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PTN传输设备板卡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3
SDH设备硬件总体介绍一、实验目的通过对SDH传输设备实物的讲解,让学生对OPTIX155/622、OPTIX155/622H和OPTIX 2500+设备具体硬件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实验器材1、OPTIX 155/622设备3套。
2、OPTIX 2500+设备3套3、OPTIX155H设备10套4、维护用终端35台。
三、实验内容说明对实物和终端分组进行现场讲解。
四、实验步骤系统硬件介绍:1、本实验平台为华为公司最新一代SDH光传输设备,采用多ADM技术,根据不同的配置需求,可以同时提供E1、64K语音、10M/100M、34M/45M等多种接口,满足现代通信网对复杂组网的需求。
根据实际需要和配置,目前提供E1、64K语音、10M/100M三种接口。
2、实验终端通过局域网(LAN)采用SEVER/CLIENT方式和光传输网元通讯,并完成对网元业务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3、本实验平台提供三种传输设备,OPTIX 155/622、OPTIX155/622H和OPTIX2500+,OPTIX 155/622传输速率为155M和622M、OPTIX155/622H传输速率为155M, OPTIX2500+传输速率为为155M和2.5G。
(一)、OPTIX 155/622设备介绍OPTIX155/622网元外形如图一所示:OptiX 155/622设备由机柜、子架、风机盒以及若干可选插入式电路板等构成,可灵活配置为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继器(REG)。
系统可配置为STM-1单系统或双系统、STM-4单系统或双系统、两者的混合系统,并可实现由STM-1向STM-4的在线升级,又可以通过调整配置以满足网络灵活逐级扩容的需求。
本传输实验平台采用三套OPTIX 155/622 SDH光传输设备,因每个传输设备(也简称网元)硬件配置基本都一样,所以只需介绍其中一个即可。
PDH 、SDH 、MSTP 、ASON/PTN 、OTN技术介绍第一部分:PDH 准同步数字系列(1) PCM30/32路 即E1 欧洲和我国采用此标准 (2) PCM24/路 即T1 北美采用此标准 一、 E1和T1PCM 脉冲调制,对模拟信号采样,8000个样值每S ,每个样值8bit ,所以一个话路的速率为64kbps 。
E1有32个时隙,TS0用来同步,TS16用来传送信令,其中30路用来传话音信号的,32个话路的速率为2.048Mbps ,即PCM 基群,也叫一次群。
…,他们的速率是四倍关系。
T1的采样与E1相同,只是有24个话路,其速率为64kbps*24 = 1.544Mbps 四个一次群复用为一个二次群,当然一个二次群的速率比四个一次群的速率总和还要多一些,用于同步的码元。
四个二次群复用为一个三次群,依次类推。
E1=2.048、E2=8.448、E3=34.368Mbps ……二、 在传送网上传送时,现在的PDH 体制中,只有1.5Mbit/s 和2Mbit/s 速率的信号是同步的,其他速率的信号都是异步的,需要通过码速的调整来匹配和容纳时钟的差异。
由于PDH 采用异步复用方式,那么就导致当低速信号复用到高速信号时,其在高速信号的帧结构中的位置没规律性和固定性。
也就是说在高速信号中不能确认低速信号的位置,而这一点正是能否从高速信号中直接分/插出低速信号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传送过程中,难于从高次群信号中直接分出低次群甚至基群的信号,也就是说四次群必须先分接为三次群,而不能直接分接为一次群,这就使得在对中继站上、下话路时,需要进行多级的复用分接,使得上下话路不方便,而且较多的接口对于信号的损伤非常大。
使得提取的时钟出现不一致。
也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降低了效率和可靠性。
又存在多个制式,接口不统一,这就促成了PDH 发展为SDH ——数字同步系列。
此部分介绍了PDH 中的E1,和PDH 组网的缺陷。
SDH、PTN2种光纤传输技术对比分析通信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光传输系统,选择什么样的光传输技术决定了通信系统的传输带宽和传输模式,也决定了整条信息化的传输带宽和信息传输模式。
随着以视频联网监控业务为主的业务推动,目前主流的SDH系统也渐渐不容易满足其要求了,且SDH技术发展到如今已经不能满足电信网络业务IP化和网络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到了其生命力的末期,而替代的光传输技术比较多,目前主流光传输技术有SDH/MSTP、PTN等,这些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现在就对上述技术做一对比分析,以选择最适合通信系统使用的技术。
