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53.24 KB
- 文档页数:9
生物的变异
授课人
考纲要求:
1.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4.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Ⅰ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将分散于各章节的有关生物变异的知识梳理出来形成知识体系,并消灭易错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试题分析、练习,提高审题解题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3.情感目标:养成学习兴趣,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可遗传变异以及相关育种方法
教学难点:三种可遗传变异中的易错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导入:
我国水稻现状的视频
过渡: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之道,否则人类将自食其果。
观看,思考
发表意见 用视频资料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二轮复习专题 遗传变异与进化
3 / 9
复习内容:
一、育种方法
布置每个大组的探究任务
巡视指导
展示答案,点评
二、可遗传变异
展示三种可遗传变异比较的表格
布置每个大组的探究任务
巡视指导
与学生共同探讨,设疑,解答
强调易错点:
1. DNA碱基序列改变性状不一定改变
2.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中,但转基因技术和细菌转化现象是例外。
3.交叉互换和易位的区别
三、综合练习
展示答案,点评 【源于生活】
全班分成6大组,每组探究1个资料。
回答
【直击高考】
练习
【夯实基础】
全班分成6大组,每组探究一种变异。
提出问题,互相补充,
共同完善
【学以致用】
回答
【直击高考】
练习
从视频引出相关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利用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需求。
简单的问题通过组内讨论即可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通过老师引导、全班生生互动解决。老师再通过设疑,引导大家深入思考。大家通过对三种可遗传变异比较的表格的深入探究,真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试题分析、练习,巩固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总结应考注意事项 总结整理 从整节课内容里面中提炼归纳答题技巧,对学生的素质和应考能力实现全面提升。
学情分析 二轮复习专题 遗传变异与进化
4 / 9
通过前面章节的复习,学生已经能掌握减数分裂和DNA的结构及复制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的变异是生物变异这部分知识内容中的重点知识。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虽然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复习内容中遇到类似的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了能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生物的变异
授课人
考纲要求:
6.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7.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8.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9.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10.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Ⅰ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将分散于各章节的有关生物变异的知识梳理出来形成知识体系,并消灭易错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试题分析、练习,提高审题解题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3.情感目标:养成学习兴趣,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可遗传变异以及相关育种方法
教学难点:三种可遗传变异中的易错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二轮复习专题 遗传变异与进化
5 / 9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导入:
我国水稻现状的视频
过渡: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之道,否则人类将自食其果。
观看,思考
发表意见 用视频资料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复习内容:
一、育种方法
布置每个大组的探究任务
巡视指导
展示答案,点评
二、可遗传变异
展示三种可遗传变异比较的表格
布置每个大组的探究任务
巡视指导
与学生共同探讨,设疑,解答
强调易错点:
1. DNA碱基序列改变性状不一定改变
2.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中,但转基因技术和细菌转化现象是例外。
3.交叉互换和易位的区别 【源于生活】
全班分成6大组,每组探究1个资料。
回答
【直击高考】
练习
【夯实基础】
全班分成6大组,每组探究一种变异。
提出问题,互相补充,
共同完善
【学以致用】
回答
【直击高考】
从视频引出相关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利用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需求。
简单的问题通过组内讨论即可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通过老师引导、全班生生互动解决。老师再通过设疑,引导大家深入思考。大家通过对三种可遗传变异比较的表格的深入探究,真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试题分析、练习,巩固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二轮复习专题 遗传变异与进化
6 / 9
三、综合练习
展示答案,点评 练习
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总结应考注意事项 总结整理 从整节课内容里面中提炼归纳答题技巧,对学生的素质和应考能力实现全面提升。
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的内容,高考的热点。在12、13、14年高考试卷中都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了考察。常考点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原理及在育种上的应用。考查形式:一是以实验设计与分析的形式,综合考查减数分裂、遗传规律、伴性遗传以及变异类型等内容;二是以育种为素材,重点考查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三是以模式图的形式,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在复习时,通过实例分析把握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比较不同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优点和缺点;通过图文转换等形式,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探究能力,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二轮复习专题 遗传变异与进化
7 / 9
1.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2.用二倍体早熟易感病茄子(aatt)和四倍体晚熟抗病茄子(AAAATTTT)为材料,培育纯合的二倍体早熟抗病茄子。以下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取四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二倍体植株AATT
B.基因型aatt与基因型AATT植株杂交,可以从F2中直接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
C.取B选项F1植株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种植C选项得到的植株,成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
3.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
B.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C.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 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
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4.遗传学检测两人的基因组成时,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分析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可能是( )
①基因突变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 ④甲可能是男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回复突变为A基因 二轮复习专题 遗传变异与进化
8 / 9
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
D.杀虫剂诱导了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使害虫抗药性增强
二、非选择题
6.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整理、梳理知识,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能清晰地建立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复习课既达到了对旧知的巩固与运用,又兼顾了学生的自我认识与探索。既考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又有个别指导和面向全体。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总结中的提高,理清知识网络,加强知识联系分析,理清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
一、让学生根据育种方法及三种可遗传变异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质疑、练习,完成对知识的简单运用,教师为学生开设问题研讨情境,师生互问互答,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