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
- 格式:ppt
- 大小:964.00 KB
- 文档页数:59
三袋麦子的故事
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勤劳的农夫。
这位农夫有三个儿子,他们一家靠种地为生。
每年的收成都不错,一家人生活得也算殷实。
农夫对儿子们说,“我这里有三袋麦子,你们每个人拿一袋,去到
外面的世界上,看看能做些什么。
”于是,大儿子拿着一袋麦子,
走上了北方的大路;二儿子拿着一袋麦子,走上了南方的大路;小
儿子也拿着一袋麦子,走上了东方的大路。
大儿子走了很远,遇到了一家富豪,他把麦子种下,收获了一
大片麦田。
他学会了种地,也学会了做生意,最终成为了一位富有
的商人。
二儿子走到了南方的一个小镇,他将麦子卖给了当地的面
粉厂,赚了一大笔钱。
他学会了做生意,也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小儿子走到了东方的海边,他将麦子撒在了沙滩上,让海风吹散了
麦子。
他看着麦子随风飘舞,心情愉悦,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三个儿子回到家中,向父亲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农夫听完后,
对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将一袋麦子变成了财富。
大儿子通过种地和做生意,成为了富商;二儿子通过卖麦子,也成
为了富有的商人;小儿子虽然没有赚到钱,但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
美好,也是一种财富。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方式,只要努力
去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成功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收获,也可以是
心灵上的满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只要坚持自己的方向,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
就像三袋麦子的故事一样,每个人
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导语】语⽂,是新中国⼈⽂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语⾔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智⼒为根本⽬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语⾔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三袋麦⼦》原⽂、教案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三袋麦⼦》原⽂ 快要过年了,⼟地爷爷给⼩猪、⼩⽜和⼩猴各送了⼀份节⽇礼物——⼀⼝袋麦⼦。
⼩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开⼼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磨成⾯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品。
⼩⽜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看,⼼想:多好的麦⼦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为了防⽌发霉和⾍蛀,⼩⽜经常把那袋麦⼦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猴呢,他觉得⾯前的这袋麦⼦上等的麦种,便把⼀⼝袋麦⼦全种下了地。
⼀年以后,⼟地爷爷⼜来拜访⼩猪、⼩⽜和⼩猴。
他先到⼩猪家,⼩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让我吃到了吃的东西。
”说着,不由得舔了舔⾆头。
看着⼩猪憨厚可爱的样⼦,⼟地爷爷忍不住哈哈⼤笑。
告别了⼩猪,⼟地爷爷来到⼩⽜家。
⼩⽜告诉⽼⼈:“去年您送我的麦⼦⾄今还没吃完呢。
”⼩⽜抱出那只⼝袋,⾥⾯仍有半袋麦⼦。
⽼⼈点点头。
最后,⼟地爷爷⼜来到⼩猴家。
谈起去年那⼝袋麦⼦,⼩猴拉着⽼⼈的⼿,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 ⼟地爷爷跟着⼩猴到⾥屋⼀看,啊,麦囤⾥堆得满满的。
⼩猴说:“我把麦⼦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些回家吧。
”⽼⼈抚摸着⼩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 字词: 礼物、黄灿灿、麦⼦、馒头、烙饼、迫不及待、⾯粉、⾷品、饱满、麦粒、杂粮、发霉、⾍蛀、麦种、憨厚、舔、神秘、麦囤、收获、聪明 重点句⼦: ⼩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开⼼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磨成⾯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品。
⼟地爷爷跟着⼩猴到⾥屋⼀看,啊,麦囤⾥堆得满满的。
三袋麦子作文【篇一:三袋麦子】快要过年了, 土地爷爷送给小猴、小牛、小猪一份节日礼物, 小猴、小牛、小猪谢过土地爷爷之后, 就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小猪回家后想:那么多麦子, 种也种不玩, 干脆把它一次性的吃了吧。
于是第二天, 麦子全没了。
小猴拿回去时想:我可不能像小猪一样, 我要种麦子!于是, 小猴留一半做过年的食物, 把剩下的都种了。
小牛拿回去想:我最怕辛苦了, 不如跟小猪走同一条道吧!于是, 第二天麦子也没了。
春天, 小猴的麦子丰收一地, 他难道集市上去卖, 赚了一大笔钱。
他们都流口水了, 幸好小猴各送了他们一袋呀!然后, 小猴又还了土地爷爷两袋。
土地爷爷说:“真是太谢谢你了。
”小猴说:“你上次给了我一袋麦子, 现在我有还你两代麦子, 这样是对的。
”后来, 他们也学小猴一样, 种了一大堆麦子, 换了土地爷爷给他们自己的麦子。
后来他们也发了大财, 成为了大财主呀!【篇二:三袋麦子】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熊, 小猪, 和小猴每人一袋麦子说你们谁用麦子做的事多, 谁就可以得到我的神笔!看看他们用麦子做了些什么吧!小猪看着这一袋马子, 不知道拿它做啥好, 心想做麦子蛋糕吧!又香又甜, 口感松软想着都馋的不得了, 刚把麦子拿到厨房, 一想“不能做蛋糕, 要不然一年的麦子一天就吃完了, 不划算呀!泡大麦茶吧!嗯!就这么定了!小猪喝上了大麦茶。
