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及辩证施护
- 格式:docx
- 大小:28.38 KB
- 文档页数: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辨证施护方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治愈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32例急性胰腺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1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辩证施护。
对照组(B)15例以西医治疗为主。
观察两组治疗情况。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1%和8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胰腺炎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达到较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护理自2010年以来,我科收治急性胰腺炎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不一,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病程10--24天;对照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43岁,病程15--28天。
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血清淀粉酶均>240U/L。
胰腺CT示:30例胰腺均有不同程度肿大。
1.2方法1.2.1 B组以西医治疗为主,(1)禁食、胃肠减压、输液;(2)减少胃酸及胰液分泌;(3)使用抗生素;(4)酌情使用止痛剂;(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脏器功能,防止并发症。
1.2.2 A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清胰汤加减口服、管喂、灌肠,茴香热敷,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中药处方生大黄30g(后下),玄明粉10g(冲),山栀子15g,赤芍15g,延胡素30g,枳实10g,厚朴8g,桃仁10g,丹参30g,蒲公英30g,甘草6g,加入清水500ml,入锅煎煮约30min,后下大黄,煎煮余液约200ml,去渣滤过,冲入玄明粉,将中药温度保存在37-40度之间,以温凉为主,防止胃黏膜损伤,上喂下灌。
(2)中药治疗辩证施护方法①口服、管胃:将备好的中药分三次胃管内注入或口服,保留2h,期间暂停胃肠减压(中药胃管内注入后胃肠减压器即予夹管,2h后开放)。
急性胰腺炎的具体中医治疗方法急性胰腺炎的具体中医治疗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的中药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外科段绍斌1.专方治疗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清胰汤治疗,清胰汤组方:柴胡15g,白芍15g,生大黄(后下)15g,黄芩9g,胡黄连9g,木香9g,延胡索9g,芒硝(冲服)9g。
很过研究都发现采用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采用中药治疗组),而并发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还有用大柴胡汤加减方等方剂治疗的。
2.专药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单味中药主要有大黄、芒硝和丹参等。
多项临床研究中发现应用大黄可更迅速有效地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淀粉酶水平,控制急性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
3.辨证施治:目前多将本病分为五型辨证论治:肝郁气滞化热予大柴胡汤加味;阳明腑实予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加减;肝胆湿热予茵陈蒿汤、清胰汤加减;结胸证予大陷胸汤、五味消毒饮加减;中虚湿阻予参苓白术散加减。
还有将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辩证分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脾胃实热、瘀热互结、蛔虫上扰、腑闭血瘀、内闭外脱、气阴两虚等8个证型,并根据证型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并结合西医治疗。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
另外也可以根据病情特点将急性胰腺炎分为三个阶段并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中医治疗。
初期的主要治则为通腑泻下,进展期的主要治则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辅以通里攻下,恢复期因湿热毒邪,迁延日久,渐至脾阳衰败,气血不足。
故主要治疗原则为温补滋阴,因为每个人病情不同,体质不同,故根据病人全身情况辨证施治是效果最好的。
4.中医综合治疗:中药除口服以外,尚可用于灌肠。
还可用芒硝外敷全腹。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治疗,一般选取足三里、下巨虚、中脘、肝、胆、交感、神门等穴位。
急性胰腺炎的辩证施治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128 例患者治疗消胰汤和大承气汤为主方加减等中药药物治疗。
