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选修一基础知识学习提纲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背景1.雅典城邦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导致、新兴的阶层的不满和反抗,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雅典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
二、目的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时间:公元年开始。
四、内容1.颁布“”。
下令取消,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债务抵押。
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2.确立。
目的是为了打破。
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作用: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但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3.改革。
①恢复作为国家的。
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②组成“”作为,执掌最高行政权。
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③设立作为。
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4.发展。
农业: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价;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出口。
手工业:规定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吸引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
商业及其他: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5.其他:规定个人所能占有土地的最大限额,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制订了一些新的法律。
五、改革特点:推崇“”,(具有的色彩)。
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六、性质:性质的改革。
七、评价1.积极:奠定了城邦的基础(最重要);大大促进了;开启了西方的先河;渗透在改革中的“”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缘分。
一切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事情都归类于缘分与爱情,人类知识的贫乏无以复加。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标内容要求:(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梭伦改革:1、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2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内容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改革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笔记应该根据课本内容以及课堂笔记进行整理,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第三课:古代社会的民主政治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进行改革
(1)背景:雅典社会矛盾尖锐,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激化。
(2)内容: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恢复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3)影响: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1)背景:梭伦改革后,雅典社会矛盾仍然很尖锐。
(2)内容:
①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②设立五百人会议。
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④实行陶片放逐法。
(3)影响: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1)背景: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内容:
①扩大公民权利;
②鼓励学术研究;
③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④补贴贫困公民。
(3)影响: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梭伦生平及其改革主张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梭伦改革一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梭伦其人梭伦(约前640~约前558)出身贵族,但家境中平,早年经营贸易,与商旅为伍,同时又是“希腊七贤”之一,他反对贵族专权,同情平民,主张在城邦中实行公正立场,以城邦利益为重。
公元前594年,梭伦以其威望和功绩当选为雅典城邦的“执政兼仲裁”,开始进行具有宪政意义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
改革背景公元前6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出现了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
由于奴隶占有制的发展,雅典许多平民因债务而受到氏族贵族的奴役,平民反对氏族贵族剥削、压迫和独揽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尖锐、雅典城邦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公元前594年,梭伦被选为首席执政官,成为斗争双方的仲裁人,并以立法者身份实行了广泛改革。
改革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
经济上①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
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并废除了“六一汉”制度(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所以白叫做“六一汉”),这一措施史称“解负令”。
②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的措施,包括限制粮食出口,扩大橄榄油输出;实行货币改革,以利于商业贸易;奖励外地工匠移民雅典,提倡公民学习手工业技术;改革度量衡,铸造雅典新币,制定了一些有关财产继承、禁止厚葬、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
梭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梭伦改革是17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当时的法国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梭伦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观点,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梭伦提出了人民主权的观点,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意志。
他主张废除专制制度,建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这一观点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人民对专制统治的反抗,推动了法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其次,梭伦提出了教育改革的理念,主张培养独立思考和自由人格的公民。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能,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一理念对当时的教育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此外,梭伦还提出了关于社会不平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不公正。
他主张消除社会不平等,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这一观点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反思和改革。
梭伦改革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的法国,而是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社会和教育观点激发了人们对权力和不公正的反思,推动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梭伦改革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观点,对当时的法国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激发了人们对权力和不公正的反思,推动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梭伦改革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的法国,而是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必修三:雅典政治的奠基石
【导语】增加内驱力,从思想上重视高二,从心理上强化高二,使战胜高考的这个关键环节过硬起来,是“志存高远”这四个字在高二年级的全部解释。
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必修三:雅典政治的奠基石》希望你喜欢!
一、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政治状况: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2、经济状况:工商业发展;
3、外部环境:形势严峻;
在多种复杂环境下,BC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他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睿智的策略和崇高的威望,又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开始推行改革。
二、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
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三、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1、颁布“解负令”;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3、重组国家权力机构
4、鼓励发展工商业;
练习题:
(1)诗中的“他们”是指谁?诗句反映了梭伦离开雅典,出走他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合作讨论:他们指的是贵族和平民
(2)梭伦为什么要出走?
