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的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企业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作业成本法,也称为作业成本核算法,是一种通过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或批次来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作业成本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它可以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更好地监控和管理成本。
作业成本法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个部分。
在进行成本分配时,首先要将各种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中。
然后,这些成本将在各种作业间分配,最终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因此,作业成本法实际上是将各种不同的成本分配到每个作业或任务中,用于确定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不仅包括制造企业,还包括服务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
例如,在服务企业中,如餐馆或旅馆,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每个客人或订单的成本,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
在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中,作业成本法可以用于追踪实际成本,并确保管理费用得到合理分配。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对每项作业或批次的详细成本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哪些作业或批次的成本最高,这些成本是什么,并可以比较成本效益。
这些信息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决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
2. 管理成本企业可以使用作业成本法来管理成本,以确保不会超出预算,同时保持质量。
通过对每个作业或批次进行分析,企业可以准确把握每个作业或批次的成本,及时进行成本调整。
3. 决策支持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做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可以比较不同作业或批次的成本,以决定哪些作业应该增加或减少,或者根据成本效益来决定是否应该终止某些作业。
4. 激励员工作业成本法可以激励员工更积极地控制成本。
企业可以将利润与各项作业或批次的成本联系起来,从而鼓励员工参与成本控制,并优化工作流程。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管理成本、支持决策和激励员工等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正确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掌握成本状况,优化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效益,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下的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策略探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主要用于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
其中直接成本是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则是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如设备折旧、间接人工等。
在作业成本法下,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采购成本管理策略来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原材料采购成本管理策略原材料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的成本,因此在采购原材料时要尽可能地控制成本。
在作业成本法下,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小化:1. 优化采购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多个采购渠道寻求合适的供应商,并且要对不同的供应商做出相应的评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从而获取更具竞争性的价格。
2. 采用长期合作方式:企业可以采用长期合作的方式,与一些优质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采购成本和更好的服务。
3. 采用定量采购方式:针对通用的原材料,企业可以通过定量采购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可以避免因多次小量采购而产生的额外成本。
设备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采购成本在企业的成本结构中也会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作为企业,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实现设备采购成本的最小化:1. 确定采购需求:企业要根据生产需要,合理确定设备采购的类型、数量和价值,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采购。
2. 采用进口设备:要优先考虑进口设备的采购。
虽然进口设备的采购价格较高,但是它们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3. 采用二手设备:对于一些特殊的生产设备,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二手设备,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采购成本,并且在装备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人工成本往往占据很大的比重。
因此,企业应该实施以下策略来降低人工成本:1. 员工培训:培训可以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减少错误和再加工,提高效率和效益,从而降低成本。
2. 使用智能化设备:智能设备可以更好地代替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作者:陈丽华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35期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来临,致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提升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业成本法作为新型的管理方法,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当前进行作业成本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解决策略,旨在为企业良好应用作业成本法献力。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应用实践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法,自兴起以来便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企业的会计系统有着巨大的帮助,通过作业成本法也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能更好的应对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
因此,作业成本法对提升企业的经营价值,促使企业现代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及应用在成本管理的价值分析( 一) 概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是基于生产制造的基础上兴起的,而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成本管理和控制也是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制造任务能否良好完成的重要水准关键。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已经并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的要求,那么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可谓是十分及时。
一般来说,作业成本法是通过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以作业为中心,开始划分产品设计到物料供应以及工艺流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并促使企业不断发挥出最大价值。
由于作业成本法兴起的时间较晚,直至今日尚未形成固定的框架以及统一的模式,仍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核算体系而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相关管理者也需要积极地接受理论方面的学习以及模型设计,从而更好地应用作业成本法这一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引言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分配成本。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作业成本法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分配不准确、数据可靠性有待改善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问题一:成本分配不准确作业成本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成本分配不准确。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1 间接成本分配在作业成本法中,一部分成本被归类为间接成本。
然而,确定如何分配这些间接成本可能是一个困难的任务。
如果分配不当,将导致成本分配不准确。
解决对策:采用适当的分配基准来分配间接成本。
例如,可以根据作业的实际使用时间或产能来分配间接成本。
1.2 变动成本的处理作业成本法将变动成本视为可变的,这可能导致成本分配的误差。
因为变动成本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产量的波动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解决对策:建立有效的成本预测模型,考虑到变动成本的波动因素。
