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植被类型(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40
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
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其它有关的自然要素。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水热条件的组合配置不同,因而导致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图14-1)。
一、热带植被类型(一)热带雨林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以内,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气候区。
全世界的热带雨林,可划分为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热带雨林区和印度—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区。
区内水热条件充沛,平均温度为25~30℃,平均年温差只有1~6℃,无明显的冬季和旱季,年降水量约2000~4000mm,多的可达12000mm(如夏威夷),空气中相对湿度达90%以上。
土壤为砖红壤,质地为壤质或粘质,土壤内缺乏盐基,也缺乏植物养料,几乎都呈酸性,腐殖质含量因分解而低下,土层内富有铁铝氧化物。
植被群落最明显的特点是大量种类组成乔木层,在1hm2范围内,可能有40~100种之多。
树冠参差不齐,色彩不一,树干高大笔直,分枝少,具有板状根(如紫茉莉、龙脑香科植物)、气生根(如榕树属植物)。
中型叶或大型羽叶常绿,下层植物常具滴水叶尖及花叶现象。
茎花现象也是雨林乔木的一个特征。
另外,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几个层片,构成了雨林的特殊景观。
中国雨林是印度—马来西亚雨林群系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二)季雨林季雨林(monsoon forest)是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类型,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
由于东南亚的季风最盛行,故季雨林在那里分布面积最大,且发育最为典型,分布在印度德干高原、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的干热河谷和盆地中。
年平均气温25℃左右,年降水量800~1500mm,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群落有季相变化,群落高度较低,主要树种干季落叶,雨季到来时又开始长叶并相继开花,由于花期比较集中且某些植物具有大型花,使季雨林的外貌显得华丽,下层有常绿树种,具有旱生特征,林内有少量藤本和附生植物。
建水县植被类型建水县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云南松)、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中的常绿种类为多,草本植物中也有常绿的蕨类植物。
由于地势起伏,气候、土壤基质条件不一致,形成垂直地带性植被明显分布的特点,加上长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演替为次生植被。
可分以下几种主要植被类型。
一、北热带季雨林植被类型分布在建水县境南部红河北岸曼法、乍拉、格士、雨尼、阿土一带低热河谷,海拔230—1000米之间,显示北热带季雨林植被自然景观。
同时又因小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植被群落,植被组成较复杂,种类繁多。
高层植物多集中于村寨、道旁和低沟谷地带,山坡面多为稀树,树种有榕、红栎、酸角、火绳、荔枝、芒果、黄木、橄榄、攀枝花、大叶竹、菠萝蜜等。
中层植物主要有:三棱金刚、仙人掌及荆棘灌丛。
藤本植物主要有:血藤、腊藤、泡心藤等及其他附生植物。
禾本科牧草主要有扭黄茅、黄背草、青香茅等,在不同的小地形上可形成单优群落。
其次有臭根子草、铁杆草、木兰、荩草、马塘草、狗牙根、野花生、莎草,雀稗、竹叶菜、龙须草等,亦在不同的小地境上相互伴生。
有毒害草狼毒呈零星分布。
二、南亚热带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500米之间的坝区和半山区,范围较广。
植物类型的组合复杂,常见的高大乔木有云南松次生幼小疏林、思茅松幼树、攀枝花、乌桕、桉、榕、柏、柿、石榴、女真子及栎类次生矮灌丛等。
刺灌丛多见苦刺、牛角刺、鸡脚刺,绿皮刺等。
禾本科牧草有黄背草、青香茅、扭黄茅等,能构成单优群落,其次臭根子、沟颖、野古、荩、白茅、蔗茅草等,呈较多的分布。
田埂、地边的马塘、车前、莎、水蔗、双穗雀稗草等也较多。
恶性害草紫茎泽兰在沟谷、山麓等阴湿地形上已构成对自然草场原生植被的大量侵害,以致取代禾本科牧草形成单优群落。
三、中亚热带云南松和阔叶林植被类型分布范围较大,主要在海拔1500—1800米间的南部、西部、东部和东北部山地云南松疏林地带。
高层植物单优种主要为云南松,其次栎类阔叶植物林分布于山箐沟谷低洼地。
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
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其它有关的自然要素。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水热条件的组合配置不同,因而导致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图14-1)。
图14-1植被分布与不同水热条件的关系阴影区是土壤和火对植被边界的影响(仿Whittaker,1975)一、热带植被类型(一)热带雨林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以内,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气候区。
全世界的热带雨林,可划分为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热带雨林区和印度—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区。
区内水热条件充沛,平均温度为25~30℃,平均年温差只有1~6℃,无明显的冬季和旱季,年降水量约2000~4000mm,多的可达12000mm(如夏威夷),空气中相对湿度达90%以上。
