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
- 格式:doc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22
【高三地理学案】—20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编制:王建兴审核:肖春明审批:刘卓民编制日期:2010-11-05 【考纲解读】1、了解各种城市地域形态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3、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4、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情分析】1、从考核内容看,侧重考查某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某城市的形态图和城市规划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知识。
3、从能力考查上,注重考查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基础回顾】一、城市形态1、概念: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这就是城市形态。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如下: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定义:城市中 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化的主要因素,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 。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和 。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知名度 (3)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四、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比较 ;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比较 。
五、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 ,相距较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 。
【课堂检查】1、 城市形态的三种常见类型及影响因素?2、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特点?【知识结构】【合作探究】一、城市形态的类型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 ) A.组团式 B.集中式 C.条带状 D.放射状2.根据图2信息可知,甲城市的火力发电 站适合选择在①~④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3.适合K 点布局的企业是 ( )A.火电厂B.印染厂C.污水处理厂D.自来水厂二、地租等值线的判读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最新考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分析解读 1.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能够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能利用城市等级与服务的关系,分析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理解并记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能够结合实例说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指出其对城市的影响。
第1讲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1.概念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二、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________。
2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______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____________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____________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__________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特别提醒(1)自然因素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
(2)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相一致,即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密度也较高。
(3)城市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处于变化之中。
三、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________和城市功能的__________。
2.城市功能分区(1)类型:包括________、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____________、交通运输状况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分为组团状(重庆)、团块状(北京、成都、合肥、华盛顿)、放射状(延安)、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存有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
文化、历史等)。
例如: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多为团块状,山区和丘陵区的城市形态则多
为组团状。
3、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
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
4、住宅区:城市最广为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呈圆形背向发展。
5、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费者;分布以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为原则;多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大多呈点状或条状。
6、工业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协作性弱;不断向外缘移动;原产于交通便
捷地区(紧邻公路、铁路、河流等)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
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
8、图中a则表示工业,b则表示住宅,c则表示商业,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就
是商业,①-③中适宜发展住宅区的就是②,适宜发展工业区的就是③,适宜发展商业区
的就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0、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必须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比如:必须存有便捷的交通
条件;协同不好相互的边线关系,以增加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水拎;必要的卫星城建设等等。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微专题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主要类型⎩⎪⎨⎪⎧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 的地带(3)特点:无明确界线,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
特别提醒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①根据数据判断:商业区占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工业区占地面积大;住宅区占地面积中等。
②根据分布位置判断: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住宅区位于城市中间位置;工业区位于外围。
③根据典型特征判断:商业区高楼林立;工业区交通便利、有污染;住宅区高级和低级分化明显。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分析 (1)地理位置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①立体图②坐标图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
具体如上图所示: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
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通达度最低,地租较低,多为工业用地。
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1)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2)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
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3)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
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4)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应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考向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及空间结构的判读(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982~2000年,甲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下降,乙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上升,故A项错误;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都在上升,故B项错误;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密度不论在哪个地段都大于乙城市,且甲城市的占地面积远大于乙城市,说明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大,故C项错误;比较甲、乙两个城市,不论人口还是占地面积,甲城市都远远大于乙城市,说明甲城市的等级高于乙城市,故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小,故D项正确。
第2题,根据图中2000年甲、乙两城市的商务楼相对高度可知,甲城市的M处不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M处不是中心商务区,故①错误;乙城市的P处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P处是中心商务区,故②正确;甲城市的N处人口比周围地区多,且商务楼的高度比周围地区高,说明N处分布着卫星城,故③正确;乙城市的Q处人口数量不比周围地区多,商务楼高度也不比周围地区高,说明没有卫星城分布,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B项正确。
(2013·浙江文综)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第3题。
3.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A.①③ B.②⑦C.④⑧ D.⑤⑥答案 B解析图3是图1和图2的叠加,由此可以判断各数字对应地块的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表格显示了所有类型地块的地价,比照的结果是①②⑤⑦为中等地价,适合建造超市。
微专题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1)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距离关系(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特别提醒(1)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其本身外,还包括其周围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界线。
(3)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1.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2.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变化的因素特别提醒近年来,一些中小城市不顾自身实际,提出发展成为大城市甚至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建机场、五星级酒店等设施,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同城市等级不同,服务范围不同,功能也不同,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城市定位,大、中、小城市要做好各自的服务角色。
考向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判读(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双选)(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2.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双选)(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答案 1.AB 2.AC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正确获取和解读图中的信息,明确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第1题,影响城市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地形、河流、水源、交通、资源等。
由图中的公路和铁路的分布可知,该地区交通较为便利。
图中天山山麓地带有丰富的水源,这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而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对城市的形成影响很小,西气东输工程并没有经过该地区。
第2题,根据城市等级体系理论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的距离越远,服务的种类越多。
图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乌鲁木齐。
昌吉市与石河子市的等级相同,其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不会形成包含关系。
3.(2011·北京文综)读图,回答问题。
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答案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该地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上。
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等级越来越低,其服务范围也就越来越小。
练出高分[基础落实练](2013·山东文综)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2.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城市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并沿交通线分布。
东欧位于盛行西风带,东部两片③类功能区均位于盛行风下风向的郊外,且靠近交通线;南部③类功能区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河流下游,近交通线,由此可判③为工业区;可排除A、B项;②功能区位于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为绿化区;①功能区位于郊区,且与老城区背向布局,为高级住宅区——别墅区,D项正确。
第2题,商业零售区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为中心商务区,地价最高;仓储式购物中心占地广,应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布局在交通便捷、地价较低的地区;随东部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线建设,城市中心向东扩展,城市的空间形态也相应发生变化,C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2009年城区地价等值线”。
读图,回答3~4题。
3.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4.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高附加值产业集聚B.原有基础设施完善C.外来人口迁入D.逆城市化发展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图中②处地处市中心,地价最高,为中心商务区。
第4题,④地因奥体新区、创意软件园集聚地价涨幅较大。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5.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B.二环路C.三环路D.环城路6.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⑤人口向郊区迁移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7.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②市中心市场萎缩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答案 5.C 6.B 7.D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
第6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
第7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二、三环路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
[能力提升练](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9.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答案8.C 9.D解析第8题,从图例可以看出,从M-N的地价等级变化为六类~五类~四类~三类~四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符合图C的地价等级变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