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考核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517.50 KB
- 文档页数:31
第一章问诊[理论教学内容]一、重要性二、方法及注意事项三、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四、常见症状:发热、皮肤粘膜出血、水肿、咳嗽与咳痰、咯血、胸痛、发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呕血、便血、腹痛、腹泻、便秘、黄疸、腰背痛、关节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头痛、眩晕、晕厥、抽搐与惊厥、意识障碍。
[授课学时]8学时[见习内容]学生每3~5人一组,到病房进行问诊练习。
采集病史: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按病历书写格式要求书写完整病历的病史部分。
[见习学时]3学时第二章一般检查[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一般状况一、体温测量方法、正常范围、热型及临床意义。
二、脉搏速率、节律、正常范围、切脉方法。
三、呼吸速率、节律、正常范围。
四、血压测量方法及正常范围。
五、发育与营养判断标准,异常的意义,体型分类。
六、神志七、面容表情八、体位九、姿势与步态第二节皮肤下列体征的临床意义。
一、颜色二、皮疹三、紫癜四、蜘蛛痣五、皮肤弹性的改变六、水肿第三节淋巴结一、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顺序与方法。
二、检查内容部位、数目、大小、硬度、有无触痛,有无波动感以及与周围组织或皮肤粘连。
三、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第三章头部头部检查内容、顺序、方法、项目及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
一、头颅大小、形态、头发、囟门。
二、眼眉毛、眼睑、睫毛、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结合膜、视力。
三、耳外耳道、乳突、听力。
四、鼻外形、分泌物、鼻翼煽动、副鼻窦有无压痛。
五、口腔气味、唇、齿、舌、粘膜(注意麻疹粘膜斑)和咽峡、扁桃体。
六、腮腺有无肿大、压痛。
(练习及学时安排见第四章)第四章颈部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一、颈项运动强直、运动受限。
二、颈部血管颈动脉、颈静脉。
三、甲状腺大小分度、形状、硬度、部位、杂音、震颤。
四、气管位置,移位的临床意义。
[授课学时]5学时[练习内容]学生在模拟病房上课。
诊断学(症状诊断)考核题及答案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1.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D)A.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B.变态反应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D.病原体感染E.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A. 2.发热伴皮肤黏膜出血.淋巴结肿大, 常见于(D)B.败血症C.斑疹伤寒D.胆道感染E.急性白血病F.病毒性肝炎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发热的主要机理是(A)A.产热过多B.散热过少C.植物神经功能紊乱D.抗原-抗体反应E.坏死物质吸收4.下列属感染性发热的疾病是(B)A.肝癌B.出血热C.白血病D.脑出血E.肢体坏死5.先昏迷后发热常见于下列哪些疾病(B)A.败血症B.脑出血C.流行性出血热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流行性乙型脑炎A. 6.慢性进行性头痛伴呕吐、视乳头水肿,提示(E)B.偏头痛C.颅骨骨折D.脑血栓形成E.从集性头痛F.颅内占位性病变7.下列哪项属于典型心绞痛疼痛性质(C)A.刀割样痛B.刺痛C.压榨性疼痛D.灼痛8.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鉴别点在与(D)A.疼痛诱因B.疼痛部位C.疼痛性质D.疼痛持续时间E.疼痛发生规律9.下列哪项是引起胸痛的胸壁疾病(D)A.胸膜炎B.肺肿瘤C.胸膜肿瘤D.肋间神经炎E.自发性气胸A.10.胸骨后疼痛向左肩和左臂内侧放射,应用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提示(C)B.食管炎C.纵隔炎D.心绞痛E.急性心包炎F.急性心肌梗死A.11.男性,40岁。
搬重物时突感左上胸短暂刺痛,继而渐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首先应考虑为(B)C.气胸D.胸膜炎E.支气管哮喘F.急性左心衰竭A.12.男性,50岁,既往健康。
因生气后突感胸部闷痛,有压榨感,疼痛牵涉至左肩,休息约3分钟后自行缓解。
最可能是(D)B.肋间神经痛C.急性心肌梗死D.急性左心衰E.心绞痛F.急性肺梗死13.胃肠穿孔引起腹痛的性质多呈(B)A.闪电样B.刀割样C.钻顶样D.撕裂样E.压榨样A.14.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剧痛,辗转不安,常见于(B)B.急性胃肠穿孔C.胆绞痛D.肝脓肿E.急性胃炎F.急性胰腺炎A.15.长期慢性咳嗽,咯血,咯大量脓痰,见于(D)B.肺炎C.肺癌D.百日咳E.支气管扩张F.慢性支气管炎16.引起咯血最常见的疾病是(A)A.肺结核B.肺淤血C.肺炎链球菌性肺炎D.肺癌E.肺脓肿17.心源性哮喘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D)A.胸闷B.气促C.发绀D.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心率加快A.18.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提示(D)B.肺气肿C.支气管哮喘D.重症肺炎E.气管内异物F.大量胸腔积液19.急性喉头水肿最重要的体征是(E)A.呛咳B.烦躁不安C.声音嘶哑D.心率加快E.出现三凹症20.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见于(D)A.肺气肿B.胸腔积液C.支气管哮喘D.左心衰竭E.急性右心衰竭21.心悸伴消瘦及出汗可见于(C)A.心肌炎B.心包炎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D.感染性心内膜炎E.心脏神经炎22.下列哪种病因引起的发热不属于感染性发热(D)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变态反应二.多选题23.下列哪几项属于急性腹痛的常见病因(B D E)A.胃癌B.肠梗阻C.急性肝炎D.胃肠穿孔E.胆道蛔虫症24.黄疸伴寒战高热可见于(A B C D E)A.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B.急性溶血C.败血症D.钩端螺旋体病E.疟疾25.腹痛伴休克常见于(A D E)A.胃肠穿孔B.腹腔结核C.肠道肿瘤D.急性化脓性胆管炎E.急性腹腔内出血。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必修考试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适用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