土壤为砖红壤,质地为壤质或粘质,土壤内缺乏盐基,也缺乏植物养料,几乎都呈酸性,腐殖质含量因分解而低下,土层内富有铁铝氧化物。
植被群落最明显的特点是大量种类组成乔木层,在1hm2范围内,可能有40~100种之多。
树冠参差不齐,色彩不一,树干高大笔直,分枝少,具有板状根(如紫茉莉、龙脑香科植物)、气生根(如榕树属植物)。
中型叶或大型羽叶常绿,下层植物常具滴水叶尖及花叶现象。
茎花现象也是雨林乔木的一个特征。
另外,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几个层片,构成了雨林的特殊景观。
中国雨林是印度—马来西亚雨林群系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二)季雨林季雨林(monsoon forest)是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类型,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
由于东南亚的季风最盛行,故季雨林在那里分布面积最大,且发育最为典型,分布在印度德干高原、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的干热河谷和盆地中。
年平均气温25℃左右,年降水量800~1500mm,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群落有季相变化,群落高度较低,主要树种干季落叶,雨季到来时又开始长叶并相继开花,由于花期比较集中且某些植物具有大型花,使季雨林的外貌显得华丽,下层有常绿树种,具有旱生特征,林内有少量藤本和附生植物。
海拔对应的植被类型
海拔对应的植被类型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一般性的植被类型随海拔变化的情况:
1.低海拔地区(海拔0-1000米):通常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植被类型包括热带雨林、草原和灌木丛等。
2.中海拔地区(海拔1000-3000米):通常是温带气候,植被类型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等。
3.高海拔地区(海拔3000-4500米):通常是寒带气候,植被类型包括高山草原、亚高山灌丛和针叶林等。
4.极高海拔地区(海拔4500米以上):通常是高山和高寒气候,植被类型包括高山草甸、苔原和冰川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般的分类,并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也会影响植被类型的多样性。
红树林简介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朝见代特有的抬木本植中习群落,其中有高大的乔木、有矮小的灌木丛,还有草本植物。
红树林的种类繁多,但从世界范围来讲,它分为西方群系和东方群系两大类。
(我国红树林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的种类同属于东方系)。
据介绍,海南岛沿海的红树林有木榄、海莲、红树、秋茄树、角木果、海桑、瓶花木、银叶树、木果楝、海漆、桐花树、白骨壤等11科20多种。
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生长在海滨潮汐沼泽地带,它们能适应海风侵袭、盐水浸泡以及缺氧底质的生活环境。
人们称红树林为“海上森林”、“海岸卫士”。
红树植物的叶子都是很厚的,比一般的陆生叶子厚很多,且叶里饱含水分。
这是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的。
红树植物多生长在海岸或河口的水下,这些地方的水含有丰富的盐类,红树植物的根吸收了这些物质后,必须通过叶子排出,需要比较厚的叶肉,所以它们的叶子很厚。
在叶子的表层有一层蜡层,是用来防止水分过度蒸发的,因为这些咸水浓度很高,不容易渗透到植物的内部。
另外,叶片中具有排盐腺,把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即泌盐),因此有人称它为“植物海水淡化器”。
红树植物的茎和一般陆生植物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红树植物的茎有吸收水中某些杂质的功能。
红树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根。
红树林有发达稠密的根系,它们纵横交错,盘根错节,构成一座座海上的立体栅栏,不仅足以支撑它们那硕大的树冠,而且护卫海岸沙滩,使沿海的村镇和农田免受风浪潮汐的袭击。
它们的根除了有陆生植物生在地下的根外,还有生在地下的支柱根和呼吸根。
因为红树林生长在海岸、河口风浪较大的地方,常年风吹浪打,这些支柱根从茎的下部开始长,延伸一米的范围内才插入地下,就像种树时的支柱杆一样。
由于红树林的根被水泡着,无法与空气接触,无法呼吸,也就无法生存。
因此需要呼吸根。
一棵树的呼吸根很多,都环绕树露出水面排列着。
呼吸根的表皮有很多细小的气孔,它们与根内的气管相连,吸收氧。
红树植物的生殖方式也异于陆上植物。
一、植被类型图片(一)纬度地带性(1)热带雨林(2)热带季雨林(3)热带稀树草原(4)热带典型草原(5)热带荒漠草原(6)热带荒漠(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亚热带常绿硬叶林(9)暖温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10)温带落叶阔叶林(11)寒温带针阔混交林(12)亚寒带针叶林(13)极地苔原带(二)经度地带性:中纬度(40N):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森林草原、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三)垂直地带性分异低山热带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带、高山灌丛草原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亚冰雪带(四)红树林二、地貌:(一)坡地地貌:(1)崩塌(2)滑坡(3)坡积裙(二)河流地貌:(三)岩溶地貌:(1)溶沟(2)石芽(3)落水洞(4)溶蚀洼地(5)峰从(6)峰林(7)孤峰(8)溶洞(9)石钟乳(10)石笋(四)冰川地貌:(1)冰蚀地貌: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羊背石、冰斗湖、峡湾、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
