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听课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26.27 KB
- 文档页数:2
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这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
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轴对称图形。
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
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以多媒体课件为学习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操作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认识对称轴,能在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让学生在进一步的观察和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用对折的方法确定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把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
2、使学生精力判断轴对称图形、确定对称轴的活动过程,体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感受图形的变换,发展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感受轴对称的美,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和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补全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和爱心图。
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生: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爱心图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学生到讲台前折纸演示)。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还有想说的。
2、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而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取出课前从教材第113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说说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师:这3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生:长方形和正方形对折之后能使两边完全重合,所以他们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不能使两边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师:把长方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指名汇报不同的折法。
)说明:(演示)把长方形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说明它是轴对称图形;这时,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XXX《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及赏析笔者:XXX推荐:XXX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XXX老师,认识他的人都知道,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优美的音乐、诗情画意的语言、XXX 美幻的图画、巧妙的课堂环节,在XXX的课堂中处处彰显着他扎实的教学功底。
我有机会再次观摩了张老师的一节《轴对称图形》,课中的种种情节记忆犹新。
【课堂全景】一、活动激趣出一张纸。
如果是你的话,怎么玩?生:我们折飞机生:我会折青蛙,生:我们折出星星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
师:先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撕下一块。
会玩吗?大家玩一玩。
学生撕纸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评析:课伊始,XXX就让孩子们以一张纸怎么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对折,然后再从折痕的地方撕下,再展示出来,这一过程其实教师是让学生在动手撕纸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数学的美。
】二、探究新知1、师:如果我们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大家看一看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样),你们有没有发现共同的地方?生:左右两边都相同。
生:我以为它们轴对称图形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词儿的?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评析:从撕出的纸中寻找数学的知识,教师真实别开生面,在这样的巧妙设计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被教师引导去寻找这些图形的相同点,开端体会了左右两边相同的特点,也从学生课前的预中得到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词,让学生开端感知图形的特点。
】2、师:再深入的观察,左右大小就是一样的吗?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把这些图形再对折的话,会怎样?生1:我以为形状也是一样的生2:我以为面积也是一样的。
生3:我认为把它叠在一起的,会重合。
师: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把这些图形沿中央的折痕对折,折痕的两侧是不是完整重合?你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着手试一试。
师:现在XXX有个问题,既然这样的图形对折后可以左右完全重合的。
那用刚才这个同学取的名称合适不合适?生:合适师:为什么合适?生:因为把它对折以后,中间的线就称为轴,而它的两边都是对称的,所以称之为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评课记录及建议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轴对称图形》是青岛版四年级内容“对称”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早在二年级时他们就已初步感知并能正确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着眼点还是在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向学生传递数学的美,如何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和传递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让他们自然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我认为,刘老师在他的课堂教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
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弥漫在数学课堂中,引领着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去探寻数学的内在规律以及文化本性。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刘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具体感受有三点:1、在生活中提炼。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尤其是几何图形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例和应用都非常多。
在上课伊始,刘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剪纸、脸谱、车标、交通标志等,为学生提供欣赏美的机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然后老师适时的问了一句:“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
在这些生活的例子中,一下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话描述对称图形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孕伏。
2、在活动中感受。
有了形象的感知,关键是从中得到有效的信息,掌握事物的特点,刘老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与他人合作探究中发现规律建构新知。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听评课记录(5篇模版)第一篇: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听评课记录《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听课记录时间:2014年11月4日地点:八年级二班课题:《用坐标表示对称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学生熟悉、向往的老北京城地图引出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
