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6
腹泻按摩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腹泻按摩什么穴位*二、腹泻的危害有哪些*三、腹泻拉肚子吃什么好腹泻按摩什么穴位1、腹泻按摩什么穴位1.1、天枢穴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肚脐左右两边的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按压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的手指。
一般按压一次可以缓解腹泻,使大便成形。
1.2、下痢穴下痢穴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用手指用力按压这个穴位,便意就会立即消失。
出现严重腹泻的时候,刺激这个穴位,症状也会减轻。
正坐或者仰卧、翘脚的姿势,这个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向里2厘米的地方。
2、腹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1、细菌感染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2.2、病毒感染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2.3、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患者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3、初期腹泻该怎么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
如剩饭、粥、乳制品、肉类、蛋类等食物,容易遭受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若进食此类食物,会导致腹泻。
同时,餐具、炊具使用前要进行消毒。
通过开水烫或放入消毒柜中消毒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进行杀菌,保持健康饮食。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从口入,预防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腹泻的危害有哪些1、腹泻会引起贫血:由于消化吸收的障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指甲、手掌、皮肤以及口唇、和睑结膜等处颜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症状,甚至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长强穴位位置图_按摩长强穴的作用与好处_穴位密码网手机版按摩长强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便秘、痔疮、腹泻、腰疼、便血、脱肛等。
长强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长强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长强穴位位置图】【图解长强穴的位置】长强穴的位置:位于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穴位解剖:有肛门动、静脉分支。
分布着尾骨神经后支及肛门神经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长强穴】,经穴名。
出《灵枢.经脉》。
《千金要方》作长强。
属督脉。
督脉之络穴。
别名:气之阴郄、橛骨、气郄、为之、骨骶。
【穴义】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1)“长强穴”。
“长”,长久也。
“强”,强盛也。
该名意指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本穴为督脉之穴,其气血物质来自胞宫,温压较高,向外输出时既强劲又饱满且源源不断也,故名。
(2)“橛骨”。
“橛”,船尾底骨也,亦称龙骨,特点是强度大,此指穴内气血为强劲之状。
“骨”,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之气。
橛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强劲饱满之状。
理同长强名解。
(3)“穷骨”。
“穷”,尽也。
“骨”,水也。
穷骨名意指本穴的外输气血全部是天部之气,无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性高温高压,外出体表后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地部经水如穷尽之状,故名“穷骨”。
(4)气之阴郄。
气之阴,气化之气的水湿也。
郄,孔隙也。
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为由孔隙中输出的细小水液。
本穴位于尾骨端下,督脉的外输气血在体内为液态之水,出体表后才化为天部之气,督脉的外输之液细小,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名气之阴郄。
(5)“龟尾”,乌龟的尾巴也,既短又粗,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尾巴既细又长,此指穴内气血为强盛之状。
理同长强名解。
(6)“尾翠”。
“尾”,尾巴也。
“翠”,青绿色,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
尾翠名意指督脉的外输气血具有肝木的生发特性,不能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腹泻俗称拉肚子,多因食用生冷不洁食物、肠道感染、小肠功能紊乱吸收能力下降引起。
生活中隔三差五就会碰到腹泻病人,我有一位朋友,上班期间着急慌慌奔向卫生间,一蹲十几分钟,没出一小时,又到处找纸。
问他,拉肚子好几天了,打针吃药不见效,一下午就进了三次厕所,他脸上的痛苦表情表明,拉稀把人搞得七荤八素,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很无奈。
我告诉他穴位就是长在你自己身上的止泻药,中医经络指针点穴疗法就能手到病除。
他不信,但可以试试。
毕竟病急乱投医,只要能够止住腹泻,紧急情况下哪管土法偏方,止住腹泻就是良方。