①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梭伦成为矛盾的焦点(根本原因)
②梭伦不愿建立僭主政治,践踏*政治。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目录课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 (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2)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4)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6)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0)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12)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16)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前雅典的政治体制1)、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初,提修斯改革2)、贵族共和国;公元前7世纪初。
政治特点: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拥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贵族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2、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平民、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根本原因)2)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典》未能缓和雅典复杂的社会矛盾;3)公元前600年左右的萨拉米危机是引发梭伦改革人直接原因和导火线;4)594BC,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权力,进行改革。
(可能性)3、梭伦改革的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4、梭伦改革的内容和作用:1)、经济上①、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制,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壮大。
2)、政治上:①、按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越多)②、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③、组建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政治改革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政治,平民也得到一些民主权利。
5、梭伦改革的评价:1)积极:①政治: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经济作用: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2)局限性: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氏族制度残余;本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局限的原因:梭伦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中庸),使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6、梭伦改革的特点:革命性和中庸性(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7、梭伦改革的性质:奴隶主阶级改革。
二、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2、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指导理论:法家思想;变法性质:地主阶级改革3、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司法改革: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4)、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文化专制);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4、评价:(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的阶级构成:贵族平民农民手工业者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原因:①政治上:贵族掌握大权;公民大会的权力有名无实②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贵族专横和压榨,激起平民反抗。
社会矛盾尖锐,必须进行改革来缓和社会矛盾二、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社会发生的变化:①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铁制农具),工商业发展②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各派别的势力关系,利益要求:平原派:即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巩固自身既得利益山地派:即下层平民,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即工商业者,主张打破贵族专权,分享权力;反对激进要求,主张温和改革“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强烈要求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梭伦成为执政官的条件: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状况(梭伦改革的背景)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1政治上:贵族把持权力机关○2经济上:贵族盘剥平民,平民沦为“六一汉”及债务奴隶○3平民暴动○4贵族内部局部调整未能缓和社会矛盾2、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和平民对贵族专权日益不满,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3、梭伦的个人因素①出身贵族,同情平民②收复萨拉米斯岛,获得威望③“疯诗人事件”表达了爱国热情○4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有权力)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主要内容:1、“解负令”的内容○1废除所有债务,禁止以人身为抵押借贷○2解放债务奴隶○3废除“六一汉”制度。
