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综合性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930.50 KB
- 文档页数:57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要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教师就要善于发现、诱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偏重于形态的学科,大部分实验都是学习和了解各种寄生虫虫体和虫卵的形态、以及不同虫体或虫卵之间的鉴别,学生会觉得内容多且枯燥无味。
但寄生虫学又是紧密结合临床的学科。
学生们往往对寄生虫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等内容感兴趣。
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实验课一开始并不提形态特点,而是告诉学生一个生动的临床病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让学生明白要能准确的诊断首先是要正确的识别该虫体或其虫卵。
这就使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观察标本,常常会提出很多意想不到问题。
有部分同学怕提问题,原因是怕同学和老师嗤笑,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当的操作,教师不应过多指责,而是帮助他找出问题的根源。
同时多数学生喜欢边看书边观察标本,这样可以避免漏掉观察的内容,但这会使学生按部就班,不利于发现新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要求观察标本时抛开书本,看到什么是什么,眼见为实。
对于不理解的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必要时同学一起讨论,这样也大大的丰富了课堂的气氛和活力。
而有的老师采用传统教学的方法,一开始就详细的讲解形态,以及观察的要点,注意事项等问题,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往往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实验课的气氛也不够活跃,对实验内容的印象也不深,更主要的是学生思维能力和相应的技能没有达到应有的培养。
因此我们切记不能小视实验课开始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怀着兴趣进行学习这一环节,发现问题是最好的先锋,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就有了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欲望和冲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了,为我们启发式实验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二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热情,培养思辨能力。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知识只有经过自己的组织和加工,才能有效保持在认知结构中[1]。
寄生虫实验报告第一次实验报告1.所了解的人体蠕形螨和人体蠕形螨病人体蠕形螨分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人体蠕形螨有因虫体钻入毛囊皮脂腺内(鼻部、额部、颊部等),由于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其排泄物的化学刺激而使组织出现的炎症反应。
与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等皮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人体蠕形螨感染的检查方法和检查过程及及结果蠕形螨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拇指挤压法,方便但不卫生,对患者不够严肃。
2. 透明胶纸粘贴法:不能立即检查,需经过一夜的粘贴,检出率较低。
另外,少数过敏体质者可能会发生严重的皮肤过敏,会引发医疗纠纷。
3. 挤粘结合法:为提高检出率,再对粘贴胶纸下的皮肤进行挤压。
4.挤刮涂片法: 通常采用座疮压迫器、蘸水笔尖后端等工具加压挤刮受检部位,这些方法取检面积小,影响检出率,也易致皮肤损伤,对患者不够严肃。
5. 我们学校自创的镊式和刮片式取螨器法:可多部位、大面积取螨;不损伤皮肤;器具容易于消毒;操作简便;检出率高。
可推广为临床检螨专用器械。
检查过程及结果:在取得人体鼻唇沟处用镊子夹取皮脂腺,置于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由于实验课是在白天,而蠕形螨的活动时间是在晚上,因此,没有检测到蠕形螨。
3.对人体蠕形螨的致病性,检查方法,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什么见解致病性:蠕形螨成虫有应的螯肢,须肢和带刺的四队足,在皮毛和皮脂内活动时对人体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
蠕形螨以人体皮脂腺细胞内容物为食,直接破坏皮脂腺细胞,最终导致皮脂腺萎缩。
虫体和组织的代谢产物阻塞毛囊孔,造成个毛囊扩张,一旦扩张的毛囊破裂,可在周围的组织中形成异物性肉芽肿。
寄生于毛囊和皮脂腺内的蠕形螨及其代谢产物作为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主要为细胞免疫反应。
诊断:因人体蠕形螨感染需要虫荷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致病,需要确诊人体蠕形螨病,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一旦切诊为人体蠕形螨病,就要采取积极的抗螨治疗,因此蠕形螨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对于诊断蠕形螨病起关键作用。
寄生虫实验报告寄生虫实验报告寄生虫,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体,一直以来都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和好奇。
为了进一步了解寄生虫的生态行为和对宿主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寄生虫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对于寄生虫的一些思考。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寄生虫对宿主的寄生行为,探究其对宿主的影响以及宿主对寄生虫的适应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寄生虫的生态特征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吸虫作为实验对象。
首先,我们从自然环境中收集了一批感染了吸虫的蜗牛作为宿主。
然后,将这些蜗牛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的蜗牛被隔离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以确保只有寄生虫能够感染到它们。
对照组的蜗牛则被放置在一个与实验组相同的环境中,但没有寄生虫的存在。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每天观察蜗牛的行为和体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蜗牛体内寄生虫的数量和大小数据,以及对照组蜗牛的生长情况。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1. 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实验组蜗牛受到了明显的寄生虫感染,体内寄生虫数量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蜗牛的体态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包括体重减轻、活动力下降等。
这表明寄生虫对宿主的寄生行为会对宿主的生理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2. 宿主对寄生虫的适应能力:尽管实验组蜗牛受到了寄生虫的感染,但它们并没有完全被寄生虫消耗殆尽。
相反,它们表现出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包括抵抗寄生虫感染、修复受损组织等。
这表明宿主在与寄生虫的长期共存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和适应机制。
四、对寄生虫的思考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寄生虫产生了一些思考: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寄生虫依赖于宿主提供的营养和生存环境,而宿主则通过适应和免疫机制来减轻寄生虫对自身的影响。
2. 寄生虫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寄生虫作为一种生物群体,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寄生虫病实验室实习,使学生了解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掌握寄生虫虫种鉴定、形态观察、病原体检测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时间2019年10月25日至2019年11月1日三、实习地点XX医学院寄生虫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寄生虫虫种鉴定(1)虫体观察:观察虫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结构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2)虫卵观察:观察虫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结构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2. 寄生虫形态观察(1)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虫体和虫卵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绘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虫体和虫卵的形态图。
