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36.78 KB
- 文档页数:8
日本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状况
日本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状况
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
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
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
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分销渠道发达。
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
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
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
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
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
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第四,合作型物流配送。
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
流合作关系。
并且这种合作关系还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国际化延伸到国外。
第五,政府规划在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整理:正基小郑:[1**********]。
日本物流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目录引言 (1)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 (1)物流概念的引进的和形成阶段 (1)物流近代化阶段 (2)物流合理化阶段 (2)物流现代化阶段 (2)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4)日本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物流业的建议 (5)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这门新兴科学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物流的研究,以期能够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
在日本,“物流”是2O世纪5O年代后期从美国引进的流通经济新概念。
但是到了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到现在日本物流业已近完全形成了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
发达的“物流”,是日本战后迅速堀起的重要因素。
国外有学者称,在2l世纪,谁掌握了物流( 或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
日本建设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以及推进设施现代化与流程合理化的经验,对发展我国物流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是发展迅速,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一)、物流概念的引进和形成阶段(1956——1964)l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观念,1958年6月日本组织了流通技术国考察团对日本国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
在1961~1963年上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即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缩写。
到1963年下半年“物的流通”一词开始登场,《输送展望》杂志在l964年6月号中刊登了日通综台研究所所长金谷璋的“物的流通的新动向”演讲稿,正式运用“物的流通”概念来取代原来直接从英语中引用过来的PD。
在物流概念导人日本的过程中,1964年日本通产省为降低产业总体成本,开始推动除生产销售之外的第三种成本及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成本的削减。
产业构造流通部也设立专业的流通委员会。
日本现代物流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是现代物流发展异常迅速的国家。
当前,日本现代物流有几个突出特点。
1.信息技术化。
进入新世纪,日本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已为传统物流转向现代物流构筑了流通平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中,尽管企业设备一直处于过剩状态,但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却一直保持迅速增长。
1995~1999年投资额增加41.3%,2000年又比上一年增长14.7%。
世纪之交,在日本企业经营中,信息系统实现重大变革。
由以往主要是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转变为加强信息的综合管理,将所有的信息数码化,并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加以充分利用。
2002年末,日本企业计算机联网率已达96.1%,有80%的企业开设企业网页,90.帆的企业已构筑LAN等企业内通信网,W AN等企业间通信网也达54.4%。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交易(EC)急速发展。
2002年日本的批发业、零售业、饮食店等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实施率已达34.1%,不仅超过全产业的26.7%,而且超过制造业的29.7%。
2.物流配送化。
物流配送已成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基本流通模式:一是物流配送社会化程度较高。
众多的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业企业,不设或少设仓库等流通设施,而将仓储、交通运输、配送等业务交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做,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
大和运输公司就是日本第三方专业物流商中经营业绩最佳的企业之一,早期从事陆地运输并创造了“宅急便”物流服务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确立了差别化的市场观念,构筑了多样化的配送服务体系,针对BtoB(企业对企业)、BtoC(企业对家庭用户)开展从订发货、查询、出库作业到商品保管、配送、运输等全过程的物流服务。
2000年该公司国内运输比上年增长5.1%,国际运输增长13.1%,信息通信服务增长8.9%。
3.物流网络化。
物流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电子商务网络,即计算机通信网络化:二是物流组织的网络化。
内容提要:日本是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处于世界物流实践的前沿。
本文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而,论述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特色、现存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日本物流业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
日本的物流概念于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但无论在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方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其水平均不亚于欧美,在配送中心、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管理和服务、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还独具特色,50年来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以下将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左、发展沿革、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而,分析日本物流业的历史沿革、特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沿革日本的物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传入的,随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
日本物流业在各个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十分重视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
1956年日本派出"流通技术考察团"到美国务地考察。
在考察报告中,首次引用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科学概念, 译为“物的流通”,后被日本产业界普遍采用。
"物流”的槪念在导入日本的过程中,被理论界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
即物流活动整合了运输、配送、搬运、保管、包装、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
(注:野尻亘新版日本◎物流——流通近代化七空間構造、古今書院.2005年、23頁。
)因此,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改变了以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入到“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着手发展陆路运输,加强保管、包装和库存笛理等工作。
