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S系统助力地铁运营管理智能化
- 格式:pdf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8
OMS系统助力地铁运营管理智能化
创造单位:北京京城地铁有限公司主 创 人:刘伟力 汪 冲创 造 人:郑凤霞 李艳平 张勇慧 张 硕 刘 宁 赵晓南 师 楠 赵航星 刘全明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京城地铁过去的基层
运营组织及管理从业人员均为纸质单据记录,人工编排计划和进行调整,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客流数据支撑准确度不够等问题。为提高效率、给乘客提供更优质的运营服务,公司从运营管理智能化入手,通过使用OMS运营管理系统,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效模式,实现了管理、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
[关键词] OMS运营管理系统;城市轨道交通
实践PRACTICE报道国企管理2021.870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经济在高
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作为
劳动密集型企业,京城地铁过去的基
层运营组织及管理从业人员均为纸质
单据记录,人工编排计划和进行调
整,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客流数据支
撑准确度不够等问题。为能够提高效
率,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运营服务,
公司从运营管理智能化入手,通过使
用OMS运营管理系统,实现了城市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效模式,实现了
管理、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
一、前言
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规模不断
扩大,总里程已超过700公里,日均
客流已突破1200万人次,客流分布
不均衡,潮汐特征及受某些事件影响
的特征明显。轨道交通每日运营时间
也较长,运营组织及管理人员众多,
且实行多班轮流倒班制,每日当班人
员按一定规律动态变化。
通常来说,地铁运营企业也属
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因其运营组织
及管理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主要涉及
的员工分为站务、乘务、票务、检修
等多种类型,这些人员所属组织一般
被称作“基层单位”,统一以班组的
形式进行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传统的运营管理的组织方式多
为人工方式,作业复杂、耗时费力,
并且由于一些原因,线路运营的客观
条件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而在变化
过程中传统的运营管理的组织方式则
会出现出比较复杂的变更,影响了管
理效率以及造成困扰。在此,下文会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阐释了
利用智能化手段的解决对策。
二、实施背景
由于地铁运营行业的时间特殊
性,不论是站务、乘务或是检修等专
业,每天都需要多个班组轮班为运营工作服务。因此合理的进行客运和行
车组织、班组班次的排班安排以及
规范各班组的日常工作就显得尤为
重要。
以乘务专业为例,以往的方式
是,依据统计的客流情况,由专业人
员编制列车运行图,运行图数据一般
由车底交路图、车次时刻表、车底时
刻表、车站时刻表、轮乘位置和驾驶
模式等数据组成,也就是说运行图包
括了某线路全天的车次/表号/车
号等信息,以及含每个车次在沿线每
个车站到发时间的车底时刻表等,如
图1所示。
再根据每天确定使用的列车运
行图数据,车次间隔时间及运输的繁
忙程度,组织乘务的司乘人员排班,
轮班上岗进行司乘作业,排班信息包
含司机信息、位置信息等,轮乘位置
则包含了司机的出退勤时间、列车到
达时刻、交车时刻、接车车次等信
息,见图2所示。
排班工作一般是由人工制作,利
用办公软件Excel形成排班表,一旦
由于业务需要进行班组班次的调整,
则需要再次人工制作新的排班表,并
且考虑到员工休假请假,日常还需要
对制作完成的排班表进行调班换班处
理。此项工作费时费力,制作完成的
司机排班表如图3所示。
班组人员在当班过程中,还需
要进行一系列的岗前准备,如酒精测
试、考勤、岗前考试等,需要组织一
些班组活动,如班前教育、学习演
练、班中巡检、班组交接等,这些工
作过程通常都是采用纸质单据记录,
形成相应的作业记录本。
从上述生产作业过程不难看出,
原有的作业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
问题:
(一)班组排班工作效率低下
采用人工方式对班组班次的排
班过程进行调整耗时过多,针对每个
月的一次排班及调整工作就往往需要
一天时间。而且由于线路运营变化的
71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客观情况,班组班次排班过程有时需
要做大范围的调整,则耗费的时间
