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第十二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15
第十二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基础知识(知识的梳理与整合)二、考点解读1.考点归纳、分析⑴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⑶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重难点重点知识(1)铁路干线(2)农业地区的分布,东西部和南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3)工业的空间分布。
难点知识:工业区位优势的分析。
3.易错点1.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影响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从总体上来说,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格局的形成原因:这样的布局特点与人口、资源、地形、经济的分布状况有关。
首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东部经济比西部发达,所以东部地区对交通的需求量大。
其次,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农产品的“南稻北麦”,这种南北的差异对交通运输在南北方向的要求更大,所以使交通在东西部的差异表现更明显。
再者,从地形上看,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平原,而西部地势高,地形复杂,道路修建的难度很大,所以西部交通运输网络稀疏。
东、西部交通运输网络的差异的影响:由于东、西部交通运输网络的差异,进一步影响其经济的发展,使东西部经济产生巨大的差异。
3. 我国工业分布情况⑴.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
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⑵.辽中南工业区的资源和工业状况:辽中南工业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位于辽宁省中部、南部。
这里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下,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了钢铁、煤炭、造船、化工等重工业。
⑶.沪宁杭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位于上海、南京、杭州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是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等,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地理基础复习篇模块三中国地理第十二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的分布(1)种植业的分布:①从全国范围看,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②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是;以南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
③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水源较充足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特别提示】导致我国南北方耕地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
(2)畜牧业:①分类:畜牧业主要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②四大牧区及优良畜种:牧区 优良畜种新疆牧区 新疆 、伊犁马、哈萨克羊内蒙古牧区 、三河牛、阿拉善骆驼西藏牧区 西藏 、藏南绵羊青海牧区青海牦牛细毛羊三河马牦牛(3)渔业:我国的海洋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海域,形成了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等四大渔场;淡水渔业生产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4)林业:我国最大的林区是林区,此外还有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易错易混】我国农业生产的差异1.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地区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区种植业东部季风区林业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东部海洋渔业:集中在东部、南部海域渔业淡水渔业:长江中下游流域畜牧业农耕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畜牧业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西部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2.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差异分布地区耕地熟制主要作物东北一年一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北方华北旱地为主一年两熟两年三熟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到三熟水稻、棉花、油菜南方华南及海南岛水田为主一年三熟水稻、甘蔗2.农业基地的建设(1)基本原则:我国农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
如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适宜发展 ;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适宜发展 。