同时,及时更新成本数据,以保证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问题二:数据可靠性有待改善作业成本法需要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来进行成本分配。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可靠性可能存在以下问题:2.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作业成本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分散性,数据采集可能存在困难,导致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改善。
解决对策: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并对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成本分配的关键步骤之一。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处理可能存在错误或漏洞,导致成本分配不准确。
解决对策:建立一个严格的数据处理流程,并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校正。
同时,使用自动化工具来处理数据,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问题三:时效性不足作业成本法要求及时获得成本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成本分配。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复杂性,时效性可能存在不足的情况。
解决对策: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确保成本数据的及时性。
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以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以来,已经在许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挑战及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he production methods and management models of enterprises are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 as an advanced cost management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enterprises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o China in the late 1980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China, analyze its advantages, challenge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and inspiration for cost management in Chinese enterprises.本文将回顾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介绍其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和成功经验。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代化企业在日常运营和发展中,成本管理工作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业成本方法作为目前较为新颖的管理措施,在生产型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企业通过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实现对成本管理的优化和完善,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会计系统的建设力度。
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还可以满足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背景下的一系列要求。
一、作业成本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日常运营和发展中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就需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对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运营和发展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引进和应用,对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作业成本法主要是将生产制造作为其自身的基础,而生产制造环节在生产型企业是日常运营和发展中的核心业务之一。
成本控制以及成本管理工作在具体展开中,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自身的生产制造水平能够有所提升,以此来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目前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在发展中的个性化需求。
所以作业成本法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被合理地应用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与实际应用现状进行结合后,发现该方法在成本管理中的整体应用形式相对比较良好。
作业成本法通常情况下是将作业作为其前提条件之一,在保证作业中心地位的同时,与涉及企业自身内部各类产品的设计以及原材料供应等不同环节进行结合。
实践中可以将其作为基础,实现企业自身作业链以及价值链科学合理的构建,结合现实要求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此来保证企业自身生产成本的合理把控。
在这一基础上,有利于保证其自身的整体盈利空间得到适当的拓展,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我国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与国外相比,整体应用时间相对比较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仍然没有形成统一合理的框架结构作为基础。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在企业中广泛应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地计算和分配生产成本,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
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批量生产和定制生产的企业,通过对作业成本进行合理核算,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照作业或订单进行分配和核算成本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作业或订单,然后根据每个作业或订单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作业或订单的成本构成和成本分布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灵活性强:作业成本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或订单进行成本核算和分配,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无论是批量生产还是定制生产,都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分配,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 成本控制效果好: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每个作业或订单的成本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 决策参考价值高: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价值。
通过对每个作业或订单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或订单的盈利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决策策略。
4. 信息反馈及时: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获取生产成本的信息。
通过不断收集和记录作业或订单的相关成本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核算,可以及时了解各个作业或订单的成本情况。
以下举一个实际企业中使用作业成本法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某制造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和分配。
该企业主要生产五种不同型号的产品,每种产品都有独特的生产工艺和成本构成。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该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将生产成本分配到每个产品上,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和分配。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优势、局限性以及与其他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效果。
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总结指出,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将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的有效手段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成本核算、应用、优势、局限性、比较、管理、效果、重要性、应用前景、总结。
1. 引言1.1 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方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企业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作业,然后针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以便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成本分布情况。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成本与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作业关联起来,以便控制和管理企业的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为定价和产品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是管理者制定决策和控制成本的重要工具。