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
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
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
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临八临五临床技能考试要求及范围
【考试形式】以定时轮转等形式在模拟人上进行相应体征考核,每题限时1-1.2分钟,共10-20题
【回答问题要求】心脏杂音方面只需答出收缩、舒张或连续性杂音即可,或写出可能病变;呼吸音需答出正常或异常呼吸音的类别,呼吸附加音只需答出干湿、高调低调即可;腹部检查的肝大脾大需答出大小、质地、表面状态,其他体征需答出体征名称、某种病变或某部位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考试范围】
1.肺泡呼吸音
2.正常及异常管样呼吸音
3.哨笛音、哮鸣音、鼾音
4.湿罗音
5.收缩期杂音(室缺、房缺、主狭、二闭等)
6.舒张期杂音(二狭、主闭等)
7.连续机性杂音(PDA等)
8.奔马律
9.房颤心律、期前收缩心律
10.肝脏长大
11.脾脏长大
12.阑尾炎、胃溃疡、十二指溃疡、胰腺炎、胆囊炎的压痛、反跳痛
13.Murphy’s 征阳性
14.肝脾未触及。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方案—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一、考核目标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旨在对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能力考核,包括临床实践能力、研究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
通过此考核,对学生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确定是否具备颁发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资格。
二、考核内容1.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检验诊断相关的病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查阅、科学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论文撰写等。
3.学术交流能力:包括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能够与他人交流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三、考核方式1.临床实践能力考核:(1)病例分析:学生选择一定数量的病例,进行病例分析和解决问题。
(2)模拟临床实验:教师模拟真实临床实验场景,学生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并解答相关问题。
2.研究能力考核:(1)论文答辩:学生撰写一篇完整的研究论文,并进行答辩。
(2)学术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报告,并回答评委的提问。
四、考核评价标准1.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对病例进行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临床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2.研究能力:评价学生在科学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在学术报告和答辩中的表达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及格要求根据考核评价标准,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两个方面的综合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和学术报告,经评委会评审通过,方可获得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六、考核安排1.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将在临床实验室进行,由教师组织和评估。
2.研究能力考核将在学院举行,由评委组织和评估。
3.论文答辩和学术报告将在学院举行,由评委组织和评估。
4.具体考核时间和地点将提前通知学生。
七、考核结果公布考核结束后,评委会将根据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和汇总,评分结果将在一周内公布。
学生可以通过学院的通知或网站查询自己的考核结果。
《中医诊断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医诊断学》是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沟通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各学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基础核心课程,以研究疾病中各种症状、病名、证名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正确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情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的能力。
