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的知识结构图(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71.50 KB
- 文档页数:3
《梭伦改革》知识点总结《梭伦改革》知识点总结一、改革的背景:(一)梭伦改革是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雅典的贵族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根本原因体现在:1、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1)原因:A、政治上,贵族掌权(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B、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六一汉”是典型代表。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原因: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推动了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部分公民成为工商业奴隶主,他们有钱无权,受到贵族歧视,展开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因此,公元前7世纪,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雅典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贵族与工商业的矛盾是雅典社会主要矛盾,其中前者更加尖锐。
(二)梭伦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动荡,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失败激化社会矛盾,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外部环境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雅典的动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萨拉米危机加剧了雅典社会内部矛盾——导火线和直接原因(四)改革的可能性: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二、改革的目的、性质和特点:(一)、目的: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二)、性质:奴隶主的民主改革——最能反映其性质的措施是财产等级制,使工商业奴隶主参与国家政权管理,扩大了雅典奴隶主统治的阶级基础。
(三)、特点:带有折中色彩(或者是中庸)、手段温和;全面性;革命性。
1、中庸性体现为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又确认财产等级制度和保护贵族特权。
2、革命性体现为触及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专权;三、改革的内容:(一)、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债务;鼓励发展工商业1、颁布《解负令》(贵族---平民)(1)、内容: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2)、影响:①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独立为其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②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③限制了土地兼并;④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解负令》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2、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发展经济,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实力(1)目的:扩大平民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实力(2)、内容:①手工业:父母必须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鼓励外帮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并赋予公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