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诊断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5.32 MB
- 文档页数:71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制定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在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重点讨论了该草案的增补和修订内容,更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同年11月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并于2007年发布。
自该指南发布以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规范化诊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AP严重度分级方法、局部相关并发症定义、外科干预时机和方式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有必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增补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AP 诊治过程。
修订后的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且依照新的AP分类标准,主要讨论中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一、AP的临床诊断(一)定义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AP的主要症状多为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常向背部放射,常伴有腹胀及恶心呕吐。
临床体征轻者仅表现为轻压痛,重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腹水,偶见腰肋部皮下淤斑征(Grey-Turner征)和脐周皮下淤斑征(Cullen征)。
腹部因液体积聚或假性囊肿形成可触及肿块。
可以并发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也可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
增强CT为诊断AP有效检查方法,Balthazar CT评级(表1)、改良的CT严重指数评分(modified CTseverity index,MCTSI)(表2)常用于炎症反应及坏死程度的判断。
B超及腹腔穿刺对AP诊断有一定帮助。
(三)诊断标准临床上符合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即可诊断AP:(1)与AP相符合的腹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3)腹部影像学检查符合AP影像学改变。
急性胰腺炎(一)定义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诊断标准临床上符合以下 3 项特征中的 2 项,即可诊断:(1)与 AP 相符合的腹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 3 倍;(3)腹部影像学检查符合 AP 影像学改变。
(三)严重程度分级1.轻症急性胰腺炎( 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占 AP 的多数,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 1—2 周内恢复,病死率极低。
2.中重症急性胰腺炎( 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伴有一过性(<48 h)的器官功能障碍。
早期死亡率低,后期如坏死组织合并感染,死亡率增高。
3.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约占 AP 的 5%~lO%,伴有持续(>48 h)的器官功能衰竭。
SAP 早期病死率高,如后期合并感染则病死率更高。
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依据改良 Marshall 评分系统,任何器官评分≥2 分可定义存在器官功能衰竭。
分级诊疗:一级医院:发现腹痛原因不清的患者立即转至二级或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1.发现疑似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立即行相关检查确立诊断,并判断严重程度。
对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施行综合治疗。
严密观察,发现病情加重的尽快转三级医院。
2.判断为中重症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立即转三级医院。
3.对于胰腺炎诊断不清,轻重程度判断不明的尽快转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1.发现疑似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立即行相关检查确立诊断,并判断严重程度。
2.根据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按《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综合治疗。
急性胰腺炎教案[精华]第一章:急性胰腺炎概述1.1 定义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1.2 病因1.2.1 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感染等1.2.2 酒精过量:长期饮酒、暴饮暴食1.2.3 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1.2.4 药物:某些抗生素、化疗药物等1.2.5 其他:外伤、手术、感染等1.3 临床表现1.3.1 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1.3.2 体征:上腹部压痛、肌紧张、腹胀等第二章: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1 诊断标准2.1.1 临床症状: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等2.1.2 体征:上腹部压痛、肌紧张等2.1.3 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升高2.1.4 影像学检查:B超、CT等2.2 鉴别诊断2.2.1 胃溃疡穿孔2.2.2 胆囊炎2.2.3 肝炎2.2.4 心肌梗死第三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3.1 保守治疗3.1.1 禁食、胃肠减压3.1.2 补液、抗休克3.1.3 抗生素治疗3.1.4 抑制胰腺分泌3.1.5 营养支持3.2 手术治疗3.2.1 适应症:胰腺坏死、感染、出血等3.2.2 手术方式:胰腺清创术、引流术等第四章: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要点4.1 生活护理4.1.1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4.1.2 饮食指导:低脂、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4.1.3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4.2 病情观察4.2.1 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4.2.2 观察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变化4.2.3 监测实验室指标: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4.3 心理护理4.3.2 解释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恐惧、焦虑情绪第五章:急性胰腺炎的健康教育5.1 疾病知识指导5.1.1 病因:胆道疾病、酒精过量等5.1.3 症状识别: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等5.2 生活饮食指导5.2.1 饮食:低脂、易消化饮食,保持饮食规律5.2.2 运动:适当运动,增强体质5.3 复诊指导5.3.1 遵医嘱按时复查5.3.2 出现病情变化或加重时,及时就诊第六章: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及其预防6.1 并发症概述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坏死感染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2 预防措施避免胆道疾病和酒精滥用及时治疗相关的基础疾病妥善处理胰腺炎的早期症状第七章: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7.1 中医病因病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湿热内蕴7.2 中医疗法针灸中药汤剂拔罐、按摩等辅助疗法7.3 中医饮食调理清淡饮食促进消化食物,如山楂、神曲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第八章:急性胰腺炎的康复期管理8.1 康复期注意事项逐渐恢复饮食,由流质过渡到固体食物8.2 康复锻炼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8.3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提供心理咨询和家庭支持第九章: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质量评估9.1 评估指标患者疼痛控制情况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发生率9.2 评估方法问卷调查临床观察和检查结果患者满意度调查9.3 质量改进措施定期召开护理质量会议护理培训和教育患者健康教育加强第十章:急性胰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10.1 研究领域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新的治疗药物和疗法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10.2 研究方法临床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分子生物学技术10.3 实践应用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护理指南和标准的更新患者护理的持续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病因识别:胆道疾病、酒精过量、代谢性疾病等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准确识别病因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现代人最怕生病,但即便是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还是有很多人会生病。
急性胰腺炎就是一种常见疾病,病发时非常痛苦,治疗起来也存在这一定的难度,若是孕妇也患上急性胰腺炎,可能还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该病的相关事宜。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第一、有发作性上腹疼痛的症状;第二、血液检查时,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高于正常三倍以上;第三、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周围有渗出及胰腺肿大。
急性胰腺炎病因1.梗阻因素由于胆道蛔虫、乏特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导致胆汁反流。
如胆管下端明显梗阻,胆道内压力甚高,高压的胆汁逆流胰管,造成胰腺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胰腺间质而发生胰腺炎。
2.酒精因素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在此基础上,当某次大量饮酒和暴食的情况下,促进胰酶的大量分泌,致使胰腺管内压力骤然上升,引起胰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腺泡之间的间质而促发急性胰腺炎。
酒精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时摄入,不仅胰酶分泌增加,同时又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
这时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释出游离脂肪酸而损害胰腺。
3.血管因素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胰腺炎;另一个因素是建立在胰管梗阻的基础上,当胰管梗阻后,胰管内高压,则将胰酶被动性的“渗入”间质。
由于胰酶的刺激则引起间质中的淋巴管、静脉、动脉栓塞,继而胰腺发生缺血坏死。
由上文可知,急性胰腺炎的产生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孕妈们要调整好生活作息,不抽烟不喝酒,均衡饮食,适量锻炼,减少该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也减少给胎儿造成的伤害。
为了自己的身体,也为了孩子的健康,孕妈们要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