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发明的40个原理复习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14.10 MB
- 文档页数:52
TRIZ理论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第一篇:TRIZ理论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一、分割原理实例:组合家具、企业大型项目分设子项目二、抽取原理实例:空调压缩机装在室外三、局部改变原理实例:楼房内分成不同功能的房间、饭盒分成几个小隔间四、增加不对称性实例:新兴的不对称家具五、组合合并原理实例:做饭时煲汤的同时可以洗菜、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六、多用性原理实例:复合型人才、多功能榨汁机七、嵌套原理实例:千斤顶、伸缩吸管八、重量补偿原理实例:舰载飞机的弹射器、导弹发射器九、预先反作用原理实例:拉弓射箭十、预先作用原理实例:农作物施肥、标示牌等十一、事先防范原理实例:楼道应急照明灯、预防接种疫苗十二、等势原理例:工厂车间辊式传送带十三、反向作用原理例:火箭发射十四、曲面化原理例:台灯灯罩十五、动态特性例:火车各车厢的连接处可以转动十六、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例:种玉米时放三个种子保证出苗率十七、空间维数变化原理例:双层巴士、多层楼房十八、机械振动原理例: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振动上料机十九、周期性动作原理例:时钟的指针二十、有效作用的连续性例:病人按时吃药二十一、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例:医院设立急诊室二十二、变害为利原理例:淘米水冲洗厕所、废水利用等二十三、反馈原理例:电脑的数据处理器二十四、借助中介物原理例:帆船的航行借助风力二十五、自服务例:太阳能路灯二十六、复制原理例:身份证等各种证件的复印件二十七、廉价替代品原理例:一次性水杯、一次性鞋托二十八、机械系统替代原理例:电视遥控器、指纹识别系统二十九、气压或液压结构例:食品包装袋内充满稀有气体三十、柔性壳体或薄膜例:蔬菜薄膜、手机贴膜三十一、多孔材料例:音响喇叭处的膜三十二、改变颜色例:士兵穿的迷彩服三十三、均质性例:挑担子的时候均匀分配两头的重量三十四、抛弃或再生原理例:手枪打出子弹后弹壳脱落三十五、改变物理或化学参数例:混凝土中加钢筋增强其强度三十六、相变原理例:夏天室内散水降温三十七、热膨胀原理例:爆米花三十八、强氧化剂原理例:医院里使用的氧气瓶氧气浓度比较高三十九、惰性环境例:食品包装袋里充满惰性气体延长保质期四十、复合材料例:制造飞机等部件需要高强度的复合材料第二篇:Triz理论实例TRIZ理论应用淬火工艺的案例一个车间得到一份订单,对很大的金属零件进行热处理。
TRT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原理1:分离法也称分割原理,即将整体切分。
有三方面的含义:1. 将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
例如:火车车厢,分离成一个一个的单体车厢;用卡车加拖车代替大卡车;将垃圾箱分割为可回收及不可加收的部分;电冰箱分为冷冻室和冷藏室,并分多个层;运载火箭分为多个助推器;班级为了便于管理分成多个小组等等。
2. 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例如:组合式家具;移动房屋;活动帐篷;组合菜板等,如图2-3(b)所示。
3. 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例如:用百叶窗代替大的窗帘,输送高温玻璃时用熔化的锡代替滚轴等。
原理2:提取法也称抽取法、抽取原理,即将物体中有用或有害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有两方面的含义:1. 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
例如:避雷针将雷电引入地下,减少其危害;空调的压缩机分离出来放在室外;食品真空包装等。
例如:用狗的叫声做警报而不用真的养一条狗;把彩喷打印机中的墨盒分离出来以便更换;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成分献血,只采集血液中的血小板;微波滤波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等。
原理2:提取法2. 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原理3:局部质量改善法在物体的特定区域改变其特征,从而获得必要的特性。
有三方面的含义:1. 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例如:采用温度、密度、压力的梯度,而不用恒定的温度、密度、压力;刀或斧子的刀刃部分进行特殊处理等。
2. 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起钉锤;指甲剪;多功能组合工具等。
3. 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处于最有利于其工作的条件。
例如:餐盒的隔间,防止串味;矿山坑道除尘等。
汤勺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工作条件。
原理4:非对称法 例如:电源插头做成不对称形式,防止插错;不对称搅拌叶片加强搅拌;铁道转弯处内外铁轨间有高度差以提供向心力,减少对轨道挤压造成的危害;在鞋跟易磨的一侧钉上“鞋掌”;为增强密封性,将圆形密封圈做成椭圆的,等等。
TRIZ理论的40个发明原理详解(2008-04-21 17:24:23)标签:triz理论40个发明原理杂谈分类:方法工具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原理是获得冲突解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TRIZ主要研究技术与物理两种冲突。
技术冲突是指传统设计中所说的折中,即由于系统本身某一部分的影响,所需要的状态不能达到。
物理冲突是指一个物体有相反的需求。
TRIZ引导设计者挑选能解决特定冲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标准参数确定冲突,然后利用39×39条标准冲突和40条发明创造原理解决冲突。
1.分割原则a.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2.拆出原则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3.局部性质原则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b.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c.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4.不对称原则a.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b.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5.联合原则a.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b.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例:双联显微镜组;由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观察和记录。
6.多功能原则一个物体执行多种不同功能,因而不需要其他物体。
例:提包的提手可同时作为拉力器(苏联发明证书187964)。
7.‘玛特廖什卡'原则a.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等。
b.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8.反重量原则a.将物体与具有上升力的另一物体结合以抵消其重量。
b.将物体与介质(最好是气动力和液动力)相互作用以抵消其重量。
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超牛精品)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1、分割原则(分离法)(1)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2)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3)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实例:组合家具,分类垃圾箱,百叶窗,分体式冰箱等。