1、SDH/MSTP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目前干线光传输系统和接入网系统应用最多的技术。
SDH以电路交换为核心,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
最初SDH只为其他系统设备提供TDM业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需要,同时需要承载TDM、ATM、IP等业务,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就诞生了。
SDH/MSTP系统提供155M、622M、2.5G、10G等光纤传输速度,提供常用的各种业务接口。
SDH/MSTP技术具有如下特点:➢技术成熟,设备应用广泛,系统稳定可靠;➢能够支持E1、IP、ATM等多种业务接入,业务传输安全可靠;➢系统高可靠性和自愈保护恢复功能;➢网络管理功能强大;➢系统可以平滑升级、扩容。
但SDH/MSTP技术也有如下一些不足:➢承载效率低下,大量带宽被系统浪费掉;➢不能对基于以太网的用户提供多等级具有质量保障的服务,服务类型属于面向非连接,不能提供端到端的质量保障;➢每个MSTP设备的以太网处理板卡需要对每个业务进行MAC地址查询,随着环路上的节点增加,查询MAC地址表速度下降,处理性能明显下降。
➢端口带宽不能动态分配,对视频监控业务承载能力不足。
SDH、MSTP、OTN和PTN的区别和联系(通俗易懂)首先要说的是TDM的概念,TDM就是时分复用,就是将一个标准时长(1秒)分成若干段小的时间段(8000),每一个小时间段(1/8000=125us)传输一路信号;SDH系统的电路调度均以TDM为基础,所以看到很多人说SDH 业务就是TDM业务,就是传统的电路调度,是有理论依据的;但在SDH大红大紫的时候,另一场战争以太网和ATM(不是取款机哟)大战中,以太网取得全面胜利,从而以太网大行其道,其中又以IP最为强势,导致今天很多业务侧都IP化了,不能不说以太网太XXXXX了。
问题:SDH大红人一个,以太网是另一个大红人,能否合作一下一拍即合,MSTP诞生!在合资公司MSTP中的股份分配不太均匀:SDH占股70%,以太网占股20%,其它包括ATM占股10%,掌权的还是SDH,内核还是TDM,TDM的一切劣势都依旧保留,如刚性管道;以太网和ATM因为股权问题,都没有拿出像样的东西,只是须有其表(提供相应接口而已)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都能上网了,带宽的需求急剧增加,电信运营商们赚钱的机会来了,但挑战也来了,以前1*155M可以供好上千人打电话,现在人们在打电话时还要上网,带宽需求增长和现网资源出现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就来看看SDH这位红人平时是如何与人相处的:SDH这位红人一直都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从不与人分享公共资源,比如二环批给我跑,二环就不许有其它车辆经过,上面就我一辆车,刚开始,我这个车能拉1个客人(STM-1),那么二环的效率就是运送了一个人(155M--STM-1),后来把车吨位升级了,我能拉64个客人(64*STM-1),那么二环的效率就是(10G-STM-64),这就是环速率;目前最大是40G如果有个时间段没有人需要运送,那么我就空跑,沿路看看风景、美女什么的,这时的效率就是0,其它道路就是堵死了也和我没关,由于比较固执,自己也有很多的无奈,比如你的车能装64位客人,但现在有65位客人,对不起,我也只能运64人,我们把这种低效率运作方式叫刚性管道.现在需要运送的客人越来越多了,忙不过来了,解决方法有三个途径:第一种:多修几条路(新建光缆),进行人员分流;缺点:成本和周期太长--------PASS第二种:升级汽车吨位(提高速率);缺点:汽车厂还没研发出更大载重的车辆(电子元器件受限)-PASS第三种:将二环划分成多个车道(波道),多个车辆共享道路领导看后,立即批示:方案三可行,立即执行!波分产生.波分WDM就是将多个车道(波道)的车辆(信号)放到同一条道路(光纤)中进行传送,这里有根据车道间隔大小分为两类:车道间隔为20nm的,为稀疏波分,又称粗波分;车道间隔小于等于0.8nm的,为密集波分这样带宽成倍增加了,暂时解决了带宽不足的问题!