1.2 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企业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各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企业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成本结构,进而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通过对成本的准确核算,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产品所需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而在定价时不仅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价格,还要确保能够覆盖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以确保企业盈利。
企业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降本增效。
通过对成本的详细核算和分析,企业可以找出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和控制,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关于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的探究
作者:丁红梅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23期
摘要:作业成本法是在成本管理控制方面的崭新领域,它源于20世纪80年度的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的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较之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它将作业作为成本消耗对象,且该资源的消耗为理论原则,成本动因的确定也以作业为中介,即作业囊括了大部分的成本资源,在将这些成本归集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上,避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无法有效分配复杂且高额间接费用与辅助费用的缺陷。
本文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实际成本管理应用中遇到的阻碍来分析如何正确使用作业成本法,并从多方面提出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对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需求。
关键词:作业成本成本动因应用
随着企业技术的改进、更新,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耗用直接成本在下降,随之各项间接费用就会增加。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如果继续采取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来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将会出现间接费用分配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产量高的产品消耗大,产量低的产品消耗小。
为了解决费用分配不当的问题,引进以作业为成本的计算与管理系统便显得尤为重要,即引进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进行管理。
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传统成本法的局限性,能够更为客观准确地进行产品成本计算。
一、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难以实施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欠缺
从企业生产模式上看,大部分制造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的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不是很高;生产的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数量多、品种少为主导,所以在成本管理上对作业成本法的需求不是很迫切。
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上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不长,部分企业的经营理念尚未跳出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
(二)企业内部环境的不支持
作业成本法需要关注“资源”、“作业”、“产品”的每一个环节,成本计算过程复杂,必须有精确、高效的成本统计、计算、管理系统相配套,而目前绝大部分制造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达不到作业成本法管理的要求。
(三)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运用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由于大部分企业从管理层到生产技术人员再到会计核算人员,尽管将会计的本质归类为企业的管理活动,但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认为会
计就是统计、记账、算账、报账的工具。
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对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达不到作业成本法需要的高度。
尤其是核算人员长期处于传统会计体制下进行核算工作,业务水平较低。
(四)薄弱的技术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会计基础工作,如统计、计量等;这便要求企业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与之相匹配。
而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软件条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不能保障作业成本法的顺利实施。
二、企业成本管理中对作业成本法的需求
(一)产品成本核算方面的需求
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制造费用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分配依据,由此可能出现低估了生产量小,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成本,高估生产量大其技术含量却低的产品成本的现象。
这就造成了间接费用分配不准确,成本信息失真,进而引发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
而作业成本法所采用的成本核算理念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
运用多元分配基础,即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将消耗费用分配至作业,构成同质的成本库,然后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具体的产品。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采用作业成本法,不仅使核算范围得到了有效拓宽,还进一步提升了业绩评价的优化尺度,确保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二)技术改进方面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革命进程也得到了有效推进,这使得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制造模式逐渐被先进的科技所取代,企业的生产方式也由传统的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变为了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各类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在产品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需求,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方法,以确保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三)管理控制方面的需求
在企业全面经营管理体系中,践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一个企业,其采用怎样的成本核算方式往往决定着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否性而有效。
因此,现代企业应积极采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企业的成本管理,充分发挥其活动追踪、动态反应等优势,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及时、详细与准确,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提供相应的依据。
另外,作业成本法还为组织控制和部门业绩评价考核提供了分析依据。
成本动因不仅是资源分配于成本对象的标准;也是间接费用非配的最主要依据,它完美的揭示了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是资源耗费的最根本原因。
掌握了这些原因,控制成本、消除浪费便能从源头上抓起,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
(四)發展方面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迅速成长并争取竞争的主动权,能否及时取得准确的成本信息将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面对顾客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也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更为有个性的产品、增加服务种类,来满足这种需求。
正是市场的这种“逼迫”使得企业去运用作业成本法来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管理。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体制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要求企业挖掘新的技术成果,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自动化程度。
此外,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为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创造有利条件,也才能生产出多样化的产品,进而满足现代社会的市场需求。
因此,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应遵循由成本到效益的原则,积极运用作业成本法,以最大化成本核算与管理效益,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建礼,杨荣本.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障碍[J].财会月刊,2008第09期
[2]石艳.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张娟.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述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