我给他按摩二十分钟,身体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腹泻立止。
他说比吃药要快、还灵。
此法被几十个腹泻病人验证,基本一次治愈,你说不灵能行?用中医通经活络就能治疗常见病,是不是很神奇?我用了如下穴位1、中脘穴:归属任脉,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同身寸),前正中线上。
或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从肚脐向上量手掌四横指,再加一拇指即是。
以中指指尖按揉中脘穴,可止肠鸣、治胃痛。
2、天枢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脐中旁开2寸。
从神阙穴(肚脐)向外量两拇指即是天枢穴。
自我按摩以中指指尖按揉天枢穴,可治腹胀、脐周痛、腹泻、便秘,本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大横穴:归属足太阴脾经,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先找到神阙穴,向外量手掌的4横指加一拇指既是大横穴。
以手中指指尖按揉大横穴可缓解腹痛、泄泻、痢疾等病症。
该穴在天枢穴外侧两横指处,自助按摩可食指按在天枢穴上,中指按在大横穴上,同时点压按揉,左右取穴。
4、曲池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处取穴。
或屈肘成直角,肘以另一只手拇指按摩曲池穴,可稳定血压、缓解便秘、泄泻,治湿疹等皮肤病。
5、合谷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取穴。
以一手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压即是。
合谷穴主治痛症,相当于身上的止痛药,尤其善治下牙痛。
按摩天枢穴位的功效作用和注意事项天枢穴位于我们的腹部,它对我们的消化系统有很大的作用,人体的穴位有很多,每按摩一个穴位的功效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按摩天枢穴的功效作用又会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推荐按摩天枢穴位的功效作用知识,欢迎阅读!按摩天枢穴位的功效作用第一:治疗便秘专家告诉我们,天枢穴是大肠中心所在,同时也管理了我们的阳阴脉气,主要的作用就是调理肠胃以及五脏六腑,还具有健胃消食以及理气行滞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通过艾灸或者是针灸的方法刺激天枢穴,能够很好的改善我们身体的肠腑功能,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由于肠道功能失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
具体的刺激天枢穴方法如下:两腿分开自然站立,腿部距离最好能够与肩同宽,然后将手指的指腹按摩天枢穴。
在对穴位进行刺激的同时,要用力的挺出腹部,然后缓缓的呼吸,再慢慢的呼气,这个动作反复五次左右。
除此之外,也可以双腿并拢,全身放轻松的坐在凳子上,然后对天枢穴进行按压,左腿尽量往上提,然后慢慢的收回,然后换成右腿,如此反复五次。
第二:治疗拉肚子天枢穴主要就是管理我们大肠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好的调节脏腑以及促进胃肠道健康的作用。
对天枢穴进行按摩,能够很好的缓解拉肚子的情况。
如果身体出现了拉肚子或者是痢疾的情况,按摩天枢穴能够很好的缓解病情。
首先应该让患者去洗手间排干净大便,然后放松的躺在床上或者是沙发上,露出自己的肚皮。
医生找出天枢穴,然后用拇指的指腹位置按压天枢穴的两侧位置,并且力度逐渐加强,时间大约持续五分钟左右。
然后慢慢的将手指抬起来但是不要离开皮肤,然后在原地揉搓一下。
这整个疗程的时间并不长,结束之后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腹部非常的舒服,肚子痛以及拉肚子的情况都停止了,大多数患者通过一次的治疗就能够看到效果。
第三:其他通过按摩天枢穴,能够很好的治疗便秘、肾炎、肝炎、腹水、消化不良以及急性胃肠炎、腹胀还有恶心想吐等情况。
除此之外,很多女性在每个月月事到来的时候都容易出现痛经或者是月经不调的情况,通过按摩这个穴道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的推拿手法与穴位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至泻水为特点的一种疾病。
2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
腹泻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受寒、伤食、食物变质等都可以直发腹泻。
治疗本病以健脾消食、和胃清肠为主。
常用推拿手法与穴位:运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
1、左手固定住小儿左手,并以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中指下离卦,右手拇指指腹着力,顺时针运内八卦500次。
2、右手拇指侧峰着力,推补脾经500次。
3、右手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手食指桡侧的大肠经,自指根推向指尖,共400次。
4、右掌掌心向下,贴于小儿腹壁上,顺时针摩腹100次。
5、右手食、中、无名指着力于小儿脐部,顺时针揉脐100次。
6、右手中指着力于小儿龟尾穴,顺时针揉龟尾100次。
一、如果大便味酸腐难闻,有明显的饮食过量病史,可加清胃经、揉中脘、搓揉腹部。
1、右手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手胃经,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指根400次。
2、右手食、中、无名指着力于小儿中腕穴,顺是针操作100次。
3、双手置于小儿腹部两侧,向反方向相对用力搓揉腹部100次。
二、如果大便味臭秽,颜色深黄,肛门周围发深红色,可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
1、右手食、中指并拢着力于小儿六腑穴,自肘向下直推至腕部300次。
2、右手拇、食指着力于小儿两侧天枢穴,顺时针揉100次3、右手食、中指并拢着力于小儿七节骨穴,自上而下推之,共100次。
三、如果大便黄绿色,味不大,夹有泡沫或奶瓣,可加揉脾俞、揉胃俞、揉外劳宫,揉足三里,捏脊。
1、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脾俞穴,顺时针揉100次。
