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客流量分析_图文(精)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研究李红艳;范君晖【摘要】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与灵活性、折返能力和远期发展等主要影响因素,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采用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了四种可能的运行大小交路的方案,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运行大小交路的最优方案:小交路路段为中春路站——杨高中路站,大交路路段为松江新城站——杨高中路站.%By analyzing the main effective factors, such as the high quality of passenger service, the operational cost, safe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operation organization, the turn-back ability an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etc., the feasibility of the operation mode of long and short routing of Shanghai Rail Transit Line 9 is discussed, four possible operation schemes are put forward. With a comparative stud, of the four schemes throug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y, the best scheme of the operation mode of long and short routing of Shanghai Rail Transit Line 9 is obtained.【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2(015)001【总页数】5页(P84-87,100)【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运行模式;层次分析法【作者】李红艳;范君晖【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1620,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1620,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2.4+1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大学城落户松江新城区以后,往来松江——市区的道路交通非常繁忙。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浅析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的轨道交通网络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
行的重要方式。
由于上海地铁发展较早,线路密集,覆盖了城市主要地区,因此客流量也非常庞大。
下面将对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进行浅析。
一、客流密集区域分布
二、客流高峰时段
由于上海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白天上下班时间是客流高峰时段,
地铁站在这个时段的客流量较大。
早上7点到9点、下午5点到7点是客
流高峰时段,地铁站站台和车厢都会非常拥挤。
此外,周末和节假日也是
客流高峰时段,因为很多市民选择出行或者购物消遣,地铁站的客流量也
会增加。
三、客流分布特点
在上海地铁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线路之间的客流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例如,1号线、2号线、10号线等穿梭于城市主要区域的线路客流量较大,而像17号线、18号线这样的支线客流量相对较小。
这也与城市的发展规
划和人口分布有关,毕竟人口密集区域的客流量自然会较大。
四、客流变化因素
上海的地铁系统客流量不仅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也受到天气、节
假日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遇到雨雪天气或者气温骤降时,地铁站的客流
量会明显增加。
此外,一些特殊事件或者活动也会对地铁客流量产生影响,比如演唱会、体育比赛等活动结束后,地铁站附近会有大量的人流涌入。
最新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客流量分析
海地铁9号线(轨道交通九号线)是由金山区的枫泾经松江、闵行、徐汇、卢湾、黄浦等区,穿越黄浦
江,至浦东新区杨高路,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一条市域快速线。
经过松江新城、佘山、七宝、漕
河泾、徐家汇、打浦桥、八佰伴、世纪大道等浦西、浦东主要商务、商贸核心区域。
1.9号线客流量情况:
共设有26个站点
线路日客流972,000人次
2.其乘客特征如下:
女性乘客比例较多,由于一段经过松江大学城,因此线路中高学历学生具有一定占比,此外25-34岁拥有较高个人月收入的白领人士人群较多
3.以下为客流量信息:出现连接市郊地铁保障能力不足、客流量过饱的情况
为了缓解客流过饱和,11月17日起工作日早高峰7时30分至8时30分,上海轨交9号线在佘山、泗泾两站实施限流、跳停等措施,但根据澎湃新闻()记者现场了解的情况和市民反馈来看,新举措实施首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
这条穿越上海直达郊区松江并不断向郊外延伸的地铁,遇到了运营以业的一个瓶颈。
对此,一名长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工作的专家表示,出现连接市郊地铁保障能力不足、客流量过饱的
上
情况主要因地铁线路过长、运能预测不足、客流预测不准等原因所致,建议目前通过增加新列车来缓解客流过大。
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随着大城市不断扩大,郊区纷纷建起超大居住社区,这些居民的出行需求催生了地铁建到家门口,而地铁的建设又吸引了更多居民来此居住。
于是,地铁通了,居民更多了,公交便利出行似乎陷入一个画圈似的困境。
上海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9号线地铁运力已达极限,没有可增加的新列车,预计2016年底新列车到货。
