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译文及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柳永《蝶恋花》全文与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朝代:宋代作者: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
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
上片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
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
“拟把”、“强乐”三句辞意顿折,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
最后揭明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
“为伊”,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荡气回肠。
全词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描写心理充分细腻,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译文及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1)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
(4)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5)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6)会:理解。
(7)阑:同“栏”。
(8)拟把:打算。
9)疏狂:狂放不羁。
10 )强(QING )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I 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柳永蝶恋花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性格与执着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形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伫,长时间站立。
危楼,高楼。
黯黯,心情沮丧,无精打采。
会,理解。
疏狂,狂放不羁。
翻译久久地倚靠着高楼栏杆,在微风习习中极目远望,一缕春愁从天边黯然升起。
残阳中苍茫大地云霭缭绕,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意思呢?想要放纵身心一醉方休,以酒当歌排潜心中愁苦,怎奈强作欢颜终究索然无味。
那么就让我无怨无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赏析《蝶恋花》又作《凤栖梧》,是同一词调不同名称。
这一词调经常用来表达“男女相思”主题。
上阕情、景交融,写作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
下阕抒发情感,写作者为了排解相思之苦借酒浇愁,而结果相思未解更觉无趣,于是索性任自己思绪飞扬,发出为了思念中情人甘愿消瘦憔悴感慨。
“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作者久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轻轻吹拂着他面颊春风勾起了他对远方情人相思之情,于是在目力所及天际,一股愁绪黯然升起并迅速蔓延开来。
让愁绪生于天际,是为了让这愁绪由远而近、由小而大,这样既使人感受到作者相思是那样博大、那样久长,也给无形相思赋予了一种如云似雾形象,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愁绪翻涌、思念流动。
另外,魂牵梦绕情人远在他乡,人们不由得会产生这样联想——那生于天际愁绪或许就是她“放飞”!虽然天各一方,无法相见,但思念愁绪将两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样意境,这样表现手法,巧妙、浑厚而又浪漫天成。
“草色烟光残照里”,既是作者眼前实景,也是他内心愁苦写照。
草色青青、暮霭氤氲,黄昏落日将一抹斜阳泼洒在苍茫大地上,使得目力所及是那样空旷寂寥。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翻译及赏析_柳永_古诗⽂⽹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3671⼈评分) 8.7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天际。
草⾊烟光残照⾥。
⽆⾔谁会凭阑意。
(阑通栏)
拟把疏狂图⼀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味。
⾐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憔悴。
写翻译写赏析app下载收藏
参考翻译
译⽂及注释
译⽂我长时间倚靠在⾼楼的栏杆上,微风拂⾯⼀丝丝⼀细细,望不尽的春⽇离愁,沮丧忧愁从
遥远⽆边的天际升起▼
译⽂及注释⼆
译⽂我伫⽴在⾼楼上,细细春风迎⾯吹来,极⽬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阳斜
照,草⾊蒙蒙,谁能▼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怀⼈之作。
词⼈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的缠绵情思结合在⼀起写,采
⽤“曲径通幽”的表▼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婉约派创始⼈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
夷⼭)⼈,原名三变,字景庄...。
柳永《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柳永《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蝶恋花①(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天际。
草⾊烟光残照⾥,⽆⾔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醉,对酒当歌,强乐还⽆味。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