日本物流的发展经验与借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在全国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物流业发展比较晚,在国际化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物流业与国际接轨,跟上时代潮流,物流业比较发达的日本将给我们许多启示。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更新,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是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物流业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滞后,吸收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这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日本物流业的特点在日本,从事物流服务的有150万人,每50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务的。
物流在日本的广泛由此可见。
日本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1.运输系统现代化。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仅1958-1968年10年间,交通运输的投资就增长了27.8%,并实现了运输装备的现代化。
公路货运量由1960年的14.9% 上升到1984年的46.2%,汽车运输的优势在日本物流中十分突出。
2.仓储系统现代化。
日本仓储一直作为物流的中心环节,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日本建有大型仓储群,担负着物流中心的任务;另外还建有一批小型仓库。
这些仓库的建设为日本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叉车、托盘更是朝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3.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
日本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其装卸物多数采用叉车,或用链条输送机传送。
托盘小车的采用,加速了物流的速度。
4.包装标准化。
日本政府曾颁布了《工业生产包装标准》,大多数包装都有统一编号,才能够条码识别物。
包装技术或产品包装手段都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5.信息处理现代化。
日本的各个物流中心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实现信息处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日本物流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目录引言1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 1物流概念的引进的和形成阶段1物流近代化阶段2物流合理化阶段 2物流现代化阶段 2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4日本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物流业的建议 5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这门新兴科学在近些年内发展迅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物流的研究,以期能够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
在日本,“物流”是2O世纪5O年代后期从美国引进的流通经济新概念。
但是到了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到现在日本物流业已近完全形成了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
发达的“物流”,是日本战后迅速堀起的重要因素。
国外有学者称,在2l世纪,谁掌握了物流( 或配送),谁就掌握了市场。
日本建设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以及推进设施现代化与流程合理化的经验,对发展我国物流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历程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是发展迅速,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一)、物流概念的引进和形成阶段(1956——1964)l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观念,1958年6月日本组织了流通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
在1961~1963年上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即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缩写。
到1963年下半年“物的流通”一词开始登场,《输送展望》杂志在l964年6月号中刊登了日通综台研究所所长金谷璋的“物的流通的新动向”演讲稿,正式运用“物的流通”概念来取代原来直接从英语中引用过来的PD。
在物流概念导人日本的过程中,1964年日本通产省为降低产业总体成本,开始推动除生产销售之外的第三种成本及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成本的削减。
产业构造流通部也设立专业的流通委员会。
物流已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也就是说,物流既被理解为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又被认为是流通过程各种活动中物理商品的取扳活动。
65Information Network业务透视Business Perspective 日本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在世界居领先水平。
特别是日本政府近年来为了大力扶持物流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一些宏观政策导向,给日本物流信息化产业带来快速增长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流物信息化具有极为有益的启示。
日本物流信息化的启示王凌峰 / 文日本信息化比中国早,1985年开始搞EDI电子数据交换。
市场经济法律环境比较好,企业信息化数据共享障碍少。
日本跨国公司多、制造业大企业多,对物流的需求是对日本物流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有效拉动。
一、日本物流发展现状日本的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企业的物流作业中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传送带等机械的应用程度较高;配送中心的分拣设施、拼装作业安排犹如生产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一样,非常先进,有的已经使用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在物流企业中,计算机管理系统被普遍应用;在国际物流领域里,广泛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提高了信息在国际间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使企业降低了单据处理成本、人事成本、库存成本和差错成本,改善了企业和顾客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高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为物流企业跨上新的台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作用。
日本物流业不仅其专业化、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十分快速,而且对物流信息的处理手段也极为重视。
几乎所有的专业物流企业无一不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为此,日本一大批IT业界的公司已成为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系统需求的直接受益者。
二、日本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日本物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日本政府出台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他们将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内容加以提出。
目前日本已基本形成良性的物流信息化市场和运作机制,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也已初具规模,因此政府认为需要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将投资重点着眼于一些重点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信息化方面。