2、其他的改革举措○1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制定“遗嘱法”○2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保持贵族优越的经济地位3、以上改革的作用:○1贵族兼并土地受到制约,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2许多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使雅典城邦走上对外掠夺外邦奴隶的道路二、实行财产等级制度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特点: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和义务就越多2、内容:①政治权力分配:第一等级——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官职②军事义务: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第四等级——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只带棍棒③公共开支:所有公共开支随等级的高低增减3、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但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的途径三、重组国家权力机构四、鼓励工商业发展1、目的: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城邦实力2、措施:○1农业,提倡种植经济作物,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保障平民生活稳定○2手工业,对内让孩子学门手艺,否则儿子可以拒绝赡养父母,对外对移民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3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确立私有制,成人财产继承自由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历史选修⼀专题1-5知识点总结梭伦改⾰⼀背景1地理环境:地中海东部,扼欧、亚、⾮三洲要冲2经济上:奴⾪制⼯商业的发展3政治上:贵族与平民、⼯商业奴⾪主的⽭盾尖锐(1)根本原因:奴⾪制⼯商业的发展,贵族与平民、⼯商业奴⾪主的⽭盾尖锐(贵族与平民、⼯商业奴⾪主的⽭盾是雅典社会的主要⽭盾,平民与贵族的⽭盾更为尖锐)【1贵族权⼒:政治上掌握国家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压迫平民;经济上占有⼤量财富,剥削平民2平民特点:政治上有公民权,但因经济贫困⽽⽆法参与国家政权;经济上因失去⼟地、⽋债⽽沦为债务奴⾪。
六⼀汉: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动写照3⼯商业奴⾪主特点:多出⾝平民,经济上富裕;政治上没地位,受到贵族歧视与平民站到⼀起】(2)内因:解决危机的尝试A基伦暴动1)⽬的:基伦企图建⽴僭主政治。
2)经过及结果:失败①基伦招募军队,联合朋友,在奥林匹亚节那天发动叛乱②平民和贵族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并平定叛乱3)认识:1暴动的失败,说明雅典⼈对彻底改变旧制、建⽴僭主政治并不认同2雅典试图在原先的体制内实⾏改⾰B德拉古法典(1)原因:①基伦暴动被镇压之后,社会⽭盾继续激化②吸取基伦暴动的教训,⼈们试图改⾰③实⾏法制改⾰,制定成⽂法,成为社会改⾰的⽅向之⼀(2)制定: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订(3)特点:严刑峻法(4)评价①积极性:a.是雅典第⼀部成⽂法b.对抑制贵族专权有⼀定意义C.法律成⽂化、公开化,有利于雅典⾛向民主政治②局限性:维护贵族的利益,不能保护平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化解社会⽭盾结论:都未能解决雅典社会⽭盾4外因(导⽕线):萨拉⽶危机1)概况①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典西部邻居麦加拉夺取萨拉⽶岛②雅典国内⽭盾重重,⽆⼒收回该岛,贵族禁⽌讨论夺回萨拉⽶岛之事2)影响①萨拉⽶岛失守,沉重打击了雅典的经济②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复杂的社会⽭盾5个⼈因素: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席执⾏官,拥有⽴法和改⾰现存制度的⾮常权⼒(可能性)【原因1出⾝和经历2梭伦具有振兴城邦、主张社会公正与阶级调和的政治理想3 “疯诗⼈事件”表现出聪明睿智和爱国精神4 收复萨拉⽶斯岛战役为他树⽴威信】⼆⽬的1)直接⽬的:消除⽭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2)根本⽬的:振兴城邦,维护奴⾪主统治三内容1过程:前594年,先在经济领域开始,在进⼀步深⼊到政治领域2、措施:1)经济领域:A解负令(从保护平民财产和⼈⾝权利出发)⽬的:保护平民财产和⼈⾝权利,缓和社会⽭盾措施:①下令取消⼀切债务和债务奴⾪制②禁⽌以⼟地和⼈⾝做抵押③规定占有⼟地的最⾼限额影响:①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地所有权、⼈⾝⾃由),经济独⽴为其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②扩⼤公民的⼈数,协调了贵族和平民的⽭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阶级基础B发展⼯商业(从发展奴⾪制商品经济的⽬的出发)⽬的:⿎励发展⼯商业,扩⼤平民就业机会,壮⼤雅典城邦实⼒措施:①⼿⼯业:提倡学习⼿⼯技艺,⽗母必须帮助⼦⼥学会⼀门⼿艺;⿎励外邦⼿⼯业者移居雅典并赋予公民权②商业:⿎励⾕物进⼝和限制⾕物出⼝,⿎励出⼝葡萄酒、橄榄油影响:①短期看:稳定物价,保障平民⽣活②长期看:经济上:促进雅典⼯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多元化政治上:⼯商业者队伍壮⼤,⼯商业奴⾪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主、⼯商业奴⾪主、平民三⾜⿍⽴的多元化政治格局2)政治领域:C确⽴财产等级制度(从维护⼯商业奴⾪主利益出发,打破了⾎缘贵族垄断政治的局⾯。
【梭伦改革知识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尖锐
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探究】梭伦改革的背景?
客观:
1)社会矛盾尖锐: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主要矛盾)、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根本原因2)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未能解决雅典社会的复杂矛盾。
内因
3)公元前600年左右,萨拉米危机。
导火线和直接原因
主观: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探究】《德拉古法典》(公元前621年由德拉古编定)的特点?
特点:⑴突出特点是严刑峻法。
⑵是雅典第一部成文法。
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联系】1、梭伦改革的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经历的四步(了解)
从君主制到贵族制,为向民主制的演化准备了条件.
梭伦改革将国家引向民主的轨道.
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
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二、梭伦改革:
1、内容:
【思路】理清梭伦改革的内容:
①从保护平民财产和人身权利出发,颁布解负令;
②从维护工商业奴隶主利益出发,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从建设国家政体需要出发,建立四百人会议(但是第四等级没有当选资格);
④从发展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目的出发,鼓励发展农业工商业。
2、特点:折中、中庸性
3、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①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③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产生局限的原因:中庸的原则导致改革的不彻底。
【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内容上的本质相同点与意义】(了解)
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氏族制度是按血缘来维护的,也就是说梭伦改革直接否定了血缘关系。
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也直接打破了血缘关系。
综上可知,两者改革都从根本上打击了血缘关系。
它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