如:分体式电子琴可以拆卸为相互独立的部分,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既便于携带又节省空间。
2、抽取原则(提取法)(1)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即“干扰”)的部分或属性。
(2)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实例:避雷针,舞台上的反光镜。
如:避雷针利用金属导电原理,将可能对建筑物造成损害的雷电引入大地,以消除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
3、局部性质原则(局部质量改善法)(1)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2)使物体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3)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实例:瑞士军刀,家庭药箱,分割式餐盒,多功能手表(兼备通话、存储等功能)等。
如:瑞士军刀整个刀身的不同部分具有其不同的功能。
4、不对称原则(非对称法)(1)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2)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实例:将电脑的插口设置为非对称性的以防止不正确的使用;为增强防水保温性,采用多重坡的屋顶等。
如:双角不对称机床铣刀可以增加磨擦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5、联合原则(组合法)(1)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2)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实例:集成电路板、冷热水混水器等。
如:集成电路板将电子元件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整体功能并节约空间。
6、多功能原则(一物多用法)使一个物件、物体具有多项功能以取代其余部件。
实例:可以坐的拐杖,可当做U盘使用的MP3、多功能螺丝刀等。
如:数码摄像机兼有摄像、照相、录音、硬盘存储功能。
7、嵌套原则(套叠法)(1)一个物体位于另一个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俄罗斯工程师阿尔图尔·彼得罗维奇·安普罗波夫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发明和问题解决方法。
TRIZ不仅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发明原则,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帮助人们解决复杂问题和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TRIZ 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原理1:分割将一个对象或系统分割成较小的部分,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原理2:抽离将一些与问题无关的因素抽离出来,以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
原理3:局部质量在一个系统中,将不同部分的质量要求不同化,以提高整体效能。
原理4:反压通过应用相反方向的力或压力,以克服问题的障碍。
原理5:统一将不同的部分或功能进行统一,以减少重复和冗余。
原理6:纵向拆分将一个系统或对象的垂直层次重新组织,以提高效率。
原理7:横向拆分将一个系统或对象的水平分布重新组织,以改善协调和合作。
原理8:碎片将一个对象或系统分成较小的碎片,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
原理9:反周期将不同周期或节奏的变量相互作用,以产生新的效果或解决方案。
原理10:预期反应预测未来的问题或反应,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原理11:使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不浪费和滥用。
原理12:选择组合选择最佳的组合方案,以满足不同需求和要求。
原理13:相反通过采取相反方向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原理14:轮替按照固定的时间表或顺序,进行循环操作,以提高效率和效果。
原理15:逃逸通过引入新的因素或变量,逃避现有的问题和限制。
原理16:引导通过引导、导向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原理17:透明物质使用透明材料或技术,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控制。
原理18:机械振动利用机械振动的特性,以解决问题或创造新的效果。
原理19:传导通过导热、传热或传导,以改变温度、压力等变量。
原理20:连通将不同的对象或系统连通在一起,以提高协同和协作。
TRIZ理论的40条发明原理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发明家和工程师格鲁什科创立的一种创新方法论。
TRIZ理论通过对大量发明创新的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40条发明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过程中找到更好的方案。
以下是TRIZ的40条发明原理及其简介:1. 分割(Segmentation):将系统、产品或问题分割为更小的部分,使其更容易处理和改进。
2. 提取(Extraction):从现有系统、产品或问题中提取出有用的部分,以创造新的价值。
3. 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增加系统、产品或问题的功能,以充分利用资源。
4. 连接(Connection):将不相关的系统、产品或问题连接起来,以创造新的价值。
5. 局部质量(Local Quality):提高系统、产品或问题的局部质量,以改善整体效果。
6. 相反(Opposite):采用相反的方式或方向处理问题,以产生新的解决方案。
7. 空洞(Empty Space):利用没有利用的空间或资源,以创造新的价值。
8. 功能性增加(Functionality Increase):增加系统、产品或问题的功能,以提供更多的价值。
9. 原始复制(Copying):将现有的解决方案应用于类似的问题,以加速创新过程。
10. 剔除(Disposal):去除无用或干扰的部分,以改善系统、产品或问题。
11. 预先完成(Preparation in Advance):在事先为系统、产品或问题做好准备,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12. 局部优化(Local Optimization):通过优化系统、产品或问题的局部部分,以提高整体效率和性能。
13. 逆反馈(Feedback):引入反馈机制,以自动调节系统、产品或问题的性能和效果。
14. 一体化(Integration):将不同的系统、产品或问题整合在一起,以创造新的价值。
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
一、寻找既有条件的反义:
1、从本质上改变系统:以改变系统的本质,而非改变它的结构、组
态或元素,从而解决问题。
2、替换:用一种新的系统或事物替换现有系统或事物,以解决问题。
3、分解:将一个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以子问题的形式对问
题进行处理,从而解决整体问题。
4、层次分解:把一个问题分解为多个不同层次的子问题,以解决问题。
5、反向操作:对一个问题采用反向的处理方法,以解决问题。
6、反向考虑: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7、空间投射:把一个问题投射到一个与原来不同的空间或时间,以
解决问题。
8、增加约束:通过增加一些约束条件,改变原有条件,从而改变解
决问题的方案。
9、减少约束:通过减少一些约束条件,改变原有环境,从而获得更
好的解决方案。
10、变换目的:改变原先的目的,从而发现新方法来解决问题。
11、变换条件:改变原有条件,以解决问题。
12、变换尺度:将问题放在不同的尺度上进行处理,以提高问题的处理效率。
13、变换边界:根据原有约束条件,在边界上进行合理的变换,以解决问题。
14、总结标准化:通过组织繁杂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