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脾俞穴。
2、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胃俞穴,顺时针揉100次。
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穴。
3、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手背外营宫穴,揉500次。
4、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腿部一侧足三里穴,顺时针揉100次,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足三里穴。
5、双手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将小儿背部皮肤提起,自下而上捏脊3遍,后2遍注意每捏3下向上提1下,共操作5遍。
关元穴的临床应用关元穴的临床应用1、引言关元穴是一种重要而常用的针灸穴位,其应用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元穴的位置、功能、适应症以及具体的临床应用方法。
2、关元穴的位置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正中线上,髂前点与髂后点连线上的中点。
具体定位方法为在腹部找到脐中点,向下2寸再下1横指的位置即为关元穴。
3、关元穴的功能关元穴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补肾强壮:关元穴是肾经的起始穴位,通过刺激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强壮肾脏功能。
- 温中散寒:关元穴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于寒性腹痛、腹泻等症状的治疗。
- 调经止痛:关元穴对于妇女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 改善性功能:关元穴的刺激可以改善男性的性功能问题,如性欲低下、阳痿等。
4、关元穴的临床应用4.1 腹痛与腹泻关元穴是治疗腹痛与腹泻的重要穴位。
常用方法为用手指或针刺激关元穴,可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4.2 失眠与焦虑关元穴的刺激对于失眠与焦虑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可以通过按摩关元穴或针刺关元穴来达到治疗效果。
4.3 妇科疾病关元穴对于妇科疾病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4.4 阳痿与性欲低下关元穴的刺激可以改善男性的性功能问题,如阳痿、性欲低下等。
常用方法为通过针刺或按摩关元穴来刺激相应神经,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关元穴的定位示意图和相关临床案例,供读者参考。
6、法律名词及注释- 针灸:传统中医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 中医理论: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经络学、脏腑学、气血理论等。
- 肾经:中医学中的一个经络系统,与肾脏相关的器官和功能有关。
怎样止泻最快不用药止泻的方法揉肚子腹泻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很多时候即使吃了药也不大管用,后期还是需要饮食或其他方法调理才行,尤其是本身肠胃功能不佳的慢性腹泻者,更是需要少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对身体健康不利,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一些止泻良方,主要以食疗和中医穴位按摩为主,仅供参考。
一、食疗止泻利用药食同源的中医理论,在患者腹泻期间,可采用以下食疗方进行辅助治疗,能起到很好的止泻效果。
1、熟苹果止泻煮熟的苹果有良好止泻作用。
因为苹果为碱性食物,内含果胶和鞣酸,具有收敛、止泻之力。
做法:取苹果1只,连皮带核切成小块,置温水中煮3~5分钟,待温后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50克。
2、姜茶饮食材:绿茶6、干姜末3g做法:把绿茶、干姜末都用开水冲泡闷10分钟,作茶频饮。
功效:主要针对于大便清稀,臭味不浓,肠鸣腹痛,发寒热的急性肠胃炎腹泻适用。
3、杨梅方配方:干杨梅30克。
制法:干杨梅炒炭存性,研为细末。
用法:每次3~6克,米汤送服。
功效:涩肠止泻。
适用于痢疾或消化不良、便溏腹泻。
备注:炒炭存性——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是指将药物炒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而里层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
4、驱苋饮原料:鲜马齿苋60克。
制作:将马齿苋洗净去根,切碎入沙锅,加水500~1000毫升,煮成饮。
[用法]早晚服食。
功效:清热化湿。
适用于各种慢性腹泻急性发作。
5、地锦草饮原料:新鲜地锦草200克(干品100克),红糖20克。
制作:将新鲜地锦草洗净,切碎,放入沙锅中,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滤汁去渣,取滤汁,趁热调入红糖拌匀即成。
用法:早晚分服。
功效:清热化湿,清肠解毒。
适用于各种慢性腹泻急性发作。
6、二花茶治肠炎腹泻做法:红茶、金银花各10克,玫瑰花、黄连、甘草各6克。
上药加水煎取汁,顿服。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固肠止泻。
适用于急,慢性肠炎,下痢,泄泻。
7、焦楂石榴皮茶治食积腹泻做法:茶叶3~5克,焦山楂10~15克,石棚皮10~15克。
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痢疾、
腹泻
1)病因为受寒引起腹泻,大便如水,一天几次,体温正常,隔盐炙,神阙穴,神效。
2)按摩止泻穴(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脐下二寸半取之),直按稍斜上顶。
3)吃熟苹果治肠紊乱腹泻
把一个苹果(带皮)洗净后,切成八、九块,放一大碗水,用小火煮,等苹果煮烂,连果带汤吃下,每天早晚各吃一次,十来天后大便成形,一个月后恢复如初。