结果中药急性胰腺炎有显著的疗效,而且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合并症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以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内激活而发生的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重,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或伴有黄疸,低血压或休克。
一、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5年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28例。
男88例,女40例,男女患者数之比为1.24:1;年龄60-75岁,平均6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h-3天。
所有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均属胃肠积滞、腑气不通、气血两虚、阴液不足。
二、诊断1.上腹部突发持续性剧烈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
一般有大量饮酒史,高脂肪饮食史,或是胆囊炎、胆石症病史。
2.化验血、尿淀粉酶升高5倍以上。
3.影像检查可见胰腺肿胀,或周围有渗出。
三、辨证治疗1.肝经郁热主证:上腹部胀痛,痛及两胁,恶心,呕吐苦黄水,口苦,嗳气,大便秘结,或低热,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郁金,木香,延胡索。
加减:大便不通者加大黄、厚朴通里攻下;腹胀满甚者加枳实,大腹皮,行气消胀;呕吐者加姜竹茹,代赭石降逆止呕;食积者加莱菔子、焦山楂、神曲。
2.热结阳明主证:腹胀痞满,疼痛剧烈,发热,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不通,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攻下,行气开结。
方药:大承气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大黄,厚朴,枳实,芒硝,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大枣,黄连,延胡索。
加减:呕吐加竹茹,代赭石降逆止呕;发热重者加蒲公英,双花,败酱草清热解毒。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调治方法古代并无“急性胰腺炎”病名,但早就有了相似症状描述和治疗方法。
《灵枢·厥病》曰:“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胃心痛”“脾心痛”都属于“厥心痛”之一,而疾病进展时出现的“心腹胀满硬痛而手不可近”“心下痛,按之石硬”以及冷汗淋漓、脉微肢厥等病象,又与中医之“结胸”类似。
因此,急性胰腺炎可归属于中医学“胃心痛”“脾心痛”“腹痛”“结胸”等范畴。
中医认为急性胰腺炎因虫石所伤、酗酒过度,又由嗜食肥甘、饮食不节、素体亏虚等引起,以气机瘀滞、湿热蕴结、阳明腑实、瘀血阻滞为主要病机,病机关键是“气滞” “热结” “腑实”“瘀滞”。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特色是“禁食不禁药”,2018年美国急性胰腺炎初期管理指南指出,早期开放饮食、胃肠内营养非常重要,可以保护肠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降低胰腺感染、胰周坏死及其他并发症。
早期中医干预、禁食不禁药也起到同样作用。
患者入院当天禁食,当天服用中药,经充分评估,第二天可进流食。
强烈推荐大黄及其复方的使用。
《本草纲目》记载大黄有“推陈致新、荡涤肠胃、安和五脏”的作用,单味大黄就有改善肠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改善肠麻痹、缓解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作用,还可以松弛Oddi括约肌、改善微循环,这些作用都可以有效治疗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
经分期及辨证组成的大黄复方,因多靶点而疗效更佳、胃肠道副作用更少,因此,中医、西医的指南都在推荐使用大黄及其复方。
科学预防胰腺炎需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控制饮酒;定期体检,积极处理胆道相关疾病,如胆道结石多发者应及时治疗;及时干预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注意某些止疼药、化疗药、激素类药带来的药物损伤;建议专科医生诊疗。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医治疗效果好!
急性胰腺炎也是胰腺炎的一种,主要具有反复发作突然发病的特点,治疗急性胰腺炎时,除了西医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也很好。
而中医治疗主要把急性胰腺炎分为三种类型。
★1、肝胆郁结
胆腑不利,气机阻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发病。
常见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早期。
证见腹痛时作,痛连胸胁,腹胀呕恶,口苦纳呆,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利胆解郁。
方选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有:柴胡、芍药、香附、黄芩、虎杖、青皮、郁金等。
★2、肝胆湿热
肝胆疏泄不利,湿热内生,蕴结不散,熏蒸肝胆而发病。
证
见腹痛发热、黄疸、口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方选大柴胡汤,常用药物有:柴胡、大黄、黄芩、山栀、半夏、蒲公英、川朴等。
★ 3、热毒内结
肝胆湿热不散,热从火化,火毒内生,即可腐肉成脓,又可耗气动血、甚至阴阳离决。
证见高热不退,腹痛拒按,持续不解,腹肌强直,口干唇燥,面目红赤,或全身深黄,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燥黄或灰黑,脉细数。
热入营血者可见皮肤瘀斑,齿龈出血等。