3. 寄生虫病原体检测(1)粪便检查:取患者粪便样本,进行虫卵检查,观察虫卵数量、形态等特征。
(2)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4. 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学习(1)了解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等。
(2)学习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及药物治疗。
五、实习过程1. 实习第一天:学习寄生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了解虫种鉴定、形态观察、病原体检测等方法。
2. 实习第二天:观察虫体和虫卵的形态结构,进行初步鉴定。
3. 实习第三天:使用显微镜观察虫体和虫卵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4. 实习第四天:绘制虫体和虫卵的形态图。
5. 实习第五天:进行粪便检查,观察虫卵数量、形态等特征。
6. 实习第六天: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7. 实习第七天:学习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总结实习心得。
六、实习成果1. 掌握了寄生虫虫种鉴定、形态观察、病原体检测等方法。
2. 提高了显微镜操作技能和绘图能力。
3. 增强了对寄生虫病的认识,了解了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4. 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从事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寄生虫病实验室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实验室诊断技术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见医学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3. 了解寄生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意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医学寄生虫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显微镜及附件2. 各类寄生虫标本: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肝吸虫卵、肺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卵、绦虫卵等3. 标本封片4. 实验指导书五、实验方法1. 观察各类寄生虫标本的形态结构,包括卵、幼虫、成虫等各个阶段。
2. 比较不同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如卵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标本,注意观察细节,如卵壳、卵内结构等。
六、实验结果1. 蛔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受精卵细胞。
2. 钩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薄,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3. 鞭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4. 蛲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5. 肝吸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6. 肺吸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7. 日本血吸虫卵: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8. 绦虫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厚,卵内含有幼虫细胞。
七、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常见医学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为今后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奠定了基础。
2.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寄生虫的卵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这有助于我们区分不同种类的寄生虫。
3. 针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我们需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避免寄生虫的传播。
八、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使我们掌握了常见医学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为今后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提供了依据。
2.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标本,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3. 我们认识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了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意识。
九、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避免损坏仪器。
寄生虫学实验报告(专科)姓名:学号:班级: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与寄生虫教研室编写第一次实验显微镜使用蛔虫【实验内容】实验一显微镜使用1、光学显微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2、光线调节的方法实验二蛔虫1、蛔虫成虫的形态观察(肉眼观察)2、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的形态鉴别(低倍镜观察)3、熟悉蛔虫卵的检查法--粪便直接涂片法【作业】1、绘图区别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注明结构。
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2、粪便直接涂片法优点:缺点:注意事项: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鞭虫钩虫蛲虫【实验内容】实验一鞭虫鞭虫虫卵(低倍镜观察)、鞭虫成虫(肉眼观察)的形态观察实验二钩虫1、钩虫虫卵的形态观察(低倍镜观察)2、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的形态鉴别(肉眼观察)3、熟悉钩虫卵的检查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实验三蛲虫1、蛲虫虫卵(低倍镜观察)、成虫(肉眼观察)的形态观察2、熟悉蛲虫卵的检查法—肛周虫卵检查法(首选透明胶纸法)【作业】1、绘图:鞭虫虫卵和钩虫虫卵、蛲虫卵,注明结构。
鞭虫卵蛲虫卵钩虫卵2、粪便饱和盐水漂浮法(1)原理:(2)漂浮静置的时间: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实验姜片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实验内容】实验一姜片虫1、姜片虫虫卵(低倍镜观察)、成虫(肉眼观察)的形态观察2、姜片虫中间宿主扁卷螺和媒介植物茭白、荸荠的观察(肉眼观察)实验二绦虫1、带绦虫虫卵的形态观察(低倍镜观察)2、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头节(低倍镜观察)、孕节的形态鉴别(肉眼观察)3、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囊尾蚴寄生肌肉的病理标本观察(肉眼观察)【作业】1、绘图:姜片虫虫卵和带绦虫虫卵,注明结构。
姜片虫虫卵带绦虫卵2、绘图:猪肉绦虫或牛肉绦虫的一个孕节内子宫分支形态图猪肉绦虫孕节牛肉绦虫孕节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第四次实验肠道原虫包囊观察【实验内容】实验一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与结肠内阿米巴原虫两种包囊的形态观察(高倍镜观察)实验二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的形态观察(高倍镜观察)【作业】1、绘图: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与结肠内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