4)蜂蜜治痢疾:每日每次用冷开水冲服40毫升蜂蜜,最好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3小时服用,成人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婴儿用量控制在30克,混合在稀粥、牛奶或豆浆中喂服。
5)急性菌痢压痛点一般在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横指处。
中医腹泻的推拿疗法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软,伴有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腹泻被归类为一种病理状态,往往与脾胃功能失调或外邪入侵有关。
推拿作为中医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腹泻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推拿疗法对于腹泻的应用及机制。
一、中医推拿疗法概述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人体穴位或经络的治疗方法,具有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改善器官功能的作用。
中医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按压、揉捏、推拉等手法来刺激人体穴位,从而调整脾胃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二、中医推拿疗法的治疗原则根据中医理论,腹泻的发生主要与脾胃失调、湿热阻滞、气滞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应用推拿疗法时,中医按摩师会选择相应的手法和穴位,以达到以下治疗原则:1. 调和脾胃:推拿疗法通过按摩腹部和背部的特定经络,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脾胃功能的调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腹泻症状。
2. 疏通气滞:按摩或揉捏腹部的腹按摩经络(如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可以疏通气滞,促进气血运行,消除胀气等症状。
3. 清热燥湿:对于因湿热阻滞引起的腹泻,按摩师会选择相应的穴位和手法,利用推拿疗法来清除湿热,燥湿化痰。
三、常用的推拿手法及穴位1. 推压法:通过用掌根或指腹对腹部穴位施加持续、均匀的力量,刺激穴位以达到调和脾胃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中脘、四季、水分等。
2. 揉捏法:用拇指与示指或掌根与掌根之间将目标穴位夹持,用旋转、前后推移等手法锻炼目标穴位以达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足三里等。
3. 摇晃法:帮助调理肠胃功能,通过按摩腹部,以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循环摇晃的手法,有助于改善腹泻症状。
四、中医推拿对腹泻的疗效及机制中医推拿疗法在腹泻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促进气血运行。
具体而言,中医推拿疗法对腹泻的疗效和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脾胃功能:推拿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和经络,有助于调和脾胃功能,加强消化吸收,改善腹泻症状。
如何止泻按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如何止泻按什么穴位1. 止泻按摩什么穴位好2. 寒湿型腹泻按摩方法3. 伤食型腹泻按摩方法4. 脾胃虚弱型腹泻按摩方法*二、腹泻的食疗偏方*三、夏季容易腹泻的原因如何止泻按什么穴位1、止泻按摩什么穴位好采用指压天枢穴治疗腹泻,效果很好。
具体方法是:治疗前患者需排便,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者或其家人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左右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手指。
一般按压1次就可见效,使大便成形。
急性腹泻1日按压1次,慢性患者隔日按压1次。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
具有显着的功效。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配足三里主治消化不良、腹泻;配上巨虚、曲池主治细菌性痢疾;配上巨虚、阑尾穴主治急性阑尾炎;配足三里、大肠俞主治肠麻痹、便秘。
2、寒湿型腹泻按摩方法这类腹泻时因寒湿侵袭肠胃,致使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司所导致,主要表现为泄泻清稀,腹疼肠鸣,脘肚胀满,恶寒发热,头疼身困,肢体酸痛,个别时候亦可伴有呕吐。
双手五指并拢,掌根贴在同侧腰骶,从上到下推擦多次,直到腰骶发热。
3、伤食型腹泻按摩方法这类腹泻主要是因饮食不节,或者饮食生冷不洁之物,致使积食不消,传化失常,主要表现为腹疼肠鸣,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痞胀,嗳腐酸臭,食欲不佳,舌苔垢浊等。
按摩下脘,天枢,关元,大肠俞,手三里,孔最等穴位。
以手掌揉肚脐周围,帮助消食。
4、脾胃虚弱型腹泻按摩方法这类腹泻是因脾胃气虚,运化无权,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所导致,主要表现为大便溏薄,腹泻时而好时而坏,水谷不化,纳呆肚胀,神疲乏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等。
按摩中脘,下脘,关元,胃俞,肾俞,大肠俞,手三里,孔最穴,以局部酸胀为好。
穴位是人体的大药房,每个穴位都有它的功能,今天艾蓬轩分享的穴位是太白穴。
太白穴的来历
天象,金星别名太白星。
古人观天之象,以太白为兵象,其镇戡定内乱,匡扶正统之意。
合之人身,则犹急病之属于五行之金者,如急腹痛酸、便难、滞下、后重等症,宜于武断取治也。
凡暴病初起,元气上足,可以猛治;若久病者元气已耗,则不宜猛治矣。
若致病后之艰于复元者,有如乱后余劫,治取本穴,须加以安抚之穴乃效。
凡专用刚暴穴位治疗,犹临之以兵,清楚变乱也。
此穴以功用得名,故称“太白”。