更多详情请访问媒力·中国官网:。
236早晚高峰地铁拥挤问题研究——以上海9号线为例陈瑞达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摘要: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和难题。
通过大数据平台针对处在地铁拥堵线路的企业采取错峰上下班措施,实现道路交通负荷的错峰调节,对于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有显著效果。
剖析通过研究上海9号线地铁的实际早晚高峰情,分析上海错峰上下班措施的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条件,提出上海如何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优化错峰上下班工作时间的方案,对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早晚高峰;大数据平台;整合上班时间;错峰上下班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和运营的发展,乘客作为流动介质,数量在不断增长,而在一定时期内,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内容量是有限的,势必会出现局部空间客流短时间大量聚集的情况,从而形成大客流,在高峰时段,人们出行集中也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客流大量聚集。
由此可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存在运能不足的问题。
随着高峰时段客流的不断增加,车站内的乘客逐渐从有序排队状态变成无序拥挤状态[1]。
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通过系统梳以上海9号线早晚高峰拥堵情况为例,通过轨道交通行业的大数据运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研究如何改善早晚高峰拥堵情况,使大数据更有效的为上班族服务,改善上下班质量。
一、上海早晚高峰问题现状上海轨道交通客流的高峰特征,包括全网及各线路的时间、空间分布,重点分析了早高峰时段的客流空间分布、潮汐现象,以及拥挤区段的客流去向、客流的方向不均衡性等特征[2]。
根据2017年10月上海轨道交通客流数据及各线路各断面的运能,可计算出各断面的客流拥挤度。
从三高(高峰小时、高方向、最高客流)断面拥挤度来看,1号线、2号线、9号线、6号线、7号线和8号线现状最为拥挤。
由于高峰时段运能增长满足不了客流增长的需要,高峰时段大部分线路出入城段均比较拥挤,如1号线北段、3号线北段、6号线、7号线北段、8号线南段和9号线西段,极端高峰时段车厢内平均站立人数超过10人/m 2,部分站台出现客流积压,部分车站已经采取了高峰限流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析需求预测是论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必要性和系统规模的重要依据。
与一般的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工作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求预测具有明显的轨道交通的特点,交通需求的端点效应明显,需要考虑的延伸研究更多,问题也更加复杂。
本节系统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和程序,介绍了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预测的方法,结合实例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的具体做法。
在需求预测工作中经常涉及的三个概念是运输需求、运输供给与运输量。
换言之,运输需求是由所在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决定的,具有原发性。
运输供给是特定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具有特定时间与空间特征的、行为复杂的联合体。
运输量可以描述为一种被实现的运输需求。
当运输供给能够充分满足运输需求时,运输量与运输需求相同。
在大多数情况下,运输需求、运输供给与运输量具有不同属性。
需求体现的是被运输方的需要及其特征,供给需要体现运营商的特性。
在资源有限的城市地区,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完全满足,从而产生了交通需求管理。
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的特点客流预测是确定项目涉及的各部分的建设规模、设计合理的运营模式,准确把握预期运营效益的基础,客流预测结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一般城市交通项目的客流预测相比,具有一系列不同的地方。
深刻理解这些差异是做好客流预测工作的前提。
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客流预测工作所要求的客流特征内涵多,它们对后续的工程设计与可行性论证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预测工作过于粗糙,对客流特征内涵的分析不足,难以指导相关工作,如行车交路设计和项目运营的经济性研究的开展。
(2)作为一种公交出行方式,轨道交通的最显著特征是准时性,因此,线网的规模对客流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换言之,网络规模对某线路的客流可能具有倍增效果,即轨道交通网络所覆盖的区域比其他传统出行方式所意味的吸引范围有显著不同。
上海轨道交通早高峰通勤数据分析报告每天清晨,数以百万计的上海人搭乘地铁,短短数小时内完成了从居住到工作的大规模迁徙。
每张票的刷卡进出都是一个数据点,汇聚成为亿万数据的背后,是城市人口的流动和城市运转的机理。
复旦大学数据研究中心选取了上海轨交早高峰7-9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用大数据清晰呈现上海轨交通勤的全貌。
一、 上海轨交早高峰通勤概况可以看出,在工作日早高峰(7-9点),两个小时内上海轨交进站达110万人次,出站达95万人次,进站人次比出站人次多出15万,表明早高峰期间的进站压力略大于出站。
在早高峰同一时间段内(7-9点),工作日进站人次110万,周末进站人次40万,工作日进站人次是周末的2.7倍。
对比整个上午(6-12点)的数据,工作日早高峰进站人次占整个上午的60%,而周末早高峰进站人次仅占整个上午的40%。
这表明在工作日,早高峰的客流量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集中程度均远远高于周末。