[注释]①这是⼀⾸怀⼈词。
①危楼:⾼楼。
②拟把:打算将。
③强:勉强。
④消得:值得。
[思考与练习](1)解释词语:危:凭:拟:伊:(2)作者在诗歌中⼒图化⽆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从⽽增加了诗歌的视觉性与流动感。
请举例说说这种现象。
(3)王国维在《⼈间词话》中谈到古今成⼤事业⼤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即远⼤的⽬标,艰苦过程以及成功的喜悦。
他是借⽤这⾸词中的哪个诗句来形容艰难过程的?参考答案:(1)⾼倚靠着准备,思量它(她)(2)春愁是⽆形的,但是作者却说它黯黯⽣天际。
(3)⾐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句。
阅读练习⼆:1.⾐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表达了词⼈什么样的情感?由此可见上阕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2.后来王国维谈及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时,⼜引⽤⾐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表⽰什么?答案1.表现了词⼈⽢愿为思念伊⼈⽇渐消瘦憔悴的⼀⽚痴情。
由此可见,上阕春愁是指对伊⼈的思念。
2.做学问,成就事业应具有锲⽽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
3.这⾸词主要围绕⼀个愁字展开。
4.下列理解正确的⼀项是DA. 上⽚伫倚句写主⼈公久久地伫⽴在⼀座破旧的楼台上极⽬远眺。
B.上⽚草⾊句以西风、衰草、⼣阳烘托出⼀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 下⽚拟把句写主⼈公豪饮放歌,起初⼗分痛快,但渐感索然⽆味。
D.下⽚⾐带句以⾐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李弥逊《蝶恋花·福州横⼭阁》阅读答案及赏析蝶恋花·别范南伯阅读答案附赏析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答案及赏析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欲减罗⾐寒未去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感怀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密州上元阅读答案附赏析诉衷情近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春景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初晴迥晚照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尽⽇惊风吹⽊叶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重游晋祠题壁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许蝶恋花(欧阳修)欧阳修:蝶恋花曲⽟管(柳永)⾬霖铃(柳永)蝶恋花(柳永)采莲令(柳永)浪淘沙慢(柳永)定风波(柳永)少年游(柳永)戚⽒(柳永)夜半乐(柳永)⽟蝴蝶(柳永)⼋声⽢州(柳永)迷神引(柳永)⽵马⼦(柳永)蝶恋花(晏⼏道)晏⼏道:蝶恋花【翻译】我伫⽴⾼楼迎看细细春风,极⽬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翠苑红芳晴满目。
绮席流莺,上下长相逐。
紫陌闲随金坜辘。
马蹄踏遍春郊绿。
一觉年华春梦促。
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
烟雨满楼山断续。
人闲倚遍阑干曲。
翻译新绿的林园,雨后红花芳香光照眼。
绮丽华贵的酒筵.流莺飞上飞下追欢,大路上闲闲地紧随香车轮转,马蹄得意将春郊芳草踏遍。
唉,金色的年华似春梦般短,悠悠往事逝如烟,茫茫无觅百遍寻思无限。
烟雨朦胧小楼掩,青山断续时隐现。
闲愁人哪,曲曲栏杆都倚遍。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翠苑:种满绿树的园林。
红芳:花草。
绮席:华美的筵席。
流莺:翻飞的黄莺。
紫陌:东西方向的路为陌,用紫色土铺成的路故称作紫陌。
这里用来泛指都市郊外的大路。
金坜辘:用金属镶嵌的车。
枥辘:车行走的声音,代指车。
金:用金属装饰的华美之车。
一觉年华:如梦般的岁月。
寻思:思虑。
人闲倚遍阑干曲:是“闲人遍倚曲阑干”的倒装,谓闲来无事,将屈曲的栏杆都倚遍了。
创作背景此词感怀伤春,当是中年后的作品。
从词的结构分析,这首词很有可能作于作者任滁州知州期间,是在回忆十年前在洛阳时快乐无忧的日子。
赏析上片首先描绘的是一片大好春光。
阳光普照下,触目所及处,园林草木青翠,红花满地。
啼声清脆的流莺在人们春游时布置的华丽筵席周围飞来飞去。
在这样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中,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出场了。
他悠闲地跟随着那些华美的车子,他骑着马儿,尽兴游遍京城郊外大好春光。
这位意气丰发的游春少年形象,有可能是天圣九年(1030)进士及第后的词人的写照。
下片中涉及的季节仍然是春天,但与上片好景致、好心情不一样,写的是迟暮之人年华如梦、世事沧桑之感。
他一觉醒来后,感受到的是年华有如春梦一般的短促,而且此时,悠悠往事、千般思绪一齐涌上心头。
词人把往事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而以“烟雨满楼山断续”,即主人公此时内心种种愁思外化而形成的景致进一步展现他心情的沉郁。
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柳永蝶恋花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性格与执着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形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伫,长时间站立。
危楼,高楼。
黯黯,心情沮丧,无精打采。
会,理解。
疏狂,狂放不羁。
翻译久久地倚靠着高楼栏杆,在微风习习中极目远望,一缕春愁从天边黯然升起。
残阳中苍茫大地云霭缭绕,有谁能理解我凭栏远望意思呢?想要放纵身心一醉方休,以酒当歌排潜心中愁苦,怎奈强作欢颜终究索然无味。
那么就让我无怨无悔地在相思中消瘦下去吧,为了你而憔悴老去也心甘情愿。
赏析《蝶恋花》又作《凤栖梧》,是同一词调不同名称。
这一词调经常用来表达“男女相思”主题。
上阕情、景交融,写作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