小熊很勤劳, 它把麦子种了下来, 躺在树下, 睡着了, 它想着自己变成了有钱人。
自己睡在麦堆里开心的不得了。
小猴最聪明了!它把麦子种下了, 细细呵护, 常上肥, 浇水, 麦子长的非常好, 炎炎夏日里, 小猴不偷懒, 村里人看见了常夸小猴勤劳能干, 真棒!小猴开心的笑了。
秋天到了, 小猪请土地爷爷喝上了大麦茶, 土地爷爷点点头夸了句“嗯!真不错!”土地爷爷来到了小熊家里, 看见小熊在哭, 又看到了麦子地一片废墟, 知道了怎么回事, 土地爷爷安慰小熊说“孩子, 要知道辛苦付出才有收获!”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里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麦地, 小猴正忙着割麦子呢!土地爷爷止不住地点头:“好孩子!快来, 我的神笔就给你了”说着就把笔给了小猴。
【想象】三袋麦子
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一袋麦子放在家里,但是他和他的家人需要更多的食物来维持生存。
于是,他决定去城里买更多的麦子,可是他只有很少的钱,只能买一袋麦子。
可是,在他离开家的时候,他的邻居送给了他另外两袋麦子。
穷人回到家时,很高兴地看到他现在有三袋麦子了。
然而,他仍然担心这些麦子不够他和他的家人吃。
他想了很久,最终决定把麦子分成三袋,每袋一样多的麦子。
然后,他打开第一袋,发现里面的麦子非常干燥,很容易掉落,所以他决定把这袋麦子放在房间里。
而第二袋麦子的质量比较一般,有些虫子在里面爬来爬去,于是他决定把这袋麦子放在门口,好让风把虫子吹走。
最后,第三袋麦子非常好,质量也非常纯正,穷人很高兴,他决定把这一袋麦子放在厨房里。
几个星期后,穷人发现门口的麦子已经被小偷偷走了,而房间里的麦子变得更加干燥和可爱,几乎掉满整个房间,令人头痛不已。
唯有厨房里的麦子还留存在那里,质量仍然非常好,毫无变化。
穷人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和他牺牲的时间与金钱是有价值的,由此他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就是处理每一个问题时,要根据事实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以便获得最终的成功。
三袋麦子阅读理解一、故事背景《三袋麦子》是一篇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后,三个小动物各自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结果。
故事传达了节约、勤劳和聪明才智等美好品质,同时也启示人们珍惜资源、合理规划财富。
二、角色与情节1. 角色* 小猪:贪吃的小动物,喜欢享受美食。
* 小牛:勤勉的小动物,善于存储和计划。
* 小猴:聪明的小动物,能够创新和思考。
2. 情节* 土地爷爷送来麦子,三个小动物感到开心。
* 小猪决定做白面馒头和烙饼,尽情享受美食。
* 小牛决定节省一部分麦子,留作第二年春天播种。
* 小猴将麦子磨成面粉,烙成白面大饼,以便长期保存。
* 一年后,土地爷爷回访,三个小动物各自展示成果。
* 小猪:馒头和烙饼已吃完,生活过得不错。
* 小牛:麦子仅剩一小袋,但已有新麦子长出。
* 小猴:麦子磨成的白面大饼还未吃完,生活富裕。
三、语言和文体风格1. 语言:简练、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2. 文体风格:童话体裁,适合儿童阅读。
四、主题与寓意1. 主题:珍惜资源、合理规划财富。
2. 寓意:勤劳、节俭和聪明才智是实现财富增值的重要品质。
通过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处理方式,启示人们要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善于规划、不断创新。
五、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1. 土地爷爷给每个小动物一袋同样的麦子,一年后三个小动物分别得到了什么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答案:小猪的馒头和烙饼已吃完,生活过得不错;小牛的麦子仅剩一小袋,但已有新麦子长出;小猴的麦子磨成的白面大饼还未吃完,生活富裕。
这是因为小猪贪吃,把麦子都吃了;小牛勤勉,只吃一部分,剩下的用于播种;小猴聪明,用麦子做成了面粉,烙成大饼以便长期保存。
2. 你认为三个小动物中哪个最聪明?为什么?答案:小猴最聪明。
因为他能够创新和思考,将麦子磨成面粉,烙成大饼,实现了麦子的最大价值。
此外,他还懂得长期保存食物的方法,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
相比之下,小猪贪吃无计划,小牛虽然勤勉但缺乏创新思维。
2024精选《三袋麦子》教案3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教学要求】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
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烙饼发霉麦囤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
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烙饼发霉麦囤三、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学生自学后讨论: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
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⒈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三袋麦子三袋麦子1又要过年了,土地爷爷又来看望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来到小猪家,小猪迫不及待地问土地爷爷再要一袋麦子吃吃,土地爷爷看了看小猪摇摇头。
小猪再三恳求,土地爷爷才勉强答应,可是他说:“一定要好好珍惜。
”小猪连连点头答应。
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牛家,他给了小牛一袋麦子。
小牛想:这袋麦子土地爷爷肯定不是白给我的,我要把它吃一半,另一半把它种下地,明年收很多麦子。
他做到了。
土地爷爷又来到了小猴家,他想要给他一袋麦子,可是,小猴却说:“我不要,我这有很多呢!那袋您自己留着吃吧。
“第二年,土地爷爷来拜访它们。
他第一个就来到了小猪家,小猪又把一袋麦子全吃光了,他对小猪说:“以后你怎么办呢?”说完就生气地走了。
他又来到了小牛家,小牛叫老人到房间看看。
啊!小牛获得了大丰收,他兴奋地说:“你真勤劳。
”最后,土地爷爷来到了小猴家,小猴拿出了一个小麦囤,里面都是麦子,小猴说:“这个送给您,您可以送给其它小动物。