二、 各时段进出站人次变化趋势200000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1600000 1800000 2000000 工作日早高峰周末早高峰工作日6-12点周末6-12点11094864081631914919113069795684632278718157421004305单位:人次上海轨交日均早高峰进出站人次日均进站数日均出站数可以看出,工作日的进站人次从上午6:00起逐渐攀升,至7:30-7:59、8:00-8:29达到顶峰,半小时内分别进站32万人次及35万人次,8:30之后进站人数逐渐回落。
而出站人数在上午8:30之前始终低于进站人数,7:30-7:59进站出站净流入达到最大为14万人次,8:00-8:29进站出站差距缩小。
8:30-9:00出站人次达到顶峰,半小内出站高达39万人次,出站人次首度超过进站,净流出达到14万人次。
9:00之后出站人数急剧下降,表明大多数人通勤到达时间在9点以前。
上海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总体设计构思首先,线路走向是二期工程设计的核心。
从整体规划上看,9号线二期工程将沿着沪杭铁路、漕宝路、中山西路、天钥桥路和洪波路等主要街道布设,串联起上海市南部的多个繁华商业区和居住区。
这样的线路布设可有效满足人流出行需求,缓解南部地区的交通压力。
其次,车站布置是二期工程设计的重点之一、二期工程将增设11个新的车站,包括南京西路站、漕宝路站、桂林公园站、华东师范大学站等。
车站建设将注重连通性和便利性,设计一体化的出入口、换乘通道和无障碍设施,提供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
地下结构方面,二期工程将采用明挖与盾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
将在适当的位置使用盾构机进行隧道开挖,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一些复杂地质条件的地段,如河流、地铁交叉、高速公路等,采用开挖法施工,以确保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车辆选型方面,9号线二期工程将继续使用轨道交通市标的地铁车辆。
车辆类型将根据线路的客流量和运营需求来确定,以保证乘客的舒适度和出行体验。
车辆将具备安全、环保和智能化的特点,并配备现代化的乘客信息系统和监控设备。
最后,站点运营是二期工程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站点运营将充分考虑客流量的分布和高峰期的压力,合理安排列车的发车间隔和运行速度,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提高运行效率和乘车体验。
总的来说,上海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的总体设计构思将注重线路走向的合理性和车站布置的便利性,兼顾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车辆选型的智能化,以及站点运营的高效性和乘车体验。
这些设计构思将为上海市南部的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选择。
地铁中的客流分析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随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出行特点而变化,通常是早晨渐增,上班和上学时达到高峰,午间稍减,傍晚因下班和放学又是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午夜最少。
因此,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通常是双峰型,这种规律在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上几乎都是一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反映轨道交通线路分时客流不均衡程度的系数由公式(1-1)计算: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大于1,趋向于1表明分时客流分布比较均衡,越大表明分时客流越不均衡。
当时,表明分时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
位于市区范围内的地铁、轻轨线路的值通常为2左右;而通往远郊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值通常大于3。
2.一日内全日客流分布特征由于人们的工作与休息是以周为循环周期进行的,这种活动规律性必然要反映到一周内全日客流的变化上来。
与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出现时间比较,双休日的早高峰小时出现时间往往推迟,而晚高峰出现时间有往往提前。
另外,星期一与节假日后的早高峰小时客流和星期五与节假日前的晚高峰小时客流,都会比其它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小时客流要大。
根据全日客流在一周内分布的不均衡和有规律的变化,轨道交通常在一周内实行不同的全日行车计划和列车运行图,以适应不同的客运需求和提高运营经济性。
3.季节性或短期性客流变化在一年内,客流还存在季节性的变化,如由于梅雨季节和学生复习迎考等原因,6月份的客流通常是全年的低谷。
另外,在旅游旺季,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会使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增加。
短期性的客流激增通常发生在举办重大活动或遇到天气骤然变化的时候。
对季节性的客流变化可采用实行分号列车运行图的措施;来缓和运输能力紧张状况。
4.车站高峰小时客流分布特征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容量或能力的基本依据。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分析,首先应确定进、出站高峰小时出现的时间,其次才是分析客流量的大小。
此外,还应分析客流的发展趋势,随着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延伸,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会发生较大变化。
轨道交通大客流组织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大客流是常见的情况,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和繁忙的地区。
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和顺畅的乘坐体验,对大客流的合理组织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对轨道交通大客流进行分析,需要从客流量、客流密度、客流流向等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乘客的上下车数据、使用移动终端定位等手段,可以对客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同时,还可以通过用户调查和客流分析软件等方式了解乘客的出行需求、出行意愿等信息。