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共72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中医学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之一,为后续学习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中医诊断学》课程根据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中医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
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基层医疗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中医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理论为实践服务、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指导下,结合中医行业现状、我校现有条件以及高职中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制定该课程标准。
一般检查一、测体温(腋测法)(一)方法正确l、取消毒后体温计,观察并确认体温计水银柱是否处于低温位置(35℃以下);如果不在,则甩到35℃以下。
2、考生先用手触摸被检查者腋窝(查影响体温因素:汗液,或有无致热或降温物品),将体温计头端置于被检查者腋窝深处,请被检查者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10分钟。
注:因每一考生的考试时间已限定,体温测量时间可以l-2分钟代替10分钟。
(二)读数正确考官取出已准备好的体温计,让考生读数(读数正确得分,不正确不能得分)。
注:考官可事先准备3种不同温度的体温计,执考时可将其中一只让考生当场读数。
二、测脉搏(腕部,须报告检查结果)(一)手法正确、部位正确考生将示、中、环指并拢,其指腹置于被检查者腕部桡动脉处,以适当压力触诊桡动脉搏动。
双手同时触诊被检查者双侧桡动脉,进行对比。
(二)检查时间到位触诊时间,至少30秒钟。
(三)结果正确数其脉率,以每分钟多少次表示,并向考官报告检查结果(脉率、脉律)。
三、测呼吸(须口述检查内容)(-)方法正确告知被检查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其胸部或腹部,嘱其静息。
放松,观察胸部或腹部起伏。
(二)检查时间到位至少观察30秒钟。
(三)口述观察内容正确计数呼吸频率(每分种次数),节律。
四、测量血压(间接测量法)(-)方法正确l、先检查血压计水银柱是否在“0”点及血压计位置放置正确检查血压计水银柱是否在“0”点,被检查者肘部、血压计“0”点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2.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右上臂(充气皮管向下、向上均可),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 cm,气袖的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其松紧度适宜。
3、考生手指触诊、确定肱动脉搏动位置后,左手持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听诊动脉搏动声音。
(二)测量过程流畅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至肱动脉搏动声音消失后,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然后缓慢放气并双眼平视观察水银柱,根据听诊动脉搏动声音变化,并根据水银柱位置读出收缩压、舒张压。
《诊断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1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2学时;实验学时:48学时
学分:6.1学分
适用专业:护理学
教学目的: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
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内容简介:诊断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重点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等。
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课的讲
授,运用电子模型及接触临床参加实践,尤其是规范化问诊、规范化体查
的区分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物理检查手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
目的。
临床思维方法训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独立思考、科学地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为进一步学好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培养有素质的高级护理人员。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文彬,6版,2004年。
主讲教师:石蓓教授庹必光教授杨亦彬教授
欧阳瑶教授袁钟副教授李显文教授。
基于病例模块教学的《诊断学》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初探蔡成松;沈悦娣;许航;潘建;柯强;江雪玲【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年(卷),期】2017(000)021【摘要】目的研究形成性考核在以病例为模块的教学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班96人使用传统教学法和期终闭卷笔试法考核,二班92人采用基于病例模块教学法和形成性考核,以期终统一考试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相同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法和期终闭卷笔试法考核的学生期末平均考试成绩74.6分,基于病例模块教学法和形成性考核的学生期末平均考试成绩79.2分.问卷调查显示形成性考核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际技能.