热陷心包者可见神志昏迷,或谵妄狂躁。
伤阴损阳,阴阳离决者,可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
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生地、丹皮、山栀等。
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者,可加大承气汤。
热入营血者可加清营汤。
热陷心包者,可加安宫牛黄丸。
亡阴亡阳者,可用参附汤、参脉散、独参汤等。
胰腺炎的治疗中医辩证治疗胰腺炎胰腺炎分为急慢性,急性胰腺炎多发于饱食高脂食物或饮酒之后,症状为上腹剧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慢性胰腺炎则为反复发作,那么患有胰腺炎该怎么办?胰腺炎的治疗有什么秘方么?下面就让小编介绍一些中药方帮你调理身体!胰腺炎的治疗中医治疗胰腺炎急性胰腺炎1.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通里。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合清胰汤1号加减。
柴胡疏肝散重在疏肝理气,主治肝郁气滞。
方中柴胡疏肝,枳实、香附理气,三药同用共奏疏肝理气之功;白芍养血柔肝,并助柴胡解郁清热,与甘草配合缓急止痛和胃;川芎活血,加郁金行气解郁并祛瘀,二药共起止痛之效。
清胰汤1号重在清胰通里,主治郁热内结、腑气不降。
方中黄芩、黄连。
(或胡黄连)清热和胃,木香、元胡理气活血止痛,生大黄(后下)泻热通腑,甘草调和诸药,白芍功效同上。
如恶心呕吐重,加半夏、陈皮,或并用生姜汁滴舌。
如大便秘结重,加芒硝冲服。
2.脾胃实热治法: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合清胰汤1号。
大承气汤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合清胰汤1号重在清热解毒、通腑攻下,主治热盛于里,腑气不通。
方中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祛除里热;大黄、芒硝泻阳明实热,通便存阴;枳实、厚朴下气除满,辅助泻热。
柴胡、黄芩清疏肝胆;白芍敛阴止痛并助以清肝胆;黄连清胃除烦,配木香、元胡调理气机,加半夏和胃降浊止呕并以生姜助之,加甘草调和诸药并增加和胃之力。
本证型常常兼有较明显血瘀之征象,可选加丹参、丹皮、当归等。
口渴重加花粉、芦根。
3.肝脾湿热治法:清利肝脾,内泻热结。
方药:大柴胡汤加味。
大柴胡汤加茵陈、栀子、虎杖、公英、厚朴、郁金重在清利肝脾湿热并泻阳明之热;主治肝脾湿热,阳明热结。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黄芩、茵陈、栀子、虎杖、公英清热燥湿、清热利湿解毒,并以白芍、元胡相助共奏清利肝胆之功;大黄、枳实、厚朴泻阳明热结;半夏和胃降浊以治呕逆,更以生姜、大枣助半夏和胃止呕并调和诸药。
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名是什么中医如何治疗
我们都知道胰腺炎是消化道疾病,其实,中医对胰腺炎也有研究。
但是,中医术语并非人人熟悉,不知道如何从中医角度看这个疾病。
笔者介绍一下,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名是什么?中医如何治疗?
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名,历代中医文献有不同的见解,一般认为急性胰腺炎属中医“胃脘痛”、“胁痛”、“膈痛”等病证范畴。
中医治疗胰腺炎,讲求辨证论治,最好遵医嘱用药。
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名,历代中医文献有不同的见解,如《灵枢.厥病》:“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
”《张氏医通.诸痛门》:“胃心痛者,多由停滞。
……滞则通之。
”《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腹胀胸满,胃脘当心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胃心痛也。
”从文献对胃心痛症状的陈述来看,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是比较符合的。
一般认为急性胰腺炎属中医“胃脘痛”、“胁痛”、“膈痛”、“腹痛”、“胃心痛”等病证范畴。
中医治疗胰腺炎,讲求辨证论治。
主要有下面几个类型:第一,肝郁气滞证要疏肝理气,泻下通里,采用柴胡疏肝散合清胰汤加减。
第二,脾胃实热证要通里攻下,清腑泄热,采用方药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第三,肝胆湿热证要清利肝胆湿热,采用方药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第四,蛔虫上扰证要清胰驱蛔,理气通里,采用方药清胰汤Ⅱ号。
不同类型胰腺炎表现症状以及选用方药不同,最好遵医嘱用药。
以上是急性胰腺炎中医病名的相关信息介绍。
希望大家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胰腺炎发生。
祝大家健康,家庭幸福。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急性胰腺炎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国内人群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内科、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的上腹部剧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血清和尿淀粉酶活力升高。
3临床诊断3.1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1]:临床上符合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1)与急性胰腺炎符合的腹痛(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3倍正常上限值;(3)增强CT/MRI或腹部超声呈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