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状况及启示翁心刚;姜旭【摘要】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课题.日本通过发展绿色物流与实施绿色服务标准,使物流活动变得更加顺畅、有序、高效,为维持日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推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应借鉴日本政府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绿色物流业发展实际,在制定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长期战略目标、中期规划目标及近期目标的同时,构建绿色物流系统动力,完善绿色物流管理体制,制定物流环保法规,实施绿色物流税收政策,加强生态物流系统建设,构建新型环保物流系统,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立企业联盟运作模式.【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1(025)001【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日本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者】翁心刚;姜旭【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101149;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101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9.3在日本,绿色物流的推行不仅是企业的事情,政府在其中也发挥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绿色物流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对绿色物流运行进行管理。
日本在最新修订的2009年《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中指出,要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市场,创建能够减轻环境负荷的物流体系和循环型社会。
日本政府对绿色物流业除进行具体规划和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外,还非常注重为绿色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控制污染并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重视调整流通政策,并制定了物流相关职能方面的法规。
1966年制定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提出将集中在大城市中心的流通设施向已经整备好的外围地区集中搬迁,以提高大城市流通机能并使道路交通流畅,维持与提高城市机能。
1990年12月开始实施的《货物汽车运输事业法》和《货物托运事业法》是规范汽车运输事业行为的法律,统称“物流二法”,替代了连续实施长达四十多年的30部与物流产业有关的法律。
日本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日本物流行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日本物流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首先,日本物流行业的运输方式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公路运输仍然是主要的运输方式,但随着高速公路的扩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快速干线运输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此外,铁路、海运和航空运输也在不断壮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运输能力。
其次,日本物流行业的运输技术逐渐先进。
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仓储和物流操作的效率。
例如,自动化货架、机器人拣货系统和条码技术的应用,使得货物的仓储和分拣更加快捷和精确。
此外,物流软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实时跟踪。
再次,日本物流行业的仓储设备和设施不断升级。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仓储设备和设施得到了更新和扩展。
例如,大型物流中心的建设,一体化的配送中心的出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冷链物流设施也得到了特别关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最后,日本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公司间的合作和组织间的合作成为了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物流企业通过开展合作,共享资源,优化运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政府也加大了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日本物流行业在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多样化的运输方式、先进的运输技术、更新的仓储设备和设施以及提高的管理水平,使得日本物流行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和市场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府的支持,相信日本物流行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日本现代物流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是现代物流发展异常迅速的国家。
当前,日本现代物流有几个突出特点。
1. 信息技术化。
进入新世纪,日本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已为传统物流转向现代物流构筑了流通平台。
20世纪90 年代以来,在日本经济长期萧条中,尽管企业设备一直处于过剩状态,但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却一直保持迅速增长。
1995〜1999年投资额增加41.3%,2000 年又比上一年增长14.7 %。
世纪之交,在日本企业经营中,信息系统实现重大变革。
由以往主要是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转变为加强信息的综合管理,将所有的信息数码化,并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加以充分利用。
2002 年末,日本企业计算机联网率已达96.1%,有80%的企业开设企业网页,90.帆的企业已构筑LAN 等企业内通信网,WAN 等企业间通信网也达54.4%。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交易(EC)急速发展。
2002年日本的批发业、零售业、饮食店等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实施率已达34.1 %,不仅超过全产业的26.7%,而且超过制造业的29.7%。
2. 物流配送化。
物流配送已成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基本流通模式:一是物流配送社会化程度较高。
众多的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业企业,不设或少设仓库等流通设施,而将仓储、交通运输、配送等业务交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做,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
大和运输公司就是日本第三方专业物流商中经营业绩最佳的企业之一,早期从事陆地运输并创造了“宅急便”物流服务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确立了差别化的市场观念,构筑了多样化的配送服务体系,针对BtoB(企业对企业卜BtoC(企业对家庭用户)开展从订发货、查询、出库作业到商品保管、配送、运输等全过程的物流服务。
2000 年该公司国内运输比上年增长5.1%,国际运输增长13.1%,信息通信服务增长8.9%。
3. 物流网络化。
物流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电子商务网络,即计算机通信网络化:二是物流组织的网络化。
日本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启示——参加AOTS物流培训报告一、日本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日本的物流产业与日本经济的发展已经溶为一体,经济运行高度依赖高效率、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海、陆、空、铁、联运服务是促进日本经济和日本贸易全球化的强大后盾。
1、经济发达和城市化程度高是日本物流发展的原因。
发达的日本经济促使国内消费结构多样化,消费理念趋于个性化,同时,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因素对物流环节和操作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促进了日本物流产业的成长。
2、便利店与宅配便模式是日本先进物流运作的代表。
它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出生在美国,发展在日本;二是充分发展和利用网络。
宅配便与便利店的发展是依附在社会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使消费层需求多样化和高度化,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应运而生,这些新业务为商品流通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
同时推动了物流的高效化和重新组合,使厂商和批发商愈来愈重视改善面向消费者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
3、发达的全国性和全球性的物流网络。
发达的物流网可以提供运输、仓储、包装、报关、保险、配送等多方面、高质量、高效率的一体化服务。
“门到门”、“人到人”等全流程的物流服务在日本已经非常普及,物流服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4、物流运输业务发达,卡车货运业在物流业务收入中占有主导地位。
日本物流业的总体收入约为20兆日元,其中大约11兆3千亿日元来自卡车货运业的营业收入。
在从事物流企业数目与职工数目中卡车业也占有绝对性比例。
以货运距离吨公里计算,卡车为54.7%,内海航运为41.3%,铁路为3.9%,航空为0.2%。
按货运量吨数来计算,90.6%是卡车货运量。
5、物流服务企业多样化,竞争对手间共享资源。
合理的组织架构统一的管理体系是调控的集团业务,提高竞争力、集团持续发展的根本。
在日本,物流服务、运输市场已经形成多层面服务,有序竞争局面,企业可以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