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新中国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各是什么? 背景: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
人民政权已经建立。 目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新中国的工业化
开辟道路。
材料二:
所属阶级 贫农、雇农 地主、富农
人口比重(%)
85.5 14.5
1950年
土地占有比重(%)
45.2 54.8
结合图表和课文内容,谈谈建国后土地占有情况?
占有情况:农村土地占有不均衡,地主人均占有
大
量耕地,农民人均占有量少,还存在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地主所有制
总结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地主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 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 土地。
二、土地改革的概况
1.地区: 新解放区
巩固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时间
抗日战争 时期 (1941年)
中国历史上三次土改
政策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
意义
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 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人民解放战争时 期 (1947年)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 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 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三、土二、地土改地改革革的的意意义义
“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 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 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
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3)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 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