下阕抒发情感,写作者为了排解相思之苦借酒浇愁,而结果相思未解更觉无趣,于是索性任自己思绪飞扬,发出为了思念中情人甘愿消瘦憔悴感慨。
“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作者久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轻轻吹拂着他面颊春风勾起了他对远方情人相思之情,于是在目力所及天际,一股愁绪黯然升起并迅速蔓延开来。
让愁绪生于天际,是为了让这愁绪由远而近、由小而大,这样既使人感受到作者相思是那样博大、那样久长,也给无形相思赋予了一种如云似雾形象,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愁绪翻涌、思念流动。
另外,魂牵梦绕情人远在他乡,人们不由得会产生这样联想——那生于天际愁绪或许就是她“放飞”!虽然天各一方,无法相见,但思念愁绪将两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样意境,这样表现手法,巧妙、浑厚而又浪漫天成。
“草色烟光残照里”,既是作者眼前实景,也是他内心愁苦写照。
草色青青、暮霭氤氲,黄昏落日将一抹斜阳泼洒在苍茫大地上,使得目力所及是那样空旷寂寥。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的意思及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柳永伫倚危楼1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2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3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危楼:高楼。
2拟把:打算。
3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望不尽春日的愁绪,黯黯然地蔓延至无边的天际。
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里,如此沉默,谁能理解他凭栏的用意呢?借着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去喝个大醉,可是对着美酒纵一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毫无意味。
昔日合身的衣服现在都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正是为了她才消瘦得面容憔悴。
【深婉之美】面由心生,一个人面容憔悴,必然是心中有郁积的哀愁。
而柳永的这首词中不仅是面容憔悴,甚至“衣带渐宽”,人形消瘦得失去了往日的模样。
这是因为,他一直在思念着一个见不到面的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一句说出了多少相思儿女的一片深婉的痴心。
类似的说法还有“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等等。
【赏析】直到文章的最后,读者才知道作者是在为伊人憔悴,前面的大段景色描写,也都是在围着最后的点题做铺垫。
画龙点睛之笔往往藏在最后,但是前面的“画龙”功夫也是不能马虎的,只有有了一个好的铺垫,最后的“点睛”才格外有价值。
【启示】王国维说,可以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一种寻觅的境界。
那是一个有目标、也有行动的境界,不仅在为了目标而努力,而且心中无怨无悔。
青少年时期正当是这种境界的时期,选择好自己的目标,然后坦然面对各种困难和代价吧。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的意思及全词赏析篇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凤而尽凋,独自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苍茫空虚及怅惘感觉,抬眼远眺,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让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蝶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②罗幕轻寒,③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
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⑤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翻译及赏析
及注释
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注释⑴伫(zh )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
1。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原文、译文及赏析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注释】
(1)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
(4)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5)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6)会:理解。
(7)阑:同“栏”。
(8)拟把:打算。
(9)疏狂:狂放不羁。
(10)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
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
“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
“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
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
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
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
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其中伊指深爱的女子,也指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
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