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路由器技术与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11.05 MB
- 文档页数:226
第四章网络层4-01.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
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4-02.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⑴不同的寻址方案;⑵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⑶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⑷不同的超时控制;⑸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⑹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⑺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⑻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⑼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⑽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4-03. 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答: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⑴物理层中继系统:集线器,转发器(repeater)。
⑵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交换机,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⑶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⑷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⑸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04.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网际协议TCP、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04部
编二年级上册设备归类
本文档旨在归类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04章中
的设备。
以下是所需设备的分类和说明:
电子设备类
1. 电脑:用于运行信息技术软件和进行各种操作。
2. 平板电脑:类似于电脑,但更轻便,适合移动使用。
3. 手机:可以用于通信、信息浏览和运行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
输入设备类
1. 鼠标:用于控制光标并进行操作。
2. 键盘:用于输入文字和命令。
3. 触摸屏:用手指或触摸笔进行触控操作。
输出设备类
1. 屏幕:用于显示文字和图像。
2. 打印机:用于将电子文件打印成纸质文件。
3. 扬声器:用于播放声音。
存储设备类
1. 硬盘:用于存储电子文件和数据。
2. U盘:类似于硬盘,但更小巧易携带。
3. 光盘:用于存储大量数据和软件。
网络设备类
1. 路由器:用于连接多台电脑或设备,实现网络共享。
2. 网卡:用于连接设备到网络。
3. 网线:用于连接设备和路由器。
以上是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04章中的设备归类。
通过了解不同种类的设备,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上的操作
和使用技能。
注意:本文档只提供设备分类和简要说明,并不深入解释每种
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术细节。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第4章802.1Q配置802.1q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
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IEEE 802.1Q 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由于VLAN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计算机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计算机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
VLAN的优势在于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不会被转发到其它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网络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性.本章主要描述如何配置迈普系列路由器通过以太口把划分了VLAN(Virtual LAN)的局域网连接到外网上,并保持局域网内VLAN设置的功能。
本章主要内容:●802.1Q协议简介●802.1Q配置原理●802.1Q配置命令●802.1Q配置实例4.1802.1Q协议简介802.1Q标准定义了交换式以太网的关键技术—VLAN(Virtual LAN)的原理以及如何实现。
VLAN用于实现数据链路层上广播域的隔离,以及更为方便、有效地对交换式以太网进行扩展和管理。
支持802.1Q 标准的路由器主要是用作单臂路由器与交换机连接来解决VLAN之间的通信,以及在数据链路层上对广播域进行隔离。
标准以太网帧格式IEEE 802.1Q标准帧格式字段解释:DA:目的MAC地址SA:源MAC地址Type:协议类型Data:帧中所携带的用户数据CRC:校验和CFI: 规范格式指示符Priority:用户优先级VLAN ID:用来表示一个VLAN的ID号与标准的以太网帧相比,802.1Q协议加入了Tag字段,加入Tag的目的是为了携带VLAN的信息,表明这个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以确定数据帧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