”土地爷爷夸小猴说:“你真懂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可以让人变得富有,而懒惰只能让人变得贫穷。
三袋麦子2第三年,小猪、小牛也把麦子种下了地。
有一天,小猴到小猪家,敲敲门,没人答应,小猴很纳闷,到田里一看,呀,小猪正在给禾苗浇水。
小猴问:“你在干什么?”小猪说:“没干什么,听说禾苗要天天浇水,我在给禾苗浇水呢!”小猴惊呀地说:“天刚下过雨,不能浇水,不然要把禾苗淹死的!”“可那边的农民伯伯怎么还浇水呀?”小猪奇怪地问。
小猴扭头一看,笑了起来:“那儿的农民伯伯不是在浇水,是在给粮食喷除草剂,把杂草给消灭掉。
”“喔,我明白了,咱们到小牛家看看去。
”不一会儿,它们来到了小牛家,看见小牛正低着头在田里给禾苗扇扇子。
小猴小牛齐声问:“你在干什么呀?”小牛抬起头擦擦汗说:“今天多么热呀!下过小雨才一个小时,就把我热成这样,我要给禾苗扇扇子,不然禾苗就会热死啦!”小猴一听笑弯了腰,说:“不让禾苗死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它喝水,刚下过的雨水已滋润了禾苗,不用浇水,更不用扇扇子。
三袋麦子的故事
三袋麦子的故事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三个袋子里的麦子在经历了不同的遭遇后的结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土地老爷,他在过新年的时候,收到了三个袋子的麦子作为贺礼。
这三个袋子里分别装着普通的麦子、经过精选的饱满的麦粒和煮过的麦粒。
土地老爷对这三个袋子并没有特别的喜好,于是他让仆人将这三个袋子放在同一个仓库里。
一年后,当土地老爷打开仓库时,发现装着普通麦子的袋子已经空了,而另外两个袋子里的麦子却完好无损。
原来,普通的麦子在存放期间已经被虫蛀了,所以全部坏掉了。
而经过精选的饱满的麦粒和煮过的麦粒则因为品质优良和经过加工处理而得以保存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才能避免被淘汰。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学习和成长。
这个故事还可以引申出其他寓意,比如:
1. 礼物有时候不一定是别人给予的,有时候也是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
2. 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把握。
3. 做事要有远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4. 人生需要不断成长和进步,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三语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材解析]《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
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三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目标预设]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水平目标: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情感目标:能准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重点、难点]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识字、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准确地写字。
3、能准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设计理念]1、尊重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增强朗读指导,注重默读培养,以读代讲,以说促学,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水平。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
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
3、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凸显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也有意识的给学生渗透了现代人的理念。
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个性得到张扬,学习准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将一个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
[设计思路]1、以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引出课题,在读课题时设疑导入全文的学习。
2、精读2-4自然段时,以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它们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入手,从“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体会到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后,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做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三袋麦子》教案4篇《三袋麦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 学习馒饼等10个生字。
2 知道对事情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
得到了礼物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二、初读课文自由读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读准下面的生词:馒头烙饼迫不及待饱满保存麦囤粮食防止舔嘴唇自豪收获四、学习课文1 出示自学提纲:默读课文,想一想: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2反馈。