可以休息休息了…………WDM得到重用后,各地纷纷仿效,现在的WDM不仅在城市主干道里使用(城域波分),还用在跨市、跨省道路上(长途波分);它的具体工作方式是各种类型的货物或乘客(业务信号)都被装载到一辆辆汽车中,汽车按照预先分配的车道(波道)行驶,中间汽车需要加油我们还设置了加油站(光放站OLA),司乘人员需要吃饭休息补充体力,我们为他们设置临时休息区(中继站),当然我们还是离不开交警系统的支持(光监控OSC或电监控ESC)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车道数也由刚开始的16或32一下子扩充到40、80、160,目前施工水平(制造工艺)已经突破200个车道数(波道),但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很低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交通管理消息传递不畅(OAM缺乏):WDM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带宽不够问题,没有考虑到带宽提高后,管理也要跟上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车辆多了,如何对每一辆车的状态做到了如指掌,交警(OSC)感到力不从心;这时有几位SDH的司乘人员在小声谈论:我们SDH公交系统,都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每一辆车上都有司机和售票员,分工明确,还用实时视频监控(在线监测),公司时刻都能了解每一辆车的运行状况,WDM你差的太远了2、调度不够灵活:WDM在设计之初就有一个严重缺陷:比如一个货物要从西安运到北京,预先分配的车道是10车道(第10波),那么从西安到北京全程都是第10车道,不能更改,除非你经过了好几个高速段(光再生段),如西安-郑州、郑州-北京,那么你在郑州可以有一次更换车道的机会,而且这种更换车道的代价是为你这次的行为专门修一条小路(布放光纤);以前SDH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在郑州修一个大的调度中心,所有问题都解决了3、容易堵死(保护不完善):在城市主干道或省际快速道路上,为了提高效率,在公路设计时就考虑到与普通道路的区别,只设置几个很少的出口,其它全是封闭的,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一旦发生拥堵或交通事故,乘客就会闹得不可开交(业务中断);想想我们的城市公交SDH,司机一看到前面堵车,马上就操小路窜了,可能会有几个乘客不能在目的地下车(少量业务中断),绝大部分乘客都能顺利到达,究其原因有大量可用迂回路由,再加上灵活调度(司机就可决定)交通运输局(ITU-T)看到问题所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为所有上路车辆增加监控设备以及必要的安全管理员----增加OAM开销2、在交通枢纽节点增设调度枢纽-----增加业务调度(车道间调度【光层调度】和货物或乘客间调度【电层调度】)3、依托调度枢纽,加上在道路上预留一部分车道或一部分车辆,为所有车辆提供完善的保障-----完善保护机制SDH笑道:这是什么改革,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就是容量没你大而已;WDM回应道:我容量确实比你大得多,但这些方面没你们做得好;他们握手言欢,优势互补,一个全新的制度诞生了------OTN概况一下OTN:OTN是在WDM基础上,融合了SDH的一些优点,如丰富的OAM开销、灵活的业务调度、完善的保护方式等,OTN对业务的调度分为:光层调度和电层调度光层调度可以理解为是WDM的范畴;电层调度可以理解为SDH 的范畴所以简单的说:OTN=WDM SDH但OTN的电层调度工作方式与SDH还是有些不同的地方:回顾一下SDH的特点:1、统一发车频率,1秒发车8000次,制度规定,无法更改(沿袭PDH制度);2、通过研发更大吨位的车辆来提高容量,高容量的车一般是由4辆低一个容量级别的车拼接而成,所以不同容量的车结构是不一样的;OTN电层调度的工作特点:1、所有车辆的大小、规格、容量均统一,外形尺寸:4*4080;2、根据需求提高发车频率优点:1、无需不断研发更大容量的车,减低开发成本;2、统一结构,便于管理;3、跨区域运输方便(异厂家互通方便);4、理论上,可以通过提高发车频率就可以无限提高容量,实现方式更简单明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支,我们对以前的红人SDH在江湖的发展做了详细的描述,现在的SDH也只相当于OTN掌门下的一个堂主而已了,那么另一位红人它现在发展的如何呢?话说当年,以太网和ATM,就像华山派,以剑术精妙独步武林,在武林中有较高的声望,但在华山派中有分为以剑为主以气为辅的剑宗和以气为主以剑为辅的气宗以太网就像剑宗,ATM就像气宗以太网以简单著称,容易上手引来众多门徒;ATM因其内功心法太过高深,修炼之人寥寥。
PDH 、SDH 、MSTP 、ASON/PTN 、OTN技术介绍第一部分:PDH 准同步数字系列(1) PCM30/32路 即E1 欧洲和我国采用此标准 (2) PCM24/路 即T1 北美采用此标准 一、 E1和T1PCM 脉冲调制,对模拟信号采样,8000个样值每S ,每个样值8bit ,所以一个话路的速率为64kbps 。
E1有32个时隙,TS0用来同步,TS16用来传送信令,其中30路用来传话音信号的,32个话路的速率为2.048Mbps ,即PCM 基群,也叫一次群。
…,他们的速率是四倍关系。
T1的采样与E1相同,只是有24个话路,其速率为64kbps*24 = 1.544Mbps 四个一次群复用为一个二次群,当然一个二次群的速率比四个一次群的速率总和还要多一些,用于同步的码元。
四个二次群复用为一个三次群,依次类推。