3.2中医诊断3.2.1病名诊断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中医“腹痛”[2]、“胰瘅”[2]等病证。
3.2.2 证候诊断基于文献[3,4,5,6],专家问卷和《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急性胰腺炎中医常见临床证候如下:3.2.2.1肝郁气滞证中上腹阵痛或窜痛,或向左季肋部、左背部窜痛;腹胀、矢气则舒,可无发热,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善太息,恶心或呕吐,嗳气呃逆,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弦数。
3.2.2.2肝胆湿热证上腹胀痛拒按或腹满胁痛,发热口渴,口干口苦,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呃逆恶心,心中懊侬,大便秘结或呈灰白色,小便短黄,倦怠乏力,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数。
3.2.2.3腑实热结证腹痛剧烈,甚至从心下至少腹痛满不可近,有痞满燥实坚,恶心呕吐,日晡潮热,口干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腻或燥,脉洪大或滑数。
3.2.2.4 瘀热(毒)互结证腹部刺痛拒按,痛处不移,或可扪及包块;或见出血,皮肤青紫有瘀斑,发热夜甚,口干不渴,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或有瘀斑,脉弦数或涩。
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那些事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致病,使患者的胰腺组织出现自身消化,表现出胰腺水肿、出血、坏死。
此病发病主要表现出急性上腹痛、脂肪酶与血淀粉酶明显上升等特点。
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等危害,西医治疗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随着中医学用于临床的研究,在西医治疗同时联合中医治疗,对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感染的控制和并发症控制,效果更为理想,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
本文对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情况进行简单论述,使中医治疗更规范、更有效,仅供参考。
1.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病因、辨证分型急性胰腺炎在中医方面缺乏指定病名,多根据症状特点命名,中医将急性胰腺炎归于腹痛、胰瘅和脾心痛的范畴。
针对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病理、辨证规律分析,符合结胸范畴。
当患者并发休克症状,归于厥脱的范畴。
中医一般将急性胰腺炎诊断作腹痛,认为此病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失宜、肥胖、胆石、创伤等。
发病病位于脾,和肝、胆、胃等脏器相关,甚至病及脑、心、肺、肾等脏器。
发病病机是腑气不通,而不通则痛,气、热、瘀、毒等积蕴在中焦,使脾胃丧失正常的升降功能。
有研究认为此病发病核心病机是肝脾失调。
中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相关论述较少,而且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与命名,通过各家中医的理论、临床经验等有着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法。
其中有针对肝郁气滞化热为主的治疗方剂,针对肝胆湿热瘀阻证为主的治疗方剂,针对气阴两虚证为主要治疗方剂。
重症急性胰腺炎要分期论治,从肝脾相关理论进行论治,大量研究人员的证候规律分析,可以为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规范化参考。
根据2017的《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对急性胰腺炎分期论治,其中急性期证型表现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腑实热结、瘀毒互结、内闭外脱;恢复期表现出肝郁脾虚、气阴两虚的证型。
2.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中医药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较多,其中包括中药汤剂、灌肠、针刺等疗法,方法不同疗效各异,根据方从法出的标准,针对患者病机,分析病气中不同重点,实施不同的方法,针对对通为用,解毒为先,针对三焦病变,选择适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规范方案中医:腹痛,呕吐,腹满,结胸,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消化系疾病西医病名定义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学性炎症,多见于青壮年。
临床以急性腹痛和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为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
本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按病理特征,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坏死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按其病因又可分胆道性、乙醇性和手术后胰腺炎。
西医病因1.胆道疾病:在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多与胆道疾病有关,其中包括胆结石、胆道蛔虫、胆道炎症等。