更久。
以首都机场线为例,受新冠肺
炎疫情影响,今年运营客流下降比较
严重。根据客流指标数据的变化,需
要调整采用新的列车运行图,司乘班
组由原来的每班12组调整为11组,
这里就涉及到排班中司乘人员的变
化,同时涉及到每人出退勤时间的变
化,排班工作就会跟随发生比较复杂
的变化。类似的变化还包括前期的站
务人员由原来的三班二运转变更为四
班三运转、机场线西延至北新桥站开
通需要增加新的班组及人员调整等,
都会引起排班工作的复杂变化。
(二)客流数据支撑准确度不够
传统客流分析数据包括了分时
间段的进出站量、线路客运量、换乘
量、断面流量、满载率等指标,这些
数据通常不与列车运行图数据做匹
配。如列车满载率就是取一个单位时
间段(通常为5分钟)内的断面流量
除以此时间段内列车开行的平均次
数,来计算列车载客的饱和程度,但
从这些客流数据无法准确匹配定位到
某列车次上。
与此类似,包括计算列车运力
运量关系时等,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
采用手工方式计算统计相关数据,并
以此数据作为制定与调整列车运行图
的辅助依据。客流分析过程中加入当
天实际使用的列车运行图数据进行车
次匹配计算,则会极大的增加运算
量,一般系统都不采用这种方式。
(三)标准化作业执行程度不够
当班班组的日常工作是有明确
要求的,包括上岗考勤、岗前测试、
酒精测试、班前会议、巡检、学习演
练、文件传达等工作内容,如工作场
所的巡检巡查至少需要3次,即班前
巡检、班中巡检、交班巡检。但班组
执行起来常有漏检情况,并且作业过
程中形成的纸质单据容易遗失污损,
不便于查询查找,难于进行数据统计图1 列车运行图示意图
图2 轮乘排班示意图
图3 司机排班表
实践PRACTICE报道国企管理2021.872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分析等。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形成标准
化的作业流程,提示班组按计划执
行作业过程,并将作业过程数据电子
化,以便于管理统计。
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套智能
化的地铁运营管理系统(简称“OMS
系统”)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列车运
行图数据及班组班次的组织,系统进
行自动排班确定每日轮值当班的班组
成员,同时将乘客在自动售检票系统
上产生的交易数据通过数据接口实时
导入系统,再结合列车运行图数据进
行客流数据分析,特别是做到客流的
车次匹配,系统可提供实时客流数据
供当班班组参考。当班的班组成员按
系统列示的各项工作计划,完成各类
班组活动和运营业务,并通过系统进
行交接班工作,最终实现运营数据的
自动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现,使得地
铁运营管理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成
为可能。
三、OMS管理创新点
OMS系统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典
型的业务管理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案例,它一方面紧密结合业务管理的
思路来进行信息化的系统建设,另
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及数据反
过来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协调共进发
展。系统实施的管理创新点体现在:
(一)有机整合多种关键管理要
素,提高工作效率
1.梳理多种管理要素
地铁运营业务班制多样化,尤
其是乘务轮乘班组的自动排班,关联
因素很多,实现起来很困难。OMS
系统通过对班组、班次、位置、车
次、表号、车号、运行图、客流等多
种关键管理要素的梳理和抽象,达到
了人、车、图、客流的有机结合。
2.进行有机整合
轨道交通客流分析一般通过交
易数据形成的OD对,结合路网任意
两个站点之间的有效乘车路径,来计
算乘客对路网中每条线路产生的客流
影响。OMS将客流数据与线路的列
车运行图进行结合运算,实现了客流
与具体列车车次的匹配,所产生的车
次客流、满载率、运力运量对比等数
据,更具有对运营管理工作的实际指
导意义,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人工计算相关数据的工作效率。相关客流指
标的示意图如图4-图6所示。
3.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计算机辅助的轮乘自动排班,
极大地提高人工排班的工作效率,有
效地将班组排班时间由天降为分钟
级,且可有效避免人工排版的操作失
误,提高工作精准度。
(二)促进作业流程标准化、智
能化、可视化
1.标准化
在巡检点布设RFID射频卡,系
统预设巡检路径,采用PDA扫描方
式规范人员的巡检作业;利用面部
识别机、酒精测试仪、PDA移动终
端、RFID射频标签、电子大屏、手
机APP等一系列智能设备,将班组
日常作业过程规范化,当班人员须按
系统设定的各种计划进行操作,并在
系统留下记录数据。
2.智能化、可视化
自动叫班系统通过电子大屏能
够及时提醒值乘司机与车辆驾驶相关
的重要信息,以声音的方式提醒值乘
司机所要接车的位置和车次,并显示
与车辆相关的车辆状况,如图7叫班
图4 断面满载率示意图
73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