太白穴的定位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配穴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功能主治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穴位养生
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
不过,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不用吃任何药也能补脾。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阴陵泉穴按摩缓解腹泻问题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水分增多,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食物中毒、肠道功能紊乱等。
腹泻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寻找有效的缓解方式至关重要。
阴陵泉穴按摩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腹泻症状的缓解。
本文将探讨阴陵泉穴按摩对腹泻问题的疗效。
阴陵泉穴,又称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3寸,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穴位。
按摩该穴位可以刺激消化系统,调节肠蠕动,缓解腹泻症状。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按摩方法:1. 准备: 准备一把舒适的椅子,坐在椅子上,放松身体。
2. 定位: 使用手指按压小腿前外侧,找到距离膝盖下方3寸的位置。
3. 按摩: 使用拇指或食指以适度的力度按压阴陵泉穴位,每次按摩持续1-2分钟。
4. 频率: 每天可进行多次按摩,每次间隔至少2小时。
通过按摩阴陵泉穴位,可以增加穴位周围血液循环,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恢复,从而缓解腹泻问题。
按摩的力度应适中,不宜过大,以免引起不适。
除了按摩,人们还可以结合其他的保健方法来缓解腹泻,如调整饮食习惯、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进食等。
此外,如果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阴陵泉穴按摩是缓解腹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无论是由于感染、肠道功能紊乱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通过按摩阴陵泉穴位可以刺激消化系统、调节肠蠕动,从而减轻腹泻症状。
然而,对于腹泻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还是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更为全面的治疗。
在使用阴陵泉穴按摩的过程中,注意按摩的力度和频率,确保按摩安全有效。
希望本文对广大腹泻患者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特效止泻穴,治愈腹泻最多一分钟凡遇泻泄、肠炎之类的疾病;只要点点特效止泻穴,一般最多1分钟便治愈,几十年来的经验证明,采用该穴治病,方法简单,时间最少,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远非任何药物可比的!不怕病急乱投医;当患者腹痛腹泻乘着车往医院的途中,如果能自觉按揉这个“腹泻特效穴”,嘻嘻,也许还没到达大医院,病就给自己的按揉攻克了。
1.临床资料:所治病人中最大的为老人,最小的有未满月的新生儿;有急性腹泻1天达三、四十次的、有痢疾、肠炎数月的,有还未作过治疗的,也有老是输液、打针、吃药无效的。
2.治疗方法:①穴位:腹泻穴位于足临泣与地五会之间,(下图)。
大约于脚小趾与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会穴约1分处便是此穴.以手食指轻按,凡腹泻患者,该处压痛。
在脚小趾与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会穴约1分处。
②取穴: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左右脚,任取1个脚的穴即可。
③治疗:点穴或针灸。
点穴时、医者找到穴位后以食指轻轻揉动穴位.一般以自然把手放在穴位上的力量便足够了,然后心里默默地边揉边数,从1数到60即可?数数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大致以1分钟为限,即一分钟揉60次。
适当多出一些和不足1分钟都没关系。
如用针刺,以5分或1寸毫针直刺,深度为1分左右,进针后不停地提插或捻转,时间与点穴同?点穴疗法的疗效并不次于针灸!所以,适合于患者(自我按摩)自疗。
3.疗效观察:①疗程:采用本穴治病,不需要以疗程计,凡急症或轻症,一般1次可愈,特别重的和病程长的,可每日2次,每次最多3分钟,也不过数日可愈。
②疗效:笔者专用此穴治疗腹泻病人几十年、几乎都是1次治愈,只有1例治疗了3天,另有1例治疗3日后其母说无效而改用它诊。
4.典型病例:刘某男、男,1岁半,由父母带领前来求治,其母代述,患儿上吐下泻近1月,先在乡几个小诊所治疗,后又转市人民医院治疗,一直吃药、打针,输液不见好转,每日腹泻数十次。
笔者在首次治疗过程中也亲见到患儿拉了1次。
当日中午治后已见好转,次日仅拉4次,呕吐也停,第3天仅解大便1次,大便也转正常,经3天治疗,至第4日完全恢复正常而停治,随访2年,一切安好。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腹泻俗称拉肚子,多因食用生冷不洁食物、肠道感染、小肠功能紊乱吸收能力下降引起。
生活中隔三差五就会碰到腹泻病人,我有一位朋友,上班期间着急慌慌奔向卫生间,一蹲十几分钟,没出一小时,又到处找纸。
问他,拉肚子好几天了,打针吃药不见效,一下午就进了三次厕所,他脸上的痛苦表情表明,拉稀把人搞得七荤八素,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很无奈。
我告诉他穴位就是长在你自己身上的止泻药,中医经络指针点穴疗法就能手到病除。
他不信,但可以试试。
毕竟病急乱投医,只要能够止住腹泻,紧急情况下哪管土法偏方,止住腹泻就是良方。
我给他按摩二十分钟,身体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腹泻立止。
他说比吃药要快、还灵。
此法被几十个腹泻病人验证,基本一次治愈,你说不灵能行?