E1=2.048、E2=8.448、E3=34.368Mbps ……二、 在传送网上传送时,现在的PDH 体制中,只有1.5Mbit/s 和2Mbit/s 速率的信号是同步的,其他速率的信号都是异步的,需要通过码速的调整来匹配和容纳时钟的差异。
由于PDH 采用异步复用方式,那么就导致当低速信号复用到高速信号时,其在高速信号的帧结构中的位置没规律性和固定性。
也就是说在高速信号中不能确认低速信号的位置,而这一点正是能否从高速信号中直接分/插出低速信号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传送过程中,难于从高次群信号中直接分出低次群甚至基群的信号,也就是说四次群必须先分接为三次群,而不能直接分接为一次群,这就使得在对中继站上、下话路时,需要进行多级的复用分接,使得上下话路不方便,而且较多的接口对于信号的损伤非常大。
使得提取的时钟出现不一致。
也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降低了效率和可靠性。
又存在多个制式,接口不统一,这就促成了PDH 发展为SDH——数字同步系列。
此部分介绍了PDH中的E1,和PDH组网的缺陷。
TDM准确的说它定义传统SDH(PDH)帧结构的业务,包括不限于语音,关键是他的帧结构是时分的。
ATM业务目前基本用的比较少,国内目前主要用于银行业务,欧洲还有很多3G 无线基站应用ATM业务回传,“对应有QOS的数据”这句话总结的好,当然还包括语音在内的所有业务。
以太网是二层交换技术,无QOS这句话说太绝对,电信级以太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了,现在所有的通信技术如果没有QOS,运营商是不会用的。
你家的ADSL都是有QOS的,只是你是最低级。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通俗的讲究是通过一个叫lable的东西来做交换转发,这个lable里面可以承载多种协议payload,可以理解成一个是应用多个协议的统一转发平面。
MPLS中数据传输发生在标签交换路径(LSP)上,LSP是每一个沿着从源端到终端的路径上的节点的标签序列,主要设计来解决网路问题,如网路速度、可扩展性、服务质量管理以及流量工程。
MPLS是为了提高转发速度提出的,与传统IP路由相比,它在数据转发时,只在网络边缘分析IP报文头,而不用在每一条都分析报文头,从而节约了处理时间。
PTN最简单的方程式为:PTN=MPLS-IP+OAM。
其中“-IP”可以简单的看做是“对MPLS的简化”,去掉我们不需要的东西(例如复杂的各种握手协议等)。
从字面上解释,PTN叫做packet translate network(包传送网),而SDH叫做同步数字体系。
从传输单元上看,PTN传送的最小单元是IP报文,而SDH传输的是时隙,最小单元是E1即2M电路。
PTN的报文大小有弹性,而SDH的电路带宽是固定的。
这就是PTN与SDH承载性能的最本质区别。
从协议上看,PTN遵循的叫做TMPLS,即经过改进的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即TMPLS=MPLS-IP+OAM。
从业务管理能力看,PTN通过硬件收发管理报文来实现对信道的监控和管理,而SDH通过开销字节实现系统的OAM。
SDHPTN传输设备板卡介绍一、SDHPTN传输设备板卡的结构SDHPTN传输设备板卡一般由主控芯片、光发射芯片、光接收芯片和各种接口芯片组成。
主控芯片负责整个系统的调度和管理,光发射芯片负责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光接收芯片负责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接口芯片主要提供与其他设备的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RS232接口等。
二、SDHPTN传输设备板卡的工作原理SDHPTN传输设备板卡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光学技术进行信号的传输和转换。
具体而言,它将电信号经过调制处理后转化为光信号,再通过光纤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光信号会经过光纤接收芯片的光电转换处理,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后续处理。
在整个传输过程中,SDHPTN传输设备板卡能够实现多路复用和分解复用,使得多个通道的信号能够在同一光纤上进行传输。
同时,它还能根据需求进行时分复用或分时复用,提高传输效率和容量。
三、SDHPTN传输设备板卡的应用场景1.电信公司:SDHPTN传输设备板卡是电信公司中实现光纤传输的核心设备。
它能够提供高速稳定的传输能力,满足电信公司对信息传输的需求。
2.数据中心: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对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有着较高的需求。
