰期。
植物种类较多,一般在1000平方米范围内可有高等植物100~130种,其中壳斗科、樟科、茶科植物种类多、比重大,其次为杜鹃花科、冬青科、山矾科植物,在中、下层林木占据较大比重。
代表性的植物有樟树、茶树、万年青等。
动物主要有猴类和鹿类,著名的猴类有金丝猴、日本猴;鹿类有毛冠鹿、白唇鹿、白尾鹿等;中国西南地区还分布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
金丝猴主要动物大熊猫是中国所特有的,而且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熊科,体色黑白相间,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
大熊猫现在的数量非常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中国国宝”,现存的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在中国的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
大熊猫因其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受到全球大众的喜爱,中国常将大熊猫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大熊猫。
29个植被类型植物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其分类和类型有着复杂的层次结构。
根据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特征,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介绍29种植被类型:1.海滩植被:海滩本身的特点,如风力,光照和盐度,决定了其特定的植物类型。
海滩植被主要由浅根植物、能耐盐的植物和海浪侵蚀植物组成。
2.沼泽植被:沼泽植物是湿润的森林,主要由植物的水生植物组成,具有芦苇、泥荚、沼泽藤等。
3.亚热带森林植被:位于低纬度海岸线,气候温暖和潮湿,是植物生长的非常理想的环境。
亚热带森林植被主要由香椿、杉木、榉木、苦楝等植物组成。
4.热带雨林植被:位于赤道地区的一种植被,具有可观的植物多样性,由诸如栗树、泰利拉克、木胶脂等植物组成。
5.沙漠植被:位于极端干旱的地区,多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土壤质地粗糙平滑,含有盐分和沙粒,由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6.沼泽湿地植被:位于湿地地带,一般在河岸、湿地或湖泊附近,土壤湿润,植物多样性丰富,由高大的植物(如柳树)和矮小的植物(如青苔)组成。
7.盐沼植被:位于盐沼地带,很少雨水侵蚀,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高,由叶状盐生植物,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组成。
8.滩涂植被:位于海岸线周围的淤泥地带,有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由植物构成,如海芦草、滩涂杜鹃和滩涂杜鹃。
9.沿海滩涂植被:位于海岸线附近,土壤湿润,受潮,由高大植物,如椰子树、高大芦苇和紫萁藻等植物组成。
10.河谷植被:河谷植被主要由水生植物和与水性有关的落叶乔木植物组成,如桤木、榆树、白桦和楸木等。
11.河岸植被:河岸植被主要由植物构成,如芦苇、泥荚和芦根等,它们能够调节水分和氧气,同时防止河岸水位波动。
12.野林植被:野林植被主要由乔木植物和灌木植物组成,如杨树、枫树、蒙古核桃和樟树等。
13.湿地植被:湿地植被主要由水生植物组成,如芦苇、水芹、芦笋、莎草等。
14.针叶林植被:针叶林植被主要由针叶树木植物组成,如云杉、杉木、黑松、落叶松等。
15.草原植被:位于温带地区,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植物密度大,由高大植物(如草本植物)和矮小植物(如青苔)组成。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地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希腊、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另外在黑海沿岸的乌克兰克里木半岛、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共和国南部,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西南部,南澳大利亚州东南部和墨累-达令河中下游地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西坡的智利中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西部等地区也有分布.一般来说,只要是地中海气候区都有其分布,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
199条建筑设计知识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3.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4. 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5. 电影放映院不需采光6. 点式住宅可设天井或平面凹凸布置可增加外墙面,有利于每层户数较多时的采光和通风7. 对结构形式有规定性的有大小和容量、物理环境、形状的规定性8.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9.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10. 橙色是暖色,而紫色含有蓝色的成分,所以偏冷;青色比黄色冷、红色比黄色暖、蓝色比绿色冷11. 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12. 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13. 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14. 冷色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气氛15.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三元色为红、黄、蓝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18. 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19.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20. ‘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21. 人眼观赏规律H 18°~45°局部、细部2H 18°~27°整体3H <18°整体及环境22. 黄金分隔比例为1:1.61823. 通风屋面只能隔离太阳辐射不能保温,适宜于南方24. 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25. 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26. 渐变具有韵律感27. 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28. 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29. 巴西国会大厅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30. 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31.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32.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采用了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33. 当坡地坡度较缓时,应采用平行等高线布置34. 建筑的有效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35. 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36.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37.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38.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39. 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40. 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41. 建筑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42. 住宅起居室、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窗地比为1/7,其他为1/1243. 