2.酗酒和酒精中毒在一些西方国家为主要病因,又称为酒精性胰腺炎,在我国较为少见。
3.其他病因①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入胰腺。
②多种原因(结石、炎症、蛔虫等)引起的胰管阻塞。
③手术和腹部外伤,④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⑤药物损伤(利尿剂速尿和利尿酸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等、雌激素、消炎痛、异菸肼、甲氰咪胍等)。
⑥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等)。
⑦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尿毒症血管病变和肾移植后的血栓性病变等)。
⑧胰胆管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胆道扩张症、先天性十二指肠环状胰腺、腹侧胰管和背侧胰管非交通性畸形等)。
⑨家族性遗传性胰腺炎。
⑩妊娠和精神因素。
中医病因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饮食内伤,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肥甘、醇酒厚味,致使脾胃损伤;或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加之胆胰石积、蛔虫窜扰、阻滞津管,致使肝胆郁滞,横逆脾胃;或六淫外邪侵袭,其中以热邪、热毒、湿热之邪多见。
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大肠,致使中下焦脏腑功能紊乱,最终引发本病。
发病机理胆结石或蛔虫嵌顿在壶腹部,或伴有炎性水肿、痉挛,可导致胆汁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或在胆结石排出过程中,Oddis括约肌麻痹性弛缓,致使包拾胆汁在内的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
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作者:冉建华刘丽珍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42-01【摘要】目的: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及护理。
方法:62例患者均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抗炎,止痛,鼻饲中药及有效护理。
结果:62例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98%,病情缓解快,缩短了病程,疗效显著。
结果:通过用药及临床护理,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芒硝护理急性胰腺炎是急腹症中最严重的疾病之—,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寒温不适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增高,重症者伴有休克,腹膜炎等。
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及护理,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62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为30 例,女性32 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恶心呕吐者5例,呕吐食物残渣者3例,为黄绿色胆汁者2例,为咖啡色胃液者3例,腹痛腹胀29例,黑便5例,全腹压痛反跳痛10例,突发上腹剧痛5例,所有病例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腹胀,便秘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黄疸症状,所有病例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腹部B超及CT检查均报告胰腺肿大,胰腺周围渗液。
2 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止痛,解痉,补充电解质,营养治疗方法3 西医治疗;营养对症支持治疗;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理攻下,健脾和胃,为治疗原则,以三金承气汤为主辩证施治。
3 .1 抗感染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类,左氧氟沙星等联合治疗,特别是重症胰腺炎尤为重要,旨在防止继发感染及胰性脑病的发生3. 2 抑制胰液分泌禁饮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应用施他宁,善宁,14肽生长抑素或奥曲肽治疗,均用注射泵静脉泵入4ml/h,疗程3天—5天,后改为奥曲肽皮下注射q8h,疗程2天左右。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轻型)》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本病种参照《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轻型)》进行诊断。
二、中医辨证治疗(一)基本证型腑实热结:症状:上腹疼痛,拒按,痛如刀割,腹胀难忍,时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黄。
舌质红或红暗,苔黄厚或燥,脉弦数或洪数。