结论基于病例模块教学法和形成性考核的教学效果和总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总页数】2页(P156-157)【作者】蔡成松;沈悦娣;许航;潘建;柯强;江雪玲【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杭州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杭州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杭州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杭州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杭州 310015;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杭州 31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相关文献】1.《金融数学》教学改革初探--“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J], 张学清2.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 [J], 廖诗英;范久波;马亚平3.初探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建立 [J], 李冰; 范颖; 曹胜吉; 马晓露4.基于医学教育大数据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思考[J], 黄亚纬; 钱大青; 马玉红; 柴智明5.基于OBE理念的工程训练形成性考核多元评价体系的建设初探 [J], 李疆; 杨秋萍; 金开军; 成刚; 石文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试方法与标准
一、五年制考核体系
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10%。
二、八年制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及平时成绩相结合方法。
其中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占40%,技能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下列几个方面组成:老师评价40%、作业与测验40%(包括病历书写、入科和出科测试)+考勤20%。
三、具体方法
1、理论考试:时间120分钟
(1)试卷命题:五年制命题有本科生院统一命题考试,8年制命题工作由我院诊断学教研室负责实施。
要求考教分离,并采用试题库、试卷库命题。
每门课程考核至少准备难度相当、覆盖面相同、不得有重复试题的两套试卷,一套用于期末考核,一套备用。
每套试卷均应进行试做,并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建立健全命题、审题制度,每套试卷至少由一位教师命题、另一位教师审题,教研室主任审定签字。
(2)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
试题内容要求覆盖面广、题型优化、题量与难度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区分度,期望值控制适中。
(3)题型:我院诊断学考试题型目前采用1)选择题(A1、A2、A3型选择题及B型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综合分析题,其中英文题目占30%。
考试试卷模板见附件1。
(4)教师不得指定考核重点或划定考核范围,更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考核内容。
(5)补考采用备用卷,要求与期末考核相同,不得简化程序,降低标准。
2、技能考试:
为站点式,包括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2部分,物理诊断为各部位的体格检查(心脏、肺部、腹部等),各种穿刺;实验诊断为心电图、血气分析、骨髓片、血片阅片。
每站时间8分钟。
8年制上述技能全部考核,5年制仅考核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见附件2。
3、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老师评价40%、作业与测验40%(包括病历书写、平时测试)+考勤20%。
评价表为见习课老师对学生进行评议,包括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技能几个方面,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评价表见附件3。
病历书写由老师根据学生书写的病历进行评定,平时测验由见习课的老师出题考核。
考勤则由见习课及班组长负责。
附件1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题型)
20 —20 学年第学期时间120分钟
诊断学课程学时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总分100分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A1、 A2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分)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30题)
[A3型题] (病历组最佳选择题) 下列试题,每组题都有一段共用题干病历描述,然后提出两个或三个与病历有关的问题,每个问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答题时,每道题答只许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B1型题](最佳配伍型)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然后提出2-3个问题,共用这5个备选答案,答题时需要为每个题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择1次,1次以上或1次也不选。
[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题目是英文的要求用英文回答)
[简答题] ( 题,共20分,题目是英文的要求用英文回答) [综合分析题](题,共20分)
附件2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一般检查评分标准
头部检查评分标准
颈部检查评分标准
胸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检查评分标准
腹部检查评分标准
肛门与直肠检查评分标准
脊柱四肢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颅神经及四肢运动系统检查评分标准
感觉系统及反射检查评分标准
附件3
Workshop学生评议表(教师填写)学生姓名:学号:
年级与组别:课程:诊断学
指导老师签名:
填写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