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为客流组织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其次,针对大客流情况需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
在高峰时段,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客流进行引导和分流,比如通过设置专门的候车区域、引导乘客有序上下车等方式,减少拥堵和混乱的现象。
同时,可以根据客流情况增加列车车次和加大运力,提高运输效率。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客流状况,比如节假日和大型活动期间的客流高峰,可以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加强组织和调度。
另外,对于大客流的组织还可以采用智能化和信息技术手段。
比如,在车站和列车上安装实时显示和导向系统,可以提供乘客的列车到站情况,引导乘客分散到不同的车厢和不同的车站,减少瓶颈和拥堵区域。
同时,借助移动终端平台,乘客可以实时查询和了解乘车情况,提前做好出行准备。
此外,大客流组织还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协调和衔接。
在轨道交通站点周围设置合理的换乘设施和交通枢纽,方便乘客从轨道交通到达目的地。
同时,可以与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进行对接,实施一体化的出行服务,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最后,对于轨道交通大客流的组织,还需要多方参与和合作。
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乘客代表等都要共同参与和贡献智慧,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客流组织方案。
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和改进客流组织的方式和方法。
乘客的安全和顺畅的乘坐体验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重要目标。
通过对大客流的组织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满足乘客的需求,并提供高效、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
上海地铁9号线供电能力评估及解决方案探析摘要:随着上海地铁客流量的逐渐增加、列车运行间隔的逐渐缩短以及开通年限的增加,各主变的负载率也逐年增大。
尤其对于部分供电距离较长的线路,在非正常运行时,主变在支援供电的情况下,会由于线路过长导致末端电压质量下降、经济性较差且易导致主变容量过载,降低主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其他线路距离较近且负载率满足要求的主变进行支援供电。
关键字:运行间隔负载率供电距离支援供电1、引言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方式时,线路上由至少两座主变电所负担各自供电分区的牵引供电系统和动力配电系统,主变间设置联络站,联络站由某一主变电所供电。
主变电所的两路110kV电源和两台主变压器同时分列运行,主变35kV侧母联断路器处于热备用状态。
主变以非正常供电方式运行时,某一主变失电或退出运行,紧急情况下可通过合上主变35kV侧母联断路器由另一台主变承担本所供电区域内的牵引及一二级动力照明负荷,若夜间停运后故障主变还无法恢复,需合上主变间的环网联络开关由相邻主变进行越区支援供电。
若某一主所的两台主变压器均退出运行,则原该主所的供电分区由相邻主变进行越区支援供电。
2、现状分析上海地铁9号线,作为上海地铁客流量最大的线路之一,全长56km,由佘山主所、虹梅主所、民生主所三座主变电站向其供电。
装机容量分别为:20MVA、63MVA、31.5MVA。
虹梅主所在向9号线七宝至打浦桥供电的同时还向15号线朱梅路至娄山关路区段供电,供电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地铁9号线供电方式在正常运行时,主所向所辖线路各牵引降压变电所供电。
在非正常运行状态下,尤其是在民生主所退出运行时,由虹梅主所支援供电,此时9号线七宝至曹路(含金桥停车场)、15号线朱梅路到娄山关路均由虹梅主所供电,且虹梅主所向民生主所支援时供电距离将近32km,如图2所示。
图2.虹梅主变支援供电时供电距离供电距离取决于电压等级和用户终端密集度两个因素的影响,为保证供电质量,当电压等级越高,供电距离可设置的相对较大;电力负载较多时,供电半径也会相对越小。
最新上海客流量分析
海地铁9号线(轨道交通九号线)是由金山区的枫泾经松江、闵行、徐汇、卢湾、黄浦等区,穿越黄浦
江,至浦东新区杨高路,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一条市域快速线。
经过松江新城、佘山、七宝、漕
河泾、徐家汇、打浦桥、八佰伴、世纪大道等浦西、浦东主要商务、商贸核心区域。
1. 9号线客流量情况:
共设有26个站点
线路日客流972,000人次
2. 其乘客特征如下:
女性乘客比例较多,由于一段经过松江大学城,因此线路中高学历学生具有一定占比,此外25-34岁拥有较高个人月收入的白领人士人群较多
3. 以下为客流量信息:出现连接市郊地铁保障能力不足、客流量过饱的情况
为了缓解客流过饱和,11月17日起工作日早高峰7时30分至8时30分,上海轨交9号线在佘山、泗泾两站实施限流、跳停等措施,但根据澎湃新闻()记者现场了解的情况和市民反馈来看,新举措实施首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
这条穿越上海直达郊区松江并不断向郊外延伸的地铁,遇到了运营以业的一个瓶颈。
对此,一名长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工作的专家表示,出现连接市郊地铁保障能力不足、客流量过饱的
上
情况主要因地铁线路过长、运能预测不足、客流预测不准等原因所致,建议目前通过增加新列车来缓解客流过大。
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随着大城市不断扩大,郊区纷纷建起超大居住社区,这些居民的出行需求催生了地铁建到家门口,而地铁的建设又吸引了更多居民来此居住。
于是,地铁通了,居民更多了,公交便利出行似乎陷入一个画圈似的困境。
上海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9号线地铁运力已达极限,没有可增加的新列车,预计2016年底新列车到货。
更多详情请访问媒力·中国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