问题的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检验正确性的过程,并通过画图、观察线段之间的关系得到对称点的坐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进一步对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对称有了清晰认识,即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能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该环节是对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继续和延伸,对学生的认识是一个飞跃,但是规律总结的成功好像给学生插上了翅膀,以更高的眼界、更一般的方法解决坐标系中形形色色的对称问题,这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
通过总结规律使学生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学习效果,也使学生形成善于总结、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练习的设计使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归纳本节课的解题方法,总结知识要点。
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评语:11月4日听了XXX老师的《用坐标表示坐标轴》一节,认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注意矫正反馈,并注重了“双基”知识的训练。
第二篇: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课件一、用坐标表示轴对称(一)坐标轴对称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二)原点对称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三)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四)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二、特殊的轴对称图形(一)I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①定义:垂直并且平分已知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②性质:a、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b、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c、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一条对称轴,另一条是线段所在的直线。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2、自学(5分钟)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2,-3),B(-1,2),C(-6,-5),D(3,5),E(4,0),F(0,-3)②画出这些点分别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并填写表格。
3、自主探究关于x轴对称关于y轴对称第一象限第四象限第二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一象限第三象限第二象限第四象限第四象限第一象限第三象限提问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总结规律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练习4、当堂检测5、点拨一个点经历关于x轴、y轴两次轴对称,得到对称点变化规律: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
在以后学了中心对称的两点被称为关于原点对称。
例:已知A(2,a),B(-b,4)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a、b的值。
(1)A、B关于y轴对称。
(2)A、B关于x轴对称。
(3)A、B关于x轴对称,B、C关于y轴对称。
评价:1、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2、将本节课定位为探究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
3、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整个课堂的发展线索,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4、采用引导、探究法教学,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5、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理解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不断克服学习中的被动情况。
6、课堂巩固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4,-5)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②已知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Q(a,b),则a+b的值为()。
A、1B、-1C、5D、-5③点P(a,b)关于x轴对称点为Q,点Q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G,G的坐标为()。
A、(a,b)B、(a,-b)C、(-a,b)D、(-a,-b)④若点(a,b)与点(m,n),满足a+m=0,b-n=0,则这两点关于()对称。
A、x轴B、y轴C、x轴或y轴D、不确定7、小结与作业(1)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寻找线段之间的关系来求。
《轴对称图形》课堂教学实录听课人:七里塘小学孙家云课题:轴对称图形课时:课时执教时间:年月1日执教班级:七里塘小学三年级()班执教老师:李嫄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地一半.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地是什么图形吗?生:是个“心”型地图.师:原来是一个“爱心”图,老师希望咱们三()班地同学都是有爱心地孩子.(把“爱心”图贴在黑板上)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形地左右两边有什么样地特点?生:图形是对称地.小结:像这样地图形,两边是对称地.好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地图形.(板书:对称)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①提问:认识这些图形吗?齐答:认识师: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地特点呢?生:它们都是对称地.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三幅图片是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从附页中剪下来地这几个图形,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后全班交流反馈.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两边重合在一起了.师:你是怎么发现两边重合地.生:我把它对折.(师板书对折)师:你是怎么对折地?生:左右对折.②谈话:像这样对折后,图形两边地部分完全一样,也可以说成是图形地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指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地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定义)追问:对折后留下一条什么?生:折痕引导出:折痕所在地直线,就是它地对称轴.反例:课件出示一个小房子图形师:这个小房子中有轴对称图形吗?生:有师:这个图形整体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请把它变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再次深化轴对称地知识——教学“试一试”()动手操作,感知对称课件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启发: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稍停)别忙着发言,先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要知道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做?(可以把这个图形对折,看折痕地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谈话:请同学们从信封中拿出这几个图形,先动手折一折,再和小组里地同学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必要地指导.()反馈想法,巩固概念反馈:通过对折,你知道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指等腰三角形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生:是地,因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指等腰梯形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想地?生:是地,因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指正五边形,提问: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演示一下吗?(学生上台展示)追问:还有不同地折法吗?学生演示各种不同地折法.师强调:有些图形地对称轴不只一条——指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生:因为无论怎么对折,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三、巩固新知,强化练习.找一找.()出示“想想做做”第题和第题谈话:你能判断下面地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每一个图形,都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地,可以怎样对折,并验证学生地判断. 、出示拼音字母:谈话:这些拼音字母哪些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生:提问:你知道这些拼音字母地意思吗?全班齐读:我爱合肥.、“想想做做”第题.