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①法律依据: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 ②理论依据: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的区别,
绝无优劣之分。 ③现实依据: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都是国家主人。
2018年全国两会的少数民族代表
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少数民族代表和 委员所占的百分比,都大大超过少数民族在全 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不论人口
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材料一 1271年,蒙古族建立了元朝,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且把西藏 和台湾纳入了中央朝政范围。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经济许多方面具有独创性,畜牧业方面,蒙古族、羌族、 哈萨克等民族自古就比较发达。维吾尔族、黎族、壮族的农业,特别是种棉 业发展较早。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语言、文字在祖国的文化舞台上占有 重要地位。 材料三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 道参加战斗,共同抗争列强。著名的1885年广西镇南关战役,就是在壮、汉 各族人民的英勇奋战下取得胜利的。 材料四 土地革命时期,在壮族、瑶族和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分别建立了左 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都参加了 最后的决战,终于取得了胜利,缔造了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 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 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 统一的基础。
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 族团结。
民族原则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内涵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 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 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 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 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