(1)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猪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从迫不及待各种各样中,你感受到什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6段。
(2)同样的方法交流:得到土地爷爷的礼物,小牛和小猴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7、8、9段。
3小猪、小牛和小猴中你更喜欢谁,为什么?4要是你收到这份礼物,你会怎么做?附:板书设计三袋麦子小猪吃光了小牛剩一半有备无患小猴堆满囤有远见《三袋麦子》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5.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
3.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激趣,引入新课1.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故事的名字叫:《三袋麦子》。
【想象】三袋麦子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贫穷但善良的农民。
这个农民每天辛勤地耕种着自己的田地,靠卖出一些谷物维持生计。
最近几年,村庄里经历了连年的干旱,农民的田地几乎没有收成。
他的家庭陷入了极度困苦之中。
某天,农民接到了一位神秘老人的来信,信中说老人听说了农民的困境,并愿意帮助他渡过难关。
信中还附带了三个麦子袋子,并告诉农民,这三个麦子袋子中每个都装满了神奇的麦子。
农民满怀希望地拆开麦子袋,发现麦子袋里装满了金黄色的麦子。
老人在信中还提到,这三个麦子袋子分别代表着机遇、挑战和奇迹。
只有通过克服每个麦子袋子所代表的困难,农民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既然有了这三个麦子袋子,农民决定按照老人的指示去行动。
他首先拿起代表着机遇的麦子袋,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麦粒。
农民决定把这些麦粒种在自己的田地上,希望能有一次丰收。
经过一番努力,农民成功地种植了这些麦粒,并且这些麦粒长势非常好。
在收获的那一天,农民高兴地发现自己收获了多倍的谷物,不仅自己可以度过难关,还能帮助村庄里其他的贫困家庭。
接下来,农民拿起代表着挑战的麦子袋。
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麦穗。
老人告诉农民,这个麦子袋子代表着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农民决定接受这个挑战,他要把麦穗磨成面粉,然后做成面包。
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困难和痛苦,但农民不放弃,最终成功地磨出了面粉,并制作了美味的面包。
他带着这些面包去村庄的集市上售卖,收入不仅帮助了他自己,也为整个村庄带来了希望。
农民拿起代表着奇迹的麦子袋。
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金币和宝石。
老人告诉农民,这个麦子袋子代表着幸福和宝藏的寻找。
农民决定用这些金币和宝石给村庄修建了一所学校和医疗中心,为村庄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几年过去了,农民的家庭克服了贫困,村庄变得繁荣富饶。
农民也明白了幸福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通过帮助他人和付出努力,将机遇、挑战和奇迹变成现实的过程中获得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勇敢面对,坚持努力,相信机遇、挑战和奇迹的存在,我们就能够克服困境,获得幸福和成功。
阅读理解三袋麦子《三袋麦子》是一篇关于友谊、合作和共享的故事。
以下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阅读理解。
故事讲述了三个朋友共同拥有三袋麦子,他们分别是:勤劳的蚂蚁、智慧的蜜蜂和勇敢的鸽子。
每袋麦子重100公斤,他们决定将麦子平均分给自己。
蚂蚁把麦子带回家,全部囤积起来。
它想:“我有这么多麦子,可以吃一辈子了。
”然而,不久之后,蚂蚁发现,它无法独自享用这么多麦子,因为它的胃口有限,而且麦子也会变质。
蜜蜂把麦子酿造成蜜,它想:“我有这么多蜜,可以喝一辈子了。
”然而,蜜蜂发现,它无法独自享用这么多蜜,因为它的胃口有限,而且蜜也会结晶。
鸽子把麦子分给了其他动物,它想:“我有这么多朋友,我们可以一起分享麦子。
”不久之后,鸽子发现,它的朋友们也带来了更多的食物,大家共享美食,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阅读理解:1.三个朋友分别代表了什么品质?蚂蚁:勤劳。
蜜蜂:智慧。
鸽子:勇敢。
2.为什么蚂蚁和蜜蜂无法独自享用全部的麦子?蚂蚁:胃口有限,麦子会变质。
蜜蜂:胃口有限,蜜会结晶。
3.鸽子是如何处理麦子的?鸽子把麦子分给了其他动物,大家共享美食。
4.这个故事想要传达什么道理?这个故事讲述了友谊、合作和共享的重要性。
通过三个朋友的经历,我们可以明白,独自占有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共享和合作才能让我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5.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友谊、合作和共享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分享,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2023年《三袋麦子》说课稿2023年《三袋麦子》说课稿1今天,我说的内容是《三袋麦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同样是一袋麦子,由于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阅读。
我对〈〈三袋麦子〉〉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干”的用法;2、通过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我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1、重点: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难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我准备的材料是:1、教学挂图:它颜色鲜艳,直观形象,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