师:是啊,我们要热爱我们地家乡,也应该热爱我们地祖国,更要热爱我们地五星红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地国旗,国旗是一个国家地象征.老师这儿也带来了一些国家地国旗,你能在这些国家地国旗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生:意大利、加拿大、瑞士……师:你能说明原因吗?生:因为国旗中间有一条斜杠.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想想做做”第题.师:同学们地作品完成得非常不错,有一定地想像力.如果给你轴对称图形地一半,你能画出它地另一半吗?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书上第页第题.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地作品,并交流画法.师:你是怎么画地?生:我先找图形顶点地对称点,然后把几个关键地对称点连接起来.(多媒体演示画法)、猜图形游戏:给出汉字或是图片地一半,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师:你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生:这是一个“中国”地“中”.你知道这是个什么标志吗?生:这是中国工商银行地标志.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么多举手地呀!那我们一起回答吧.全班齐答:奥运五环四、欣赏图片,情感体验谈话:轴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对称、和谐地美感.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也有许多美丽地对称现象.五、全课总结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生: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六、设计图形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又看了这么多美丽地图形,请大家开动脑筋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七、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地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八、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一、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地情境.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地组织者,教师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地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地目地.再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等具体活动,使学生地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既发挥学生解决问题地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地精神二、开展有序、有效地活动.、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观察图片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教师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现图形地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地一半.这一活动地开展,是把学生观察到地形状让学生用对折地方法亲手验证.这一观察——讨论——动手验证地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轴对称图形地特征.、在充分地练习中巩固.给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地名称以后,教师没有更多地去强调定义.而是出示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地汉字、数字、字母、平面图形等让学生去判断是否是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等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去构建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地概念.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地了解.三、感受数学地美.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地数学,去体验数学地价值.对称地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地感觉,一种美感.本节课教师抓住对称图形地特点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地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地感受.不足之处:、练习教师要照顾全体,如画出图形中地另一半,教师指导画法讲地不够,部分能力弱地孩子需要帮助.、教师对学生激励性地语言不够,还有点重复学生地话.希望以后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一些.。
《轴对称图形》教学实录日照市实验小学陈艳教学内容:课本2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对称轴,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周末陈老师去眼镜店看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我要不要买呢?(课件出示)师:你们笑什么?生:两边镜片不一样生:不对称师:到底怎样才是对称呢?生:两边一样……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更加明确,就让我们走进对称的世界,来探究对称的奥秘。
(板书:对称)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1、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师:下面物体树叶、蝴蝶、天安门在数学王国中是一家子呢!认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生:两边大小一样生:两边形状一样生:两边都是一样的……师: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生:黑板、窗户、桌子、电视柜……2、认识轴对称图形(1)动手操作,剪对称图形师:生活中有这么多对称的物体,大家想不想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呢?这件小衣服是对称的,你有什么办法把他剪出来吗?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剪法。
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要对折纸?生:对折后剪就能使两边一样了。
师: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生:因为已经对折了,只画一边就可以,剪下后两边就是一样的。
《轴对称图形》听课记录
时间:3月14日学科:数学
听课学校: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执教者:沈晖
课题:《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轴对称的定义。
1.创设情境
(ppt )出示世界各地的建筑物,观察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特点?生:它们左右相同,能叠起来。
. 给出生物中的树叶,蝴蝶,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们是左右对称的。
师:通过上述的图形,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图形还有很多。
它们都是左右对称的,它们是轴对称图形,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
2.给出定义
(ppt)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作它的对称轴,图形中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点称为对称点.
(让学生对一遍,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
3.例子
(ppt )观察各国的国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日本,美国•••
汽车的商标,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奥迪,大众,本田•••
师:从这些图形中,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学生反应很强烈,兴趣度很高。
)
4做一做(像这类做游戏的题目,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容易发现规律。
)
(ppt) 1.找规律填空
二.找对称轴
1,引入
(ppt)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线段和角,问学生这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是他们的对称轴?怎么样画对称轴?
学生自己摸索画图(大概3分钟)
师小结: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常用画法有两种:
1、找一组对称点一画对称点连线一作连线的中垂线
2、找两组对称点一分别取两组对称点连线的中点一过两中点作直线。
三•数学乐园
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L形的图中,请你用各种方法在下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后成为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
四•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这节课,能感觉到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