治法: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方药:大柴胡汤柴胡(15g) 黄芩三两(15g) 芍药三两(15g) 半夏(10g) 生姜(15g) 大枣15g 枳实(15g) 生大黄二两(30g) 芒硝(30g) 用法:100ml qid 鼻饲; 同时灌肠100ml q4h.(二)兼有证型1、肝郁化火:症状:突发的中上腹疼痛,走窜两胁、腰背,伴低热、咽干、口苦、暧气、恶心、呕吐、大便于结。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通腑泻火。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5g、法半夏15g、枳实15g、厚朴15g、木香15g、白芍20g、郁15g金、延胡索20g、黄连9g、川楝子15g、甘草10g等。
用法:100ml qid 鼻饲2、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症状:持续的腹部及两胁疼痛、阵发性加剧,胸闷、恶心、呕吐、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目黄、身黄、屎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方药:龙胆草6g、栀子10g、黄芩15g、黄连9g、枳实15g、厚朴15g、柴胡15g、白芍药20g、术香15g、延胡索20g、当归15g、茵陈30g、甘草15g等。
用法:100ml qid 鼻饲三、针刺疗法1.体针:主穴:下巨虚、内关、中脘、梁门、阳陵泉、地机等。
镇痛操作:电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
频率等幅2/15Hz。
止吐操作:平补平泻中等强度刺激公孙、太冲。
2.耳针:主穴:胆胰区、交感、神门、内分泌、阿是穴等。
3.穴位注射法: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0.5mg,每天1-2次。
四、其他疗法:1.在兼症鼻饲的基础上,予芒硝30g 生大黄30g保留灌肠,每日6-8次,每次200ml。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一、中医分期及辩证认识祖国医学对急性胰腺炎并无系统论述.根据从《内经》开始的经典古籍记载的不同侧面反映类似要本病临床特征的描述,本病可归于中医胃脘痛、脾心痛、脾热病、结胸病等范畴。
对本病的辩证认识,脏腑辩证难于找出SAP伴多器官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证候繁多的内在联系,因无法反映其动态的变化,伤寒六经辩证难概括本病常见的热瘀和脏衰证,卫气营血辩证也难概括病程过程中的脏衰表现,以及本病发病直接以气分开始,并卫分表证的特点。
我院研究小组的大量临床实践中,通过系统观察,总结SAP病证候特点,病机演变规律,在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以及传统热病理论指导下,以卫气营血和脏腑辩证为基础,兼取地者之长,明确提出同热病气分,血分,脏衰,恢复期概括本病证候类型和病机演变规律的热病理论。
即疾病的病机传变一般经气分证、血分证、脏衰期和恢复期。
气分证表现以郁热瘀结病机为特点为主,可见脾胃实热、结胸实热、肠结实热,中焦(肝胆脾胃)实热或湿热等证候,以少阳阳明合病或阳明腑实证为特点,血分证表现以厥脱,痈疡,热瘀血证病机为主,可见气阴暴伤,神失气脱,热深厥深的厥脱证(休克),若湿热火毒之邪与血相搏,瘀腐成脓,则可形成胰腺脓肿,胰周脓肿等的代表脏腑痈疡证。
亦可上溢胸膈侵及下焦,形成流注痈疡证,若毒邪入血,耗血动血,近血妄行,可致热瘀血证(DIC),脏衰期由于邪毒弥漫三焦,五脏六腑皆受病,可见气败乱,脏器衰败的诸多脏衰证候(多脏器衰竭),甚则内闭外脱,亡阴亡阳,恢复期由于邪去正伤,热去湿留,瘀血内停,而表现出气阴两伤脾虚湿困,湿热留恋,徵瘕积聚等证候。
病因气分证期血分证期脏衰证期情志所伤郁(气机郁结)气阴暴伤毒邪弥漫三焦蛔虫内拢热(实热之毒内盛或温热蕴结)湿热火毒五脏六腑皆病饮食不节瘀(血行瘀滞)耗血动血内闭外脱证创伤手术结(实邪结聚,肠腑不通)迫血妄行亡阴亡阳证恢复期气阴两伤脾胃不和脏衰湿困湿热留恋徵瘕积即聚二、治疗1、总原则分期与辩证相结合的辩证施治原则2、分期与辩证急性胰腺炎病程一般包含以下四个时期(1)气分证期:以郁热瘀结病机特点为主,可见脾胃实热,结胸实热,肠结实热,中焦(肝胆脾胃)实热或湿热等证候类型,以少阳阳明合病或阳明腑实证为特点,治则以通里攻下为主,佐以疏肝理气,益气救阴活血化瘀,方以柴芩承气汤(大柴胡合大承气温情脉脉合茵陈蒿汤)为主,根据证型不同加减,并予益救阴,活血化瘀针剂静滴。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及辩证施护
摘要:急性胰腺炎作为一个十分普遍的消化系统病症,有着病情危重、并发
症多、死亡率极高的特征,已严重威胁到了病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因此中医学上
虽对急性胰腺炎未有具体的标准名称,却对急性胰腺炎的原因病机有着独特的看法,并提出了范围广泛的合理诊断方案,随着医学科技的进展,中西医结合将不会
止步,近年来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上提出了中西医结合辩证的新办法,目前诊断
结果较好,而和西医比较,中医有着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的优点,也能够在胰腺炎
的诊治上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围绕中医学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上的运用,研
究
中医学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辨证施护,以期促进中医学在临床诊断上的运用。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急性胰腺炎
1中医的基本治疗方法
1.1通腑泻浊法
开五脏腑清浊水法,又称内窥镜法,具有润肠通便、活血化瘀、清热清热的
临床作用,有人提出,胰腺炎早期,大肠胃有热,脏腑阴阳受阻,气道运行不畅,故“通则不痛”,医院治疗的目的是去浊除菌,这种方法是最早用于治疗胰腺炎
的方法之一,有很多研究,病历中最常用的药物是大黄和芒硝、盐汤、大承七汤、大柴胡汤、清一汤。
1.2活血化瘀法
它是一种通过活血化瘀来治疗口疮性溃疡的中药,由于胃炎是胰腺炎患者的
显着症状,近期有科学家将中医中的“痛”与胰腺炎等胰腺区域的病理生理变化
联系起来,提出现代医学应该治疗胰腺炎,中医以“养血”为主,胰腺炎采用活
血化瘀、去瘾等方法治疗,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1.3益活清下法