2、三种小动物的头饰:它能让学生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帮助他们体验角色。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我设计的教学步骤是:通过“读”、“比”、“演”、“议”四个环节,进行扎实的训练,让学生理解课文。
在两课时的授课时间内,第一节课以学习生字为主,第二节课以学习课文内容为主。
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具体环节如下:开始环节:激趣导入。
在黑板上出示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的画像,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提出问题:你脑海里的它们是怎样的?让学生思考后用“——的小猪;——的小牛;——的小猴。
”这样的句式回答,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入课文。
(多可爱的小家伙呀?它们就是今天故事中的主人。
土地爷爷给他们各送了一袋麦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这部分时间约三分钟。
基本环节:这部分是重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袋麦子》案例分析(优秀6篇)《三袋麦子》案例分析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三袋麦子》。
一、教材分析:《三袋麦子》在是一篇童话故事,一共有九个自然段,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
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文中有他们喜欢的动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充分的想象力,善于发表个人意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课文内容故事性强,线索比较清晰,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讲故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2、会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并结合自己的领悟大方的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时,我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的重点,“能正确的评价三个小动物,抒发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讨论交流法,合作表演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学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议、演等去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条理清晰。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简洁的导入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复习导入,通过对上一节课字词以及知识的回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三袋麦子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
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开心地说:“有了这些麦子,就不愁没吃的了。
”小猪以为麦子不需要做任何加工就可以吃,于是,他抓起一把麦子就往嘴里放:“呸!为什么麦子这么硬!我的牙都掉了!”他气愤地说。
“看来这东西不能吃,还是送给小猴好了。
”说完,小猪就拿起袋子去小猴家了。
小猴见小猪来了,就热情地招待他。
“这些麦子太多了,吃不完,就给你吧。
”小猪说。
小红看看开心的接受了小猴想:应该用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吧。
于是它把麦子放进了水里。
10分钟后,小猴把麦子捞了出来,尝了一口:“呸!吃不了啊,还是给小牛吧。
”他去把麦子给了小牛。
小牛想:“过去,过几天约小猴和小猪去野餐吧!那准备什么吃的呢?啊!面包!我要做面包!”开始野餐了,小猪和小猴尝了小牛做的面包之后,他们异口同声的说:“真好吃!小牛你是用什么做的呀?”“你们和土地爷爷给的麦子呀。
”听了小牛的话,小猪和小猴羞愧的低下了头。
三袋麦子的故事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老农民,他种了一块麦田。
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但是他却总是把麦子分成三袋,一袋留给自己,一袋留给家人,还有一袋留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人们都很好奇,为什么老农民总是这样做呢?
有一年,天旱,麦田里的麦子都快要枯萎了,村里的人都很担心自己的粮食收成。
老农民却依然按照往常的方式,将麦子分成三袋。
村里的人问他为什么不把所有的麦子都留给自己,老农民笑着说,“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相信这种做法会给我带来好运。
”。
果不其然,就在老农民分完麦子的第二天,一场大雨降临了,麦田里的麦子都得到了滋润,长势良好。
村里的人都惊讶地发现,老农民的麦子长得比其他人的都要好。
收获季节到了,老农民的麦子收成了,而其他人的麦子却因为旱情而收成不佳。
老农民将自己的一袋麦子拿出来,帮助了那些收成不好的人。
村里的人这才明白,老农民之所以能够有好运气,是因为他乐于助人,善良宽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方式。
当我们乐于助人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就像老农民一样,他的善良和宽厚让他得到了好运气,也让他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所以,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学会助人为乐,善待他人,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愿我们都能像老农民一样,用善良的心灵去面对生活,用真诚的行动去改变世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