SDHPTN传输设备板卡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满足数据中心对传输的要求。
3.企事业单位: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很多企事业单位也对高速稳定的传输有着较高的需求。
SDHPTN传输设备板卡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信息传输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4.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在信息传输和通信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SDHPTN传输设备板卡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满足政府机构对传输的要求。
总之,SDHPTN传输设备板卡作为光纤传输和光纤通信的重要设备,在电信、数据中心、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提供高速稳定的传输通道,满足各种需要高质量通信的场景。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SDHPTN传输设备板卡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传输需求。
PTN与SDH设备的区别描述传送网从上世纪80年代SDH产生以来,其核心技术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发生如此大的改变。
PTN技术如此令人惊讶,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TDM 作为核心的位置,代之以分组交换和QoS支持。
它可以完全接纳所有曾经出现的重要的网络,它完整地保持了传送网技术的核心精神,毫无疑问,PTN作为SDH传送网的继承者,在网络基础服务中将发挥基石作用。
ptn与sdh都能承担一些特定类型业务的传送任务,那么ptn 与sdh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小编通过从传输单元、协议、业务管理能力等这几个方面对ptn与sdh做了对比分析,具体的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ptn与sdh简介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指这样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TCO),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根据ITU-T的建议定义,是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的传输提供相应等级的信息结构,包括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关的同步方法组成的一个技术体制。
其采用的是时分复用技术。
PTN的优势1、多业务承载:无线回传(Backhaul)的TDM/ATM以及以太网业务、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用户的以太网业务;2、业务模型:城域的业务流向大多是从业务接入点到核心/汇聚层的业务控制和交换节点,为点到点(P2P)和点到多点(P2MP)汇聚模型,业务路由相对确定,因此中间节点不需要路由功能;3、QOS保障:能够保证TDM/ATM和高等级数据业务低延时、低抖动和高带宽需求,而宽带数据业务峰值流量大且突发性强,PTN同时具备分类、带宽管理、优先级调度和拥塞控制等QOS能力;4、电信级可靠性:PTN具有可靠的、面向连接的电信级承载,提供端到端的OAM能力和网络保护能力;5、网络扩展性:在城域范围内业务分部密集且广泛,PTN能够满足较强的网络扩展性;6、网络成本(TCO)控制:也就是其相比MSTP最大的优势:降低单位比bite的造价,即其业务带宽调整颗粒最小可达bite 级,相对应MSTP的VC12降低单位带宽的造价;7、创新的高性能电信级分组架构实现了由数据网络向电信网络的跨越;8、端到端QoS设计提供精细化的承载和完善的分级质量保障,采SDH-Like的OAM&P是分组网络具备运营商级能力的最关键改进;9、PTN采用了管道化传送思路、依托MPLS的转发机制,可实现DiffServ定义的各类功能(流量分类、流量监管(Policing)、拥塞管理、队列调度、流量整形(Shaping)等)要求,保证了业务带宽及性能等Qos指标;10、城域范围内提供小于50ms的业务保护时间;11、继承SDH端到端管理能力使IP网络首次具备了可管理、易维护的属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