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一边临空的0.75M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44. 住宅底层严禁布置火灾危险性甲乙类物质的商店,不应布置产生噪声的娱乐场所45. 地下室、贮藏室等房间的最低净高不应低于2.0米46.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休息平台47. 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积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48. 旋转楼梯两级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处的踏步宽度要大于0.22米49.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米50. 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宜保持0.6米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35. 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36.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37.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38.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39. 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40. 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41. 建筑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42. 住宅起居室、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窗地比为1/7,其他为1/1243. 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一边临空的0.75M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44. 住宅底层严禁布置火灾危险性甲乙类物质的商店,不应布置产生噪声的娱乐场所45. 地下室、贮藏室等房间的最低净高不应低于2.0米46.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休息平台47. 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积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48. 旋转楼梯两级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处的踏步宽度要大于0.22米49.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米50. 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宜保持0.6米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35. 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36.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37.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38.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39. 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40. 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41. 建筑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42. 住宅起居室、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窗地比为1/7,其他为1/1243. 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一边临空的0.75M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44. 住宅底层严禁布置火灾危险性甲乙类物质的商店,不应布置产生噪声的娱乐场所45. 地下室、贮藏室等房间的最低净高不应低于2.0米46.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休息平台47. 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积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48. 旋转楼梯两级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处的踏步宽度要大于0.22米49.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米50. 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宜保持0.6米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51. 入地下车库的坡道端部宜设挡水反坡和横向通长雨水篦子52. 室内台阶宜150*300;室外台阶宽宜350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2.553. 住宅公用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54. 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1M(6层及以下一边设栏杆的可为1.0M),净空高度2.2M55. 休息平台宽度应大于梯段宽度,且不应小于1.2M,净空高度2.0M56. 梯扶手高度0.9M,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应为1.05M57. 楼梯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梯井净空宽大于0.11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58. 门洞共用外门宽1.2M,户门卧室起居室0.9M,厨房0.8M,卫生间及阳台门0.7M,所有门洞高为2.0M59. 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60. 卧室起居室净高≥2.4M,其局部净高≥2.1M(且其不应大于使用面积的1/3)61. 利用坡顶作起居室卧室的,一半面积净高不应低于2.1M利用坡顶空间时,净高低于1.2M处不计使用面积;1.2--2.1M计一半使用面积;高于2.1M全计使用面积62. 放家具墙面长3M,无直接采光的厅面积不应大于10M263. 厨房面积Ⅰ、Ⅱ≥4M2;Ⅲ、Ⅳ≥5M264. 厨房净宽单面设备不应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间净距不应小于0.9M65. 对于大套住宅,其使用面积必须满足45平方米66. 住宅套型共分四类使用面积分别为34、45、56、68M267. 单人卧室≥6M2;双人卧室≥10M2;兼起居室卧室≥12M2;68. 卫生间面积三件3M2;二件2--2.5M2;一件1.1M269. 厨房、卫生间净高2.2M70. 住宅楼梯窗台距楼地面净高度低于0.9米时,不论窗开启与否,均应有防护措施71. 阳台栏杆净高1.05M;中高层为1.1M(但要<1.2);杆件净距0.1172. 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预留排气机械的位置、门下设进风百叶窗或与地面间留出一定缝隙73. 每套应设阳台或平台、应设置晾衣设施、顶层应设雨罩;阳台、雨罩均应作有组织排水;阳台宜做防水;雨罩应做防水74. 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西面应采取遮阳措施75. 严寒地区的住宅出入口,各种朝向均应设防寒门斗或保温门76. 住宅建筑中不宜设置的附属公共用房有锅炉房、变压器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商店但有厨房的饮食店可设77. 住宅设计应考虑防触电、防盗、防坠落78. 跃层指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79. 在坡地上建住宅,当建筑物与等高线垂直时,采用跌落方式较为经济80. 住宅建筑工程评估指标体系表中有一级和二级指标81. 7层及以上(16米)住宅必须设电梯82. 宿舍最高居住层的楼地面距入口层地面的高度大于20米时,应设电梯83. 医院病房楼,设有空调的多层旅馆,超过5层的公建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设歌舞厅放映厅且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