用中医通经活络就能治疗常见病,是不是很神奇?
我用了如下穴位
1、中脘穴:归属任脉,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同身寸),前正中线上。
或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
从肚脐向上量手掌四横指,再加一拇指即是。
以中指指尖按揉中脘穴,可止肠鸣、治胃痛。
2、天枢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脐中旁开2寸。
从神阙穴(肚脐)向外量两拇指即是天枢穴。
自我按摩以中指指尖按揉天枢穴,可治腹胀、脐周痛、腹泻、便秘,本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大横穴:归属足太阴脾经,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先找到神阙穴,向外量手掌的4横指加一拇指既是大横穴。
以手中指指尖按揉大横穴可缓解腹痛、泄泻、痢疾等病症。
该穴在天枢穴外侧两横指处,自助按摩可食指按在天枢穴上,中指按在大横穴上,同时点压按揉,左右取穴。
4、曲池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处取穴。
或屈肘成直角,肘
横纹头处取穴。
以另一只手拇指按摩曲池穴,可稳定血压、缓解便秘、泄泻,治湿疹等皮肤病。
5、合谷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取穴。
以一手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压即是。
合谷穴主治痛症,相当于身上的止痛药,尤其善治下牙痛。
6、手三里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取穴。
先找到曲池穴,向下量两拇指即是。
一手四指握住手臂外侧,拇指指腹下压旋转按揉,可缓解急性腰扭伤引起的腰痛。
7、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指。
先找到外膝眼,由外膝眼直下用手掌量四横指就
是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止泻治胃痛。
8、止泻穴(下图):在脚后跟赤白肉际中点
处取穴。
主治:腹泻、足跟痛。
方法:脚尖踮起,露出脚后跟,在脚后跟肉际中间取穴敲打。
全部按摩完有二十分钟,如果病人在按摩过程胃部有暖暖的感觉,不用说经络畅通,腹泻止住了。
除了中脘穴,其他先左后右取穴。
穴位以按揉为主,每穴每次60下,止泻穴用硬物(在家用木棒、剪子把),在双脚后跟赤白肉际处各适度敲击20下,在户外没有硬物可用拳背代替。
按摩穴位没有主次不分先后,顺时针、逆时针均可,年长者以酸麻为度,年轻人适当加大力度,以微痛为标准,也就二十分钟左右,腹泻停止,腹胀消失,就这么快,非药物可比。
平时在饮食上多注意勿食生冷不洁食物,夏天避免开空调睡觉腹部受凉。
管用不管用,试过就知道啦。
这套方法主要调理肠胃,长期按摩增强肠胃功能,穴位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便秘同样有效,对急性腹泻更是立竿见影。
如果有慢性腹泻用了上述方法效果不见好,就应该怀疑小肠吸收不良造成。
打个比方有人总在午后有轻微腹泻,
午饭并没有吃酸败或生冷食物,按子午流注对应时辰,下午十三点到十五点小肠经走强,这个时间段出现腹泻现象应判断小肠存在问题,这时除了按摩以上穴位,还要疏通小肠经,或按摩穴位、或刮痧、或拍打,把小肠经疏通开,腹泻症状可得到缓解。
吸收不良的人也可以在下午疏通小肠经,效果事半功倍。
禁忌:严重心脏病,孕妇,血小板低下,经期妇女,肿瘤患者,内出血等弃用上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