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荧光的减退
荧光物质经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及空气的氧化
作用,会使荧光逐渐减退。
2.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在稀溶液中: F=Kc F 为荧光强度
K—检测效率(由仪器决定) c 为液体的浓度
高浓度时,荧光物质发生熄灭和自吸收现象,使F与c不呈线性关系
3.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敏感。溶液温度
下降时,介质的粘度增大,荧光物质与分子的
碰撞也随之减少,去活化过程也减少,则荧光
强度增加。相反,随着温度上升,荧光物质与
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使去活化几率增加,则
荧光强度下降。
4. pH的影响
带有酸性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
合物的荧光一般都与溶液PH值有关,例如:在
pH=7~12的溶液中苯胺以分子形式存在,会发出
蓝色荧光;而在pH<2或pH>13的溶液中苯胺以离
子形式存在,都不会发出荧光。同时所用酸的种
类也影响荧光的强度,例如:奎宁在硫酸溶液中
的荧光比在盐酸中的要强。
5.溶 剂
许多有机物及金属的有机络合物,在乙醇
溶液中的荧光比在水溶液中强。乙醇、甘油、
丙酮、氯仿及苯都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其中大
多有荧光,应设法避免;一般避免的办法是稀
释,或加入一部分水。
6.荧光强度达到最高点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有
的反应加入试剂后荧光强度立即达到最高峰。有
的反应需要经过15~30分钟才能达到最高峰。
7.有机溶剂中常有产生荧光的杂质,可用蒸馏法提纯。橡皮塞、软木塞及滤纸中也常有能溶于溶剂的一些带荧光的物质。

注意事项
①在实验中,拿比色杯要拿4个棱角,切勿
拿光滑的透光面,以免影响检测效果
②比色杯用后,应用醇或其它有机溶剂浸
泡。
③氙灯长时间使用(1000h以上)后可能
会发生爆炸,所以保证期(500h)以后,应及
时更换。
④在安装或更换氙灯时,应确认电源开关
为OFF,并切断电源。






核黄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稳定,光照易分解,对热稳定。核黄素在碱性溶液中经光线照射会发生分解而转化为光黄素,光黄素的荧光比核黄素的荧光强的多,故测核黄素时溶液要控制在酸性范围内,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VB2)是橘黄色无臭的针状结晶。其结构式为:
由于分子中有三个芳香环,具有平面刚性结构,因此它能够发射荧光。维生素B2易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稳定,光照易分解,对热稳定。
维生素B2溶液在430~440nm蓝光的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荧光峰在535nm附近。维生素B2

在pH=6~7的溶液中荧光强度最大,而且其荧光强度与维生素B2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荧光光谱法测维生素B2的含量。维生素B2在碱性溶液中经光线照射会发生分解而转化为另一物质——光黄素,光黄素也是一个能发荧光的物质,其荧光比维生素B2的荧光强得多,故测维生素B2的荧光时溶液要控制在酸性范围内,且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