根据胰腺炎的病理改善和治疗情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炎患者组称,中
医的疾病是益气养阴、活血化癖、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2中药的给药方法
2.1中药静脉制剂静滴
随着中药制备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韩药静脉制剂应用
于临床,是注射丹参合剂,注射液、川芎茶注射液、穿玻宁注射液、清开灵注
射液、银胃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2.2中药外敷
外用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报道称,应用冰片和芒硝软膏(冰片209、芒
硝509)对重症病例的胰腺投射和/或局部麻醉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改善局部
血液循环、运动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益处,对抗麻痹性肠梗阻,放松奥狄括约肌,缓解胰腺和胆道压力等,芒硝有显着的好处,网状内皮细胞活性允许疾病的生长
和预防,通过血管反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淋巴生成,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后一种药膏可以减轻腹痛、腹胀、紧绷感,改善切口处的血液循环,预防胃炎和
假性囊肿。
3 急性胰腺炎的辨证施护
3.1肝郁气滞型:
治疗: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黄芪,玄胡,杭白芍,川楝,大黄(后下)等。
辩证施护: 情志护理,该证患者多为情志不舒和饮食内伤所致,该病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病人会产生恐惧和精神压力而致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对
治疗缺乏信心,甚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多关心、体贴、安
慰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患者及家属急性
胰腺炎发病机理、特点和病程的演变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目的、作用
及疾病的预后,给患者康复的希望,并不断地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心理上打消对疾病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脾胃实热型:
治疗: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方药:栀子,黄芪,丹皮,赤芍,木香,黄连,
虎杖,连翘,玄胡,大黄。
辩证施护: 中药汤剂胃管注入,我科配置的中药汤剂,按照昼夜阴阳消长的
规律和人体的时间节律,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给予中药汤剂胃管注入。
胃管给药
时需缓慢灌入药液,温度不宜过热,以温凉为宜,以免损伤粘膜。
注入量不宜过多,以每次不超过200毫升为宜。
注入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恶心、呕吐。
注药前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注药后将胃管夹管2h,然后再行胃肠减压。
并
严密观察药效和病情变化,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针灸:针灸对本病有较好的止痛消炎、解痉止呕的作用。
无论体针或电针,
急性期日针2~4次,主穴:胰俞、足三里、阳陵泉。
配穴:肝气郁滞者加太冲,
脾胃实热者加中脘、曲池、陷谷;脾胃湿热者加阴陵泉;恶心呕吐者加内关、中脘,腹痛甚加中脘。
针体垂直刺入,大幅度捻转提插以加强刺激,均用泻法。
得气后
留针1小时,每5分钟~10分钟运针一次。
4结论
由于科技的进展,对胰腺炎的研究以及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揭示,有助于进行
自我检测,胰腺炎的诊断产生新的方向,中医学对胰腺炎发生机理的了解一直有
着重要医学的意义,并出现过显着的没有理论意义的结论,而对西医的认识已经
被许多医生所接受,而且经过实践的证明,中医的它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上也有着
积极的意义,而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报道较多,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将围绕中医学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上的运用,研究中医学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辨证施护,以期促进中医学在临床诊断上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郭丽霞, 王彩芹, 陶丽娟,等. "中医七法"辨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人人健康, 2020, No.513(04):109-109.
[2] 张蕾、赵婷、张秀敏. 中医辨证施护辅助肠内外营养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9):4.
[3] 金木法. 中医辨证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12(35):4.
[4] 付娟, 李志. 中医特色外治法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 2020, 22(4):4.
[5] 贾慧敏, 邓明飞.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的现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