(2)冰碛地貌: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
(3)冰水堆积地貌:蛇形丘、锅穴、冰砾阜、冰砾阜阶地。
(五)冻土地貌:(1)石海、石河、石冰川(2)多边形构造土(3)石环、石圈、石带(4)冰核丘(5)土溜阶坎(6)热喀斯特洼地(六)荒漠地貌:(1)风蚀地貌:石窝(风蚀壁龛)、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风蚀垄槽)、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残丘。
(2)风积地貌:A.信风型风积地貌:星月形沙丘、纵向沙垄、抛物线沙丘、B.季风—软风型风积地貌:星月形沙丘连、横向沙垄、樑窝状沙地。
C.对流型风积地貌:蜂窝状沙地D.干扰型风积地貌:金字塔形沙丘(3)干旱荒漠类型A.岩漠B.沙漠C.泥漠(七)海岸地貌:(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窗、海蚀拱桥、海蚀柱(八)褶皱构造地貌(1)单面山、猪背脊(九)断层构造地貌(1)断块山、断陷盆地、断层崖、断层三角面(十)岩溶地貌(1)熔岩隧道、熔岩丘、熔岩堰塞湖红色字体表示已有人选。
第二节亚热带的植被类型亚热带位于热带和温带之间,亚热带明显分为三种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西岸-----地中海气候------常绿硬叶林;内陆-------亚热带荒漠气候-----亚热带荒漠。
一、常绿阔叶林(一)环境特征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特点是夏季炎热而潮湿。
年均温16——18℃,年雨量1000——1500㎜,夏天降雨多,冬季降水虽少,但没有明显的干旱,空气湿度大,相对湿度75—80%,云量多。
2、红壤、黄壤(二)群落特征1.种类组成: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四个科的树种组成,是建群种。
2.外貌:①乔木高度差不多,林冠呈波浪形②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70%③乔木叶子以小型叶为主。
④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3.群落结构群落的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
1)乔木层:可分为三个亚层①第一亚层:以壳斗科、樟科植物为主,高度约16—20m。
②第二亚层:以樟科、山茶可、木兰科植物为主③第三亚层:与灌木层交错。
2)灌木层:以杜鹃花科、乌饭树科(乌饭树是杜鹃科一种常绿灌木,树高不足3米,花不鲜,果又小,毫无引人注目之处。
然而,临清明节前夕的“寒食节”,乌饭树叶在江淮流域一带却成了抢手货,人们争相采摘、购买,用于制作乌米饭。
乌饭树叶性平,味淡,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铁、硼、锰、锌等微量元素,具有强精补肾,壮筋骨,明目乌发,防老驻颜作用。
所含黑色素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
经常食用乌米饭,能使人青春常驻,健康长寿。
除叶子外,乌饭树的根、皮、果亦具有强精补肾、防老驻颜、明目乌发作用。
乌饭树是人类保健、美容、长寿之宝。
)、山矾科(山矾科,又称灰木科,只有一属大约250种,广泛分布在亚洲、澳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130余种,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的地区。
本科植物都是乔木或灌木,有落叶的也有常绿的,单叶,互生;花两性,辐射对称;果实为核果或浆果。
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一、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成因:热带季雨林中国主要分布地区: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回归线以南)、广州一小部分、台湾(回归线以南)世界主要地区:1、主要分布于北纬10°至23°26的亚洲大陆南岸地区,是亚洲独有气候。
2、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中国主要地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丘陵世界主要地区:1、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2°~35°亚热带大陆东岸。
2、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3、是亚洲的一个专有气候。
三、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也混交林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中国主要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东北三省)世界主要地区:1、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
3、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4、位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具体在中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5、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四、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
植被类型:1、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2、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3、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成因: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中国主要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世界主要地区:1、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